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9月25日高二月考致远班》地理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C B B C B D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B D B B C B C D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C B A D B1.B 2.D【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气压中心为出现在亚欧大陆内部的高压中心,应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深居内陆,陆地热容量小,冬季降温比海洋快,气温低,形成一个冷高压,把呈带状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给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2.若某年份1028等压线分布偏南偏东,说明该年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更加强盛,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较大,冬季气温偏低,冬季均温与往年相比更低,寒潮天气较往年频发,A错误,D正确;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冬季风影响时间长,江淮地区梅雨天气出现可能推迟,影响我国的台风较往年可能减少,BC错误。故选D。【点睛】冬季亚欧大陆内部形成冷高压,把呈带状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给切断,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夏季亚欧大陆内部形成热低压,把呈带状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给切断,使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3.C 4.B 5.B【解析】3.据材料可知,某气压带所在纬线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应位于北纬30°附近,故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结合所学,该气压带由动力原因形成,下沉气流,炎热干燥,C正确,ABD错误。故选C。4.读图可知,图中盛行风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在其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影响下,形成地中海气候,植被为常绿硬叶林,B正确;刚果盆地内部的热带雨林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A错误;赤道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受东北信风带与赤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C错误;中国南方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D错误。故选B。5.由材料可知,某气压带所在纬线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故图中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读图可知,①是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形成的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③是受东北信风影响形成的北赤道暖流,故属于风海流的是①③;②④洋流属于补偿流。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风海流是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是最主要的洋流形式。6.C 7.B 8.D【解析】6.由材料可知,南极辐合带是由于冷暖性质不同的海水相遇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主要为地表温度高,气流上升所致,A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在动力作用下,气流下沉形成的,B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来自低纬的暖气团和来自高纬的冷气团相遇形成的,C正确。极地高气压带是高纬度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的,D错误。故选C。7.结合所学知识,南极比北极气温低,A错误。南极辐合带不同性质的海水相遇,发生热量交换,海水搅动,营养物质上泛,有利于生物生存,造就了大量的海洋生物量,B正确。南极辐合带以北海水温度高,冬季不会被海冰覆盖,C错误。南极辐合带以南受寒流影响,含盐量低,D错误。故选B。8.结合所学知识,西风漂流是在盛行西风影响下,形成的绕南极洲形成的环流,并没有被陆地分割成几部分,A错误。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北风,B错误。西风漂流为寒流,C错误。西风漂流绕南极洲由西向东环流,D正确。故选D。【点睛】暖流使流经海区的盐度升高;寒流使流经海区的盐度降低。由于水温越高,盐的溶解度就越大,水温越低溶解度就越小,所以寒流的盐份低,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就会降低。9.D 10.A【解析】9.读图可知,杜尚别在6-8月降水非常稀少,此期间平均气温超过20℃,因此夏季气候具有高温少雨的特征,①错误,②正确;图中显示,12月至2月杜尚别气温较低但月平均气温均高于0℃,月降水量均超过60毫米,因此冬季气候具有温和多雨的特征,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0.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杜尚别深居内陆,本应该降水稀少,但由于位于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部相对开阔的中纬度山间盆地,冬季中纬西风强劲,西风带来大西洋的水汽从西部开口中进入当地,并受山地抬升,从而形成较多的降水,夏季该地受西风影响较小,水汽少,降水稀少,因此该地降水季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压带风带,A符合题意;山地地形没有季节变化,不是该地降水季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从前面分析可知,当地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排除C;冬季活跃的气旋活动对当地降水有一定影响,但当地夏季时高温使得热扰动较多,也多气旋活动,只因空气中水汽少而降水稀少,因此气旋活动不是该地降水季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A。【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包括天气系统)、洋流、植被和水文状况等。11.D 12.C 13.B【解析】11.长江流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冬春季节受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季风。