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试卷 (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试卷 (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试卷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运动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一定越大
C.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
2.“丈”是我国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丈约等于两位中学生的身高之和,则一丈长度约为(  )
A.3.3m B.3.3dm C.17cm D.170mm
3.10月2日上午,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哈利姆高铁站宣布:中印尼合建的雅万高铁正式启用。这意味着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真正意义上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图所示,几枚硬币立于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请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以车窗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
B.以铁轨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C.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D.以在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4.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停在路边的汽车 B.小明乘坐的汽车
C.旁边超越的汽车 D.前方驶来的汽车
5.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随自动扶梯前进的顾客
C.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实验误差
B.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的误差
C.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中的错误
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在测量中,误差是无法消除的
7.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用时0.1 s
B.小球在前1 s内通过的路程为2.00 cm
C.小球由A点滚到C点的平均速度为0.5 m/s
D.小球在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相等
8.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6,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 )
A.5∶3   B.5∶8 C.9∶10   D.8∶5
9.如图所示,小东和小成坐在火车车厢内,通过观察窗外的景物判断火车是否运动的情景。小东认为: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小成认为:以窗外驶过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火车是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小东的观点正确 B.只有小成的观点正确
C.两人的观点都正确 D.两人的观点都不正确
10.如图所示是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甲与乙运动的起点不同
B.物体甲在3~5s的速度大于物体乙在0~2s的速度
C.2~3s物体甲与乙都处于静止状态
D.第5s时物体甲与乙的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
11.回答以下问题:如图甲所示,该物体长为 cm。
12.小晴家到学校的距离为1.8km,如图为某一天早晨小晴背着书包上学时的情景。她先步行了3分钟,为了完成美术老师布置的写生作业,接着她停下来用了2分钟去观察路边的野花,然后又用了5分钟跑步到了学校,小晴这天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m/s;跑步前进时以 为参照物,小晴是静止的。
1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
以 为参照物。
14.如图所示为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B位置,A、B之间的距离为 cm,所用的时间为0.2s,依据公式 可计算出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cm/s。
15.一个小偷作案后以6 的速度离开现场,10 后警察从现场沿小偷离开的路径以8 的速度追击,在   后将小偷抓获。
三、实验题
16.如图甲所示是公园里两个绳长不同的秋千。小明和小芳同学荡秋千时发现:这两个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不同。他们的猜想: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可能与绳长有关?
实验次数 摆长 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
1 60.0 15.8 1.58
2 80.0 18.1 1.81
3 100.0 20.0 2.00
【证据】小明用细线系上一个小球模拟秋千,如图乙所示,悬点到小球重心的距离简称摆长。每次让小球由静止释放,且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改变摆长进行探究,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解释】同一小球由静止释放,且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 不变,摆长越长,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越 。由此可知,秋千未坐人时(如图甲所示)往返一次的时间与绳长有关。
【交流】(1)小明发现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不易测准,于是小明测出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再算出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减小测量的 。测量下列物理量也可采用类似方法的有 。(选填写序号)
A物理书中一张纸的厚度B一支铅笔的长度C一个苹果的质量
(2)小明联想到杂技演员荡秋千,有时站着,有时坐着。由此合理猜想,演员改变重心的位置相当于改变了摆长,该演员在秋千上从同一起点由静止往下荡时,坐着比站着往返一次的时间更(选填“长”或“短”)。(温馨提示:杂技动作,请勿模仿)
17.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B点停止计时。
(1)图中AB段的距离 cm,测得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则小车在AB段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2)实验中应多次测量 作为结果,以减小误差,每次测量时都必须让小车从该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下滑的过程中因 故小车的重力势能将减小。
(3)实验中,如果小车未到B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小组同学发现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时间过短,不便于测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做法是 。
四、计算题
18.小明一家五一到深圳游玩,他们先从家开车到高铁站,然后乘高铁列车到深圳。下表是某次列车经过吉安开往深圳的时刻表,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以下问题: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停留时间 里程
吉安西 10:22 10:24 2min 0
赣州西 11:13 11:18 5min 204km
深圳北 13:30 620km
