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三章内能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第1课时)
1.(10分)(2024·梅州月考改编)如图是一款创意暖手笔,内装电池,按下按键便会发热,解决了冬天写字时手冷的问题.暖手笔给手保暖的过程中 (   )
A.温度从暖手笔传向手
B.暖手笔含有的热量比手多
C.暖手笔放出热量
D.常温下和发热时的暖手笔含有的热量不同
2.(10分)(2024·广州月考)质量相等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降低相同的温度,则它们放出的热量 (   )
A.一样多 B.热水放出的热量多
C.冷水放出的热量多 D.初温不知,无法判断
3.(10分)(2024·广州一模)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0 ℃的水和-16 ℃的冰块,两者质量相等.把冰块放到水中,最终形成了一块大冰块.忽略它们与外界之间的热传递.则 (   )
A.水吸收热量,冰放出热量
B.根据以上信息,能证明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
C.水在结冰的过程中,水温不变,所以水含有的热量保持不变
D.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冰吸收的热量
4.(20分)在炎热的夏天,光着脚走在海水浴场的沙滩上,感觉沙滩很烫脚,而走进海里又感觉海水很凉爽,这主要是由于水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沙石的比热容,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 升高的温度高些.
5.(50分)(2024·广州期中改编)为比较A液体和B液体的吸热能力,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mA=mB),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图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汽化,则:
同时加热4 min,A液体吸收的热量 B液体吸收的热量,A液体升高的温度 (前两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液体升高的温度,而且,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公式 可知,A液体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液体的比热容.因此, 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第2课时)
1.(20分)(2024·茂名月考)在使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同时冷却的实验中,两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二者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析图像可知,比热容c甲<c乙
B.降低相同温度,乙液体放出的热量要多一些
C.15 min时,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一些
D.分析图像可知,甲、乙比热容之比为2∶1
2.(30分)(2024·广州期中)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m甲=m乙=2 kg,用两个规格不同的加热器加热,该过程忽略散热,不考虑蒸发,得到如图2所示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图线.
(1)前6 min甲、乙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情况如图3所示,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c甲 c乙(选填“>”“<”“=”或“无法比较”),你判断的依据是 .
(2)甲液体的比热容c甲= J/(kg·℃).
3.(50分)(2024·广州月考)如图1所示,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 ℃的甲、乙液体加热,已知m甲=200 g,m乙=400 g,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2所示,如果甲液体是水,问:[c水=4.2×103 J/(kg·℃)]
(1)当水加热到60 ℃时,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乙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少?
第2节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10分)(2024·广州月考)如图所示,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她往水球中注入适量蓝色液体,很快整个水球就变蓝了,这是由于 (   )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分子间存在间隙
2.(10分)(2024·广州期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气体扩散实验;其中一个瓶装有氧气,另一个瓶装有密度比氧气大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为了形象地描述气体的微观模型,用“”表示氧气分子,用“”表示二氧化氮分子,移去玻璃板后两瓶口紧贴,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下列瓶内分子分布情况比较合理的是 (   )
A B C D
3.(10分)(2024·广州期末)荔湾艇仔粥,属于疍(dàn)家美食之一,流传至今.相传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一位西关“家道中落”的富家子弟,在珠江畔的舟艇上,用鱼皮、花生等诸多鲜味配上沸腾的白粥制作而成,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被加热的白粥含有的热量增加
B.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热运动
C.将诸多鲜味放入白粥混合属于化学反应
D.粥上面的“白气”是水蒸气
4.(30分)(2024·广州月考)(1)如图甲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刚好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 .
(2)如图乙所示,在C、D两个瓶中分别装有温度为60 ℃、30 ℃的两种互不反应的气体,且D瓶中气体的密度大于C瓶中气体的密度,现将玻璃板抽掉,则D瓶中的气体分子是否能运动到C瓶中去? (选填“是”或“否”).
5.(40分)如图甲所示,往试管装进一半染红的水,再注满酒精,加盖密封后静置一段时间.
(1)混合后酒精和红水的总体积明显减小,此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
(2)酒精和红水混合液的颜色逐渐成红色,这是 现象,此现象说明分子 .
