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集中学一分校九月份阶段性考试物理试卷时间:80分钟总分:80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10℃2.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患者甲的体温示数是38.5℃,因为勿忙体温计没有甩,就来测量患者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一定发烧了B.乙不一定发烧C.乙的体温可能高于38.5℃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38.5C3.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个温度/℃3了冰水混合物051b15202330时间/mim甲A.该物质为晶体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时间为20minC.该物质在l5min时是固液共存态,要继续吸热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4.如图为小海探究盐水凝固过程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个温度/℃152530时间/minA.固态的盐水属于非晶体B.盐水的凝固点为0℃C.盐水凝固持续了30minD.第25min时物质处于固态5.某同学将热水、冰水和室温水(水温与室温相同)分别装入杯中,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两只杯子的杯壁上出现了小水珠,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与图中三杯水排序相符的是()A.热水、冰水、室温水B.室温水、冰水、热水C.冰水、室温水、热水D.室温水、热水、冰水6.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正确实验并采集数据后,绘制出如图乙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PC100■■■■■■■989692900246810时f间/minA,安装图甲所示装置时,应该先确定铁夹B的位置B.有“白气”冒出,说明水已经沸腾C.06min内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8~10min内水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7.中华诗词,包罗万象,囊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下列诗句所蕴含的热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冰冻三尺,非日之赛”,冰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8.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首次采用快地交会对接方案,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形成如图所示的“三舱十载人飞船十货运飞船”的组合体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B.“载人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C.以组合体形态运行时“货运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以组合体形态运行时“货运飞船”相对于“载人飞船”是运动的9.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自己乘坐的火车缓缓启动辽,等过了一会儿,才知道自己乘坐的火车根本就没有动,而是对面的火车开动了。划线部分内容乘客采用的参照物分别是()A.站台,对面火车B.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C.两次都是站台D.对面火车,站台10.过去常用的冰箱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如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页,共6页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B D D C A C D A1.B【详解】A.健康成年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7℃,39℃属于发烧状态,故 A 不符合题意;B.人体感觉温暖舒适的室内温度通常在 22℃至 25℃之间,25℃在此范围内,故 B 符合题意;C.洗澡适宜水温应接近体温,约 38℃~42℃,60℃会烫伤皮肤,故 C 不符合题意;D.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 0℃,-10℃不符合实际,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2.B【详解】因为体温计的下部靠近玻璃泡处的管颈是一个很狭窄的缩口,离开人体后,水银就在狭窄的缩口部分断开,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银退不回来,但温度更高时可以上升。即,用完后没有甩,如果后来测的温度低于或等于原来的温度,则体温计示数不变;如果后来测的温度高于原来的温度,则体温计示数会升高。甲的体温是 38.5℃,用完后没有甩,去测乙的体温,仍然显示 38.5℃,则说明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 38.5℃,可能低于或等于 38.5℃,则乙不一定发烧。故选 B。3.B【详解】A.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像;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C.由图像知道,物质从第 10min 开始熔化,到第 20min 结束,熔化过程共经历了 10min,当加热到 15min 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物质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会继续吸收热量,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该物质,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4.D【详解】AB.由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不断放出热量,在第 10min 至 20min 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像,由图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2℃,故 AB 不符合题意;CD.从第 10 分钟开始凝固,20min 后是固态,凝固过程持续 10min,25min 时处于固态;故 D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5.D【详解】杯中装入热水,热水温度较高,蒸发较快,变成水蒸气,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发生液化,在杯子内壁的上部形成小水珠;杯中装入冰水,冰水温度较低,使杯壁温度也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发生液化,在杯子外壁的下部形成小水珠;杯中装入和室温相同的水,温度相同,水蒸气不会液化,没有水珠产生,故三杯水分别是室温水、热水、冰水,故 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6.C【详解】A.安装图甲所示装置时,应从下往上安装,应该先确定铁夹 A 的位置,故 A 错误;B.有“白气”冒出,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水没有沸腾时也会汽化成水蒸气,因此不能说明水已经沸腾,故 B 错误;C.由乙图可知,0~6min 内对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 C 正确;D.由乙图可知,8~10min 内对水加热,水吸收热量,达到沸点,温度不变,故 D 错误。故选 C。7.A【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 A 正确;B.冰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故 B 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C 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D 错误。故选 A。8.C【详解】A.“天和核心舱” 绕地球运行,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 “天和核心舱” 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 A 错误;B.“载人飞船” 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形成组合体,“载人飞船” 相对于 “天和核心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 “载人飞船” 相对于 “天和核心舱” 是静止的,故 B 错误;C.以组合体形态运行时,“货运飞船” 随组合体一起绕地球运动,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 “货运飞船” 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 C 正确;D.