在冬春季节,西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会将长江流域东部的水汽向海洋方向输送,使得长江流域东部水汽输出较多。而东北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等;东南风是长江流域夏季的盛行风;西南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等,所以导致长江流域东部水汽输出较多的近地面气流主要是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影响长江上游的季风环流是南亚季风,影响长江中下游的季风环流是东亚季风。夏季长江上游受南亚夏季风影响,也就是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的水汽源地为印度洋,或孟加拉湾,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影响长江上游的季风环流是南亚季风,影响长江中下游的季风环流是东亚季风。夏季长江上游受南亚夏季风影响,也就是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B正确;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高空西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点睛】南亚季风主要包括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 主要是夏季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成为西南季风。 东北季风的成因 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14.D 15.B【解析】14.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温度带的分布,与气压中心的形成关系不大,A错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主要影响的是全球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性变化,与北大西洋上这两个特定气压中心的形成关系不大,B错误。海陆位置虽然对气候有影响,但并不是直接导致这两个气压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C错误。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与欧亚大陆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时,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冰岛低压)。而夏季时,陆地升温较快,海洋升温相对较慢,气流下沉,使得海洋相对于陆地成为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因此,海陆热力性质是影响这两个气压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D正确。故选D。15.由材料可知,当两者之间气压差变大时,北大西洋涛动增强。若北大西洋涛动减弱时,说明二者气压差减弱,北大西洋的盛行西风减弱,北大西洋暖流的势力减弱,导致西欧气候偏冷干,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差异导致海洋在冬季相对于陆地较为温暖,从而形成低气压区。而陆地由于失去海洋的热量供应,形成高气压区。这种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分布的重要原因。16.B 17.C【解析】16.库木库里沙漠降水稀少,无充足雨水补给,A错误;基岩透水性强,周围山体地下水可通过基岩渗透补给湖泊,B正确;题干明确“无地表径流汇入”,无河流水补给,C错误;积雪融水需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湖泊,该地无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B。17.全球变暖,周围山脉冰川融化,地下水补给增多,①正确;气候异常,“降水增多”,直接增加湖泊水量,④正确;“下渗加剧”会减少湖泊水量,与面积增加矛盾,②错误;“蒸发作用减弱”不符合实际,全球变暖背景下,蒸发整体增强,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影响因素是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如我国的东北地区,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冰雪融水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高山区,影响因素是气温,气温最高的夏季是汛期;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补给,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对河流经常起着调节作用。18.B 19.C 20.D【解析】18.由图可知,滹沱河年内径流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结合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可推知,滹沱河主要补给来自大气 降水,则8月份该地正值雨季,随着雨带移动,我国华北地区7~8月开始进入雨季,河流径流量最大,迎来最大汛期,符合图示信息,B正确;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和海南岛的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与滹沱河不符,ACD错误。故选B。19.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冬季由于气温低,降水通常以降雪形式在地面堆积,在来年开春(3月)时节,随着气温升高,积雪融化,补给河流,故在3月形成一个小汛期,C正确;锋面雨带影响华北地区通常发生在夏季,冰川融水增多主要发生在高海拔地区,地下水位上升与径流量的短期变化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20.由图可知,滹沱河上游支流众多,地势起伏大,且流域上宽下窄,雨季时支流回水快,易造成洪涝灾害,为调节径流, 可在上游各支流汇入处修建水库,减少雨季时河水大量涌向下游,D正确;上游地势起伏大,开凿运河工程量大且航运价值低,A错:上游地形起伏大,平整地形工程量大,难以实现,B错;扩宽河道一般是河流下游平坦河段采取的措施,C错误。故选D。【点睛】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内分配情势。研究河流补给有助于了解河流水情及其变化规律,也是河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21.C 22.B【解析】21.结合所学知识,9月初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整体气压带风带偏北分布,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大致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气流下沉,对流减弱,近地面空气不易扩散,导致出现高温天气,C正确;极地高气压带位于极地附近,距离我国东部地区较远,不会影响我国,A错误;亚洲高压出现在冬季,B错误;锋面系统影响下会有明显天气变化,大多会出现阴雨天气,所以不会出现秋老虎现象,D错误。