(3)图乙中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会自动结合成一大滴水珠,此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
第3节 内能
1.(10分)(2024·广州期中)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一般不会发生热传递
D.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2.(10分)(2024·广州期中改编)如图是古人锻造铁器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把铁放入炉中加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B.锻打过程中锤头的内能减少
C.淬火时铁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D.铁器在被加热的过程中,铁器所含有的热量增加
3.(10分)(2024·广州期中)如图是小刘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在AB阶段的比热容大于在CD阶段的比热容
B.BC阶段物质的内能不变
C.tB时刻物质的内能为零
D.tC时刻物质的内能比tD时刻小
4.(30分)(2024·清远月考)甲、乙、丙三个相同容器内都装有水,三杯水的体积和温度如图所示,则 杯中水的内能是最大的, 杯中水的内能是最小的.三杯水在教室里放置一段时间后,温度均变为15 ℃,则室温为 ℃.
第4题图
5.(40分)(2024·广州期中)(1)热熔胶枪是一种常用的粘接工具,它可以粘合许多材料,如木材、金属、玻璃、塑料等,适用于各种DIY和手工制作项目.图1是一款热熔胶枪,扣动扳机通电后,枪中的发热体给胶条加热,是利用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把熔化后的胶水挤出涂在物体上,过一段时间物体就会被“粘”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选填“斥力”或“引力”).
第5题图
(2)图2甲中活塞向下压缩气体,如图2乙所示,活塞跳出过程中,用来说明气体内能增大的是实验 (选填“甲”或“乙”),气体内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的.图乙中瓶内出现白雾,是由于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第1课时)
1.(10分)(2024·梅州月考改编)如图是一款创意暖手笔,内装电池,按下按键便会发热,解决了冬天写字时手冷的问题.暖手笔给手保暖的过程中 ( C )
A.温度从暖手笔传向手
B.暖手笔含有的热量比手多
C.暖手笔放出热量
D.常温下和发热时的暖手笔含有的热量不同
2.(10分)(2024·广州月考)质量相等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降低相同的温度,则它们放出的热量 ( A )
A.一样多 B.热水放出的热量多
C.冷水放出的热量多 D.初温不知,无法判断
3.(10分)(2024·广州一模)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0 ℃的水和-16 ℃的冰块,两者质量相等.把冰块放到水中,最终形成了一块大冰块.忽略它们与外界之间的热传递.则 ( D )
A.水吸收热量,冰放出热量
B.根据以上信息,能证明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
C.水在结冰的过程中,水温不变,所以水含有的热量保持不变
D.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冰吸收的热量
4.(20分)在炎热的夏天,光着脚走在海水浴场的沙滩上,感觉沙滩很烫脚,而走进海里又感觉海水很凉爽,这主要是由于水的比热容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沙石的比热容,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 沙石 升高的温度高些.
5.(50分)(2024·广州期中改编)为比较A液体和B液体的吸热能力,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mA=mB),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图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汽化,则:
同时加热4 min,A液体吸收的热量 等于 B液体吸收的热量,A液体升高的温度 大于 (前两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液体升高的温度,而且,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公式 c= 可知,A液体的比热容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液体的比热容.因此, B 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第2课时)
1.(20分)(2024·茂名月考)在使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同时冷却的实验中,两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二者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分析图像可知,比热容c甲<c乙
B.降低相同温度,乙液体放出的热量要多一些
C.15 min时,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一些
D.分析图像可知,甲、乙比热容之比为2∶1
2.(30分)(2024·广州期中)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m甲=m乙=2 kg,用两个规格不同的加热器加热,该过程忽略散热,不考虑蒸发,得到如图2所示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图线.
(1)前6 min甲、乙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情况如图3所示,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c甲 < c乙(选填“>”“<”“=”或“无法比较”),你判断的依据是 由题图2和题图3可知,质量与初温相等的不同物质,乙吸收的热量多,变化的温度小,则比热容大,所以c甲<c乙 .
(2)甲液体的比热容c甲= 1.05×103 J/(kg·℃).
