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秋泉州一中初中部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
初三年语文科试卷(2025.9)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扬滕子京政绩卓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基调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用名词组合勾勒出早行清冷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9 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13日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 ① (chéng)奋勇抗战,寓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橄榄枝象征中国人民经过 ② (jiān)苦卓绝的抗战,用胜利 ,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 、 。光辉围合而成的胜利之门,象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③(xié)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景无比光明。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分)
①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
(2)请结合语境,依次选择短语填在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维护和平 赢得和平 珍爱和平
B.赢得和平 维护和平 珍爱和平
C.赢得和平 珍爱和平 维护和平
D.维护和平 珍爱和平 赢得和平
(3)文中划线句存在语病,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3分)
3.名著阅读交流(6 分)
阅读《水浒传》,我们常常会被小说中武松的英雄形象所吸引。如果将《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故事汇总为一本《武松传》,并从下面三幅画像中选一幅做封面,你选择哪一幅?请简要说明理由。(要求:1.请结合画像信息;2.请结合小说中武松的人物形象)
② ③
我选第 幅,理由是 。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9题。(23分)
班级开展“探求古仁人之心”诗文联读活动,小语请你一起参与研讨。
材料一:
答梅圣俞灵乌赋①
范仲淹
危言②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
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③赋灵乌。
材料二:
公生二岁而孤。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废塞熟羌④归业者数万户。
……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节选自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材料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①梅圣俞,即梅尧臣,北宋诗人。叶梦得《石林燕语》云:“范文正始以献‘百官图’讥切吕相,坐贬饶州。梅圣俞时官旁郡,作<灵乌赋>以寄,公以作赋报之。”梅赋以乌鸦为喻劝范仲淹不必直言以取祸;范赋遂答之,借乌鸦之言以言志。②危言:说正直的话。③恤:忧虑。④熟羌:指少数民族。
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三处)。(3分)
于 延 州 筑 青 涧 城 垦 营 田 复 废 塞 熟 羌 归 业 者 数 万 户
5.小语对以下字词存疑,请你补全空缺处。(3分)
加点字词 方法提示 释义(填文字)
去之南都 课内迁移法。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1)去:
人所不堪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①能忍受;②胜任;③可以。(《古汉语词典》) (2)堪:
而公自刻益苦 联系成语法。 精益求精 (3)益:
6.请帮小语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7.小语认为朗读“放意云山道岂孤”时,要注意体会“岂”字的语气,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8.深入研读后,你对“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有了深刻领悟,请选择以下任一诗句,谈谈你的理解。(4分)
A.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B.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赋灵乌。
9.老师展示了范仲淹风采的微电影,小语认为结尾字幕对范仲淹的评价很中肯,请结合诗文材料说明理由。(5分)
结尾字幕: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三)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第 10-14 题。(20 分)
五月的鲜花
罗雪村
①五月,唱起这首歌——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
……
②想到父亲唱这首歌的年代。
③1938年,冀中,父亲参加了抗日军队,那年他才10岁。小时候看电影《小兵张嘎》,以为战争就是电影里的那样子,直到父亲暮年,我才听到他亲历的战争。
④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不断扫荡、封锁,父亲说那会儿死人就是一眨眼的工夫,他就眼瞅着身边的战友冯连普被日军一颗炮弹炸得血肉横飞。
⑤因为他小,就做战地鼓动宣传,到战壕里唱救亡歌曲。“你别看战争那么残酷、艰苦,吃不饱饭,睡不了觉,行军走那么远,频繁地打仗,但我们的情绪高涨极了。一到新地方,只要没有敌情,在当街,在赶集的空场上搭个土台子,我就站在上面用真嗓子唱,什么伴奏也没有,可是有感情!”
