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新课导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其诗词作品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描绘了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位伟大革命家的情怀。走进作者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另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背景链接背景链接历史上“渡江战役”公元208年秋,曹操率领三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交战,结果……公元378年,八月初八,苻坚发兵长安,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临淝水(长江支流)结果……背景链接渡江战役(详实背景)1、我军以木质渔船渡江。2、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历经三个月修建牢固的防御工事。3、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等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等地江面,沿江巡弋;4、空军4个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5、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国民党说:长江自古天险,曹操、苻坚都渡不过来,何况共产党?背景链接字词积累字词积累芜湖( ) 荻港( ) 诸城( )督战( ) 歼灭( ) 泄气( )溃退( ) 要塞( ) 锐不可当( )摧枯拉朽( )wúdízhūkuìxiǔdūjiānxièdānɡsài溃( )溃退馈( )馈赠聩( )昏聩kuìkuìkuì摧( )摧枯拉朽催( )催促璀( )璀璨cuīcuīcuǐ字词积累塞sāi( )sè ( )sài( )塞子闭塞要塞当dānɡ( )dànɡ( )当之无愧安步当车溃kuì( )huì( )溃退溃脓字词积累溃退:形容毫无秩序地撤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经营:筹划经管;组织计划;规划治理。文中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摧枯拉朽:本义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当:阻挡。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文体知识新 闻一、什么是新闻新闻也叫消息,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的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二、新闻的分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文体知识新 闻三、新闻(消息)有三个特点: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不能虚构或夸张。 (真实性)2.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及时性)3.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还是所引用的背景材料、数字,都要完全准确可靠。 (准确性)四、新闻六要素:6个W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何事(what) 何故(why) 如何(how)文体知识新 闻五、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2.导语:一般为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了消息的核心内容。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它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4.背景:指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5.结语:是消息的结尾,在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注意: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则暗含在主体中。文体知识新 闻标题标题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主标(也叫正标):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在主标之上)副标: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在主标之下)文体知识新 闻电头电头在导语之前,一般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交代消息来源,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世界五大著名通讯社: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探究新知消 息消息的格式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重要的信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探究新知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右边的提示,标注出本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部分。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也称“消息头”。正文第一句是导语。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分析导语的作用?导语作用:将“何时”“何人”“何事”交代得清清楚楚,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开始阶段的总体情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最后一句是结语。探究新知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对照消息的六个W,完成表格。何时 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何地 芜湖、安庆之间何人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何事 南渡长江何故 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如何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探究新知1.客观性是新闻消息的重要特征,既表现在内容的真实客观,也体现在报道的准确及时上,这则消息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客观性?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既突出时效性,又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交待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探究新知1.客观性是新闻消息的重要特征,既表现在内容的真实客观,也体现在报道的准确及时上,这则消息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客观性?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各个要素明确突出,客观准确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港、鲁港诸城进击中。探究新知2.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这些词语感彩鲜明,既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描写我军描写敌军褒义词贬义词探究新知2.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国民党反动派的准备时间之久与溃退之快形成极大反差,突出了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反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流露出胜利者的自豪。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描写我军描写敌军鲜明对比探究新知2.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景物描写带有抒彩,表现了胜利者稳操胜券的心态,透露出人民解放军的乐观自信。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港、鲁港诸城进击中。描写战果描写环境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的速度之快,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兴奋的心情。探究新知3.浏览全文,品读消息的语言,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消息语言的准确性。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批注1】“已”即“已经”,表明解放军已经渡过长江。体现了消息语言的的准确性。【批注2】“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体现了消息语言的的准确性。探究新知3.浏览全文,品读消息的语言,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消息语言的准确性。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港、鲁港诸城进击中。【批注1】“不到” 表明进攻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进攻速度快。准确地概括了战斗进展情况,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批注2】“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准确地概括了战况,表现了我军攻势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探究新知3.浏览全文,品读消息的语言,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消息语言的简洁性。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文章运用了一系列的四字短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效果】四字短语概括力强,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场面。音节短促,生动而有气势,与所表达的人民解放军的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课堂小结内容上: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也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态。你有什么收获?写法上:消息内容五要素,结构五部分;表达的客观性与倾向性;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课堂练习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却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和战斗的情景?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的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人“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课堂练习2.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 。找一找本文中的带有感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①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作新闻时,总是在文章中凝聚自己的感情的。②本文中的一些句子中的词语,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布置作业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里发生了哪些好玩的新鲜事儿呢 请选择其中一件事写一则消息。注意要素明确,结构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