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广安二中高 2023 级 2025 年秋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
1.在法国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陈梦以 4-2 的战绩战胜队友夺得金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击球时,乒乓球受到弹力是因为球拍发生了形变
B. 击球时,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大于乒乓球对球拍的作用力
C. 增大击球时的力度可以使乒乓球获得更大的惯性
D. 击球后,乒乓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重力、推力和阻力作用
2.汽车由静止开始沿直线从甲站开往乙站,先做加速度大小为 a 的匀加速运动,位移大小为 x;接着在 t 时间内做
匀速运动;最后做加速度大小也为 a 的匀减速运动,到达乙站时速度恰好为 0。已知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为 8x,
则( )
A. x= at2 B. x= at2 C. x= at2 D. x= at2
3.2023 年 11 月 15 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南宁市举行。如图甲所示,某运动员在参加跳水比赛时,假设运动员
做竖直上抛运动,从运动员离开跳板瞬间开始计时,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该运动员重心的竖直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 0~ 和 ~ 时间内加速度方向相反
B. 在 时刻运动员重心到达最高点
C. 在 时刻运动员重心速度反向
D. 在 时刻运动员重心入水
4.如图所示,一根粗糙的水平横杆上套有 a、b 两个轻环,系在轻环上的等长细绳拴住矿泉
水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环间的距离变大后,矿泉水瓶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杆对 a 环的支持力变大 B. b 环对杆的摩擦力变大
C. 杆对 a 环的力不变 D. 与 b 环相连的细绳对矿泉水瓶的拉力不变
5.如图,不计重力的轻杆 OP 能以 O 为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P 端悬挂一重物,另
用一根轻绳通过定滑轮系在 P 端。当 OP 和竖直方向的夹角 缓慢增大时,OP 杆的弹力
和绳子的张力 的大小变化是( )
A. 先变小后变大 B. 不变
C. 先变大后变小 D. 逐渐变小
6.如图所示,小球 P、Q 质量均为 m,分别用轻弹簧 b 和细线 c 悬挂在天花板下,再用另一细线 d、e 与左边的固定
墙相连,静止时细线 d、e 水平,b、c 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剪断 d 前 b 的拉力大小为
B. 剪断 d 瞬间 P 的加速度大小为
C. 剪断 e 后瞬间 c 的拉力大小为
D. 剪断 e 后瞬间 Q 的加速度大小为
7.乒乓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如图所示,装满乒乓球的纸箱沿着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下滑,在箱子正
中央夹有一个质量为 m 的乒乓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纸箱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周围的乒乓球对该乒乓球的作用力可能为
B. 若纸箱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周围的乒乓球对该乒乓球的作用力可能为
C. 若纸箱向下做加速运动,周围的乒乓球对该乒乓球的作用力可能为
D. 若纸箱向下做加速运动,周围的乒乓球对该乒乓球的作用力可能为
二、多选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8.某兴趣小组利用手机上的传感器测量手机运动的加速度,带塑胶软壳的手机从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落到地面上,
手机传感器记录了手机运动的加速度 a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忽略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释放时,手机离地面的高度为
B. 时刻手机速度最大
C. 手机第一次与地面碰撞中所受最大弹力为自身重力的 10 倍
D. 0 至 内图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中,时间轴下方与上方的面积大小相等
9.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匀质球被水平推力紧压在竖直光滑的电梯墙壁和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
之间。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电梯处于静止状态,则水平推力的大小一定为
B. 若电梯处于静止状态,则当水平推力增大时,球对斜面的弹力不变
C. 若电梯竖直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球对斜面可能没有弹力
D. 若电梯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球对斜面可能没有弹力
10.如图所示,质量为 的长木板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 的小物块置于长木板右端,小物块
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长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现给小物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
恒力 ,给长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 时撤掉力 ,小物块始终未从长木板上掉下来。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长木板的加速度 B. 长木板的长度至少为
