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10分)勇勇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按照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 V,定值电阻的电阻R1可选用5 Ω、10 Ω、15 Ω、20 Ω四种规格,将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 D )
A.定值电阻不动,观察电压表,移动滑动变阻器
B.定值电阻不动,观察电流表,移动滑动变阻器
C.更换定值电阻,观察电流表,移动滑动变阻器
D.更换定值电阻,观察电压表,移动滑动变阻器
2.(10分)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 是( A )
A.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3.(30分)在研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连接电路时要将开关 断开 (选填“闭合”或“断开”),电压表应与定值电阻 并联 (选填“串联”或“并联”)连接.其中, 电流 (选填“电流”或“电压”)表不能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端.
4.(50分)图甲是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有:电源(输出电压为6 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定值电阻5个(5 Ω、10 Ω、15 Ω、20 Ω、25 Ω)和导线若干.
(1)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电流表未调零 .
(2)实验过程中用5 Ω的定值电阻做完实验后,若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断开开关,用10 Ω的定值电阻替换5 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此时电压表示数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接下来应将滑片P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
(3)正确连接电路,用上述5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得到5组数据,作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 2 V,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应不小于 50 Ω.
第2节 欧姆定律
1.(10分)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欧姆定律中的I、U和R反映的是同一段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B.欧姆定律反映出了导体电阻跟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C.欧姆定律是通过推导得出的规律
D.由欧姆定律变形得U=IR,说明在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U跟电流成正比
2.(10分)将欧姆定律的公式I=变形得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与导体两瑞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C.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越大
D.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3.(10分)小宇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B的电阻
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1 A
D.将A、B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 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9 A
4.(20分)(2024·广州月考)如图所示,AB、BC材料相同,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SAB<SBC,现将它接入电路中,通过AB的电流IAB 等于 通过BC的电流IBC,AB两端的电压UAB 大于 BC两端的电压UBC.(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50分)如图所示,R1=10 Ω.闭合开关S,电阻为R1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10 V,电阻为R2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5 V.求:
(1)电源两端的电压;
解:(1)由题图知,两电阻器是串联的,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得,电源电压U=U1+U2=10 V+5 V=15 V
答:(1)电源两端的电压为15 V;
(2)通过电阻为R2的电阻器的电流;
解:(2)通过电阻为R1的电阻器的电流I1===1 A
因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电阻为R2的电阻器的电流I2=I1=1 A
答:(2)通过电阻为R2的电阻器的电流为1 A;
(3)电阻R2.
解:(3)电阻R2===5 Ω
答:(3)电阻R2为5 Ω.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1.(10分)在物理实验中,往往要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规律,下列四个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的是 ( B )
A.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时,测量多组对应的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
B.伏安法测量电阻时,在不同电压下测量多组电压与电流值
C.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在不同电压下测量多组电压与电流值
D.在“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更换不同电阻丝,测量对应的电流
2.(30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可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路中的 电流 ,实现多次测量;当向左调节滑片P时,电流表示数 变大 ,电压表示数 变大 .(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60分)利用图甲测小灯泡的电阻,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1)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 B (选填“A”或“B”)端,目的是 保护电路 .
(2)闭合开关S后,发现小灯泡不亮,则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 B (填字母).
A.断开开关S,更换小灯泡
B.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3)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 0.28 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8.9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并绘制了小灯泡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以发现小灯泡灯丝电阻是变化的,原因是灯丝电阻和 温度 有关.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1课时)
1. (10分)教室里已开着六盏灯,因为觉得热,小周同学又开了两个风扇.比较开风扇前后教室电路的总电阻和总电流 ( B )
A.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大 B.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
C.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小 D.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小
2.(30分)如图解释了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关系,两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横截面积 .电阻为4 Ω和6 Ω的两个电阻器并联的总电阻为 2.4 Ω.若两导体串联,则总电阻为 10 Ω.
第2题图
3.(20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 V恒定不变,两个电阻器的电阻分别为R1=10 Ω、R2=5 Ω,总电阻为 15 Ω,则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 2 V.
第3题图
4.(40分)如图所示,R1=4 Ω,R2=6 Ω,电源电压为6 V恒定不变,当S合上后,求:
(1)电流表的示数;
解:根据电路图分析可知,两个电阻器是串联的,电压表测的是电阻为R2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的是通过两个电阻器的电流.
(1)电路中的总电阻R=R1+R2=4 Ω+6 Ω=10 Ω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的示数
I===0.6 A
答:(1)电流表的示数为0.6 A;
(2)电压表的示数.
解:(2)因电压表测的是电阻为R2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所以电压表的示数
U'=IR2=0.6 A×6 Ω=3.6 V
答:(2)电压表的示数为3.6 V.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2课时)
1.(10分)如图所示,电阻为R1、R2的两个电阻器组成串联电路,则电压之比与电阻R1、R2的关系是 ( D )
第1题图
A.= B.= C.= D.=
2.(10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若再闭合开关S1,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此时通过电阻为R1的电阻器的电流为I1,通过电阻为R2的电阻器的电流为I2,则 ( D )
第2题图
A.I1 ∶I2 =2∶5 B.I1 ∶I2 =3∶5
C.R1∶R2=3∶2 D.R1∶R2=2∶3
3.(10分)如图为电阻为R1和R2的两个电阻器的I-U图像,由图像可知 ( C )
第3题图
A.电阻R1为5 Ω
B.电阻R1小于电阻R2
C.将两个电阻器串联接入电路,通电后电阻为R1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大于电阻为R2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D.将两个电阻器并联接入电路,通电后通过电阻为R1的电阻器的电流大于通过电阻为R2的电阻器的电流
4.(30分)如图是电阻器A、B的I-U图像.由图可知,B的电阻是 10 Ω;将A、B串联后接入电路,当通过A的电流为0.3 A时,A和B两端的总电压是 4.5 V;将A、B并联后接入某电路,当通过B的电流为0.2 A时,干路电流是 0.6 A.