(1)列车从吉安到深圳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2)列车从吉安到深圳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它取决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及时间无关,ABC错误,D正确。
2.【答案】A
【详解】一位中学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5米(初中生典型身高范围在1.6~1.7米),两位中学生的身高之和约为1.65m×2=3.3m=33dm,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详解】A.以车窗为参照物,硬币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铁轨为参照物,硬币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在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硬币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D错误。
4.【答案】B
【详解】A.小明乘坐的汽车在行驶,小明相对于停在路边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明坐在自己乘坐的汽车里,他相对于这辆汽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小明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旁边的汽车在超越小明乘坐的汽车,小明相对于旁边超越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小明相对于前方驶来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5.【答案】B
【详解】A.正在进站的火车运动越来越慢,速度越来越小,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站在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因此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小,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方向在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6.【答案】D
【详解】A.在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A错误;
B.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结果出现错误,而不是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
C.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中的误差,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
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由于测量工具、方法及测量者的原因,在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D正确。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详解】火车相对于站台而言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以站台作为参照物,火车是静止的,小东的观点是正确的;火车相对于窗外驶过的动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窗外驶过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故小成的观点也是正确的,故C正确。
10.【答案】C
【详解】A.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物体刚出发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都等于0,即物体甲与乙运动的起点相同,只是出发时间不同,A错误;
B.由图像信息和可得,物体甲在3~5s的速度为,物体乙在0~2s的速度为,所以,物体甲在3~5s的速度等于物体乙在0~2s的速度,B错误;
C.2~3s甲、乙的路程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C正确;
D.由图像可知,第5s时,乙静止,甲运动,D错误。
11.【答案】4.90
【详解】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端与5.00cm,右端为9.90cm,物体的长度为L=9.90cm-5.00cm=4.90cm
12.【答案】3;书包
【详解】小晴这天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跑步前进时以书包为参照物,小晴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13.【答案】马(答案不唯一) 
14.【答案】20.0;;100
【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10cm之间有10小格,分度值为1c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点与零刻度线对齐,B点与20.0cm对齐,因此A、B之间的距离为20.0cm。
由可得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15.【答案】30
16.【答案】夹角;长;误差;A;长
【详解】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时需要控制小球的质量和摆下时的角度相同,改变摆长,用同一小球由静止释放,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
由表格数据可知,摆长越长,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
(1)利用累积法测出摆动十次的时间,除以10,求出摆动一次的时间,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减小测量的误差。
A.物理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比较小,不可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可利用累积法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再除以100,求出一张纸的厚度,A符合题意;
B.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cm,可用刻度尺直接进行测量,B不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250g,可用天平直接测量,C不符合题意。
(2)演员改变重心的位置相当于改变了摆长,该演员在秋千上从同一起点由静止往下荡时,坐着的重心位置比站着的重心位置更低,即坐着时的摆长更长,摆长越长,往返一次的时间更长,坐着时往返一次的时间更长。
17.【答案】(1);
(2)取平均值;高度降低
(3)大;将木块向右适当移动
【详解】(1)由图可知,A点对应的刻度为,B点对应零刻度故AB段的距离。
由题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则小车在AB段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2)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使小车在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测量的数据求平均值。
小车从斜面上下滑,小车的质量不变,高度降低故小车的重力势能将减小。
(3)如果小车未到达B点就停止计时,会导致所测得的小车运动时间小于实际小车的运动时间,根据可知,小车运动距离不变,测得的运动时间偏小,所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将木块向右适当移动,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
18.【答案】(1)3.1h
(2)200km/h
【详解】(1)列车从吉安西的开车时间为10:24,到达深圳北的时间为13:30。总时间=13:30-10:24=3h6min
将6min转换为h:
因此总时间为3.1h。
(2)平均速度公式,其中,总路程,总时间。代入数据
因此,全程平均速度为200km/h。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