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苏蒙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包头市苏蒙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的需求。但深究之下,这场革命不过是资本对存量市场的极致压榨,而非真正的增量创
苏蒙高级中学2025一2026学年度
造。传统电商与即时零售的本质区别,被平台刻意模糊。前者通过规模化降低流通成本,
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让偏远地区也能买到全国商品:后者则是将社区便利店的交易挪到线上,用30分钟送达的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噱头,收取商家20%-30%的佣金。上海某便利店店长算了笔账:线上订单占比从30%升至
(考试用时150分钟,卷面满分150分)
60%,但净利润反而下降12%,“平台抽成太高,我们只能减少鲜食供应,换成保质期更长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的预包装食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所谓“激发新增需求”更像自欺欺人。消费者忽然想吃雪糕的即时需求,本可通过下
“2025外卖大战”:挑战还是机逼?
楼买支冰棍满足,既锻炼身体,又能支持社区商业。而即时零售将这种需求绑架到线上,
进入2025年7月份,连续两个周末,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再次席卷消费市场。美团、
不仅增加了包装垃圾一7月全国外卖餐盒废弃物达18万吨,更让社区小店沦为平台的
京东、淘宝闪购轮番抛出大额优惠券,“0元奶茶”“半价正餐”的诱惑让消费者趋之若
“前置仓”,失去了邻里社交的公共属性。当小区里的便利店变成只接订单的仓库,消失
骛,平台订单量屡创新高,骑手日收入动辄突破五百元一这场看似多赢的商业盛宴背
的不只是烟火气,更是社区共同体的连接纽带。
后,藏着资本逐利的狂欢,更掩着难以忽视的社会隐忧。当我们为低价外卖欢呼时,更该
问三:监管困局,如何叫停这场危险游戏?
看清这场大战撕开的行业病灶与民生困局。
外卖大战的愈演愈烈,暴露出①。现行《电子商务法》对“即时零售”的定义模
问一:补贴盛宴,谁在买单谁在狂欢?
糊,平台与骑手的法律关系始终悬而未决,商家与平台的议价权更是天差地别。
平台公布的数据总是光鲜: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突破1.5亿,京东、淘宝闪购创下历
要破解困局,需从三个维度发力:②。应立法规定平台补贴不得低于成本价的
史峰值,40万众包骑手日入超500元。消费者晒出的“0元订单”截图里,满是薅羊毛的
80%,禁止用“低价倾销”扼杀市场活力;二是保障骑手权益。建立骑手最低工资标准与社
喜悦。但这场盛宴的账单,从未真正由平台独自承担
保缴纳制度,将配送时长与道路限速挂钩,杜绝“超时罚款”倒逼违规;三是保护实体商
翻开平台财报不难发现,所谓“补贴”不过是财务报表上的“市场推广费”,最终会
业。对社区小店实行佣金减免政策,③。
以两种方式转嫁:一是挤压商家利润空间。某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透露,参与平台活动
更关键的是,社会需要重建对“合理利润”的尊重。当我们为外卖小哥送上五星好评
后,门店实际利润率从18%降至9%,“不参与就没流量,参与了几乎白千”。二是透支骑
时,也该想想:为什么一碗热乎饭不能卖个公道价?为什么便利店店员不能有体面收入?
手权益。表面上骑手收入激增,实则是“以命换钱”一为冲单量,骑手日均配送时长从
为什么平台可以拿走最大块蛋糕,却让商家与骑手承担所有风险?
8小时增至12小时,闯红灯、逆行成了常态,7月以来全国外卖骑手交通事故率同比上升
问四:…
23%。更值得警惕的是,补贴造就的虚假繁荣正在扭曲消费认知。当消费者习惯了“3元喝
资本的游戏总有终场。2019年的外卖大战以“二选一”垄断收场,最终消费者为涨价
奶茶”“5元吃正餐”,实体餐饮的合理定价反而被视为“暴利”。北京某社区面馆老板
买单;2025年的这场大战,若任由其发展,结局只会更糟一商家倒闭潮、骑手失业潮、
无奈关闭门店:“顾客嫌15元一碗的牛肉面贵,转头去买8元的预制菜外卖,可他们忘
社区商业空心化,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了,我的面里是新鲜牛肉,不是添加剂调的汤。”
或许,我们该给这场大战按下暂停键。不是否定即时零售的价值,而是要让它回归理
问二:即时零售,是创新还是内卷?
