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阐述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以及发展的实质。 第二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阐述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且善于思考,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对辩证唯物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对于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认识,综合思维能力有待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培养公民素质,激发强国之志。
【教学目标】
剖析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把握发展的实质,理解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同时善于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飞跃。
认识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懂得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未来充满信心,能够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挑战。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
科学精神: 坚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提高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共参与:能够在生活实践中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特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和方法论
【教学难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展示知识体系
回顾上节课知识
展示本课重点知识
导入本课
观看视频思考:中国的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出什么共性?
一、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具有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个方面论证整个世界都是发展的,即发展具有普遍性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
有倒退、下降的变化,也有前进、上升的变化
2.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3.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展示含“发展”哲理的诗词名言: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习题训练:找出下列选项那些属于发展
A.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候鸟迁徙、四季更迭
D.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E.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
F.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G.1G,2G,3G,4G,5G时代
思考:如何判断新旧事物呢?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①符合客观规律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
③具有远大前途
判断哪些属于新事物,哪些属于旧事物?
计算机科学算命、“杀猪盘”诈骗
新型冠状病毒
新能源汽车
中共一大到会代表十三人
生物技术、器官移植技术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为什么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②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阅读与思考P33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中谈到两个有趣的论证,一个是“谷堆论证”,另一个是“秃头论证”。他说:“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 或者是: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 一不能。一再来一粒或一根怎样 还是不行。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总是问加一粒谷子或减一根头发如何。 等到最后,人们说可以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这时那最后加的一粒谷子或最后减的一根头发便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
“谷堆” 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或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黑格尔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1.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2.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形:
①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的变化 )
②场所的变更引起质变。
③总体数量不变,事物成分的排列结构和次序发生变化。
3.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①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名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防微杜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羽沉舟。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观看视频导出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4.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辨证的否定:
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思考探究:新能源汽车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现在并没有迅速取代燃油车呢?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方法论
①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在生产力的性质和质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更高的水平,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由此可见( )
①新出现的事物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
③在辩证否定中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到2022年,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这表明( )
①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三个原理】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①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3.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
①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也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不断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考验。学了本课,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指导生活实践,让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生活的更幸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