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共3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共3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生命的诗意
乱世中的人生选择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
出世与入世,江湖与庙堂,历来都是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不同的人生经历为他们的诗作,打上鲜明的烙印。烙印为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们的诗作,探寻他们鲜明的烙印,寻访他们生命中的诗意。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155-220,字孟德,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军事家
官渡之战《孙子略解》《兵书要接》
文学家
“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风格苍劲悲凉。代表作《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建安文学
政治家
曹魏政权奠基人
1.作者简介
知人论世
三国时期,曹操广纳贤才,组成了以曹氏三父子为首的文化集团。
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局面——建安文学,
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风格——建安风骨。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慷慨悲壮,直面现实动乱与民生疾苦,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与进取精神,兼具人生短暂的感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诗歌中慷慨悲壮的阳刚之气就是建安风骨。
知人论世
陶渊明
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又名 潜
字 元亮
自号 五柳先生
谥号 靖节先生
1.作者简介
知人论世
田园诗派、隐逸诗人
开创田园诗一派,又称田园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皈依,陶渊明是中国百世田园之主,隐逸诗人之宗。
知人论世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 19岁, 遭遇淝水之战; 21岁, 司马父子擅权; 35岁, 司马暴政引起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 38岁, 桓玄杀司马篡位自立; 40岁,刘裕杀桓玄, 弑晋安帝, 立恭帝; 56岁, 刘裕逼恭帝禅位, 篡而代之。各路人马无不是打着拥主护国的旗号,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 真是“ 乱看惯了, 篡也看惯了”。而且身在官场之中, 更需在纷乱的政局中见风使舵, 相机而动, 委曲求全, 这对于生性洒脱崇尚自由的陶渊明而言, 的确是一张压抑心志的大网。
知人论世
2.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53岁的曹操率83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乌鹊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赋诗《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陶渊明生活在充满战乱的时期,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从29岁入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到41岁归隐。13年的仕途生活,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指望,为其与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
陶渊明
文学常识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调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比较短促,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体裁。
3、诗歌体裁
文学常识
田园诗
1、描写对象: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2、典型物象:(1)景物(意象):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山、河、泉、溪、桥、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相、锄头;(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松、竹林;(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鸟鸣、猿啼。
3、艺术手法:(1)角度变化:高低、远近、上下、俯仰、里外等:(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3)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工笔(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衬托(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渲染、点面结合:(4)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5)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3、诗歌题材

吟诵感知
吟诵感知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初读作品,读准字音。
吟诵感知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再读作品,疏通诗句。
疏通文意
《短歌行》曹操
结合注释自主翻译,小组讨论疑难词句,明确诗歌表层含义。
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
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
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
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
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久别重逢欢宴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
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
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
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疏通文意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结合注释自主翻译,小组讨论疑难词句,明确诗歌表层含义。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吟诵感知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自由朗读,感知节奏与情感。
吟诵感知
诗 歌 体 裁 题 材 节奏 韵律 情感 风格 时代
背景
《短歌行》
《归园田居》
赤壁大战前夕
宴饮宾客之时
……
几仕几隐
官场黑暗
最终辞官
慷慨悲凉
雄心壮志
恬淡宁静
追求自由
短促
激越
舒缓
平和
抒情诗
田园诗
四言古诗(乐府诗)
五言古诗
5、再读作品,完成以下表格。

以意逆志
篇目 意象 意象特点 诗歌语言 情感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诵读涵咏,抓住意象与诗歌语言,完成以下表格。
一、探究意象
篇目 意象 意象特点 诗歌语言 情感
诵读涵咏,抓住意象与诗歌语言,完成以下表格。
酒(杜康)、朝露
解忧、短暂易逝
借代、比喻、直抒胸臆
感叹人生短暂
子衿、鹿鸣、明月、乌鹊
贤才
比兴(比喻、起兴)、用典
渴望贤才
山、海、周公
博大胸怀、热切殷勤
比兴(比喻、起兴)、用典
渴望贤才、天下归心
《短歌行》
短歌行--用典
诗句 典故 含义 表达效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贤才让一直我思虑不断。 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我会用嘉礼款待贤才。 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形势解》 用山高海深比喻招纳贤才的博大胸襟。 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记·鲁周公世家》 自己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表达希望天下归顺于己的宏大志向。
用典是一种写作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或是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短歌行--比兴
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朝露——人生易逝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明月——才德高盛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乌鹊起兴,引出自己招募人才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海——胸怀宽广
比兴:所谓“比”,即“以彼物比此物也”。
所谓“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兴的表达效果:比喻可以使人或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在《诗经》、汉魏古诗中常常以景物发端起兴,有的景物是现场现景,具有渲染气氛,引出诗人情感的作用。比与兴常常连用。
篇目 意象 意象特点 诗歌语言 情感
诵读涵咏,抓住意象与诗歌语言,完成以下表格。
丘山
山林
白描
热爱山林田野
尘网、樊笼、尘杂
世俗的种种束缚、束缚本性的俗世
比喻
厌倦官场生活
羁鸟、池鱼
怀恋山林、思念池塘
比喻
渴望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狗吠、鸡鸣
恬静、闲适
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热爱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有声衬无声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白描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视听结合
诵读涵咏,《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的诗眼分别是什么 其内涵是什么
二、探究诗眼
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者说,诗眼就是指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字。“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
篇目 诗眼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思考:诗人为何而忧?
寻找诗眼 探究情感
一忧:人生短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二忧: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忧:功业未就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归园田居》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寻找诗眼 探究情感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尘网”“樊笼”
官场
(厌恶 不满)
比喻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寻找诗眼 探究情感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本性热爱自然。
“误”
厌恶,悔恨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官场生活限制了他的本性
“守拙归园田”
坚守本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精神的自由和独立
寻找诗眼 探究情感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归向“田园”
思考:找出描写田园景色的句子?田园景色有何特点?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寻找诗眼 探究情感
恬淡、幽美、宁静、祥和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无尘杂,
有余闲。
返自然。
自由
安逸
喜悦
寻找诗眼 探究情感
“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园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你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各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求贤若渴
建立霸业
(志士形象)
“对酒当歌”八句,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因为时间有限,他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同建功立业。
“青青子衿“八句。他提醒人才:“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
紧接着十二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既写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
最后的四句,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一种实现霸业的雄图大志暗含其中。
三、探究诗人
“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园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你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各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厌恶官场
热爱自然
(隐者形象)
顺应天性,坚守本真。“少无适俗韵”,陶渊明不愿失掉自己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不愿失掉真实的自我。
厌恶束缚,渴求自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作者用“尘网”来比喻污浊的尘世,形象地写出尘世对人的束缚。
回归自然,安享闲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人归隐之后,他的生活从此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虚闲清妙,
厌恶官场,向往田园。陶渊明一生没有建功立业,但他依然名垂青史,光耀千古。

生命诗意
生命的诗意?
乱世中的曹操,求贤若渴,选择“进”,企图建立功业,实现“天下归心”,而乱世中的陶渊明厌恶官场,选择“退”,热爱自然山水,回归田园本真。这两人不同的选择正映射着他们不同的生命诗意,一个是进取与担当,一个是坚守与本真。
生命的诗意?
当今社会是多元的、复杂的,步入社会,我们时刻都会面临着选择:去选择或是被选择。这当中,我们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在遇到困难后,应“进”还是“退”,很多人都会犹豫迟疑。
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