性:允许合理利润,保障劳动者权益,尊重消费规律。就像那位延边大学的食堂刘晓梅阿
平台将“外卖大战”包装成“即时零售革命”,宣称解决了“现在就要、附近就有”
第1页共6页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19分)
1.答案:C
解析:A.“全部转嫁给商家或骑手”错,以偏概全,原文是“最终会以两种方式转嫁:一是挤压商家
利润空间……二是透支骑手权益”,可见,并非“全部”;且“从未真正完全由平台承担”错,曲解
文意,原文是“从未真正由平台独自承担”。B.“骑手每天的配送时长都增长了4小时”错,表述绝
对,原文是“日均配送时长从8小时增至12小时”,选项中的“都”字不准确,且“违法概率的上升”
错,曲解文意,原文为“闯红灯、逆行成了常态,7月以来全国外卖骑手交通事故率同比上升23%”,
可见,原文是“交通事故率”,选项说成“违法概率”。D.“依旧会以‘垄断——涨价’收场”错,
曲解文意。原文预测结局是“商家倒闭潮、骑手失业潮、社区商业空心化”,并非简单的“垄断
——涨价”。故选C。
2.答案:C
解析:C.“降低对价格的关注度”错,曲解文意。原文是“不再执着于‘最低价’,而是愿意为品质
与责任买单”,可见,原文并非“降低关注度”,而是理性看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故选C。
3.答案:监管体系的漏洞 一是规范平台行为 保留社区商业活力
解析:第①空,下文列举法律定义模糊、平台与骑手关系未定、商家议价权失衡等现象,共同指向“
监管体系”存在缺陷,故补写内容为“监管体系的漏洞”。
第②空,根据前文“需从三个维度发力”,和句中的两个分号可知,后文是三个并列句子。再根据“
应立法规定平台补贴不得低于成本价的80%,禁止用‘倾销’扼杀市场活力”可知,补写句需领起这
第一条措施,说的是“规范平台行为”,故补写内容为“一是规范平台行为”。
第③空,前句已提出“佣金减免”这一经济手段,此处需补足其目的,且与“保护实体商业”语境呼
应,故补写内容为“保留社区商业活力”,以此点明政策落脚点。
4.答案:问题:狂欢终场,谁来收拾残局?
理由:①前面三个问题都是由四字短语及疑问句组成,问四应当按照这种的规律进行拟写;②问四分
析了“2025外卖大战应当暂停,且各主体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让外卖行业回归正轨”,“收拾残局”
符合本段的主要内容,且“狂欢终场”呼应问一,文章在问题上形成闭环。
解析:(1)问题:根据“资本的游戏总有终场”和“结局只会更糟——商家倒闭潮、骑手失业潮、社
区商业空心化,最终留下一地鸡毛”概括为“狂欢终场,谁来收拾残局?”
(2)理由:①前三问均以“四字短语+疑问句”开篇,故问四必然沿用这一格式,问四首句“资本的
游戏总有终场”,并回顾2019年补贴大战“一地鸡毛”的结局,预示2025年若不干预将重蹈覆辙,故
用问题是“狂欢终场,谁来收拾残局?”