故选C。2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市迎来一次降温天气,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市9月4日19:00~20:00,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升高,气压升高,符合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B正确,D错误;图中9月5日9:00-10:00出现气温迅速升高现象,不符合气旋、暖锋影响天气特征,而且暖锋不利于缓解“秋老虎”,A、C错误。故选B。【点睛】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3.A 24.D 25.B【解析】23.4月是我国冬春季节转换时期,北方冷空气(冷气团)势力仍较强,当冷锋过境时,冷空气推动沙尘向南扩散,使得南方出现异常沙尘天气,A正确;冷气团控制时一般是单一气团,天气相对稳定,不会带来沙尘南扩,B错;暖锋过境多带来连续性降水,不会引发沙尘天气,C错;暖气团控制多为温暖晴朗天气,也不会有沙尘天气,D错。故选A。24.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空气对流,难以形成雷暴、冰雹,A错误;M区位于南方,水汽含量较沙尘暴区(北方干旱地区)多,B错误;雷暴、冰雹形成需要空气强烈对流,地面风速小不会直接导致雷暴、冰雹并发,C错误;与沙尘暴区相比,M区位于南方,大气性质暖湿,暖湿空气在对流上升过程中易凝结形成雷暴、冰雹,D正确。故选D。25.北京沙尘天气多发季节为春季,叶片多绒毛、生长快,可以有效吸附沙尘,降尘效果好,①③正确;耐高温、耐辐射是植物应对夏季的特征,且夏季不是北京沙尘天气多发季节,②④错误。综上所述,排除ACD,选B。【点睛】冷锋是一种能引发多种恶劣天气的天气系统,冷锋带来的恶劣天气除沙尘天气,还包括剧烈降温、大风、暴雨、雷暴、冰雹、暴雪等。26【答案】(1)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大气云层增厚;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2)面临冷锋过境,降温剧烈;冷空气经过湖面携带大量水汽;来自大西洋的大量湿润气流在匹兹堡附近与冷气流交汇等。(3)靠近海洋,水汽充足;受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水汽凝结,易形成雾;受寒流影响,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风力较小,雾不容易扩散。【分析】本题目以北美地区的暴雪天气为背景材料,考查天气系统、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环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读图可知,渥太华位于气旋的东部,北半球气旋按逆时针方向辐合,气旋东侧锋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形成暖锋,渥太华此时暖锋过境,由于暖气团缓缓抬升、成云致雨,大气云层增厚;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2)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旋西侧锋面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形成冷锋,匹兹堡此时位于冷锋过境前、面临冷锋过境,受冷气团影响降温剧烈;冷空气经过五大湖时,从湖面携带大量水汽;来自大西洋的大量湿润气流在匹兹堡附近与冷气流交汇,暖湿气团急剧抬升形成暴雪。(3)旧金山靠近海洋,海洋是巨大的水汽源地 。海水不断蒸发,源源不断地向大气中输送水汽,使得该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充足,为雾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旧金山沿海地区。寒流的低温海水使得流经区域的空气温度降低。当暖湿的空气流经寒冷的海面时,空气遇冷,其中的水汽就容易达到饱和状态,进而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聚集就形成了雾。同样是因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近地面空气受冷,而高空的空气相对较暖 。在正常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但此时近地面冷、高空暖的情况形成了逆温层 ,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逆温层使得大气结构稳定,空气难以发生垂直对流运动,雾滴就被稳定地保留在近地面层,不易消散。夏季时,旧金山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在其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下沉气流使得空气难以产生上升运动,也就难以形成风或者风力较小。而雾的扩散需要风的作用,风可以带动雾滴移动、稀释雾的浓度。由于风力小,雾就不容易扩散,能够较长时间地在旧金山地区维持。27【答案】(1)径流量较大,夏季融雪和降雨多;水流平稳,流速较慢;有明显的凌汛现象;含沙量较小。(2)流域内冬季严寒,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后补给河流,水位上升;夏(秋)季节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植被丰富,涵养水源能力强;沼泽众多,调节径流能力强。(3)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下游沼泽广布,泥沙被吸附,含沙量减少;入海口处受洋流的影响,海水侵蚀和搬运作用明显,泥沙淤积量少。【分析】本题以黑龙江作为素材,共3道小题,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水系特征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综合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详解】(1)根据材料“黑龙江上、中游河段穿行于峡谷之中,支流多源于周围山区,干流流经抚远后接纳乌苏里江的汇入,后向北进入俄罗斯境内”可知:下游因接纳乌苏里江,汇水多,且该地夏季气温较高,融雪量较大,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所以径流量较大(相比中游)。中游穿行峡谷流速快,下游流经平原等,水流平稳、流速较慢。结合区域纬度高(有结冰期),下游河段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有明显凌汛现象。上游、中游支流源于山区,但整体流域植被等情况使得河流含沙量小,下游含沙量也较小。(2)根据材料“黑龙江是世界大型河流之一,大部分河段沿中俄边境延伸,全年汛期长”,以及流域环境特点可知:流域内冬季严寒、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水位上升。夏(秋)季节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形成夏(秋)汛。同时,流域内植被丰富,涵养水源能力强,使河流径流更稳定、持续;沼泽众多,调节径流能力强,让汛期时间延长,所以全年汛期长。(3)根据材料“长期以来,其入海口处泥沙淤积量小,三角洲扩张缓慢”,结合流域特征可知: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输入到入海口泥沙少。