C. 时,小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D. 内,小物块的位移为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16 分)
11.某同学用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
(1)在图(b)中,刻度尺保持竖直,为了便于直接读出弹簧的长度,刻度尺的零刻度应与弹簧的______________(选
填“上端”或“下端”)对齐,不挂钩码时指针所指刻度尺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此时弹簧的长度 _________
cm ;
(2)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 及弹簧的长度 ,根据 求得弹力(重
力加速度 取 ),根据 求弹簧的伸长量,得到多组 的值作 图像,如图(c)所示。由图
像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____________ ;
(3)本实验中弹簧自重对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___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12.某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1)将两光电门安装在长直轨道上,选择宽度为 d 的遮光片固定在小车上,调整轨道倾角,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将
小车与托盘及砝码相连。选用 d= cm(填“5.00”或“1.00”)的遮光片,可以较准确地测量遮光片运
动到光电门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2)将小车自轨道右端由静止释放,从数字毫秒计分别读取遮光片经过光电门 1、光电门 2 时的速度 v1=0.40 m/s、
v2=0.81 m/s,以及从遮光片开始遮住光电门 1 到开始遮住光电门 2 的时间 t=1.00 s,则:请你计算小车的加速
度 a= m/s2(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3)将托盘及砝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合力 F,改变砝码质量,重复上述步骤,根据数据拟合出 a-F 图像,如图
乙所示。若要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实验中应 (填“增大”或“减小”)轨道的倾角。
(4) 图乙中直线斜率的单位为 (填“ kg”或“kg-1”)。
四、解答题
13.(12 分)在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山区,由于暴雨暴雪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并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形成泥石流,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现将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简化,如图所
示,假设一段泥石流(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从 A 点由静止开始沿坡体匀加速直线下滑,坡体倾角 ,泥石流
与坡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A 点距离坡体底端 B 点的长度为 108m,泥石流经过 B 点时没有能量的损失,然后在
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一辆汽车停在距离 B 点右侧 80m 的 C 处,当泥石流到达 B 点
时,司机发现险情,立即启动车辆并以 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求逃生。重力加速度 g 取
,(已知 , )。求:
(1)泥石流经过 B 点时的速度大小及由 A 点运动到 B 点所用的时间;
(2)通过计算判断泥石流能否追上汽车。
14.(12 分)某大学五名学习航空航天工程的大学生搭乘飞艇参加了“微重力飞行计划”,飞行员将飞艇开到 6000m
的高空后,让其由静止开始下落,以模拟一种微重力的环境,下落过程中飞艇所受空气阻力仅为其重力的 0.04 倍,
大学生们就可以进行微重力影响的实验。在距离地面 3000m 时飞艇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要求飞艇以大小为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重力加速度 g 取 ,试计算:
(1)微重力环境持续的时间;
(2)飞艇距离地面多高的地方速度减为零。
15.(14 分)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地面夹角θ=37°,传送带从 A 到 B 长度为 L=10.25 m,传送带以 v0=10
m/s 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 A 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 m=0.5 kg 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μ=0.5。煤块在传送带上经过会留下黑色痕迹。已知 sin 37°=0.6,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求:
(1)当煤块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它们能否相对静止?
(2)煤块从 A 到 B 的时间;
(3)煤块从 A 到 B 的过程中传送带上形成痕迹的长度。
广安二中高 2023 级 2025 年秋第一次月考
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7:DBCAACD 8.AC 9.AD 10.BC
1.【答案】D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且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击球时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等于乒乓球对球拍的作用力,A
