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90 分钟,分值:100 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测试范围:第1~2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5年3月,我国首台太空采矿机器人原型机在中国矿业大学诞生。机器人采用六足模式,配备三个轮足和三个爪足,以便在微重力环境下很好地完成行走、锚固、钻探和采样等任务。可将机器人看成质点的是( )A.操控机器人进行采样作业 B.定位机器人行走线路上的位置C.监测机器人行走时爪足的动作 D.研究机器人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姿态调整2.阅读古诗词可以感受诗词之美,从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一日”指的是时刻B.“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江水为参考系来描述轻舟的运动C.“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八万里”指的是路程D.“水急客舟疾”中的“客舟疾”指的是船的加速度大3.关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微信支付交易记录中有一单的转账时间为“2025年5月1日19∶59∶23”,这里的时间指时刻B.运动的物体不可以被选为参考系C.研究跳水运动员动作时,可以将他看成质点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4.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车辆经过两个监控点之间的时间来判断是否超速。如图所示为1 / 7某 路段的区间测速标志,该路段限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km”是指位移大小B.“区间测速”测的是平均速度C.汽车在任何时刻的速率都不能超过D.某段时间内汽车速度在减小,加速度可能在增大5.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A.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A、B两物体加速度方向相同C.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6.交通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交通法规中要求驾驶员在驾车接近斑马线前,必须注意瞭望并提前减速。若一辆以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 内前进了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B.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C.汽车制动后 内发生的位移为 D.汽车制动后 内发生的位移为7.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位置-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图线是一条倾斜直线,乙的图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在 时刻与横轴相切,在 时刻与甲的图线相切。图中的, 均为已知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 7A.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B.甲车的速度大小为C.甲车从 处开始运动的时刻为D. 时刻,甲车在乙车后 处8.如图所示,物块在足够长光滑斜面上的O点(未标出)由静止释放,从经过P点开始计时,物块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L、2L、3L、…、nL,则OP的距离为( )A. B. C. D.L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如图甲所示是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采用三塔四跨钢-混结合加劲梁悬索桥的方案。图乙中A、B、C、D、E为大桥上五根钢丝绳悬索,每两根悬索之间距离相等,若一辆汽车从悬索A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刚好在悬索E处停下,汽车通过悬索D时的瞬时速度为vD,通过DE段的时间为t,汽车看作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通过吊索C时的速度大小为2vD3 / 7B.汽车通过AB段的时间等于C.汽车通过吊索C时的瞬时速度小于通过AE段的平均速度D.汽车通过AD段的平均速度是通过DE段平均速度的3倍10.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m甲∶m乙= 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2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的大小为D.甲、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11.一辆汽车正以 的速度在公路上沿直线行驶,为“礼让行人”,司机以 加速度刹车,则汽车在刹车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刹车后 时的速度大小为B.汽车滑行 停下C.刹车后 时的速度大小为D.刹车后 内的位移大小为12.由于公路维修只允许单车道通行,在一平直车道上,有同向行驶的甲、乙两车,分别对应图甲、图乙, 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 ,相距45m,从此时开始两车按如图所示规律运动,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2~6s内,甲车速度变化量为20B.在0~6s内,甲乙两车会相遇C.甲乙两车在4s末距离最近为5mD.在0~6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4 / 7第Ⅱ卷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6分)“九章”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实验时应在释放纸带 (填“前”或“后”)接通打点计时器,且打点计时器连接的是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2)实验时获得的纸带数据如图乙所示,0、1、2、3、4、5、6为纸带上打出的七个相邻计时点。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则纸带上打出点1时重物的速度大小v1= ,重物的加速度大小a= 。