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 (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 (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余光中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林语堂


赤壁怀古
念奴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三人均被列人“唐宋八大家”。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诗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方面,苏轼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上,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苏”;在书法上,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这里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
整体感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词往往是作者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或抒己之怀。标题中往往带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其前加“咏”,或在其后加“怀古”“咏怀”。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自比、对比)——忆其事——抒已志。
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手法:用典、对比、反衬、借古讽今、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情感: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词内容,并划出“临古地、思古人、抒已志”的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人在上片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是一个怎样的赤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写出岩石山崖的险怪,参差不齐
卷:突出浪花的汹涌
穿:夸张,突出山崖陡峭,高耸入云
拍:拟人,突出惊涛骇浪力度之大
雪:比喻,指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
乱石穿空(形)
惊涛拍岸(声)
卷起千堆雪(色)
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就是一个小土丘,为什么苏轼写得如此气势磅礴?
用壮景抒豪情
如此壮阔的江山图画,一时涌现多少豪杰呢?词人不禁想到了谁?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周瑜
承上
“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此之江山。
启下
“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
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品读下阕,找出描写周瑜的句子,概括周瑜形象,简析描写周瑜的手法。
小乔初嫁
年轻有为
雄姿英发
威武英俊
羽扇纶巾
儒雅潇洒
谈笑间
从容不迫
樯橹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
这是一个怎样的周瑜?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侧面烘托
怀古词中有借古人自比(相似之处)、与古人对比(相反之处),词人与周郎形成了怎样的关系?试比较两者关系。
周瑜
苏轼
年龄
婚姻
外貌
职务
际遇
34
47
幸福美满
爱妻亡故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因遭遇“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佑元年,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为什么写周瑜?
苏轼的人生地图
怀古伤今、怀人伤己。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借周瑜的年少有为来反衬自己的事业无成、壮志难酬州。
苏轼前面的赤壁之景已是心中之景了,那这里我们不由多想,这是真实的周瑜吗?
史料补充:
①小乔初嫁了?
周瑜纳小乔,建安四年;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相隔九年)
②两情相悦?
《三国志》:周瑜从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小乔“被迫”屈于强者)
③樯橹真的灰飞烟灭?
曹操兵败后,留曹仁镇守……周瑜用吕蒙计,解甘宁之围。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肋,伤势严重,退兵回营。(各有进退)
④周瑜真的人生得意?
周瑜生于公元175年,病逝于210年,赤壁之战后两年病逝,只活了35岁。
是苏轼不知史实,还是故意为之?
神游过后,回到现实,苏轼“一尊还酹江月”,为什么不敬周瑜而敬江月,江月有何魅力?
这是一个怎样的苏轼?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一切都会逝去,惟有这自然永恒存在,人不必因一时得失沉溺其中。周瑜那般英雄人物都逝去了,何况小小的我?
再谈苏东坡
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贬到杭州(浙江),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湖北),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广东),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海南),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课堂结语
上阙:写景——壮美赤壁之景
下阙:咏史——周郎赤壁
抒情——壮志难酬的失意、超脱旷达的情怀
融写景 、咏史 、抒情于一体,浑然天成。
课堂训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风华正茂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  ,  。”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之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词句是:“  , ,       。”
(3)《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词句是“  , ,      。”
【答案】(1)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素材积累
苏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仕途的不顺,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济世为民。但是官场的黑暗永远容不下这样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高唱“大江东去”,深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他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触动,只愿“江海寄余生”。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文豪。
【适用话题】:乐观与悲观、心态与人生、微笑着生活、逆境与成才、环境与成功、功名与理想、从容、心态、穷与达、得与失、坚持与放弃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