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南方地区(共5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南方地区(共55张PPT)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南方地区
一、位置与范围
100°
110°
120°




秦 岭
淮河
东海
南海
34°N以南, 98°E~123°E
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东部和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二、概况
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江淮平原;珠江三角洲(多为水稻土)
云贵高原
多岩溶地貌,坝子为农业区
四川盆地
肥沃紫色土
南岭、武夷山、大巴山、雪峰山、大别山、巫山等。
地形复杂、水热丰富、雨热同期
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在天堂中央的湖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江南古城,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丝绸之府”之称。也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还被称为南太湖明珠。
三、南方地区的农业
鱼米之乡→ 湖州有利自然条件?
宋朝俗语:“苏湖熟,天下足”
湖州天赋异禀?常年风调雨顺?
东苕溪
西苕溪
历史上的湖州,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平均每5年就有1年会发生水灾。洪水滔天时,“平地水深数尺,禾苗淹没,房屋倒塌”的景象在湖州先人的生活里,真的只算是日常。
历史上湖州频繁的洪涝灾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距离西侧山地较近,山区水流快速到达湖州;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年际变化较大;
梅雨期,雨日历时长;
易受台风影响,多暴雨
湖州地势低平,排水受阻,甚至湖水倒灌
“苏湖熟,天下足”?并不是件容易事!
洼地开挖河道,南北向河道伸向太湖称为“溇”,东西向河道称为“塘”挖出的土构筑堤岸,堤内的滩涂淤地自然发展成农田。
太湖


石桥?
雨季,河水由南向北流,经过逐渐变窄的河道流速加快,将淤积的泥沙冲入太湖,减轻溇港内泥沙淤积,降低疏浚成本;
旱季,湖水由北向南流,河道逐渐变宽,流速变慢,润泽干裂河道且减少了对河岸坡脚的冲刷。
太湖
朝东北而不是西北?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太湖流域进入枯水期,太湖水位高于溇港水位,湖水受风力影响搅动,带有泥沙的湖水进入溇港,导致泥沙淤积,河道不畅;入湖口朝向东北,泥沙沉积在入湖口右岸附近,雨季来临时将泥沙重新冲入湖中。因此太湖南岸溇港的入湖口统一朝向东北而非西北。
太湖
太湖周边地势低平,溇港密布,沿溇港居住,利于行船,方便居民出行;
临溇港而居,取水方便。
村舍多临溇港而建?
桑基鱼塘系统是湖州地区先民遵循植桑、养蚕、蓄鱼生产规律,将桑林附近的洼地深挖为鱼塘,垫高塘基、基上种桑,以桑养蚕、蚕丝织布,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形成可持续多层次复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废弃物被循环利用,达到和谐共生零污染,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至今其科学的物质循环利用链和能量多级利用依旧堪称完美。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影响湖州桑基鱼塘农业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降水 D.光照
2.当地农民农事活动最繁忙的时段是( )
A.3~4月 B.5~7月
C.9~10月 D.11~12月
A
B
到唐宋时期,种桑养蚕遍及千家万户,湖州成为全国蚕桑与丝绸织造中心、主要淡水鱼生产基地,促进太湖沿岸持续发展,形成繁荣的江南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明代《沈氏农书》记载,“池蓄鱼,其肥土可上竹地,余可雍桑,鱼,岁终可以易米,蓄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两利俱全,十倍禾稼”
明清时期,江浙地区人口密集,田多变基塘,丝鱼业达到鼎盛。
分析明清时期“田多变基塘”的原因。
人口增加,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
基塘农业成本低,产出高(利润大);
市场需求量增加。
苏湖熟,天下足

湖广熟,天下足
1.养蚕获利相对较少,而优质淡水鱼相对获利较高
2.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与日俱增,农村耕地和鱼塘面积递减 ;
3.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较多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不再从事农业生产,造成鱼塘撂荒或管理不善,“桑基鱼塘”的文化传承出现断层,面临岌岌可危的困境。
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有优势众多,然而日渐成为一种濒危的文化遗产,试分析其原因。
桑基鱼塘最兴盛时期,基塘比为6:4,近年来,种桑的减少,而优质淡水养殖鱼塘面积大幅度增加,目前基塘比以3:7或2:8居多,基少水多,基上作物不能较好地满足水产养殖对饵料的需要,塘泥也不能被基上的作物较好地吸收利用,物质能量得不到充分的转化,结果导致泥沙淤塘、基崩塘浅,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湖州人民根据“桑基鱼塘”生态循环原理推出“油基鱼塘”种养新模式,以池塘养鱼、塘基冬种油菜、夏种芝麻(黄豆)的种养结构,形成了塘基土壤中的营养盐类随着雨水冲刷源源流入鱼塘,池塘淤泥→油料作物肥料,榨油副产品→鱼饲料的鱼、油生态循环利用。以“油基鱼塘”为基地的种、养、加产业链不断完善。
促使湖州部分桑基鱼塘改造为油基鱼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市场
在塘基种植油料作物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
塘基土壤肥沃、排水性能好、光照足、空气通透性好的优势,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油料品质。
“油基鱼塘”现已成为湖州菱湖镇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其生态循环的发展模式为全面提高菱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作出重大贡献。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西湖龙井是饮誉世界的“国茶”,产于杭州西湖西南侧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的群山之中。龙井茶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