5.(40分)如图所示,已知R1=15 Ω,R2=10 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求:
(1)电源电压;
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器并联,电流表测电阻为R2的电阻器支路的电流.
(1)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由I=可得,电源电压
U=U2=I2R2=0.3 A×10 Ω=3 V
答:(1)电源电压为3 V;
(2)通过电阻为R1的电阻器的电流.
解:(2)通过电阻为R1的电阻器的电流I1===0.2 A
答:(2)通过电阻为R1的电阻器的电流为0.2 A.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10分)勇勇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按照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 V,定值电阻的电阻R1可选用5 Ω、10 Ω、15 Ω、20 Ω四种规格,将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定值电阻不动,观察电压表,移动滑动变阻器
B.定值电阻不动,观察电流表,移动滑动变阻器
C.更换定值电阻,观察电流表,移动滑动变阻器
D.更换定值电阻,观察电压表,移动滑动变阻器
2.(10分)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 是(   )
A.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3.(30分)在研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连接电路时要将开关 (选填“闭合”或“断开”),电压表应与定值电阻 (选填“串联”或“并联”)连接.其中, (选填“电流”或“电压”)表不能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端.
4.(50分)图甲是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有:电源(输出电压为6 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定值电阻5个(5 Ω、10 Ω、15 Ω、20 Ω、25 Ω)和导线若干.
(1)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
(2)实验过程中用5 Ω的定值电阻做完实验后,若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断开开关,用10 Ω的定值电阻替换5 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此时电压表示数 (选填“增大”或“减小”),接下来应将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正确连接电路,用上述5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得到5组数据,作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 V,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应不小于 Ω.
第2节 欧姆定律
1.(10分)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欧姆定律中的I、U和R反映的是同一段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B.欧姆定律反映出了导体电阻跟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C.欧姆定律是通过推导得出的规律
D.由欧姆定律变形得U=IR,说明在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U跟电流成正比
2.(10分)将欧姆定律的公式I=变形得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与导体两瑞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C.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越大
D.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3.(10分)小宇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B的电阻
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1 A
D.将A、B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 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9 A
4.(20分)(2024·广州月考)如图所示,AB、BC材料相同,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SAB<SBC,现将它接入电路中,通过AB的电流IAB 通过BC的电流IBC,AB两端的电压UAB BC两端的电压UBC.(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50分)如图所示,R1=10 Ω.闭合开关S,电阻为R1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10 V,电阻为R2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5 V.求:
(1)电源两端的电压;
(2)通过电阻为R2的电阻器的电流;
(3)电阻R2.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1.(10分)在物理实验中,往往要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规律,下列四个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的是 (   )
A.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时,测量多组对应的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
B.伏安法测量电阻时,在不同电压下测量多组电压与电流值
C.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在不同电压下测量多组电压与电流值
D.在“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更换不同电阻丝,测量对应的电流
2.(30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可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路中的 ,实现多次测量;当向左调节滑片P时,电流表示数 ,电压表示数 .(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60分)利用图甲测小灯泡的电阻,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1)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 (选填“A”或“B”)端,目的是 .
(2)闭合开关S后,发现小灯泡不亮,则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 (填字母).
A.断开开关S,更换小灯泡
B.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3)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 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并绘制了小灯泡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以发现小灯泡灯丝电阻是变化的,原因是灯丝电阻和 有关.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1课时)
1. (10分)教室里已开着六盏灯,因为觉得热,小周同学又开了两个风扇.比较开风扇前后教室电路的总电阻和总电流 (   )
A.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大 B.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
C.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小 D.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小
2.(30分)如图解释了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关系,两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电阻为4 Ω和6 Ω的两个电阻器并联的总电阻为 Ω.若两导体串联,则总电阻为 Ω.
第2题图
3.(20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 V恒定不变,两个电阻器的电阻分别为R1=10 Ω、R2=5 Ω,总电阻为 Ω,则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 V.
第3题图
4.(40分)如图所示,R1=4 Ω,R2=6 Ω,电源电压为6 V恒定不变,当S合上后,求:
(1)电流表的示数;
(2)电压表的示数.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2课时)
1.(10分)如图所示,电阻为R1、R2的两个电阻器组成串联电路,则电压之比与电阻R1、R2的关系是 (   )
第1题图
A.= B.= C.= D.=
2.(10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若再闭合开关S1,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此时通过电阻为R1的电阻器的电流为I1,通过电阻为R2的电阻器的电流为I2,则 (   )
第2题图
A.I1 ∶I2 =2∶5 B.I1 ∶I2 =3∶5
C.R1∶R2=3∶2 D.R1∶R2=2∶3
3.(10分)如图为电阻为R1和R2的两个电阻器的I-U图像,由图像可知 (   )
第3题图
A.电阻R1为5 Ω
B.电阻R1小于电阻R2
C.将两个电阻器串联接入电路,通电后电阻为R1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大于电阻为R2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D.将两个电阻器并联接入电路,通电后通过电阻为R1的电阻器的电流大于通过电阻为R2的电阻器的电流
4.(30分)如图是电阻器A、B的I-U图像.由图可知,B的电阻是 Ω;将A、B串联后接入电路,当通过A的电流为0.3 A时,A和B两端的总电压是 V;将A、B并联后接入某电路,当通过B的电流为0.2 A时,干路电流是 A.
5.(40分)如图所示,已知R1=15 Ω,R2=10 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求:
(1)电源电压;
(2)通过电阻为R1的电阻器的电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