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级高二学年上学期9月考试
语文试题
时长: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新技术,更代表着生产应用的新范式,能够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大模型的学习模式类似人类大脑的处理机制,基于一个通用底座,通过学习不同的数据,能够形成多样化的能力,而无须针对特定任务开发定制算法。通过自然的人机交互,用户可直接通过对话生成应用程序,用户就是程序员,数据和场景本身就是软件应用。这一突破改变了软件开发范式,使软件开发由代码驱动向语言描述驱动转变,在需求分析、代码编写等软件开发的各个流程,都显著降低了技术门槛、提高了开发效率。这种新范式同时也给软件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带来了新模式,使各行业的体系变革和生态发展都有了新逻辑和新路径,促使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将引领产业变革,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主阵地。
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和治理挑战不容忽视。由于大模型自身结构和生成机制存在漏洞,有被恶意攻击的风险,同时大模型自身的知识表达和学习模式还存在缺陷,经常出现常识性错误、杜撰内容等“幻觉”。
为此,应建立针对大模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管与治理体系,从数据安全、模型安全、内容安全、伦理安全等多个角度,保障大模型研发和应用安全可信。同时,为充分发挥大模型的带动作用,必须确保大模型的健康合理应用。然而,当前在大模型应用上仍存在一定误区。一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化”,仅将其视为生成文案的办公工具。这种应用方式大大限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潜力。大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文案生成,还能够在数据分析、决策支持、辅助管理等多个重要环节发挥作用,其应用价值远超办公自动化。二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神化”,误将其视作万能助手。虽然大模型具备强大的通用能力,但在专业领域的赋能往往依赖专业知识,通用大模型难以满足需求,只有与根据专业领域的知识和需求定制专用模型相结合,才能实现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支持。
(《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活力与应用潜力》《学习时报》2024年10月14日)
材料二:
人既是理性的,也是情绪化的,正是理性与情感的融合构成了人性的基础。交互主体性表明,作为具有自主性和目标导向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极有可能以一种不对称的主体形态进入人性领域,忽略人类情感和直觉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和压制人类的深层欲望,改变人类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平衡和协同机制。
理性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决策支持,识别出人类可能忽视的模式和趋势,大大增强了人类的理性判断能力,从而为人类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和更广泛的选择。但是,这种增强也可能导致人类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的分析和判断,削弱人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打破以人际交互为基础的分布式认知模式,逐渐形成一种以大语言模型为中心、人类个体为边缘节点的认知模式。情感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影响人类对情感的认识和表达,使得人类在长期的人机互动中逐渐习惯于程式化的情感交流模式,忽视了人在真实人际关系中的独特情感需求和体验,改变人类行为的情感动因。
人工智能对人性影响的另一个表现是对人类文化演化的影响。人类文化形成与演化的关键在于学习。研究发现,促进人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是模仿学习、指导学习和协作学习,这些学习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认知形式,即个体有能力理解同类作为与自己一样的生命,拥有与自己一样的意向和精神生活。
