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课标】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课题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来源 八年级上(2024商务星球版) 节次 授课日期教师 授课对象 八年级上册学生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课标分解 一是工具运用,强调以地图(如河湖分布图、流域地形图、水文要素图)和文字 / 数据资料(如径流量统计、水质报告)为核心载体,培养学生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方法落实,要求 “简要归纳” 而非深度分析,需引导学生从自然与人文维度梳理特征 —— 自然维度包括河湖的空间分布(如流经区域、流向)、形态(如长度、流域面积)、水文特征(如径流量、汛期),人文维度可关联河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灌溉、航运功能)。教学中需弱化复杂术语,侧重让学生掌握 “读地图找分布 — 析资料提要素 — 分维度归特征” 的基础思维路径,为后续探究河湖与地理环境的关联奠定基础。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地理 “中国自然环境” 单元的核心内容,承接 “地形、气候” 知识,为后续 “自然资源”“区域发展” 学习奠基。教材以长江、黄河为典型案例,采用 “图文结合” 呈现方式:地图层面,通过流域分布图、地形剖面图展示两河空间分布与流经地形区;资料层面,搭配径流量数据、水文站观测记录及景观图片,辅助理解河湖特征。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内容上聚焦自然与人文双维度:自然维度引导归纳两河的源流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水文特征(汛期、结冰期、含沙量);人文维度关联开发利用(航运、灌溉、水能)与治理保护(防洪、治沙)。教材设计贴合初中生认知,弱化复杂原理,侧重通过对比两河差异(如长江 “黄金水道” 与黄河 “地上河”),帮助学生掌握 “从地图提取分布信息、从资料归纳特征” 的方法,同时渗透人地协调观念。学情分析 初中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具备一定基础但也存在明显认知特点:知识层面,已掌握中国地形分区、气候类型分布等前置知识,对长江、黄河有 “母亲河”“长度长” 等生活化认知,但对 “流域”“水文特征” 等专业概念较陌生;能力层面,能通过地图识别河流大致流向与流经省份,却难以结合地形、气候资料分析特征成因(如不会关联季风气候解释两河汛期差异),图文转化与综合分析能力较弱;认知难点上,易混淆 “河流源流概况” 与 “水文特征” 的范畴,对黄河 “地上河” 形成的因果逻辑、长江防洪与水能开发的关联性理解不深。此外,初中生具象思维占主导,对抽象的水文数据(如径流量数值)敏感度低,需借助直观案例或视频辅助理解。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中国主要河流,说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区分内流河、外流河。2.能从流量、水位、汛期和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并简单分析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3.简单了解我国主要的湖泊分布区以及内流湖和外流湖的特征。4.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5.运用地图,说出长江、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级行政区与地形区、上中下游分界点的基本情况。6.分析长江、黄河各河段的特征,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情况。7.认识长江、黄河各河段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治理的措施。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认识中国河流、湖泊的区域分布,以及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的区域特征,提升区域认知水平。2.综合思维:通过分析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及问题治理,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3.地理实践力:通过读图、探究活动,提高从地图和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如分析河流流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等。4.人地协调观理解河流、湖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湖资源的意识,促进人地协调发展。评价任务 1.基础评价:结合中国政区图,让学生标注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及 3 条主要支流,判断 “流域” 概念表述正误;2.能力评价:给出两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图与流经区域气候类型图,要求简要说明汛期差异及成因;3. 认知评价:用 “地上河” 示意图,让学生梳理其形成的 3 个关键环节,或举例说明长江防洪与水能开发的关联,各任务限时 5-8 分钟,以书面作答为主。重点 1.中国主要河流湖泊分布,内外流区划分及特点,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差异。2.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3.长江、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问题治理。难点 1.河流流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内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成因。2.长江洪涝、黄河水土流失及地上河等问题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材料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让学生看完宣传片认识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设计意图:视频让学生轻松进入到本节课中。任务一:河流与湖泊概况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1.什么水系和流域?2.水系特征包括哪些?3.水文特征包括哪些?4.分析数据,说说我国河湖有什么特点?5.众多的河流对我们生活生产有什么作用?6.认识我国主要河流。7.指出表2.2中的河流分别注入哪些海洋。8.描出塔里木河,指出它与前面所描述的河流有何区别。9.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外流区?10.什么是内流河,什么是内流区?11.对比下列地图,说出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布。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12.找出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呼伦湖。【探究活动一】比较河流流量变化(1)简述各河流的流量年变化特点。(2)分析各河流的流量变化与流经地区气候的关系。(3)说说我国南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拓展阅读】京杭运河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 (1)水系: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了水系。(2)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包括形态、长度、面积、流向、河道弯曲状况等。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河流的流量、含沙量、汛期与枯水期、结冰期、流速、水位等要素的时空变化,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河湖众多,水系和水文特征差异明显。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河湖众多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供水、航运、灌溉、发电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长江是中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第二长河是黄河。