②“收拾残局”符合本段的主要内容,且“狂欢终场”既回扣问一中的“补贴盛宴”,又点明盛宴散
场之必然;“谁来收拾残局”则直指商家倒闭、骑手失业、社区空心化等后续治理难题,与段落呼吁
“按下暂停键”“让行业回归理性”的使命高度契合。
5.答案:(1)“深入”:①文本整体划分为四个问题,层层深入推进,对问题的分析深入骨髓;②文
本多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深入剖析“2025外卖大战”的问题本质,做到了“深入”。
(2)“浅出”:用大众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如“0元奶茶”等补贴现象,以及北京面馆老板因消费
者偏爱低价预制菜而关店等具体案例,用通俗语言还原行业现状,让读者直观理解“2025外卖大战”
的真实面貌,做到了“浅出”。
解析:(1)“深入”:①文章连续四个连环追问,从“谁在买单”到“谁来收拾残局”,层层递进,
深入分析问题,把资本游戏、平台规则、监管漏洞、社会后果逐层揭开。②大量引用一线数据,如18
%→9%的利润率、23%的交通事故增幅、18万吨餐盒垃圾,还有鲜活案例,如连锁餐饮负责人、便利店
店长、社区面馆老板的现身说法,用例证、对比论证等深入剖析“2025外卖大战”的问题本质,做到
“深入”。
(2)“浅出”:用“0元奶茶”“5元正餐”等大众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用“15元牛肉面输给8元预制
菜”这种社区小店的真实遭遇收尾,通俗的语言还原了“2025外卖大战”的真实面貌,把宏观议题拉
回人们的日常,做到“浅出”。
(二)阅读Ⅱ(16分) 6.答案:C
解析:C项,“使父亲的遭遇显得更加曲折离奇”错误。文中设置父亲被打的情节,主要目的不是使父
亲的遭遇显得更加曲折离奇,而是推动情节发展,牧民的过激行为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改变草原现状。
7.答案:A
解析:A项,“桑杰坚决不肯接受,是出于其重情重义”错误,理解片面。桑杰坚决不肯接受股份,可
能有重情重义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他自己所说的“我自己不信任自己”。
8.答案:①都表现出听者对于父亲决定的意外和敬佩;②都侧面衬托出父亲的担当和勇气。
解析:在作答时,要审清题干中的“均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均”字说明需要从共同点的角度进行整
合,可从情感和人物形象的角度进行理解。第一处“沉默了”是副省长李志强的沉默,父亲向李志强
说明草场已经出现大面积的沙化,而他准备迎难而上,李志强对他主动请缨、承担责任的这个决定感
到非常意外与敬佩。第二处“沉默了”是昭鸽的沉默,他劝父亲不要分管草原建设和畜牧业生产,可
父亲却说“但我就是冲着草原退化来的,不让我分管我还不干。再说啦,我要是连当替罪羊的价值都
没有,那就是废人啦”,听完父亲的话,昭鸽说“看样子老师永远是老师,我还得好好学”,据此可看
出昭鸽的沉默是对老师迎难而上的决定的意外和敬佩。这两处都是通过描写别人听到父亲做出迎难而
上的决定时的反应,衬托出父亲的担当和勇气,属于侧面描写。
9.答案:①拼命硬干的人:父亲即使挨打也不退缩,主动承担责任并顶着压力解决问题,体现了他勇
往直前的精神。②为民请命的人:父亲通过创办学校、医院和“沁多贸易”等行动,以及主动担负更
大责任,来解决牧区面临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他为民众谋福利的精神。③舍身求法的人:父亲愿意承
受个人的身体伤害,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甘愿当替罪羊,以解决草原沙化的问题,显示了他为理想而
奋斗的牺牲精神。
解析:首先分析父亲是怎样的人,作答时需要结合鲁迅先生话中提到的三种人,即拼命硬干的人、为
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从文中可知这三种人的精神在父亲身上均有体现。此外还要结合文本中
父亲的行为作答,不要脱离文本。父亲在挨打之后说“也好,别说打一顿,打十顿我也能接受。别打
死就行,我还要做些事情”,随后主动请缨、勇挑重担,体现出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拼命硬干的人”
。通过桑杰的话可以知道父亲办学校,建医院,成立“沁多贸易”,为改善牧民的生活而努力,体现
出为民众谋福利的精神,是“为民请命的人”。由文本最后一段可知,父亲想要拒绝老才让在住所、
出行等方面的周到安排,并且和昭鸽说自己甘愿当替罪羊,体现出为理想而奋斗的牺牲精神,是“舍
身求法的人”。
(三)阅读Ⅲ(22分) 10.答案:BEF
解析:“始臣为间”表明郑国最初是作为间谍入秦的,语意完整,所以在“间”后B处断开。“然”字
作为转折连词,引出判断句“渠成亦秦之利也”,E处应断开。而“为韩延数岁之命”和“为秦建万世
之功”两句结构相似,语义并列,连词“而”前,F处应断开。故选BEF。
11.答案:C
解析:C项,两个“所以”意义和用法分别为:……的原因,表原因/用来……的,表凭借。两者意义
和用法不同,选项错误。故选C。
12.答案:A