3.(50分)(2024·广州月考)如图1所示,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 ℃的甲、乙液体加热,已知m甲=200 g,m乙=400 g,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2所示,如果甲液体是水,问:[c水=4.2×103 J/(kg·℃)]
(1)当水加热到60 ℃时,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1)当水加热到60 ℃时,吸收的热量
Q甲吸=c水m甲(t-t0)=4.2×103 J/(kg·℃)×200×10-3 kg×(60 ℃-20 ℃)=3.36×104 J
(2)乙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少?
解:(2)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由题图2可知,两种液体温度升高到60 ℃所用的时间相等,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即Q乙吸=Q甲吸=3.36×104 J
根据Q吸=cm(t-t0)得,乙的比热容
c乙===2.1×103 J/(kg·℃)
答:(1)当水加热到60 ℃时,吸收的热量是3.36×104 J;(2)乙液体的比热容是2.1×103 J/(kg·℃).
第2节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10分)(2024·广州月考)如图所示,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她往水球中注入适量蓝色液体,很快整个水球就变蓝了,这是由于 ( A )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分子间存在间隙
2.(10分)(2024·广州期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气体扩散实验;其中一个瓶装有氧气,另一个瓶装有密度比氧气大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为了形象地描述气体的微观模型,用“”表示氧气分子,用“”表示二氧化氮分子,移去玻璃板后两瓶口紧贴,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下列瓶内分子分布情况比较合理的是 ( C )
A B C D
3.(10分)(2024·广州期末)荔湾艇仔粥,属于疍(dàn)家美食之一,流传至今.相传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一位西关“家道中落”的富家子弟,在珠江畔的舟艇上,用鱼皮、花生等诸多鲜味配上沸腾的白粥制作而成,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 )
A.被加热的白粥含有的热量增加
B.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热运动
C.将诸多鲜味放入白粥混合属于化学反应
D.粥上面的“白气”是水蒸气
4.(30分)(2024·广州月考)(1)如图甲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刚好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变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
(2)如图乙所示,在C、D两个瓶中分别装有温度为60 ℃、30 ℃的两种互不反应的气体,且D瓶中气体的密度大于C瓶中气体的密度,现将玻璃板抽掉,则D瓶中的气体分子是否能运动到C瓶中去? 是 (选填“是”或“否”).
5.(40分)如图甲所示,往试管装进一半染红的水,再注满酒精,加盖密封后静置一段时间.
(1)混合后酒精和红水的总体积明显减小,此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间隙 .
(2)酒精和红水混合液的颜色逐渐成红色,这是 扩散 现象,此现象说明分子 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
(3)图乙中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会自动结合成一大滴水珠,此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引力 .
第3节 内能
1.(10分)(2024·广州期中)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一般不会发生热传递
D.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2.(10分)(2024·广州期中改编)如图是古人锻造铁器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把铁放入炉中加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B.锻打过程中锤头的内能减少
C.淬火时铁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D.铁器在被加热的过程中,铁器所含有的热量增加
3.(10分)(2024·广州期中)如图是小刘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物质在AB阶段的比热容大于在CD阶段的比热容
B.BC阶段物质的内能不变
C.tB时刻物质的内能为零
D.tC时刻物质的内能比tD时刻小
4.(30分)(2024·清远月考)甲、乙、丙三个相同容器内都装有水,三杯水的体积和温度如图所示,则 丙 杯中水的内能是最大的, 甲 杯中水的内能是最小的.三杯水在教室里放置一段时间后,温度均变为15 ℃,则室温为 15 ℃.
第4题图
5.(40分)(2024·广州期中)(1)热熔胶枪是一种常用的粘接工具,它可以粘合许多材料,如木材、金属、玻璃、塑料等,适用于各种DIY和手工制作项目.图1是一款热熔胶枪,扣动扳机通电后,枪中的发热体给胶条加热,是利用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把熔化后的胶水挤出涂在物体上,过一段时间物体就会被“粘”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选填“斥力”或“引力”).
第5题图
(2)图2甲中活塞向下压缩气体,如图2乙所示,活塞跳出过程中,用来说明气体内能增大的是实验 甲 (选填“甲”或“乙”),气体内能是由 机械 能转化而来的.图乙中瓶内出现白雾,是由于发生了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