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按要求指出河流注入的海洋)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区别: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前面所描述的河流是外流河。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湖水与河流相通且最终流入海洋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外流河和外流湖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外流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湖水不能经由河流外泄入海的湖泊,称为内流湖。内流河和内流湖的流域称为内流区。内流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我国外流河大多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内流河大多分布在西北部的非季风区内。额尔齐斯河属于外流河,但在非季风区内。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依次指出)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完成表格)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松花江、黄河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有夏汛,降水季节差异相对较小且量较小,所以流量变化较小;★长江、西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且量大,流量大、季节变化大,夏汛突出。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完成表格)学生自主阅读 河流与湖泊概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满分40分)1.什么水系和流域?(3分)2.水系特征包括哪些?(3分)3.水文特征包括哪些?(3分)4.分析数据,说说我国河湖有什么特点?(3分)5.众多的河流对我们生活生产有什么作用?(3分)6.认识我国主要河流。(3分)7.指出表2.2中的河流分别注入哪些海洋。(3分)8.描出塔里木河,指出它与前面所描述的河流有何区别。(3分)9.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外流区?(3分)10.什么是内流河,什么是内流区?(3分)11.对比下列地图,说出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布。(3分)12.找出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呼伦湖。(3分)13.比较河流流量变化(4分)任务二:长江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新授课 【合作探究】1.辨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以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2.分别指出长江上、中、下游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3.说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4.描绘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说出最大支流。5.请同学们总结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特点。6.说说长江流域的降水特点,流量如何。【探究活动二】了解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为什么长江被称为我国的“水能宝库”?(2)指出长江水能资源集中分布的河段及原因?(3)简要说明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4)举例说明长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7.说说长江存在什么样的生态问题。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在图上辨识)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在图上说出)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在图上说出)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在图上指出)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中游:多支流,多“曲流”,多湖泊。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便于航运。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长江流域降水特点:★长江干流主要流经湿润区,降水量主要在800mm以上,降水丰富。★长江的流量大。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1/2。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上游原因一:流经阶梯交界,落差大,流速快。原因二:上游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的流量比较大。原因三:上游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等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流量变大。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与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航道综合整治和水利枢纽建设,长江的通航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6万千米,承担着全国约50%的内河货运量。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交通枢纽:长江航道连通内陆与沿海,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降低物流成本,形成上海、武汉等航运中心。 ★水资源支撑:为沿江工业(如钢铁、化工)提供生产用水,三峡工程年发电量超 1000 亿千瓦时,保障能源供应。 ★产业集聚:依托黄金水道,形成汽车(武汉、重庆)、电子信息(长三角)等产业带,2022 年沿江省份 GDP 占全国 45%。 ★贸易窗口: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 13 年全球第一,带动沿江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 ★生态经济:推动水电、旅游等绿色产业,长江经济带沿线年旅游收入超 5 万亿元。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上游: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①山高坡陡,沙石易滑落;②降水集中,冲刷泥土。人为原因:①砍伐森林;②过度放牧。★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合理放牧。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中游:湖面萎缩★原因:人类长期围湖造田★治理措施:禁止围湖造田,退耕还湖。下游:水污染★原因:生活生产废水排放★治理措施:升级工业清洁生产技术,严格工业排污;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考查长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满分30分)1.辨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以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3分)2.分别指出长江上、中、下游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3分)3.说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3分)4.描绘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说出最大支流。(3分)5.请同学们总结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特点。(3分)6.说说长江流域的降水特点,流量如何。(5分)7.了解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8.说说长江存在什么样的生态问题。