错误;惯性是物 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与质量有关,增大击球时的力度不会使乒乓
球获得更大的惯性, B 错误;击球后,乒乓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重力和阻力作用,不再受推力作用,
C 错误;弹力是由于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可知,击球时乒乓球受到
弹力是因为球拍发生了 形变,D 正确;故选 D。
2.【答案】B 【解析】设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为 t',匀速运动的速度为 v,有 x= 2 t',根据逆
向思维,可知匀减速 直线运动阶段的位移等于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的位移,则匀速直线运动阶段有
8x-x-x=vt,联立解 得 t'= 3,根据 x= 1 2at' 2,解得 x= 1 18at 2,B 正确,A、C、D 错
误。
3.【答案】C 【解析】在 0~ 1 和 1~ 2 时间内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方向
都是竖直向下, 故 A 错误;运动员向上运动时间为 0~ 1,在 1 时刻运动员重心到达最高点,故 B
错误;运动员在 1~ 4 时间内都在竖直向下运动,所以在 3 时刻运动员重心速度没有反向,故 D 错
误;运动员在 1~ 4 时 间内都在竖直向下运动,在 4 时速度减为零,运动员入水深度最大,所以此
刻运动员的重心已经入水, 故 C 正确。故选 C。
4.【答案】A 【解析】设矿泉水瓶的质量为 ,以两个轻环和矿泉水瓶为整体,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
水平横梁对两 轻环的支持力 N,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得 2 N = ,解得 N = 1 2 ,可知水平横梁对
轻环的支持力 N 不变,故 B 错误;以 b 环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第 2 页 共 6 页 根据受力平衡可
得 N = sin , = cos ,联立可得 = N tan ,将两环间的距离变大后, 减小,tan 减小,则 b 环受
到的摩擦力变大,即 b 环对杆的摩擦力变大,故 A 正确;杆对 a 环的支持力不变, 摩擦力变大,
则杆对 a 环的力变大,故 C 错误;以矿泉水瓶为对象,设细绳对矿泉水瓶的拉力为 , 根据受力
平衡可知 2 sin = ,解得 = ,由于 减小,sin 减小,则绳子拉力变大,故 D 错 误。故选 A。
5.【 答案】A 【解析】对点 P 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合力为零,△AOP 与图中矢量(力)
三角形相似,故有 T = = N ,由图看出,OP、 AO 不变,则杆的支持力 N 不变,AP 变大,
则绳子拉力 T 变大;故选 A。
6.【答案】C 【解析】剪断 d 前,对物体 P 受力分析,设 b 的拉力大小为 ,d 的拉力大小为

由平衡条件有 cos = , sin = ,解得 = = 1.25, = ,由于弹簧弹力不能 突变,剪断 d 瞬
间,P 受到的合力与 d 的拉力
等大反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大小为 0.75 , 故 AB 错
误;绳子的拉力可以突变,剪断 后瞬间,小球 Q 受 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小球将 要做圆周运
动,但此刻速度为零,故沿绳方向合力为零,则有 = ,垂直绳方向 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
= sin37° = 0.6 ,故 D 错误,C 正确。故选 C。
7.【答案】D 【解析】依题意,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水平向左的风力作用,二者均为恒力,且满
足合力与速度第 3 页 共 6 页 不共线,所以小球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 A 错误;根据二力合成的平行
四边形定则,可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故 B 错误; 根据小球的受力和初状态,可知小球在
水平面内做类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建立三 维坐标系,其中沿墙方向为 x 轴,垂
直于墙为 y 轴,竖直方向为 z 轴,当小球在右侧虚线运动的过程 中离虚线所在竖直面最远时,有
又 联立,解得此时小球的位移是 ,故 D 正确;根据类平 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当小球达到虚线正
下方时小球的水平面内的速率为 v0,竖直方向的速率为 ,当小球达到虚线正下方时小球的速率为 故
C 错误。故选 D。
8.【答案】AC 【解析】由图可知, 1 时刻手机开始接触地面,则 0~ 1 内做自由落体运动,释放时,
手机离地面的 高度为 = 1 2 1 2,故 A 正确;手机接触地面时,先向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可知手机速度最 大时,加速度为 0,根据图像可知,手机速度最大的时刻在 1 与 2 两时刻之间,故
B 错误;由图可知, 2 时刻手机的加速度最大,且方向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可
得 = 11,手机第一次与地面碰撞中所受最大弹力为自身重力的 11 倍,故 D 错误;由图可知, 2
时刻手 机的加速度最大,此时手机受到地面的弹力最大,手机处于最低点,手机的速度为零,则 0~
2 时间 内手机的速度变化量为零,根据 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可知 0 至 2
内图线与横 坐标围成的面积中,时间轴下方与上方的面积大小相等,故 C 正确。故选 AC。
9.【答案】AD 【解析】对球受力分析如图 对球,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有 ,只有当墙壁对球的弹力
为 时, 才有 ,故 B 错误; ,球对斜面的弹力大小为 , 当 F 增大时, 保持不变,故 A 正确;
若电梯竖直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则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当加速度为 g 时,球对斜面没有弹力,