人类合作交流、相互学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交融和行为选择,这些文化过程的基础是人类之间的相互信任,而信任需要情绪的参与。有学者提出,我们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本质上是依赖,而不是信任。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可解释性、不可说明性和不可信任性,加之其不具备情感状态,也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类在与其交互时,面对的实际上是一个无法完全理解的、缺乏情感和规范性的“黑箱”,得到的可能是包含无法证伪的知识信息,这种知识可能会通过人机交互的多次循环被吸收到其他对象中,最终作为一种消费信息在人类、人工智能之间传播流转。由此带来的潜在问题是,这些非纯正的、无节制的信息消费不仅大量消耗人类的精力,而且会导致某种特定思维反复强化人类的认知,引发社会心理的问题同时影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人性既坚韧又脆弱。心理学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展示了人在特定社会角色下可能会迅速适应并表现出与其性格不符的异常行为,显示出人性在特定人际关系情境下的脆弱性。当我们与一个非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长期交互相伴时,必然会影响人类个体的思维认知和情感品格,人性脆弱性被利用的机会显著增加。未来的人工智能将成为我们生活中更加智能、更加贴心的伙伴,同时也存在其对人性欲望的过度满足和扭曲的问题。我们需要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增进人类福祉,而非削弱人性的核心价值。
(摘编自《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性”》,《光明日报》2024年11月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模型的学习模式无须针对特定任务开发定制算法,可在人机交互中直接生成应用程序,这一过程的程序员是用户自身。
B.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化”,或将其“神化”,都不是健康合理的应用方式,都没有认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C.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以不对称的主体形态进入人性领域,这种不对称主要体现在理性的强大和对情感、直觉的忽略。
D.人的脆弱性体现在人在特定社会角色下表现出与其性格不符的异常行为,而超级人工智能会利用人的这种脆弱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软件开发转变为语言描述驱动后,相应的技术门槛反而得以降低,这也有助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推广与应用。
B.大模型的学习模式只是基于一个通用底座,它要在特定领域发挥作用,还需要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C.如果人们在长期的人机互动中习惯于程式化的交流模式,那么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中也可能运用这种交流模式。
D.生成式人工智能产生的消费信息会导致某种特定思维反复强化人类的认知,使人类文化的生成、发展趋向单一。
3.下列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评价,最符合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生成式人工智能打破了传统的“技术中立”幻象,塑造了深度的“技术理性”,也随即僭越了原有的“价值理性”。
B.就生成式人工智能而言,数字技术迭代导致技术生命周期缩短,加剧了不同主体在数字化应用中的“使用鸿沟”。
C.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多源数据的自动化感知和精准化处理来模拟人的思维,实现思考决策和自主学习。
D.生成式人工智能展现出强大自主性和泛化功能,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就像是和另一个人交谈。
4.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的弊端,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哪种角度进行论述的?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5.荀子《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情境下,我们该如何“善假于物”?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阡陌
汤成难
没有比剃头店更令父亲愿意消磨时间的去处了。
这是村里唯一的剃头店,几乎每天都坐满了人。每一个从外面回来的人,都得经过这儿。
剃头店最近的话题都集中在马戏团上。第一个带来消息的是从县里回来的人,那人也不清楚马戏团来自哪里,河南,湖南,也有可能是荷兰。当他说出最后两个字的时候,剃头店的人都惊呆了,空气中一度出现停滞状态。①父亲也坐在人群里,他的脖子抻得很长,由于坐在锹柄上的缘故,屁股贴着地面,下巴不得不向前抬起,和脖子形成一条谦卑的弧线。
河南,湖南,荷兰,这些名字对父亲来说多么陌生和新奇,他所能想象的从未到达的地方,就是站在地里看向天与地相连接的远处。可是,令人沮丧的是,如果朝着那个尽头走去,走啊走,永远都走不到天地相连处。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剃头店里的人才再次亢奋起来。那时距离第一次说起马戏团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天气已冷,河面结了冰。这个人是骑自行车来的,到剃头店时已经天黑。他要去看马戏团,因为迷路不得不经过这里。他说他最喜欢看马戏,每到一处,都会跟过去。后来,那个人突然问道,他是否可以借个宿,在哪个老乡家借宿,毕竟天已经晚了,离马戏团还有很远的路。谁都没想到,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第一个开口了,他说,到我家吧——