以组合体形态运行时,“货运飞船” 和 “载人飞船” 相对位置不变,所以 “货运飞船” 相对于 “载人飞船” 是静止的,故 D 错误。故选 C。9.D【详解】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关键是参考系的选取不同造成的。乘客觉得自己乘坐的火车缓缓启动了,实际上是以对面的火车为参照物,自己乘坐的火车与对面的火车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自己乘坐的火车是运动的;当等到站台出现,发现对面的火车开动了,这是乘客以站台为参照物,对面的火车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对面的火车是运动的。故选 D。10.A【详解】A.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周围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从冰箱里冒出来的温度较低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 A 正确;B.制冷剂气态进入冷凝器,气态的制冷剂变为液态的制冷剂,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把冰箱内热散失掉,故 B 错误;C.液态的制冷剂通过电冰箱冷冻室,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把冰箱冷冻室内热带走,故 C 错误;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会“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瓶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 D 错误。故选 A。11.向西运动【详解】由图可知,小汽车 A、B 相对于路灯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从小汽车 A与小汽车 B 的位置变化可以看出,两车都向东行驶,但 A 车速度更快,因此以小汽车 A 为参照物,小汽车 B 向西运动。12.运动;其中一架战机;静止。13. 凝固 凝华 放热【详解】[1][2][3]千里冰封中的“冰”是由液态的水遇冷凝固形成固态的冰;万里雪飘中的“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固和凝华过程中都会放出热量。14. 汽化 凝华 放出【详解】[1]水变成水蒸气,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这种物态变化叫做汽化。[2]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这种物态变化叫做凝华。[3]凝华过程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这个过程需要放出热量。15. 液体热胀冷缩 36.5【详解】[1]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上升;液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下降,液柱的高低变化与温度有关,我们就是以此来测量温度的,所以,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由图知道,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由温度计旁边的数字向下变大可以知道,液柱是在0℃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42℃。[3]乙图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分度值 0.1℃,示数是 36.5℃。16. 升华 吸热 液化 凝华 熔化【详解】[1][2][3][4][5]物质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所以人工降雨是通过向云层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等物质,而干冰、碘化银在常温下会快速升华,升华吸热,从而使云层内部温度急剧降温,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下落后又会熔化为水,即形成雨。17. 降低温度;汽化。18.(1) 由下到上 秒表(2)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3)不变(4)c(5) A 水蒸气【详解】(1)[1]在该实验中,应先安装下面的器材,再安装上面的器材,便于调节器材间的距离,且便于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因此需要用到秒表。(2)在烧杯上覆盖的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3)由图线 a 可知,水沸腾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没有改变,说明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4)改变水的质量,水的沸点不变,只改变加热的时间,因此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乙中的c。(5)[1][2]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变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越来越大,直至水面破裂,故丙图中 A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19.(1)B(2)温度(3) A 和 D 不应该(4)错误(5)种类【详解】(1)相同时间看玻璃板上剩余水的多少不易测量,操作困难,所以本实验通过观测水蒸发完所需的时间来判断蒸发快慢的方法更容易实现,故 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2)图 1 中的 A 和 C,C 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而 A 和 C 除了水的温度不同外,其它因素相同,所以探究的是水蒸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1]要探究水蒸气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的关系,除了水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外,其它因素应相同,所以通过 A 和 D 两图对比可达到目的。[2]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不应该使用热风,因为使用热风,则两图中水的温度也不同了。(4)该同学的依据和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为只有在水的表面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得才快,故结论不正确。(5)酒精和水是不同种类的液体,在相同条件下,它们蒸发的快慢不同,说明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20.(1)小(2)-4(3) 固液共存 液 不变 吸收(4) 不正确 见解析【详解】(1)大小不同颗粒的纯冰,与颗粒小的纯冰相比较,颗粒大的纯冰由于较厚或较长,热量由外传到内部用时较长,受热容易不均匀,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实验效果更好,他们需要去找一些颗粒较小的纯冰。(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第 4 小格处,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 4℃。(3)[1][2]由图 2(a)可以看出,在第 4min 时,冰处于熔化过程中,有部分纯冰熔化成了水,所以此时处于固液共存态;第 6min 时,纯冰刚好完全熔化,所以此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液态。[3]第 5min 时,冰处于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为 0℃,此时把物质放入 0℃的房间足够长的时间后,由于环境温度与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则冰水混合物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故冰不会熔化、水也不能凝固,则冰的质量不变。[4]实验时,冰在熔化过程中,仍然需要用酒精灯加热,但是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故冰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4)[1][2]如图乙所示,小芳用相同的酒精灯对相同质量的冰加热,但在加热过程中未采用水浴法,则加热过程中冰块熔化过快、且试管中冰块受热不均匀,因此温度计的示数持续升高,故据此认为冰没有固定熔点,属于非晶体是不正确的。21.(1)(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集中学一分校九月份阶段性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大集中学一分校九月份阶段性考试物理试卷.pdf 大集中学一分校九月份阶段性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