(5分)任务三:黄河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新授课 【合作探究】1.辨识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以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2.分别指出黄河上、中、下游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3.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及省级行政区域分别有哪些?4.描绘黄河的主要支流,说出最大支流。5.结合中国降水分布图,说说黄河流域的降水特点,流量如何。6.黄河各河段有什么样的特征?【探究活动三】了解乌梁素海的变迁材料:乌梁素海位于河套平原,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水域面积曾一度急剧减少,水体污染严重,栖息其中的鱼类、鸟类锐减。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全流域系统治理,实行水陆联动、河湖统筹,整体优化水污染治理、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如今,当地居民反映,“湖水清了,鱼多了,鸟也多了,十几年未见的鸿雁也来湖区过冬了”。(1)说出乌梁素海所在地区的干湿状况。(2)简析乌梁素海水域面积萎缩对黄河干流水量的影响。(3)简述乌梁素海的变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四】忧黄河——为何成为“问题河”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1)小组分工探究黄河三个游段问题,结合含沙量、结冰期、地形等完成“黄河河段问题诊断卡”。(3分钟)(2)化身“黄河治理工程师”,小组结合各个游段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治理黄河的“金点子”。(3分钟)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在图上指出)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在图上指出)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干流流经的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在图上指出)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黄河流域降水特点:★黄河干流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量主要在800mm以下,降水较少。★黄河的流量较少。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上游:①河源段(源头-龙羊峡):河水清浅稳定。②峡谷段(龙羊峡-青铜峡):水流湍急。 ③平原段(青铜峡-河口):流量变少。 水能丰富中游:流速:变快 。 流量:增加 。 含沙量:上升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流经华北平原落差 : 减小 流速:缓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乌梁素海所在的河套平原属于干旱区。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乌梁素海水域面积萎缩,其对黄河干流水量的调节作用会减弱。丰水期时,乌梁素海储存黄河水量下降,黄河流水量增大,枯水期时,乌梁素海补给黄河水量下降,黄河流水量减少,导致黄河干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变得更为明显。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湖水变清,渔业资源恢复,渔业生产得以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吸引鸟类等生物回归,生态旅游资源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水资源得到更好涵养和保护,有利于农业灌溉等生产活动,也保障了居民生活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中游:★在黄土高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下游:★加固大堤;★修复湿地★修建分洪、蓄洪工程;★轰炸冰坝。 考查黄河(区域认知)(满分30分)1.辨识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以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3分)2.分别指出黄河上、中、下游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3分)3.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及省级行政区域分别有哪些?(3分)4.描绘黄河的主要支流,说出最大支流。(3分)5.结合中国降水分布图,说说黄河流域的降水特点,流量如何。(3分)6.黄河各河段有什么样的特征?(3分)7.了解乌梁素海的变迁(6分)8.忧黄河——为何成为“问题河”(6分)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课堂拓展 龙羊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距黄河发源地1684千米,下至黄河入海口3376千米,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龙羊峡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长约37千米,宽不足 100米。黄河自西向东穿行于峡谷中,两岸峭壁陡立,重峦叠嶂,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最窄处仅有30米左右,两岸相对高度约200米~300米,最高可达 800米。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课堂小结 说出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学生口头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累计总分(90) 54——63 64——71 72——90板书设计课堂练习 1.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A.黑龙江 B.雅鲁藏布江 C.额尔古纳河 D.额尔齐斯河2.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群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群,以下哪个湖泊不属于该湖泊群(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青海湖3.下列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均为内流河 B.外流区域的河流深受夏季风影响C.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大 D.越往北河流汛期越短、流量越小4.“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了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A.水量大 B.有结冰期 C.汛期长 D.流量大参考答案:1.D 2.D 3.B 4.B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一是实景资源,如长江三峡、黄河壶口瀑布航拍视频、鄱阳湖枯丰水期对比图,直观呈现河湖形态与水文特征;二是数据资源,引用水利部发布的河流长度、湖泊面积统计数据,结合课本 “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 强化区域认知;三是文化资源,融入《黄河大合唱》片段、“长江经济带” 发展案例,关联人文地理。技术手段上,用 GIS 软件动态展示河流流域范围、湖泊水位变化;借助虚拟仿真实验,模拟黄河泥沙淤积过程;通过在线互动地图,让学生标注河湖位置并关联气候、地形知识,提升课堂参与度与地理实践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借助航拍视频、GIS 地图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河湖分布,但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对黄河 “地上河” 成因的模拟实验,因器材限制,泥沙淤积过程演示不够清晰,部分学生理解仍有难度;二是小组标注河湖位置时,未充分关注基础薄弱学生,导致参与度不均。后续需优化实验装置,增加分层任务设计,同时结合 “长江保护” 时事,增设讨论环节,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人地关系,提升课堂针对性与思维深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