那个晚上,父亲特意给陌生人在灶膛里生了火,让他坐在灶膛前,把身子烤一烤。陌生人烤了好一会儿火才开始说话,仿佛词句全冻僵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
陌生人叫河马。河马看过很多马戏,最远的一次坐了六天船才到达。父亲对于六天这个数字感到十分惊讶和羡慕。
河马便说,人一年年活下去并不走到哪里去,那么,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人一代代活下去也不走到哪里去,那么,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父亲愣在那儿,像是被这段排列组合奇妙的字句砸到了,②他虽然不那么完全听得懂,却觉得河马的话很洋气,很有道理,很像那么回事。
河马继续说坐船,船在长江上走,六天后终于赶上了马戏团。他说那次真是有意外的惊喜,因为看到了骆驼。你知道的,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如果那次不去看马戏就永远不知道骆驼长什么样。河马说,骆驼很高,头倒是很小,驼峰上罩着带有流苏的布套。骆驼表演跳舞,它会随着音乐抬起前蹄,晃动脑袋。当它抬起蹄子时,脑袋总是碰到帐篷顶的绳子。骆驼大概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便用嘴巴咬住了。嘿,谁料,绳子是固定帐篷立柱的。骆驼的力气真大,顿时,整个帐篷就坍塌下来——河马说到这儿忍不住笑了,太好玩了,太好玩了,骆驼太好玩了。父亲也跟着笑,脸上的皱纹像水波扩散,牙齿被火光照得白亮亮的。他从没听过那么好玩的故事。
就在这时,河马尖叫一声,脚迅速从灶膛抽回来。但,迟了,因为过于忘情,他竟忘了要脱掉雨鞋烤火。雨鞋遇火即化,塑料变成黏液紧粘在皮肤上。河马的脚受伤了,他不得不在我家继续住下去。
父亲每天也不必去剃头店,他从河马这儿能听到许多关于外面的消息。
你见过大象吗?河马问父亲。
父亲摇摇头,说没有。
河马便告诉父亲大象是什么样子,大象长得很高,很壮,四条腿粗得很,走在土路上,一脚踩出一个坑。
父亲想了会儿,小声问道,那么,大象就像我家的黑牛是吗?
唔——不是这么回事。河马的手在空中一挥,有点气馁地说,大象有四头黑牛大呢。河马又说,我和你说话的时候,其实是有一大块的背景的,背景就是大象生活的热带丛林。每个人说话时,每句话的后面都是有背景的。而你在问我大象的时候,你的背景却是小官庄,是稻田。
父亲怔住了,他觉得河马说得有道理,③他抿了抿嘴,眼睛不自觉地往河马身后看去。
父亲和河马之间迅速产生了友谊,一种难以言说的平凡又伟大的友谊。河马在我家住了四天,一直怂恿父亲跟他一道前去马戏团。河马对父亲说,如果现在就出发,中午就能到达,下午看完马戏表演,傍晚就能到家,这样,父亲还可以在天黑前去看一看他的稻田。父亲答应了。
他们赶到马戏团正是中午,在离马戏团很远的地方就听见了锣鼓声——这种尖厉又沉稳的响声是如此的规律,以至于可以在它们的间歇中数上节拍:一二三,一二三。当他们走到入口,才发现口袋里没有钱。父亲是没有想到带钱这事,而河马的钱,准是在路上弄丢了。河马把口袋翻了个底朝天,急得汗珠从脑门儿上一层层冒出来。河马试图找熟人借,但举目望去,尽是陌生面孔。
最后,他们不得不站在帐篷外,用耳朵听。父亲和河马坐在牛车上,帐篷里不时传来锣声,人的尖叫,报幕,以及整齐或稀拉的掌声。有时,帐篷里会突然寂静下来,让人好奇此刻正在发生什么。
猴子在表演。河马对父亲说,他说这个声音他熟悉,猴子正在骑自行车呢,猴子骑得很快,在绕圈,听,能听出链条的声音呢。过会儿就有别的猴子跳上去,先是一只,再是两只,最后一定不少于五只猴子。
你再听,这个声音。河马又对父亲说,他俩不约而同歪着脑袋,侧着脸。嗨,这个,一定是鹦鹉,准没错的,它在说“恭喜发财”呢。
这是马儿上场了。马表演的是数数。马叫了,马叫了,河马让父亲仔细听,马叫几声就代表是几。父亲想起河马之前说的,每个人说话时都是有背景的。所以,父亲总是把目光投向他所能想象的远处。
他们在帐篷外“听”了一整场马戏,直到太阳把脚下的影子拖得很长。当他们赶着牛车回到村里时,已经很晚了。一路上,父亲沉默不语坐在牛车上,像牛一样反刍着白天的事情。月亮很圆,照得土路如同白银似的。
父亲的朋友河马很快就离开了,用他的话说,他要去追寻下一个马戏团。河马在离开时,打算留点东西给父亲作为纪念,不过,除了自行车他没有别的身外之物了。父亲自然不同意,毕竟还有那么远的路,没有自行车显然是不行的。父亲对河马说,就把那双烧焦的雨鞋留下来吧。
雨鞋被烧出一个大洞,脚伸进去,脚指头呼之欲出。父亲将雨鞋放在竹篮里,再将竹篮吊在屋檐下。晚饭后,父亲有时把雨鞋取下来,将脚洗净,穿进去。沾着泥点的裤脚被调遣到膝盖,好像这样才显得对雨鞋的格外尊重。雨鞋对父亲来说有点大,脚在里面晃来晃去,步子稍大一些脚指头就跑出来。④但这些都不要紧,父亲抬起头,看着篱笆上空的夜色,慢慢地,小心翼翼地,在洒满月光的院子里踱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之所以从剃头店写起,只是因为剃头店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外面回来的人都会在此交流信息,以此自然带出马戏团。
B.小说将河马的出场背景设置在冬天,“河面结了冰”,衬托人物为了追寻马戏团不顾险阻、执着前行的形象特点。
C.小说中河马三处“讲”马戏都使用繁笔详尽叙述,用夸张手法展现河马讲述的绘声绘色,让父亲前后的心理变化顺理成章。
