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1地理答案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D B C A A D B A D C D A B C C综合题16.(1)红枣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等华北地区,该区域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塔里木盆地绿洲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温差大。(2)中国农科院的创新栽培技术支持;政府的政策扶持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市场需求量大。枣树的广泛种植有助于保持水土和防止土壤风蚀;枣树种植对盐碱地的改良也有显著效果。17.(1)海陆间循环 减小 减少(2)流域降水少,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植被稀疏,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地表起伏,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流水侵蚀作用强。(3)人口不断增长,经济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大坝层层拦蓄河水,流入下游水量减少;过量开采地下水,地表水减少;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导致河流水量减少。(4)美国中部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地平坦连片;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多旱地;美国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大量机械设备。18.(1)与渭河相比,汉江上游河段流量较大,夏汛汛期较长;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2)供水、防洪、发电等。(3)节:北京市水资源较少,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即使有南水调补,仍应节约用水;喝:南水应首先满足北京市民的生活用水需求,故大部分供应自来水厂;存:北京市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应存储到库区一部分水资源,供应旱季时用水;补:往年过度引用水库水和开采地下水,导致水库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应回灌一部分,提高水库和地下水水位。(4)促进对丹江口水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水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径流量减少,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影响生态环境。2025-2026-1天津一中高三年级一月考地理学科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山河四省”并非一个地理学概念,而是一个兴起于网络的名称。它指的是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下图示意“山河四省”地理位置,下表示意“山河四省”2023年相关地理数据。完成1-2题。省份 人口(万人) 人均GDP(万元) 粮食产量(万吨) 蔬菜产量(万吨) 水产品产量(万吨)①省 7393 5.9333 809.92 5498.04 112.44②省 3466 7.398 1478.09 1065.88 5.31③省 10123 9.077 5655.28 9272.41 881.27④省 9815 6.007 6624.27 8045.56 94.251.表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份分别是( )A.①河南省②河北省③山西省④山东省 B.①河北省②山东省③河南省④山西省C.①山西省②河北省③山东省④河南省 D.①河北省②山西省③山东省④河南省2.“山河四省”( )A.均有黄河干流流经 B.水资源制约发展C.均位于我国华北平原 D.科技人才占比高从高空俯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的光伏园区,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依次排开。羊群穿梭在光伏板之间,奔跑在塔拉滩上,场面十分震撼(如下图)。这一景象已成为当地特色,这些羊也因此有了新的称呼——“光伏羊”。据此完成3-4题。3.光伏板可使园区( )A.土壤蒸发量加大 B.草地含水量减少C.最大风速减小 D.空气湿度降低4.光伏园里专门饲养“光伏羊”,主要目的是( )A.抑制杂草长高 B.合理利用土地 C.增加土壤肥力 D.防止森林火灾南极机场要靠冰面来承重承压,南极冰盖又处于不断变化与运动之中,极不稳定,修建难度极大,尤其是永久机场。蓝冰是一种特殊的冰,其形成主要经历降雪、粒雪化、成冰等漫长过程,冰层内部气泡不断减少,在光线的散射作用下形成视觉上的蓝色冰层。蓝冰上适宜修建永久机场。2018年11月,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公里的蓝冰上,论证建设我国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这里处于南极冰盖边缘,下降风盛行。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图。据此完成5-6题。5.与南极航空运输相比,南极海运( )A.运行时间短 B.运输效率高 C.覆盖范围广 D.港口基础设施完善6.建设我国首个蓝冰机场,要求选址地( )①海拔高气温低,冰层较厚 ②冰盖运动较均一,流速较大③对冰面进行平整,达到起降要求 ④增大冰面摩擦,保证起降安全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读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左图)及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右图),读图完成7-8题。7.关于富山市的气候类型成因叙述最恰当的一项( )A.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反气旋与气旋的交替控制 D.寒暖流的共同影响8.