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评价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在发声C.动物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从它们的嘴巴发出来的D.树叶在风中摆动时也可以发出声音,这是由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2.2024年5月2日,星耀枣庄,传奇绽放——“时光演唱会”在枣庄市体育馆举行。歌手美妙的歌声穿越体育馆的上空,下列有关歌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歌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D.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3.小明同学用相同的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并用小木棒敲击瓶口,为同学们演奏美妙乐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时水瓶琴发出的乐曲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敲击时最左侧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瓶子口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D.同学们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4.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科学爱护耳朵,实现主动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学校录播教室的内墙常用吸声软装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医院楼道上常见的“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建筑工人在嘈杂的环境中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如图所示是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波,探测周围5 m 内障碍物的情况,将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它能帮助视障人士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方便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B.该超声导盲手杖的定位原理与声呐测距的原理相同C.该导盲手杖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时会产生超声波6.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表所示,则( )声音 鸟鸣 猫叫声音的频率/Hz 5 000 800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进行判断的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声音,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乙图: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增强C.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D.丁图: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9.某声源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如图所示,经相同厚度a、b两种隔声材料包裹后,传到同一距离处的示波器。已知材料a、b相比,材料a的隔声性能较好。下列四幅图中有两幅图对应材料a、b隔声后显示的波形,其中对应材料a的是(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橡皮筋振动时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的 越大。12.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敲击音叉后,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40 dB逐渐变为20 dB。此过程中,手机所测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此声音的振幅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声速 。 13.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具有 ,如果增大音量,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 ______(选填“高”或“快”)。 1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超声波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在液体中传播,若经过5 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 50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15.在音乐社团活动过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人耳。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声呐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 16.我国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是全球最大的静音科考船。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噪音控制指标已达到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20 m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声音的 (选填“产生”“传播”或“接收”)环节来减弱噪声的;船上配备的声呐系统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海底地形、地貌。 三、实验探究题(17题14分,18题10分,共24分)1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说明 。此实验中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实验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用两个圆纸盒、一根棉线做成的“土电话”是靠 ________把声音传给小女孩的,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可推知 。18.某同学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以免练琴时打扰邻居。改造前,她通过制作模型和实验测试的方法,测评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她用鞋盒充当“房间”,将一只闹钟放入其中,模拟乐器在房间中发声,分别用相同的铺设方法将各种隔音材料安装在鞋盒的四周,制作隔音房间模型。(1)为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该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A.人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人听到两个鞋盒里发出声音的大小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闹钟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与隔音盒的距离C.在距离鞋盒相同距离处放置分贝计(测量声音响度大小的仪器)进行测量评估后,她选用了第三种方案,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分贝计进行测试,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次数 1 2 3 4 5材料 2 mm厚 白色阻尼 隔音毡 2 mm厚 隔音毡 3 mm厚 隔音毡 5 cm厚 波峰吸 音棉 5 cm厚 聚酯纤维 吸音棉分贝计 示数/dB 65.8 68.2 63.2 67.1 68.9分析第 次和第 次数据可知材料隔音性能与材料的厚度有关。(3)进一步分析数据可知,厚度相同时,下列材料隔音效果最好的是 。(填写序号)A.波峰吸音棉B.聚酯纤维吸音棉C.隔音毡D.白色阻尼隔音毡(4)该同学发现,制作模型过程中,要将各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其方式与下列事例相同的是 。 A.学校附近禁止鸣喇叭B.居民区多植树种草C.戴耳塞D.城市街头安装噪声监测仪四、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9.为了探测海底山脉分布,某南海科考探测船利用回声探测仪探测科考,探测船从某港口出发前往90 km处的某海域科考探测,经过2.5 h到达该海域(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求:(1)探测船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合多少米每秒 (2)探测船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声波,经过4 s接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 20.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喇叭,经3 s后,司机听到回声。(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1)此时汽车距山多远 (2)还需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 答案及解析1.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正确,B错误;动物发出的声音,不一定是从它们的嘴巴发出来的,如蝉是通过腹部的发声器官来发声的,故C错误;树叶在风中摆动时也可以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振动发出的,故D错误。2.A 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正确;歌声的传播需要介质,B错误;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C错误;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D错误。3.D 敲击水瓶琴时,声音是由玻璃瓶和水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敲击时,瓶内的水越少,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最左侧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故B错误;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瓶子口,它们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C错误;同学们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D正确。4.B 5.B 振动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 20 Hz的声波叫作次声波,A错误;该导盲手杖是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前方障碍物的,与声呐测距原理相同,B正确;用该导盲手杖,使盲人可以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形状等信息,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时,一般会发出次声波,D错误。6.C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由表中数据可知,鸟鸣的频率为5 000 Hz,猫叫的频率为800 Hz,鸟鸣的音调高于猫叫的音调;响度的大小即声音的强弱,用分贝表示,分贝数越大则响度越大,鸟鸣声音的响度为30 dB,猫叫声音的响度为60 dB,则猫叫的响度较大;频率高于2 0000 Hz的声是超声波;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7.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进行判断的,故B正确;“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8.A 橡皮筋振动发声,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A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B错误;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C错误;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错误。9.B 材料a、b相比,材料a的隔声性能较好,说明经过材料包裹后,示波器接收到的声音的波形频率不变,但振幅减小,且减小得比b多,B符合题意。10.D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图乙中,由两列音叉的波形图可以看出,a音叉的振动频率大于b的振动频率,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不同,故B错误;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11.振动 响度 解析:橡皮筋振动时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12.空气 变小 不变 解析:手机所测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40 dB 变为20 dB,表明响度变小了;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响度变小,说明振幅变小;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传声的空气及其温度不变,所以声速不变。13.能量 高14.可以 3 750 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15.空气 音色 超声波16.产生 超声波 解析:静音螺旋桨是在声音的产生环节来减弱噪声的;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船上配备的声呐系统可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地形、地貌。17.(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在桌面上撒一些小纸屑(3)棉线 固体(4)铃声越来越小 真空不能传声18.(1)借用仪器,可较准确地测出数据,进行比较(2)2 3 (3)D (4)B 解析:(1)在三种方案中,人听声音和用分贝计来测量声音的响度相比,分贝计的准确度高,即借用仪器,可较准确地测出数据,进行比较。(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分析第2次和第3次数据可知材料隔音性能与材料的厚度有关。(3)进一步分析数据可知,厚度相同时,隔音效果最好的材料是白色阻尼隔音毡。(4)制作模型过程中,要将各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在传播过程中进行处理),其方式与居民区多植树种草相同。19.(1)36 km/h 10 m/s (2)3 000 m解析:(1)探测船行驶的平均速度v1===36 km/h=10 m/s。(2)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障碍物的时间t2=×4 s=2 s,由v=可知,此处海水的深度s2=v声t2=1 500 m/s×2 s=3 000 m。20.(1)487.5 m (2)32.5 s解析:(1)汽车行驶的速度v1=54 km/h=15 m/s,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15 m/s×3 s=45 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 m/s×3 s=1 020 m,设鸣喇叭时汽车到山的距离为s,则2s=s1+s2,所以s===532.5 m,此时汽车与山的距离为s3=s-s1=532.5 m-45 m=487.5 m。(2)汽车开到山脚下还需要的时间t′===32.5 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