D.小说结尾父亲将烧出破洞的雨鞋小心保管,穿上时洗脚、卷起裤脚,过程充满仪式感,全然出于他对河马的想念。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句中通过描写父亲的下巴和脖子“形成一条谦卑的弧线”这一细节,表现父亲此时对自己孤陋寡闻的自卑心理。
B.②句中“很洋气,很有道理,很像那么回事”,用排比句式写父亲对河马所说的生命意义话题不懂装懂,有戏谑意味。
C.③句“眼睛不自觉地往河马身后看去”,是父亲想尽力看清河马话语所提到的“背景”,这些背景超出了父亲的认知。
D.④句中“篱笆”“夜色”“洒满月光的院子”等环境与父亲缓慢小心踱步的姿态构成了富含深意的画面,耐人寻味。
8.小说中父亲听河马讲骆驼时“也跟着笑”,后来帐篷外听完马戏却“沉默不语”,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标题“阡陌”,指的是“田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而小说主要讲述的是父亲随河马看马戏的故事,似乎与标题无关,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燕昭王大说,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尽复得齐城。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材料二:
嗟夫!乐毅战国之雄,未知王道,而窃尝闻之,则足以亡其身而已矣。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毅终亦必败。何也?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乐毅以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下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齐人苦湣王之暴,乐毅苟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复斗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呜呼!欲王则王,不王则审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
(节选自苏轼《乐毅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齐田单后A与骑劫战B果设诈C诳燕军D遂破骑劫E于即墨下F而转战G逐燕。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收齐卤获以归”中的“卤”通“虏”,是虏获的意思,与《论语十二章》中的“知者不惑”中的“知”都是通假字。
B.选文中“其谁曰不可”中“其”是意思是“难道”,与《论语十二章》中的“子曰:‘其恕乎’”中的“其”用法意义相同。
C.“乐毅于是并护赵……之兵以伐燕”中的“伐”与《老子四章》中的“自伐者无功”中的“伐”意义不同。
D.“安其老幼”中“安”,使……安定,与《兼爱》中“故亏父而自利”中的“亏”都是使动用法。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燕昭王把在齐国缴获的战利品带回燕国,让乐毅带兵进攻尚未攻克的齐国城邑,后来只有莒和即墨没有被收服。
B.燕惠王后悔用骑劫取代乐毅,又埋怨乐毅投降赵国,害怕赵国趁着燕国疲弊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
C.乐毅用书信回应燕惠王,表明自己恪守道义,不敢把幸免于杀身之祸作为渔利的机会,不会做有损燕国之事。
D.苏轼认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而乐毅未能成功伐齐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2小题 8分)
(1)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4分)
(2)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4分)
14.苏轼认为乐毅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中秋阴雨,同显忠、椿年、谅之坐寺门作①
朱敦儒
圆月又中秋,南海西头,蛮云瘴雨晚难收。北客相逢弹泪坐,合恨分愁。
无酒可销忧,但说皇州,天家宫阙酒家楼。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南渡之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写词人与朋友在南海之西观赏到了中秋的一轮圆月,点明了赏月的时间、地点。
B.“圆月又中秋”中的“又”字与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表达了相似的感情。
C.上片描写词人与朋友相逢同坐、伤心流泪的场景,下片回忆昔日皇州的宫阙酒楼,虚实结合,拓展了意境。
D.作品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北客”“汴水”等意象,既传达出个人情思,又深化了词的思想内涵。
16.最后两句“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表达词人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但又无法改变现实,只能以消极的办法与之对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 , ”描写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自我夸耀常常只得一时风光,难以维持。《老子》中的“ , ”正好说明这个道理。
