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日地月的相对运动(第三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日地月的相对运动(第三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4.3日地月的相对运动(第三课时)
一、选择题
1.2020年的中秋和国庆是同一天,花好月圆,举国欢庆,关于中秋这一天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朔月即满月,在月中,大概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
B.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成一条直线,月球居中间
C.在地球上某些地区可以观测到月食现象
D.明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由于月球绕地运动引起
2.据国家天文台预测,2023年5月6日将发生月食现象,这次月食中国全过程可见。当天的农历时间约(  )
A.农历初一 B.农历初七、初八
C.农历十五、十六 D.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3.2021年11月19日,宁波上空上演本世纪最长月偏食。下列关于该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天是农历的初一
C.其原因是月球发出的光线被地球挡住 D.其原因是太阳发出的光线被地球挡住
4.图是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B.地球是球形的
C.月球是球形的
D.地球是不透明的
5.某科学小组利用三球仪(太阳地球月球)模拟月食现象。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时,观察到月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号小球模拟的是地球
B.月食的形成与地球自转有关
C.月食发生时为农历十五
D.影子形成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6.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月食,6月10日可以看到日食,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造成的
B.日食是月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C.发生日食当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
D.发生月食时,从月球的西面开始,东面结束
7.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下列日、地、月相对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8.某一日,“超级满月”和“月全食”同时在夜空上演。如图甲所示是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图,如图乙是可看到的月球形状。当天晚上,月球最可能出现的位置、人们可能看到的月球亮面形状分别是(  )

A.位置①,A形状 B.位置②,B形状
C.位置③,A形状 D.位置④,B形状
9.“金星凌日”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文奇观,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从地球上看,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可以看到(  )
A.水星凌日 B.火星凌日 C.木星凌日 D.土星凌日
10.如图是月球绕地公转的示意图, ①②③④分别为月球公转过程所处的四个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处月球被照亮的区域不相同
B.农历初七、初八, 月球公转至②位置
C.月球处于①处时, 可能发生日食
D.月球经历①→②→③→④→①的时间为 27.3日
二、填空题
1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选填“卫星”或“行星”),根据月球与地球的运行规律,科学家能准确地预报月食和日食的时间及观看范围。月食形成的原理是 。
12.2018.7.28(农历十六)凌晨,绣绣在空中看到月食,此时,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是 (填选项)。在观看月食过程中,看到月球表面有很多阴影,这些阴影是 即月坑。
13.掩星是一种天文现象,指一个天体在另一个天体与观测者之间通过而产生的遮蔽现象,如月球遮挡行星、恒星等。图中的A、B、C表示月球在轨道上的不同位置。
(1)图中属于恒星的是 。
(2)当火星在如图位置,地球上出现“月掩火星”的天文现象时,月球的大致位置在 (填字母)。
14.小科同学利用自制三球仪装置(如图所示),模拟了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
(1)图中B球代表 ;
(2)此时的月相为 ;
(3)此时在地球上可能观测到的天文现象是 (选填“日食”或“月食”)。
15.下表是小塘同学比较日食、月食的整理笔记,请帮助他在空白处记录完整:
日食 月食
形成示意图
原因 月球遮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地球遮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时间 农历初一 (2)农历
类型 (1)日全食、 、日偏食 月全食、月偏食
亏损方向 西先亏、东复圆 东先亏、西复圆
16.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
(1)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 位置(填相应数字)。
(2)月球在3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天文现象是 。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 。
17.某同学在做模拟月食的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中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可以观察到的月食类型有 ;当月球从B 向C移动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观察月食时,能否观察到月环食?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3)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的是 。
A. A→B→C→D→E→F→G→H→A
B. E→A→G→B→F→C→H→D→E
C. F→A→G→B→F→C→H→D→F
D. E→D→H→C→F→B→G→A→E
18.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月食的科学奥秘,项目小组同学开展了“制作三球仪”的工程实践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他们分析并提出了如下验收标准。
评价维度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公转周期 地、月公转周期比为12:1 地、月公转周期长短关系合理 地、月公转周期长短关系不合理
演示效果 能观察到月球 进入地球的影子中 能模拟月食发生时的三球位置关系 不能模拟月食发生时的三球位置关系
小明制作了如图甲所示模型,利用不同大小的泡沫球模拟日、地、月,并将其固定在齿轮上,通过齿轮传动,实现三球相对运动。
(1)月食发生的原理是光的 ;
(2)【明确问题】
小明发现该模型未能实现地、月公转周期比为12:1,即齿轮B绕齿轮A转1圈,齿轮B自身转12圈。
【设计并实施方案】
资料:当齿轮啮合(如图乙)时,齿轮A与齿轮B的齿数比例为12:1时,即可实现上述要求。探究发现,某套齿轮的齿数与齿轮直径关系如图丙。可供选择齿轮的直径有:5cm、10cm、20cm、40cm、60cm、80cm、100cm、120cm。为解决上述问题,且模型转动流畅,结合图甲中三球模型的规格,应选择的齿轮A、B的组合是 ;
【检验作品】为科学演示月食现象,检验过程中,应保证地球的转动方向正确。
(3)请在图甲的“---”上用箭头表示地球的转动方向 ;
(4)【改进完善】
检验发现,调整后的模型在月食演示效果中的评定等第为良好,为使其达到优秀标准,你的改进方案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4.3日地月的相对运动(第三课时)》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C C D A B A B
1.C
【详解】A.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在一个月中月相是不断变化的,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或“望”。朔月表示新月,是农历的初一,故A错误。
B.中秋节的月相为满月,此时日、地、月三者位置成一直线,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故B错误。
C.中秋节的月相为满月,日期为农历十五、十六,这一天可能发生月食,所以在地球上某些地区可以观测到月食现象,故C正确。
D.月球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3.D