关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 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C.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 D.降水总量丰富,常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数字技术通过重塑传统产业、催生新产业,推动人类迈向数字时代,因此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竞合的焦点。掌握关键技术的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各国各地区争逐的战略资源。截至2022年,中国三大城市群的数字人才规模达到267709人,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和区域发展特征。下图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中数字人才规模前10位的城市中10522人次样本的流动分析图。据此完成9-10题。9.从样本数字人才流动数量和流动率来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香港数字人才流动强度最大,人才流入量大B.广州是城市群内主导型城市,人才虹吸显著C.北京数字人才流动强度弱,为净流出型城市D.苏州数字人才流动强度弱,为净流入型城市10.对三大城市群数字人才分布格局和区域发展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数字人才分布规模在各城市群间总体相差不大B.中国数字人才形成城市间环流格局,总规模变化呈持续增长C.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的区域内协调发展水平高于京津冀地区D.粤港澳地区香港数字人才大量流失,促进广深形成人才高地某游客在自驾游记中写道:道路两边都是麦田,这个收割完小麦后的季节,留下的都是收割的印记……终于到了自然之窗(天然形成的巨大拱门),地表被红土地所覆盖,零星长着一些灌木。下图为自然之窗位置和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该游客自驾旅游的月份可能是( )A.4月 B.6月C.9月 D.12月12.该游客此次自驾旅游,最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是( )A.幽林漫步 B.海上浮潜C.盐池拍照 D.沙地越野海南岛是我国重要的种子繁育基地,每年吸引我国北方省级行政区的众多科研人员定期来此开展育种工作,这些科研人员被形象地称为“候鸟型”人才。据此回答13-14题。13.候鸟型人才选择海南岛开展育种工作主要考虑该地( )A.降水丰沛,水源充足 B.热量充足,生长期长C.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D.地形多样,山地、丘陵众多14.“候鸟型”人才每年来海南岛开展育种工作地时间一般开始于(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伊塞克湖在天山中段的崇山峻岭中,终年不冻,湖面平均海拔1608m,面积超过6300km2,是世界上较大的构造湖,湖内可以定期航行。读图,完成第15题。15.下列关于伊塞克湖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咸水湖,夏季湖水水位日变化小,季节变化大B.淡水湖,夏季湖水水位日变化大,季节变化小C.咸水湖,夏季湖水水位日变化大,季节变化大D.淡水湖,夏季湖水水位日变化小,季节变化小二、综合题(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4分)材料一 枣树原产于我国,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果树之一。2005年中国农科院创新枣树栽培技术,新疆红枣种植得以在绿洲边缘大面积推广,一跃成为我国红枣主产区,产量约占全国的50%,并以原枣销售为主,深受消费者青睐。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枣树种植区分布图”。(1)简述我国枣树种植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征。(6分)(2)简析2005年以后新疆成为我国红枣主产区的主要区位条件。(4分)(3)说明新疆推广枣树种植对当地土壤的影响。(4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向西南奔流2334km后,在墨西哥境内汇入加利福尼亚湾,流域涵盖美国七个州及墨西哥两个州,被称为美国西南的生命线。拉斯维加斯市90%的饮用水都来自科罗拉多河,依靠胡佛大坝输出的电力成长为今天的世界娱乐之都。科罗拉多河水位季节变化大,4~5月洪水期与冬季枯水期流量相差近30倍。“科罗拉多”即西班牙语“红色”之意,有“美洲尼罗河”之称,该河流含沙量高,水呈暗褐色。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自1998年以后,河水几乎再没能成功注入大海。下图示意科罗拉多河流域。(1)科罗拉多河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胡佛大坝的修建使其下游径流变化 ,泥沙含量 。(3分)(2)分析说明科罗拉多河含沙量高的原因。(6分)(3)自1998年以后,科罗拉多河河水几乎再没能注入大海,分析其成因。(6分)(4)分析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的原因。(6分)18.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丹江口水库以上河段是汉江的上游。与渭河相比,说出汉江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6分)丹江口水库蓄水量可达290多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2)说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4分)北京市水务局公布:截至2023年12月27日,南水进京突破93亿立方米。表为南水入京“流水单”(单位:亿立方米)。自来水厂 水库 河湖及地下水63 8 22南水利用始终遵循“节、喝、存、补”的用水方针,结合北京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请从用水方针中任选两方面分析其原因。(4分)(4)简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1答案.docx 2025-2026-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