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流速缓慢,泥沙在沿途就大量沉积,到达入海口的泥沙减少。下游沼泽广布,泥沙易被沼泽吸附、滞留,进一步减少入海口泥沙量。入海口处受洋流影响,海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明显,把泥沙带走,使得入海口泥沙淤积量少。28【答案】(1)南极大陆的平均海拔更高,气温更低;西风漂流大致沿纬线流动,形成封闭环流,阻挡中低纬度海区暖海水向南极海域输送。(2)德雷克海峡南部纬度较高,水温较低;蒸发较弱,盐度较低;南部风力较小,水流较慢。(3)变化: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的通道变窄,向东的海水减少,则北上海水增多,使秘鲁寒流势力增强。影响:使沿岸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分析】本大题以德雷克海峡海冰分布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海冰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海冰数量变化对洋流、气候的影响、影响海冰分布数量年际变化的因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题意表明,南极地区气温较北极地区低的原因应从洋流分布、地形的角度进行说明。南极大陆的平均海拔比北极更高,因而气温更低;西风漂流大致沿纬线流动,形成封闭环流,阻挡中低纬度海区暖海水向南极海域输送,而北极地区有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等输送部分热量进入高纬度地区,使得北极地区气温相对较高。(2)德雷克海峡海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原因应从纬度、盐度、海水流动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海水水温越低,盐度越低,海水流动速度越慢,海水越容易结冰。图中显示,德雷克海峡位于南半球,南部纬度较高,水温较低;与北部相比,南部气温和水温较低,蒸发较弱,海水盐度较低;海峡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明显,风力较大,而海峡南部受西风影响较弱,风力较小,水流较慢,因此德雷克海峡南部海域更容易结冰,海冰数量更多。(3)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对秘鲁寒流及其沿岸气候的影响应从海冰的阻挡作用进行说明。图中显示,西风漂流到达南美洲南端附近时,分成两股海流,一部分沿南美洲西岸北上形成秘鲁寒流,一部分经德雷克海峡继续向东。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的通道变窄,向东的海水减少,则北上水流增多,从而使秘鲁寒流增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寒流增强使得沿岸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2024级高二学年上学期9月考试地理试题时长:7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北半球海陆分布造成纬向气压带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往往引发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如图以1028等压线的分布作为某气压中心的分布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地气压中心的性质及其切断的气压带最有可能为( )A.冷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B.冷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C.暖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D.暖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2.若某年份1028等压线分布偏南偏东,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可能带来( )A.寒潮天气较往年减少 B.梅雨季节较往年提前C.登陆台风较往年偏多 D.冬季均温和往年相比更低某气压带所在纬线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如图示意该气压带及周边地理事象。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气压带的气流垂直运动方向及性质分别是( )A.上升,温和湿润 B.上升,温暖少雨C.下沉,炎热干燥 D.下沉,高温多雨4.下列景观的形成与图中盛行风有关的是( )A.刚果盆地内部的热带雨林B.地中海沿岸的常绿硬叶林C.赤道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D.中国南方地区的常绿阔叶林5.图中洋流系统属于风海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南极辐合带是一条海洋地理界线,南界为南极洲的海岸线,北界则是一条变动于50°S--60°S的假想线。在南极辐合带中,向北流动的寒冷海水下沉至向南流动的较温暖的海水层之下。下图是南极辐合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与南极辐合带成因类似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极辐合带的存在让南极比北极地区温暖 B.南极辐合带造就了庞大的海洋生物量C.南极辐合带以北地区冬季海冰覆盖 D.南极辐合带以南地区海水含盐量大8.南极辐合带是西风漂流的一部分,西风漂流( )A.被陆地分割成几部分 B.由盛行西南风吹拂而成C.受温暖西风影响为暖流 D.绕南极洲由西向东环流杜尚别(38°32°N,68°46'E)位于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的吉萨尔河谷的山间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部相对开阔。图示意杜尚别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和气温。完成下面小题。9.杜尚别气候特征表现为( )①夏季高温多雨 ②夏季高温少雨③冬季寒冷干燥 ④冬季温和多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该地降水季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压带风带 B.山地地形C.太平洋水汽 D.气旋活动长江流域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控制,从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看,影响上游和中下游的季风环流不同。从流域东部输出的水汽相对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受近地面和高空不同气流影响。下左图为长江流域四个方位水汽输入和输出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导致长江流域东部水汽输出较多的近地面气流主要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12.输入长江流域上游的水汽主要源地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3.