(4)“烟”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一句描写村落炊烟随风飘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 ”一句形容大海上烟波渺茫。
(四)课内文言文(每小题2分,共8分)
1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有《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较系统阐发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出了“四端”的观点。
C.“子墨子”是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D.庄子对后世影响深远,创造了许多成语,如“切中肯綮”“游刃有余”“目无全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发明了独到的思想观念,如“一死生,齐彭殇”;还引申出了许多有趣的典故,如“庄生梦蝶”。
19.下列各项中对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之于未有 ②当察乱何自起 ③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④生于其心,害于其政 ⑤请买其方百金 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A.①②④/③⑧/⑤⑦/⑥ B.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C.①④⑤/②⑦/③⑧/⑥ D.①④⑤/②⑧/③⑥/⑦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而不仁,如礼何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恶施不孝 物或恶之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D.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天下归仁焉(归顺); 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卖);③就有道而正焉(靠近)
B.①若火之始然(同“燃”);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积累);③先致其知(获得)
C.①自是者不彰(认为正确);②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击破);③自矜者不长(夸耀)
D.①致知在格物(推究);②其脆易泮(同“判”);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邀请)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清晨,集装箱里的灯慢慢亮起,系统正在模拟大自然里晨曦的变化,以及强弱不定的微风。一排排种植架上的水培生菜,沐浴在人工灯光中,得以开启新一轮的光合作用。
千里之外,技术人员通过远程传输数据,看到这些生菜的尺寸,已经跑羸团队最乐观的预期。他们无比高兴,因为这意味着,集装箱里小小的“植物工厂”正在按计划工作,他们的理念和设计逐步凑效。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2024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既第四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现场。
为此,六支参赛队伍在过去五个多月里,在各自设计的集装箱中,与对手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六块“实验田”,都充满了科技感,集成了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农业技术,探索着设施农业最前沿的部分。比起名次和奖项,各队在大赛中展现的技术、取得的突破,或许有着更远大的意义,某些成果或许会成为相关产业投资的转折点。总之,在“植物工厂”的科技探索背后,农业产业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智慧农业未来的模样正在显现。
从集装箱里的生菜,到饭桌上的生意,集装箱里的小小乾坤,或许会在不远的将来,改变世界的面貌。
22.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晨曦”构词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澎湃 B.光辉 C.篝火 D.海啸
23.文中第二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实验田”指什么?为什么要加引号?(4分)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局”在现代汉语中,有局势、局面之意。大到宇宙万物、国家民族,小到集体、个人,无一例外,都处在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局中。有人深处局中而浑然不知,也有人纵观全局思考破局之道,更有人全局在胸主动布局。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024级高二学年上学期9月考试 8 (4分) 16 (6分)
