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练习(一)七年级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北京时间2025年8月26日3时8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下图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地球在图中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离太阳最近 B.地球属于太阳系 C.地球不属银河系 D.地球不适合生存3.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原因是( )①存在液态水资源 ②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大 ③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④有适合于呼吸的大气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下图示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①③④②5.下列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诗句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6.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事例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B.太阳的东升西落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D.水往低处流地球仪是我们认识地球的好帮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7.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和地球的异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仪和地球都是不规则的球体B.地球仪和地球的表面都有经纬线分布C.地轴与地球仪相交于南北两极点D.地球属于正球体,地球仪属于椭球体8.图示四点中,所处纬线最短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9.关于地球仪上经线、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 B.纬线长度都相等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D.纬线的形状是圆10.下列经线中,能与图中甲点所在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是( )A. 120°E B.60°E C. 120°W D.60°W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低纬度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12.粮食运输经过图中③地,其经纬度是( )A.(90°E,30°N) B.(90°W,30°N) C.(90°E,30°S) D.(90°W,30°S)13.图中③地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西半球 D.北半球、东半球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则。读昼与夜示意图及劳作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遵循规律( )A.物影变化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纬度差异15.图中四地正迎来日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6.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北京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天安门广场一年之内每日的升降旗时间不同C.学校旗杆的正午影子夏季比冬季短 D.日月星辰每日都东升西落小学毕业如在昨天,想想这个炎热的夏季,真是难忘。转眼间,秋风起,天气凉,再过几个月,进入冬季后,就快放寒假了!下图示意地球公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秋去冬来,春秋轮转,这种现象形成是因为(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太阳的运动 D.气温的变化18.通常我国小学生毕业时,地球最可能处在( ),与寒假相比,此时的影长( )A.甲乙之间 较长 B.甲丙之间 较短C.乙丁之间 较长 D.丙丁之间 较短19.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下面四个日子中,古人劳作时间最短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如图1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2为清明节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汶上均为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A.立春—清明 B.立夏—小暑 C.立秋—寒露 D.立冬—小寒21.清明节前后的地理现象是( )A.梅花香自苦寒来 B.谁家新燕啄春泥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无边落木萧萧下22.白菜原产于我国,“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反映节气可以指导(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日常生活 D.学习生活读某日太阳光照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表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C.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的 D.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24.这一天我们汶上的昼夜长短状况是(黑色表示黑夜,白色表示白昼)可能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25.此时,正值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26.在地理课上,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做一些模拟实验来说明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下面是地理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做的一组实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将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如下图),甲、乙两名同学面对面站立,距离2米左右。(1)甲同学不动,眼睛保持与木板等高,乙同学将竖直的铅笔由C向D缓慢移动时,甲同学观察到随着铅笔位置的变化,看到铅笔的长度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2)当乙同学用篮球代替木板,将竖直的铅笔由A向B缓慢移动时,甲同学看到铅笔的长度逐渐变 ______(填“长”或“短”)。(3)站在海岸观察大海上由远驶近的帆船(如下图),与上面实验中的由 _______________(填“A到B”或“B到A”)移动铅笔类似。(4)总结: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此外,还能证明地球形状的事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举一例)。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地理实验】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地理实践是学习地理的最好方式。请和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完成地球仪模型的制作。【实践主题】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如图1)。【实践操作】(1)认识地球仪:图1的丙图中端点a是________,连接ab的地轴是假想的轴。(2)图2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模型作品。图2中C是________(经/纬)线。【实践应用】(3)读图3,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________ ;B点位于 ________(南/北)半球: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 方向。(4)试比较图3中阴影①和阴影②的面积,阴影①_______阴影②(填写“>”或“<”或“=”),①②两区域位于高纬度的是_______(填序号)。27.北京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地理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过程和你的学习经历,完成下列问题。活动1: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A、B两图。(1)A、B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可知两至日北京正午影子均朝向______(方向),同学们在测量时忘了标注时间。根据你的经验,A图测绘的节气应该是______。(2)下图为“学校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运行在公转图中的______处,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纬线)上。 活动2:冬至日这一天,班中某同学邀请了上海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两栋楼的正午影长,并绘制了以下C、D两图。(3)为了更好地采光,与上海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更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冬至日过后至春分日之前,北京和上海两地昼长逐渐变______。29.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4月26日0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打开舱门,迎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__________现象,图甲的①②③④两点中,先看到日出的是点__________,①③两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点__________。(2)人们将图甲所示的这一天的节气称为__________,此时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现象。(3) 神舟十八号发射当天(2024年4月25日),该日汶上县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地球公转到图乙中________________之间。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七年级地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5 ABBCB 6-10 ACDBD 11-15 BBBCA16-20 DABDD 21-25 BBADD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26. (每空2分,共10分)(1)不变 (2)短(3)B到A(4)球体 登高望远/月食/地球卫星照片等(回答一个即可)。 N27.(每空2分,共14分)(1) 北极 (2)经(3)(150°W,30°N) 北 西南(4) > ②28. (每空2分,共12分)(1)北方 冬至(2)乙 北回归线/23.5°N(3)大 长29. (每空2分,共14分)(1)昼夜更替 ② ①(2)夏至 极昼(3)昼长夜短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