影响长江流域上游水汽输入的季风成因主要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C.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高空西风 D.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北大西洋涛动,指北大西洋上两个常年活动的气压中心之间气压差的变化过程,当两者之间气压差变大时,北大西洋涛动增强。北大西洋涛动的强弱显著影响欧洲西部的气候。上右图为北大西洋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影响北大西洋两大气压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海陆位置 D.海陆热力差异15.若北大西洋涛动减弱时,西欧气候变化趋向( )A.暖干 B.冷干 C.暖湿 D.冷湿大沙子湖位于库木库里沙漠中,海拔约4100米,无地表径流汇入和流出,当地基岩为透水性较强的粉砂岩。近年库木库里盆地中的湖泊面积有扩大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大沙子湖湖水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A.雨水 B.地下水 C.河流水 D.积雪融水17.近年来库木库里盆地中的湖泊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①冰川融水增加 ②下渗加剧 ③蒸发作用减弱 ④降水增多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滹沱河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明显,洪涝灾害频繁。图1为滹沱河水系分布示意图,图2为滹沱河南庄水文站测得的年内各月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滹沱河最可能位于我国( )A.青藏高原 B.华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 D.海南岛19.滹沱河径流量在3月形成一个小汛期,主要是该时段( )A.锋面雨带北移 B.冰川融水增多 C.气温开始回升 D.地下水位上升20.为减少滹沱河洪涝灾害的发生,滹沱河流域上游应该( )A.开凿运河 B.平整地形 C.扩宽河道 D.修建水库“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 C以上的天气,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底至9月之间。2024年9月初我国东部某地正值出现“秋老虎”时,4日迎来一次天气变化,极大地缓解了“秋老虎”的势头。下图示意该地市4日15时~5日14时整的部分天气实况数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9月初,该地出现“秋老虎”现象的原因是( )A.极地高气压控制 B.亚洲高压控制 C.副热带高压控制 D.锋面系统控制22.4日缓解该地“秋老虎”的天气系统及过境时间是( )A.气旋9:00-10:00 B.冷锋19:00-20:00 C.暖锋9:00-10:00 D.反气旋19:00-20:002025年4月,我国爆发了罕见的复合型极端天气。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强风,沙尘天气异常南扩至海南岛北部。南方多地大风、雷暴和冰雹齐发。下图示意4月10日2时—4月13日14时我国沙尘及部分雷暴和冰雹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此次南方异常沙尘天气的形成原因是( )A.冷锋过境 B.冷气团控制 C.暖锋过境 D.暖气团控制24.与沙尘暴区相比,图中M区雷暴、冰雹并发的原因有( )A.大气层结稳定 B.水汽含量较少 C.地面风速较小 D.大气性质暖湿25.在北京沙尘天气多发季节,降尘效果较好的植被特征为( )①叶片多绒毛 ②耐高温 ③叶片生长快 ④耐辐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在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的影响下,北美地区冬季受不同性质的气团影响,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天气系统。下图示意某年1月某日某时刻北美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此时旧金山附近有锋面形成,匹兹堡附近最易形成暴雪天气。(1)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推测渥太华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4分)(2)指出匹兹堡附近最易形成暴雪天气的地理条件。(6分)(3)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环流、洋流等角度,解释旧金山夏季多雾的原因。(6分)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黑龙江是世界大型河流之一,也是亚洲著名的界河,大部分河段沿中俄边境延伸,全长4440公里,流域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千米,全年汛期长。其中,黑河与抚远是其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黑龙江上、中游河段穿行于峡谷之中,支流多源于周围山区,干流流经抚远后接纳乌苏里江的汇入,后向北进入俄罗斯境内,最终注入鄂霍次克海。长期以来,其入海口处泥沙淤积量小,三角洲扩张缓慢。(1)与中游河段相比,简述黑龙江下游河段突出的水文特征。(6分)(2)试对黑龙江全年汛期长做出合理解释。(6分)(3)分析黑龙江入海口处泥沙淤积量小的原因。(6分)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南北向洋流对于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对两极地区气温产生深远影响。德雷克海峡平均风速自南向北增大,海冰主要分布在海峡南部。海冰数量增加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海冰数量减少则反之。下图示意南半球表层洋流分布。(1)从地形和洋流分布的角度,说明南极地区气温较北极地区低的原因。(4分)(2)分析德雷克海峡海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原因。(6分)(3)说明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期间,秘鲁寒流势力的变化及其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6分)▆ ▆2024级高二学年上学期9月考试 (2) (3)地理答题卡(致远)!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8 (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B B B B B B B B B B B B 27 (1)C C C C C C C C C C C CD D D D D D D D D D D D请在各题目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3)26 (1)(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9月25日高二月考致远班地理答案.docx 地理试题-高二致远班.docx 高二致远班地理答题卡.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