解析:A项,“三则材料都主要讲述了如何治理国家”错误,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是赵王君臣争论是否接
受上党。
13.答案:(1)耕耘田地勤快认真,那么每亩就会增加三斗的收成,不勤奋那么收成也会同样减去三
斗。
(2)秦国逐渐侵占韩国的土地,从中切断不让它们相互连通,所以自认为可以安坐而得到上党。
14.答案:①尽地力,以增产增收。②善平籴,以平稳粮价。③以牛田,水通粮,改进生产工具和运
输方式。④兴修水利,以减少灾荒。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关键点是找到三则材料中使国家富强的方法。
内容 分析 概括
材料一“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 鼓励农民精耕细作,提升 尽地力,以增产增
方百里……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 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粮食 收
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 增收
为粟百八十万硕矣”
材料一“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熟
……大熟则上籴三而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 政府通过丰年收粮、灾年
善平籴,以平稳粮 则籴一,使人适足,价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 放粮的方式调控市场,防

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 止粮价剧烈波动
之所敛而粜之”
秦国推广牛耕技术(“以牛
材料二“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 田”)提升农业生产力,并 改进生产工具和
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利用水路运输粮食(“水通 运输方式
粮”),强化后勤保障
修建郑国渠灌溉盐碱地, 材料三“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 兴修水利,以减少
……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余一钟。于
灾荒风险,奠定秦国富强 灾荒 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
基础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悝为魏文侯制定了充分利用土地生产能力的教令,认为土地方圆百里,总共有九万顷,除去山
地大湖村居所占的三分之一,还有田亩六百万亩。耕耘田地勤快认真,那么每亩就会增加三斗的收成
,不勤奋那么收成也会同样减去三斗。方圆百里土地上的粮食增减一下,就是一百八十万石粟。
(李悝)又说:买进谷物太贵会伤害士、工、商,太便宜又会伤害农民。士、工、商受到伤害,
就会出现离散;农民受到伤害,国家就会贫困。因此(粮食)太贵和太便宜,一定是要伤害一方的。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会)使士、工、商不受到伤害而使农民更加勤勉。善于按平价购粮储存的人,
一定小心观察每年有上、中、下三种收成情况。上熟能收到原来的四倍,最后余出四百石;中熟收获
的是原来的三倍,最后还余出三百石;下熟是原来的一倍,最后还余出一百石。小荒年能收一百石,
中荒年能收到七十石,大荒年能收到三十石。所以丰收之年则用上熟年的政策买入(一般年景)三倍
的粮食而留一份(给百姓),中熟年则买入两倍,下熟年则买入一倍,使百姓适宜富足,粮价平稳,
那么饥荒的现象就停止了。小荒年时就发放小熟时所征的赋税,中荒年时就发放中熟时所征的赋税,
大荒年时就发放大熟时所征的赋税去卖掉它们。所以即使遇到荒年和水旱灾害,所买进的不贵就不会
造成士、工、商离散,用有余的去补充不足的。在魏国推行这个政策,国家得以富强。
材料二:
赵王召来平阳君赵豹并告诉他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将要把它献给秦国,上党的官吏和百姓
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都愿意做赵国的臣民。如今冯亭派使者把上党献给我,你看怎么样?”赵豹回
答说:“臣听说圣人认为无故获利将带来大的祸患。”赵王说:“百姓倾慕我的德义,怎么能说是无故
呢?”(赵豹)回答说:“秦国逐渐侵占韩国的土地,从中切断不让它们相互连通,所以自认为可以安
坐而得到上党。况且韩国把上党献给赵国的原因,是想要把祸患转嫁给赵国。秦国承担了攻打上党的
辛劳,而赵国享受了它的利益,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从弱小的国家中得到这种好处,哪有弱小的
国家反从强大的国家手中得到呢?如今大王得到上党,可以说是有缘故吗?况且秦国用牛耕田,用水
道运送粮食,那些勇敢不怕死的将士都列阵在上党之地,法令严明,政令畅通,不可以和他们交战。
大王您还是考虑一下吧!”