(均用题目给定的物理量符号表示)14.(8分)(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它们每隔 秒打一个点,其中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用电压为 伏;(2)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①纸带上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 s;②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5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下表已给出B、D、E、F点的速度,请将求出C点速度并填入下表 :vB vC vD vE vF数值/ (m/s) 0.400 0.560 0.640 0.721(3)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在图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5 / 715.(8分)某舰载机起飞时,采用弹射装置使飞机获得 初速度后,以 的加速度在航母跑道上匀加速前进 后离舰升空。飞机在航母上降落时,需用阻拦索使飞机迅速停下来,将这段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1)求该航母跑道长度 至少为多少?(2)若某次飞机着舰时的速度为 ,飞机钩住阻拦索后经过 停下来。,求此过程中飞机加速度的大小 及滑行的距离 。16.(8分)如图所示,直杆长l1=0.5 m,圆筒高l2=3.7 m。直杆位于圆筒正上方H=0.8 m处,直杆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能竖直穿过圆筒(g取10 m/s2),求:(1)直杆下端刚到圆筒上端的时间;(2)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17.(14分)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款车型配备了自动驾驶功能,有A、B两辆自动驾驶测试车沿相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在A车的前面,A车的速度大小 车的速度大小 。当A、B两车相距 时,B车因自动感应前方突发情况而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 ,从此时开始计时,求:(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18.(16分)一辆公交车在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公交车以a1=3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恰有一名送餐员骑一辆电动车以v0=9m/s的速度匀速从旁边超过公交车前端,已知公交车在加速至vm=15m/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1)求公交车追上电动车之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dm(2)判断公交车加速至vm=15m/s时是否追上电动车;并求追上电动车所需的总时间t6 / 7(3)若送餐员在超过公交车前端之后t0=5s时突然变道驶入机动车道旁若无人地继续匀速行驶,公交车司机见状立即紧急刹车,为了避免突然刹车让乘客有明显不舒服的顿挫感,加速度的大小按如图规律变化(以t0=5s为新的计时起点)。若刹车结束时恰好不会撞上电动车,求刹车的时间7 / 72025-2026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一、二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8 题,每小题 3 分,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9~12 题,每小题 4 分,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B C A D C B C A BD ABC AD A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60 分。13. (1) 前(1 分) 交流(1 分); (2) (2 分) (2 分)14. (1) 0.02 (1 分) 220(1 分) ; (2) 0.1(2 分) 0.479(2 分)(3) (2 分)15.(1)题意可知起飞阶段,舰载机的初速度 ,加速度 ,经过时间 升空,由位移时间公式得 (2 分)解得 (2 分)(2)题意知舰载机着舰时的速度为 ,经过时间 停下来,则加速度大小 (2 分)滑行的距离 (2 分)16.(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 (2 分) 解得 s(2 分)(2)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 (2 分)则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为 s(2 分)1 / 317.(1)当二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1 分),设达到速度相等用时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1 分)两车的位移分别为 (1 分), (1 分)最大距离 (2 分)代入数据解得 (1 分)(2)B 车停止的时间为 s(1 分)设经时间 车追上 B 车,此时 B 车已静止,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1 分), (1 分)根据 (2 分)代入数据解得 (1 分)由于 ,假设成立。(1 分)18.(1)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有 (1 分) 解得 (1 分)此时公交车的位移大小为 (1 分)电动车的位移为 (1 分)两者间的最大距离为 (1 分)(2)公交车加速至最大速度时,时间为 (1 分)此时公交车的位移大小为 (1 分)电动车的位移大小为 (1 分)由于 ,所以公交车未追上电动车,之后公交车匀速行驶,假设还需要 时间追上电动车,则 (1 分) 解得 (1 分)追上电动车的总时间为 (1 分)(3)由(2)可知, ,公交车速度达到最大 vm=15m/s,公交车在电动车后方的距离 (1 分)设再过 恰好不会撞上电动车,说明此时两者速度相等均为 ,且 (1 分)2 / 3公交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对称性可做辅助线如图求得公交车的位移为 (1 分); (1 分)联立解得 (1 分)3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docx 高一物理第一次月考卷 参考答案(山东).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