⑥对于父亲,那是一个唱歌最多的年代!那时候他唱的歌有《歌八百壮士》《流亡三部曲》《在太行山上》……还唱过《五月的鲜花》——是从抗大第二分校和东北流亡学生那儿学唱的。
⑦“我喜欢这首《五月的鲜花》,觉得它和别的救亡歌曲不大一样,很抒情,也很悲壮!”年迈的父亲又一次唱起: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
……
⑧他的眼角溢出泪水,声音沙哑、颤抖,却有一种深沉的力量。
⑨“这首歌儿真打动人,我唱着唱着就哭了,战士和老乡们也跟着掉泪。唱完你看那街上,无论是动员当民夫,还是动员当兵,老乡就呼啦啦真跟着来呀。有的还牵着自家的牲口,有的老头老太太拿着铁锹、锄头跟着来挖战壕……”
⑩冀中是敌后作战最残酷的地区之一。父亲讲,他们武器不行,子弹也少,好多战士没有刺刀……而初期的日本兵训练有素,装备也好,都戴着钢盔,上着刺刀。
“战士们听了歌,士气真就鼓起来了,知道不能做亡国奴,宁死不投降。眼瞅着敌人冲上来,战士们上去拼杀,拿枪把抡、拿石头砸,那真是不要命了。”
当年的第二十九团政治处主任蒋崇璟伯伯告诉我:“你爸爸那时很小,作用很大,他很勇敢,一个小孩儿,踩着个桌子唱救亡歌曲,打起仗来跟我们一块儿突围,不容易呀……”
我问过父亲,《五月的鲜花》曲作者是谁?他不知道。我也只知道词作者是一位有名的诗人,而一首歌曲能够传唱久远,也在于能拨动情感的旋律。
那曲作者是谁呢?直到近年才得知,为阎述诗先生。
他1905年生于沈阳,毕业于燕京大学。1936年,爱国进步话剧《阿银姑娘》排演,因剧本序曲只有歌词,便找到阎述诗谱曲。歌曲《五月的鲜花》一经演唱,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感动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1959年,这首《五月的鲜花》被选作电影《青春之歌》的插曲,至今仍是人们追怀志士仁人时歌唱的经典。
阎述诗一生在沈阳、北京的学校专心执教。作家肖复兴在北京第二十六中学念书时听过阎述诗老师讲授的数学课,说他讲课的声音特别动听,像音乐在流淌……但他不知道这位数学老师曾是一位音乐家。直到1963年,阎述诗老师逝世后,学校办了一期纪念板报,他在板报上看到词作者、诗人光未然写的悼念信,表达对这位“未曾谋面而心灵互通”的作曲者的钦敬之情,才知道自己的阎老师原来就是一位艺术家。在阎述诗墓碑上,师友们刻下“卅年辛苦育英才堪为师表,《五月》歌声鼓斗志永留人间”。
阎述诗的一生可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洁净。
我画了一幅阎述诗先生像。他看上去那么谦逊、温情;他的眼神又那么深邃、坚定!
又是五月芳菲时,唱起“五月的鲜花……”就像回到父亲那个唱歌最多的年代。
回想像阎述诗、像父辈这样默默无闻的万千中国人,他们在民族垂危的时候,没有苟且,而是顽强抗战不歇!
正因为有他们,才有永远盛放的《五月的鲜花》,才有不倒的中国!
(选自2025年5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亲年幼参军,通过战地宣传演唱救亡歌曲,展现了文艺在抗战中的鼓舞作用。
B.阎述诗先生长期默默执教,其音乐家身份鲜为人知,体现了其淡泊名利的品格。
C.文章以父亲和阎述诗两条线索交织叙述,赞颂了平凡民众在民族危亡时的英勇奉献。
D.《五月的鲜花》因被选为电影《青春之歌》插曲而被广为传唱,其艺术性超越时代。
11.文章是如何将父亲的故事与阎述诗的经历串联起来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3分)
12.文中父亲的语言质朴却颇有意味,请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5分)
(1)我就站在上面用真嗓子唱,什么伴奏也没有,可是有感情!
(2)唱完你看那街上,无论是动员当民夫,还是动员当兵,老乡就呼啦啦真跟着来呀。
13. 从不同人物的评价中,读者看到了更立体的阎述诗先生。请写出评价角度,并谈谈你获得的人生启示。(4分)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文刊登于《人民日报》副刊
“抗日战争巡礼”栏目,请探究文章体现的“时代性”。(5分)
小贴士:文学作品的“时代性”,既要表现作品中的时代特点,也要回应当今社会对作品的时代要求。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5-17 题 。 (12 分)
凡事有度
林祖基
①凡事有度,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学问。
②“度”,它所表达的意思很多:计量单位、器量、程度、制度、度过、推测……而这里要说的“度”,是作为哲学名词的度,它是指一定的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反映质与量的统一,在这种界限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但是量变积累的结果,总要超出这种界限,发生质变,破坏原来的度而建立新的度,一事物就转化为他事物。这个度就是事物由量的变化到发生质的变化的临界点,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0℃即从液体转变为固体,加热到100℃即从液体转变为气体,0℃和100℃就是水从量变转化为质变的临界点,亦称为度量关系节线,只要温度保持在0℃~100℃之间,那么水的形态就不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保持事物属性的度。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度量准则。所谓“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也就是这个道理。
③事物的发展,有它自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有“度”,就是要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把握分寸,尽可能做到恰到好处。按照现代的通常用语,就是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持正确之道。
④时下,社会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无不是与“度”的掌握有关。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度”的把握,有一句话,叫做慈母多败儿。说的是一些做父母的只懂得溺爱子女,要什么给什么,放弃了教育和约束,使小孩养尊处优,娇生惯养,不爱读书,不想劳动,结果反而害了小孩。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度”的把握就更有学问了。对于自然界赋予人类的资源,我们必须合理地开发利用,既不能让资源白白流失或埋在土里,但是也不能过度地开采、使用而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大自然的惩罚。过去一些地区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开发,引起种种灾害,教训深刻。
