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K威《工第三单元品味散文探美循理》意》第三单元品味散文探美循理单元导语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在中国文化之林中,古代散文是一株常青长盛的大树。古代散文与诗歌一样历史悠久,与中国社会和历史一样复杂多变。它包罗万象,形式多样而讲究实用性。内容上国事家事,无所不包;体制上骈散兼有,文体众多。它从方方面面反映中国古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和哲思。品味中国古代散文,探寻其无穷的魅力和深沉的理趣,能让我们在这里看到不一样的古人,了解灿烂的古代文化。本单元选择了六篇古代散文名篇,另有四篇赏析古代散文的现代作品。这些作品有的骈散相济,体现了散文的形式之美;有的看似闲散随意,实则谋篇布局十分工巧精致,体现了散文的章法之美;有的表现了古人在面临人生选择时修德济世的人格之美;还有的是现当代名家对古代散文的感性体悟或理性分析,借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古代散文,探究其中的奥妙。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加贴近古人的生活,感受古代散文的魅力,积累阅读经验,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其对当代中国人的重要意义,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本单元,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不同作品的特色及其内在结构特点,认识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学习古人说真话、抒真情的可贵精神,思考我们在人生关键时期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87《灏戴《高中语文读写(选择性必修·下册)》选文阅读秋声赋欧阳修①欧阳子②方③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④而听之,日:“异哉!”初淅沥以萧飒⑤,忽奔腾而砰湃 ,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縱縱铮铮①,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日:“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例,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①欧阳修(1007一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②欧阳子:作者自称。③方:正在。④悚(sǒng)然:惊惧的样子。⑤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淅沥,细雨声。以,而。萧飒,形容风声。⑥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⑦縱縱(cong)铮铮(zheng):金属相击的声音。⑧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枚,形似竹筷,衔于口中,两端有带,系于脖上。⑨明河:银河。①日晶:日光明亮。晶,亮。①砭(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中为刺的意思。②一气:这里指秋气。B余烈:余威。8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