“好山好水出好茶”,茶叶的生长分布、质量高低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茶叶具有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的典型特点。
南方丘陵地区,多酸性土壤;位于丘陵,土壤排水条件好;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处山区,多云雾天气;位于亚热带地区,温度较高。
杭州龙井山盛产优质茶叶的原因。
浙江省竹林面积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16.5%,竹类种类丰富,竹业年产值达283亿元,占全国竹业1/3强,位居全国第一,享有“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之盛誉。浙江安吉竹林面积达7.2万公顷,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近年来竹林面积快速增长。 
发展立体农业。
充分利用地形;
优化农业结构;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P125)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1)~(3)题。
(1)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如图)。打沟主要是为了(  )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2)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3)近年来,该地 (  )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B
C
D
(P126)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
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B
C
A
溜索是一种特殊的传统渡江工具,被称之为“空中渡口”。地处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为我国历史上溜索分布密集区之一。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当地溜索逐渐消失,但专家提议该区域保留部分溜索,助推区域脱贫致富。据此完成(1)~(3)题。
(1)横断山区溜索分布密集区的河段特征是(  )
A.江阔水深 B.沙洲众多 
C.山高谷深 D.河道弯曲
(2)导致近年来该区域溜索大量消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桥梁替代 B.年久失修 
C.生态移民 D.河流改道
(3)专家提议该区域保留部分溜索的原因是溜索(  )
A.运输速度较快 B.客货运输量较大
C.受天气影响小 D.文化旅游价值高
D
C
A
(P127)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同时也是我国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群。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变化模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一级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  )
A.矿产资源 B.城市面积
C.交通条件 D.地理位置
(2)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体系 (  )
A.上海市服务范围最广
B.二级中心城市之间均表现为较强联系
C.一级中心城市数量最多
D.三级中心城市之间均表现为较弱联系
D
A
(P12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下表为2013年两城市群部分指标比较表。据此回答1、2题。
城市群 产业结构 城镇化率 外贸依存度 人均收入
长江中游 10.3∶53.4∶36.3 52.1% 52.1% 4.52万元
长三角 3.1∶47.4∶49.5 72.2% 78.8% 8.19万元
1.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成因是 (  )
①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长三角城市群
②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总量少于长三角城市群
③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长三角城市群
④长江中游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低于长三角城市群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C
(P12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下表为2013年两城市群部分指标比较表。据此回答1、2题。
城市群 产业结构 城镇化率 外贸依存度 人均收入
长江中游 10.3∶53.4∶36.3 52.1% 52.1% 4.52万元
长三角 3.1∶47.4∶49.5 72.2% 78.8% 8.19万元
2.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 (  )
①控制中小城市用地规模 ②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③加强城市间分工与合作 ④限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D
日月潭
阿里山
地形以山地为主,占总
面积的2/3,台湾山脉
贯穿南北,西部沿海
以平原为主。
中、东部形成大致东北—西南走向的一系列平行山脉,合称为台湾山脉。
西部形成了平坦的沿海平原。
台湾岛的形成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碰 撞
袋盐场位于台湾岛的西南部,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海水盐度较高,多淤泥质海岸,滩涂广阔,有利于晒盐。
台湾岛人口布
西部平原面积大;西部湿度小;西部地震少;西部台风灾害小;
(P28)图1是“我国台湾岛多年平均等温线(单位:℃)图”,图2是“台湾岛交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等温线的分布,判断台湾岛东、西部的地形类型。
(1)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
(P)图1是“我国台湾岛多年平均等温线(单位:℃)图”,图2是“台湾岛交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简述与东部比较,台湾岛西部交通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西部铁路、高速公路综合发展,交通运输线密度大。