故 D 正确;若电梯竖直向上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则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球处于超重状态,球对
斜面一定有弹力,故 C 错误。
10.【 答案】BC 【解析】对长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第 4 页 共 6 页 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 2 12 + = ,解得 = 1m/s 2, 故 A 错误;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小物块先在拉力、摩擦
力的作用下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2m/s 2
和 4m/s 2,长木板和小物块在 0 4s 内的 图像如图所示,两条 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木板
的长度,由 图像可知 = 12m,故 B 正 确; 由 = ,可知 = 2s 时,小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4
m/s,故 D 错误。0~2s 位移与 0~4s 内位移相同, 小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面积代表位移
可知 = 4m,故 C 正确。故选 BC。
11.【答案】(1)上端 14.91(14.91~14.93 均可) (2)187.5 (3)无 【解析】(1)为了方便读
出弹簧的长度,零刻度应与弹簧的上端对齐。 由图乙可知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1 mm,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则弹簧的长度 0 = 14.91 cm。 (2)根据胡克定律,结合 图像可知,弹簧的劲
度系 = Δ Δ = 15 0.08 N/m = 187.5N/m (3)本实验由于是竖直悬挂测弹簧原长,之后悬挂重物做实
验,已经消除了弹簧自重对弹簧长度的 影响,所以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12.【答案】(1)1.00 (2)0.41 (3)增大 (4)kg -1 【解析】(1)实验用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代
替瞬时速度,遮光片宽度越小,代替时的误差越 小,故为较准确地测量遮光片运动到光电门时小车
的瞬时速度,选择宽度较小的 d=1.00 cm 的遮光 片; (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 a= 2 1 =
0.41 m/s 2 (3)根据题图乙可知当有一定大小的外力 F 时小车的加速度仍为零,可知平衡摩擦力不足,
若要得到 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需要平衡摩擦力,故实验中应增大轨道的倾角; (4)题图乙中直线斜
率为 k= Δ Δ ,根据 F=ma 可知直线斜率的单位为 kg -1。
13.【答案】(1)36m/s,6s;(2)见解析 【解析】(1)设泥石流质量为 ,从 A 到 B 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可得解得 = 6m/s 2第 5页 共 6页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2 = 2 0 解得 = 36m/s 根据运动学
公式 = 可得 = 6s (2)设汽车开始运动到与泥石流速度相等所用时间为 1 则有 1 1 = 2 1 解
得 1 = 4s 泥石流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为 1 = 1 1 2 1 1 2 解得 1 = 104m 汽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
位移为 2 = 1 2 2 1 2 解得 2 = 32m 共速时二者的距离为Δ = 2 + 0 1 = 8m > 0 所以泥石流追不上
汽车。
14.【答案】(1)75 m (2)20 m/s (3)1.5 s 【解析】(1)运动员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L si
n 37°= gt 2 得 L= =75 m。 (2)设运动员离开 O 点时的速度为 v0,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
为匀速直线运动,有 L cos 37°= v0t 解得 v0= =20 m/s。 (3)方法一:运动员的平抛运动可分
解为沿斜面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 v0cos 37°、加速度为 g sin 37°)和垂直斜面方向的类竖
直上抛运动(初速度为 v0sin 37°、加速度为 g cos 37°)。当垂直 斜面方向的速度减为零时,运
动员离斜坡最远,有 v0sin 37°=g cos 37°·t 解得 t=1.5 s。 方法二:当运动员的速度方向
平行于斜坡与水平方向成 37°角时,运动员离斜坡最远,有 =tan 37° 解得 t=1.5 s。
15.【答案】(1)不能 (2)1.5 s (3)5 m 【解析】(1)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当煤
块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对煤块受力分 析有第 6 页 共 6 页 mgsin 37°>μmgcos 37°,所以它们不
能相对静止。 (2)煤块刚放上时,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其加速度大小为 a1= =g(sin θ+μc
os θ)=10 m/s 2 加速过程中 t1= =1 s, x1= a1t =5 m 达到 v
0 后,煤块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
力,其加速度大小 a2= =g(sin θ-μcos θ)=2 m/s 2 x2=L-x1=5.25 m x2=v0t2+ a2t t 2=0.5 s
,(t2=-10.5 s 舍去) 故煤块从 A 到 B 的时间为 t=t1+t
2=1.5 s。 (3)第一过程煤块相对于传
送带向后留下的痕迹长 Δx1=v0t1-x1=5 m, 第二过程煤块相对于传送带向前留下的痕迹长 Δx
2
=x2-v0t2=0.25 m, Δx2 与Δx
1 部分重合,故痕迹总长为 5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