材料三:
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兴建之事,就打算使秦国疲惫不堪,使它不能向东方出兵。于是(韩国)派遣
水工郑国秘密地游说秦国,要秦国凿穿泾水,从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依着北山,向东注入
洛水,全长三百多里,想用来灌溉农田。事情在进行过程中被发觉了,秦国打算杀掉郑国。郑国说:
“开始时臣的做法是间谍(行为),然而渠成后也是秦国的利益。臣替韩国延长几年的命运,却为秦
国建立了万世的功业。”秦国也认为是这样,最后命他继续把渠修成。渠修成后就引淤积浑浊的水流
灌溉盐碱地四万多顷,使收成都达到每亩一钟。于是关中地区成为肥沃的土地,没有灾年,秦国因此
而富强,最后吞并了诸侯。
15.答案:D
解析:D项,“排解了心中的郁结之情”理解错误。根据尾联“强对清尊一破颜”可知,应是强颜欢笑
,勉强为之,未能真正排解心中的苦闷。
16.答案:①“转”在内容(虚实):由描绘眼前自然美景转为回忆昔日战争惨象。②“转”在情感:
由对月潭雪景的喜爱和赞美,转为对苦难人民的悲悯和哀伤。③“转”在境界:由关注个人转为关注
百姓,体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
解析:审题可知,本题需要对颈联前后的内容进行分析,明确颈联在内容、情感、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从内容上看,首联和颔联主要描写了眼前的自然美景,而颈联回忆昔日战争的悲惨景象,描写战后
百姓在野外露宿哭泣,武士在道旁匆忙进食的场景。内容上发生了转变。从情感上看,由对自然景物
的喜爱和赞美转到对苦难人民的悲悯和哀伤,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从境界上看,由关注个人转为
关注百姓,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五)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 (1)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2)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页。或 者: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答案:B
解析:原文中的破折号用于解释说明。A.表示话题的转换。B.引出对前文“数字游戏”的具体解释或
补充说明,具有解释说明的功能。C.双破折号用于插入解释性内容,说明“专业工作者”的具体范围
,相当于括号的作用。D.表示承接或递进(由钟声引出寒冷的感觉)。故选B。
19.答案:“经密”的“经”应改为“精”;“稳乱”的“稳”应改为“紊”;“得不常失”的“常”应改
为“偿”;“体重称”的“称”应改为“秤”。
解析:“经密”的“经”应改为“精”。“精”指精确。用“精”字完美地描述了人体系统结构复杂、
运作精准无误的特性;“经”指织物的纵线,引申为“主干”“法则”“通过”“管理”等。
“稳乱”的“稳”应改为“紊”。“紊”指杂乱、混乱。“代谢紊乱”是一个极其常用的专业术语,指
人体内新陈代谢过程的平衡被打破,出现了异常。“稳”,与“乱”相对,表示一种可靠、平静、不摇
晃的状态。
“得不常失”的“常”应改为“偿”。“偿”指归还、抵补、实现、满足。语境是指采用“液断减肥法
”所得到的(短暂的体重下降)无法弥补所失去的(健康、肌肉、正常代谢等),用“偿”。“常”指
永久的、固定的、一般的、时常。
“体重称”的“称”应改为“秤”,“秤”指测量体重的器具,“称”通常为动词。
20.答案:A
解析:“液断减肥法”的构词逻辑是“方法+目的”,即通过液断的方法实现减肥的目的。A.构词逻辑
是“方法+目的”,即通过跳绳的方法实现减肥的目的。与文中“液断减肥法”的构词逻辑最相近。B.
构词逻辑是“运动性质(有氧)+方法(慢跑)”。C.构词逻辑侧重训练目标(耐力)。D.构词逻辑是“
目的+方法”。故选A。
21.答案:但这种下降并非真正的脂肪减少 只摄入液体,不进食固体食物 代谢紊乱与免疫
力下降
解析:A处根据前文“体重秤上的数字确实会下降”和后文“ 更像是一场‘数字游戏’——一旦恢复
正常饮食,体重便会迅速反弹”可知,此处是指“液断”减肥法只是暂时的“数字游戏”,减的不是
脂肪,一旦补充水分和能量,体重立刻回升,甚至超过之前,这种减肥法效果虚假、有害无益。可填
:但这种下降并非真正的脂肪减少 。
B处结合“在一段时间内只喝水或其他低热量的液体,不进食固体食物”可知,“液断减肥法”的具体
表现是:只摄入液体,不进食固体食物。
C处结合“‘液断’会让这些必需营养‘缺席’,不仅导致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可知,“液断减肥法
”的背后本质是:代谢紊乱与免疫力下降。
22.答案:示例一:选择“数字游戏”。表意角度:形象地揭示了“液断减肥法”表面上体重下降的假
象,实际只是水分和糖原的流失,并非真正的脂肪减少。情感角度:带有讽刺意味,表达了对这种减
肥方法虚假性的批判,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
示例二:选择“饮鸩止渴”。表意角度:比喻为了追求短期的减肥效果而牺牲健康,最终会导致更严
重的后果。情感角度:强烈谴责这种不科学的减肥方式,表达了对健康被严重损害的担忧和警示。
示例三:选择“缺席”。表意角度:拟人化地表示必需营养的缺失,生动说明“液断减肥法”导致营
养失衡的问题。情感角度:带有批评意味,强调这种减肥方法对健康的危害,表达了对科学饮食的呼
吁。
解析:示例一:选择“数字游戏”。“液断减肥法”减的不是脂肪,是“储存的糖原”和“大量水分”。
“游戏”一词极具讽刺意味,强调其效果短暂虚假,批判该法漠视健康的荒谬本质。
示例二:选择“饮鸩止渴”。“液断减肥法”是指为了短暂的体重数字下降(止渴),采用了会导致“