⑤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的。这种发展和变化往往会突破原来量的限制,引起质的变化。凡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发展和变化,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掌握事物的度,既要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界限,又不能把事物的度绝对化,还要创造一定条件促使事物突破原有的度,发展为新事物,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因此,笔者认为凡事有度断不是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保守思想,而是包含着审时度势、与时更新、推陈出新等一系列价值取向、价值选择的行为艺术。
⑥有“度”之论,也应有度。再说下去也许就过“度”了。本文就此打住。
(选自《微言集》,有删改)
15.下列能作为论据直接支撑本文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谈读书》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6.下面是第③~⑤段的论证思路,请补充完整。(3分)
17.文章最后一段颇具意味,请简要赏析这个结尾的妙处,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6分)
(三)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 18-20 题 。(12分)
【材料一】
①DeepSeek是“2025年最燃爽文主角”,有四大“爽点”:
②一是“神秘力量弯道超车”。DeepSeek是一家成立于2023年的“年轻”大模型公司,此前的讨论度不及海内外任何一家大厂或者明星初创公司,其母公司幻方量化的主业为量化投资。很多人不解,中国领先的AI公司竟然出自一家私募,可谓“乱拳打死老师傅”。
③二是“小力出奇迹”。DeepSeek-V3模型的训练成本约为558万美元,不到OpenAIGPT-4o模型的十分之一,性能却已接近。这被解读为DeepSeek巅覆了AI行业信奉的“圣经”——规模定律(Scaling Law)。该定律是指通过增加训练参数量及算力来提升模型性能,通常意味着花更多钱标注高质量数据以及购买算力芯片,又被形象地称为“大力出奇迹”。
④三是“英伟达护城河消失”。DeepSeek在论文中提到,采用定制的PTX(并行线程执行)语言编程,更好释放底层硬件的性能。
⑤四是“老外被打服了”。1月31日,一夜之间英伟达、微软、亚马逊等海外AI巨头都接入了DeepSeek。一时间,“中国AI反超美国”“OpenAI的时代结束了”“AI算力需求就此消失”等论断层出不穷,几乎一边倒地夸赞DeepSeek,嘲讽硅谷的AI巨头们。
(选自《经济观察报》2025年2月8日)
【材料二】
(艾媒数据中心)
【材料三】
如何防止更多人被技术焦虑利用而跌入DeepSeek消费陷阱?
①首先,我们要培养陷阱鉴别意识。DeepSeek官方2月6日发布声明称,DeepSeek网页端与App内不含任何广告和付费项目,一切声称与DeepSeek官方群组有关的收费行为均系假冒。
③我们需要坚信技术革新不是人们放弃脚踏实地进步的理由。人工智能先驱图灵曾提出世纪之问:“机器能像人一样思考吗?”如今答案已不言而喻。但无论如何,人都不能因为机器进步而放弃独立思考。
(选自《人民政协报》2025年2月21日,有删改)
18.对以上材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DeepSeek-V3模型以较低的训练成本实现了与OpenAIGPT-4o模型接近的性能指标。
B.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AI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不会出现任何波动。
C.避免因投机者过多而引发市场混乱,数字平台和课程供应企业应加强官方正规科普。
D.技术革新不是人们放弃脚踏实地进步的理由。DeepSeek再好,人也不能放弃独立思考。
19.DeepSeek的崛起让人震惊,大家对“DeepSeek——中国科技界的骄傲”有了新的思考,请你借助以上三则材料完成探究提纲。(3分)
DeepSeek之“骄傲”多维探究提纲 一、技术创新之“骄傲”:作为一家非传统AI背景的公司,(1)______。 二、市场潜力之“骄傲”:分析当前中国AI市场的规模及未来几年的预测增长,探讨DeepSeek的市场机遇。 三、治理挑战之“骄傲”:如何防止被技术焦虑利用,思考当前有效方法 (2)______,(3)______
20.DeepSeek的崛起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DeepSeek出现了几乎一边倒的夸赞,请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论断说说你的看法。(6分)
三、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毛竹,它在前5年以一种常人看不见的方式生长——向下扎根,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地底下。每公顷的竹林,竹子根系竟可长达24000公里。到了第6年的雨季,它以平均每天1.8米的速度向上生长,15天内竟可生长到27米高。5年时间的深扎根,是为了在时机到来之时,创造高速向上生长的神话。
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困境中的不屈,挫折中的不惧,奋斗中的坚持,迷茫时的坚毅,悲伤时的豁达……这都是“向下”的努力,相信当我们一次次通过努力不断壮大起来,定能“向上”绽放绚丽的色彩。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想?请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 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 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