语文答题卡
1 2 3 6 7 11 12 15 18 19 20 21 22 9 (6分) 17(8分)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1)
!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2)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3)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4)
请在各题目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23 (3)
(1) (b) 改为 _____ (2) (b) 改为 _____
4 (4分) 10 (3分) A B C D E F G (3) (b) 改为 _____
13 (4分) 24 (4分)
(1)(4分)
(2) (4分)
5 (6分)
14 (3分)
▆ ▆
▆ 23.作文(60分)
此区域禁止作答
▆ ▆2022级高二学年上学期9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35分)
(1题2题3题6题7题12题13题 22题 每题3分,共27分) (18---21题每题2分,共8分)
1.B 2.D 3.A 6.B 7.B 11.B 12.D 15.A 18.D 19. C 20.C 21.C 22.C
二、主观题(55分)
4.(4分)①材料一从安全风险和治理挑战的角度论述,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漏洞和缺陷,人们在对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态度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②材料二从人性的角度进行论述,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可能改变人类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平衡和协同机制,对人类文化演化也会产生影响。
5.(6分)①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应用的新范式,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促使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②善于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决策支持,提升理性判断能力。
③认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情感、文化等带来的威胁和冲击,避免其对人性欲望过度满足和扭曲带来的问题,保持人的主体性地位。
8.(4分)①父亲听河马讲骆驼时,是听他人讲好玩的故事,觉得新奇有趣,于是“也跟着笑”;
②后来在帐篷外是现场听到马戏,对外面精彩的世界有了切身感受,心理活动更复杂,沉默代表沉浸、回味与对自身生活的思考。
9.(6分)①“阡陌”组成了父亲的稻田,是其生活背景的象征,代表乡土的生活状态,构成了小说展开的背景。
②“阡陌”使父亲向外的视野受限,所以外界的一切对于父亲而言都很新奇,这构成了他渴望走出去的心理动因,于是有了留河马、随河马看戏等情节。
③“阡陌”纵横交错,通向远方,是父亲渴望走向外部世界的象征,结尾父亲穿着河马的雨鞋在院子里踱步,则是从心灵上跨越了“阡陌”的限制,对生命意义有了更深沉的认知。
10.(3分)BDF
13(1)(4分)将军错误地听信传言,认为跟我有嫌隙,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
(2)(4分)遭到侮辱以至诽谤,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
14.(3分)①燕国兼并齐国,不符合他国利益
②未能急攻,错失良机。
③未能休兵安民,消磨齐人斗志。
16.(6分)①拟人手法。将汴水拟人化,说它鸣咽东流,形象化地表达了词人的“呜咽”,抒发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汴水本无情,但在词人眼中,它仿佛也在为国家的沦陷和自己的漂泊而悲伤,融情于景,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含蓄,富有感染力。
③以景结情。借汴水东流的景象结束全篇,营造出一种悠远、凄凉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④虚写。词人想象汴水也在为国家命运和自己的遭遇而悲泣,深化了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的主题。
17(8分)(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2)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3)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4)依依墟里烟 烟涛微茫信难求
23.(3分)“跑羸”中的“羸”应为“赢”
“凑效”中的“凑”应为“奏”
“既第四届”中的“既”应为“暨”
24.(4分)①“实验田”指的是参赛队伍各自设计的种植水培生菜的集装箱。
②加引号是为了标明此处“实验田”具有特殊含义,强调其并非真正进行农业实验的农田,而是有着相似用途的集装箱。
25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