原因:西部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运输需求量更大;西部平原面积宽广。
(P)图1是“我国台湾岛多年平均等温线(单位:℃)图”,图2是“台湾岛交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简述台湾岛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3)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壳运动活跃,地表物质较为破碎疏松;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夏季降水量大并多暴雨,所以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P129)读“台湾岛内的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图和台湾岛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
A.蒸发和蒸腾 B.水汽输送 C.下渗 D.水汽凝结
2.台湾岛地表径流量中约80%的水
量不能被控制利用而损失的原因是(  )
①水污染严重
②降水集中
③河道落差大,水流急
④水资源浪费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B
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1/6,人多地少。
材料二 香港以港立城,城市围绕港区发展。它是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港口设施先进,远洋巨轮可自由出入。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其他地区关系密切。
材料三 香港城市用地结构简图。
(1)根据图文材料概括香港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经济因素对城市用地结构影响角度分析图中中心城区的形成原因_________。
同心圆模式
中心城区以商业用地为主,地价高,商业利润高,支付能力强;有便利的交通,商品流通量大。
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1/6,人多地少。
材料二 香港以港立城,城市围绕港区发展。它是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港口设施先进,远洋巨轮可自由出入。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其他地区关系密切。
材料三 香港城市用地结构简图。
(3)在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中,香港岛的高级住宅区向半山区和山顶发展,请简要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四周是郊野公园,环境优美,俯瞰市景、维港,视野开阔;住房条件好,绿地多,生活方便;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1/6,人多地少。
材料二 香港以港立城,城市围绕港区发展。它是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港口设施先进,远洋巨轮可自由出入。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其他地区关系密切。
材料三 香港城市用地结构简图。
(4)从城市工业布局角度分析,工业区位置的合理性。
(4)工业区位于城区西北、东南端,与城区盛行风垂直;最大限度地与城区隔离,减少了污染和干扰;位于城市外围,地价低廉;位于铁路沿线,交通便捷。
区域备考第二步//专题培优·应用创新
热点专题12 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长江经济带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其中“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每个城市群内部包括若干小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在长江经济带中占据龙头地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要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下图为我国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把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经济带有哪些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社会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水陆交通便捷;国家政策扶持;市场广阔等。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要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下图为我国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2)为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长江上游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
(2)植树造林,保护天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减少污染和排放,加强环境整治。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要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下图为我国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3)评价长江“黄金水道”在实现交通更顺畅中的重要价值。
(3)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的优点;长江流域资源丰富,农业发达,长江沿岸有众多的工业城市,运输需求量大;众多支流也能通航,长江干支流航线能沟通内地和沿海。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要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下图为我国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长江沿岸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境。
(4)产业结构升级困难;产业结构趋同,区际协作条件差,存在恶性竞争;技术水平低,缺少自主品牌;环境污染较严重。
下 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