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还会加速肌肉流失”,甚至“危及生命”(饮鸩)的方法。该成语蕴含强烈警
示与谴责,表达对这种极端行为的深切忧虑与彻底否定。
示例三:选择“缺席”。拟人,将营养人格化为“建筑材料”“调节剂”“加油站”,其“缺席”生动表
明“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必需营养失衡。暗示此法违背生理规律,含蓄而有力地批评
其不科学性,呼吁健康理性。
践贤人之金迹,含流光而自润
我们的生命需要阳光、雨露、惠风、浮霭,更需要那些来自我们彼此的光耀。就像需要太阳,就
像需要火焰,就像需要那白天和夜里的光。如若不然,我们的成长无以凭借,无以引导,无以规制;
我们便无以去感受那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美妙,无以去体悟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力量,无以去见
证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
烟花需要在空气里点燃自己一生的绮丽,鸣琴需要在纤指飞舞中发出悦耳的声音。谁的知识,能
凭空而来呢!谁,又能拒绝他人的照耀呢!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连牛顿都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
的肩膀上”。古往今来,许多人走过了我们想要走的路,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研究成功者的
故事,阅读成功者的自传,倾听成功者的演讲,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我们可
以避免重复犯错,缩短自己的学习曲线。
《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在读到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百思不解:
“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
伴上山实地考察了一番。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
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晚啊。正是白居易的诗点燃了沈括的探究欲望。
正如孔子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当然,践贤人之金迹,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膜拜”别人。“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
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亦步亦趋于他人,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和成就。埃利亚斯·卡内蒂
说,每个人都要拥有自己的火焰,从别人那里借来的火是不完整的。他人的火焰,可以照耀你,也可
以灼伤你;可以点燃,也可以熄灭。而只有拥有自己的火焰,含流光而自润,才能够一直照耀自己的
前路。
我们每一步的前进都要在矛盾的事理中蹒跚,我们的成长需要广博的识见,在各种撕裂的关系里
,我们无法拒绝飘摇的命运,而只有在各种事理和关系中找到了自洽的途径,才能够行稳致远,有所
成就。
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每个人都要拥有自己的火焰,从别人那里借来的火是不
完整的”,这句话鼓励人们要追求独立、自主和个人成长,而不能处处依赖他人的帮助。通过这种方
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建立自信,并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加坚忍、有力量。材料二
强调如果不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仅凭自己的摸索,往往难以在学问和修养上达到精深的程度。两
则材料的观点看似矛盾,实则是辩证统一的。审题立意时应辩证地看待问题,全面地分析论证。
写作时,开篇可以通过时代发展中关于创新与传承的热点现象引出话题,如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加持
下的新发展,表明既要重视前人经验,又要激发自身独特创造力的观点。接着论述借鉴前人经验的必
要性,从历史发展长河中选取典型事例,像文艺复兴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阐述其如何为人类文
明进步奠定基础。再阐述保持自身独特性与创新性的重要性,可结合当下互联网创业浪潮中新兴企业
凭借独特商业模式崛起等事例进行分析。然后深入探讨二者的辩证关系,分析在不同领域中如何平衡
借鉴与创新,如在教育领域如何将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等。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在时
代的进程中,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才能实现个人的成长以及社会的进步,呼吁大家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传承。
【参考立意】①循迹前行,踏出创新之路。②于传统经验中扎根,在个性创新里升华。③踩稳前人脚
印,点亮个性火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