【详解】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光有一部分照不到月球上,有一部分月球在地球上看不到的现象就是“月偏食”,故AC错误,D正确。农历初一本来就看不到月亮,不可能看到月偏食,故B错误。故选D。
4.C
【详解】根据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这是由于太阳光的直线传播、地球是球形的、地球是不透明的,从而使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形成弯曲的圆弧,与月球的形状无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A.发生月食时,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可知地球在中间,所以模拟地球的是②号小球,A错误;
B.月食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和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有关,B错误;
C.月食发生时地球对应②,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间在农历十五左右,这天若月球不在阴影区,则会出现满月,C正确;
D.影子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月食出现,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当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故A错误。 日食是照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月球遮挡的一种现象,故B错误。 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出现的月相是新月,故C错误。 月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公转运动到地球的阴影中形成的,由于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因此月食总是从月球圆面的东侧(左侧)边缘开始,从圆面的西侧(右侧)边缘结束,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日食是照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片球遮挡而形成的一种天文现象。月食是照射向月球的太阳光被地球遮挡而形成的一种天文现象。
7.A
【详解】月食的发生是因为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月面上的阴影就是地球的影子,根据已学知识知,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更近,故当月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图是A位置图,BCD排除。故选A。
8.B
【详解】月全食和超级满月发生在农历的十五,此时太阳、地球和月亮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和与月球之间,月亮在②号位置,可能看到的月亮亮面形状是B形状,月亮逐渐被地球挡住来自太阳的光;故选B。
9.A
【详解】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要发生凌日现象,需要在地球和太阳之间,除了金星,还有水星。故选A。
10.B
【详解】由于月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月球的一半,所以①③两处月球被照亮的区域相同,A错误;农历初七、初八为上弦月,月球公转至②位置,B正确;月球处于①处时,可能发生月食,C错误;月球经历①→②→③→④→①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长度是29.5306天,D错误;故选B。
11. 卫星 见解析
【详解】[1]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不会发光、发热。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2]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在同一直线上的地球把太阳光遮住,致使在晴朗的夜空,也看不到月球。
12. B 环形山
【详解】[1]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发生了日食。故选B。
[2]月球表面有很多阴影,这些阴影叫做环形山,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球表面,与月球表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
13.(1)太阳
(2)B
【详解】(1)恒星是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图中标有“太阳”的天体即为恒星。
(2)“月掩火星”是月球位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现象,根据图示可判断月球应在地球与右侧火星连线之间,即位置B。
14.(1)地球
(2)满月
(3)月食
【详解】(1)月球、地球和太阳的大小关系为:太阳 > 地球 > 月球,因此图中B球代表地球。
(2)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其月相为满月。
(3)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地球上的人观察不到月球,因此可能观测到的天文现象是月食。
15. 日环食 十五、十六
【详解】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是因为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能够遮挡太阳光。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是因为此时月球在地球的背面,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能够遮挡太阳光。日食类型包括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而月食类型包括月全食和月偏食。
16.(1)3
(2)月食
(3)空气
【分析】本题以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图为材料,涉及月相、天文现象、月球概况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详解】(1)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此时的月相是满月,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即月球在图中3位置。
(2)月球在位置3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可能发生月食。
(3)月球表面缺乏大气(空气),因此无法保护其表面免受小天体的撞击,导致形成许多环形山。
17.(1) 月偏食,月全食 月全食向月偏食变化
(2) 不能 地球比月球大,而且月地距离较短,使得地球产生的阴影区总是比月球大
(3)B
【分析】本题以某同学在做模拟月食的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月食的类型、月环食、月相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
【详解】(1)在模拟月食实验时,可以观察到月全食、月偏食;当月球从A向B移动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月偏食向月全食变化;当月球从B向C移动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月全食向月偏食变化。
(2)由于地球的影子比月球大得多,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食这种现象。
(3)农历初一新月,看不见月亮,全黑,农历初七左右上弦月,可以看见西面的月亮,由少到多,农历十五左右,可以看见满月,农历二十三左右是下弦月,可以看见东边的月亮,由多盈到亏。即一次完整的月相变化过程是从新月到上弦月再到满月最后经过下弦月回到新月的变化过程,月相由缺到盈,再由盈到亏。读图可知,月相变化过程是E→A→G→B→F→C→H→D→E。故选B。
18.(1)直线传播
(2)120cm和10cm
(3)逆时针
(4)将太阳模型换成灯泡或在太阳模型表面缠绕LED灯
【详解】(1)月食的光学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太阳、地球、月亮成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2)当齿轮啮合(如图乙)时,齿轮A与齿轮B的齿数比例为12︰1时,即可实现上述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且模型转动流畅,结合图甲中三球模型的规格,应选择的齿轮A、B的组合是120cm和10cm。
(3)地球的自转是自西向东的逆时针转动。
(4)检验发现,调整后的模型在月食演示效果中的评定等第为良好,为使其达到优秀标准,将太阳模型换成灯泡或在太阳模型表面缠绕LED灯,使亮度较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