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秋 一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阅读理解(二) 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秋 一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阅读理解(二) 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5秋 一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阅读理解(二) 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
(24-25一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森林护卫队
热闹的森林里,有许多鸟儿,它们为了保护树木,成立了一支森林护卫队,由喜鹊(què)做队长。
猫头鹰(yīng)第一个飞来说:“我可以在夜里捉田鼠(shǔ),保护森林。”啄木鸟飞来说:“我为树治病,让树木更加茂(mào)盛(shèng)。”
黄鹂(lí)也急急忙忙飞来了,说:“要说在森林捉害虫,我是数一数二的。”
喜鹊说:“你们三个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现在我宣布,你们三个都可以成为森林护卫队的队员。”从此,它们日日夜夜保护着树林。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了啄木鸟的本领。
2.森林护卫队的队长是 ,队员有 、 和 。
3.猫头鹰、啄木鸟和黄鹂各有什么本领?连一连
猫头鹰 捉害虫
啄木鸟 捉田鼠
黄鹂 为树治病
4.文中“保”这个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5.还有哪些鸟儿可以成为森林护卫队的队员?写一写。

(23-24一年级上·湖南张家界·期中)认真阅读短文作答。
花朵的妈妈是大地,
星星的妈妈是天空,
浪花的妈妈是大海,
我们的妈妈是祖国。
我们爱妈妈,我们更爱祖国。
6.这首儿歌共有( )句话。
7.选一选,填一填。
①天空 ②大地 ③祖国 ④大海
花朵的妈妈是 ,星星的妈妈是 ,浪花的妈妈是 ,我们的妈妈是 。
(24-25一年级上·全国·期中)【趣味题——绕口令】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hé biān yǒu kē wān wān liǔ,
liǔ xià yǒu tóu xiǎo huáng niú。
xiǎo liú yòng xīn huà xiǎo niú,
sòng gěi tā de hǎo péng you。
8.河边有什么?在括号里画“√”。
9.柳树下有。
10.小刘画小牛是想送给他的。
11.(24-25一年级上·全国·期中)读儿歌,完成练习。
手拉手,笑眯眯,我们一起做游戏。
你扮丑小鸭,他装小黄鸡,
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咪。
嘎嘎嘎!叽叽叽!
唱歌、跳舞多有趣!
(1)读儿歌,找出读音带有后鼻韵母的字,画上“_____”。
(2)我会用拼音写一写。
“嘎嘎嘎”是 的叫声,“叽叽叽”是 的叫声。
(3)根据儿歌内容连一连。
你 我 他
12.(24-25一年级上·四川宜宾·期中)读一读,完成练习。
数字歌
一头牛,两匹马,三只小羊找妈妈。
四只鸡,五只鸭,六只小鸟叫喳喳。
七条鱼,八只虾,九条小虫地上爬。
十个数字真有趣,小朋友们笑哈哈。
(1)儿歌中一共出现了 种小动物。
(2)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①七 ②一 ③五
头牛
只鸭
条鱼
(3)根据儿歌内容连一连。
小鸟 找妈妈
小羊 地上爬
小虫 叫喳喳
(24-25一年级上·四川巴中·期中)课外阅读。
秋风送信
落叶是一封信,秋风是邮递员。
秋风一吹,信儿送遍。
青蛙收到信,准备去冬眠。
蚂蚁收到信,快把食物搬。
大雁收到信,排队飞往南。
娃娃收到信,秋衣身上添。
13.这首儿歌写的是 (季节)。(填序号)
①春天 ②夏天 ③秋天 ④冬天
14. 是信, 是邮递员。(填序号)
①秋风 ②落叶
15.根据儿歌内容连一连。
青 蛙 添上秋衣
蚂 蚁 准备冬眠
大 雁 搬运食物
娃 娃 飞往南方
(24-25一年级上·四川雅安·期中)我会阅读儿歌,完成练习。
小山羊乘公交
小山羊,乘公交,
花白胡子胸前飘。
白鹅见了忙让座,
花猫连忙扶他腰。
小山羊,脸红了:
“我呀是个壮小伙,
座位请给鸭姥姥。”
16.儿歌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请用“○”圈出来。
17.儿歌中有两个整体认读音节,分别是“ ”和“ ”。
18.小山羊脸红了,是因为( )(填序号)
①小山羊没有剪掉胡子。
②小山羊是壮小伙,不需要别人让座、搀(chān)扶。
(24-25一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阅读计划表,完成任务。
周末计划表
①8:00 起床(qǐ chuán) ②8:30 写作业(xiě zuò yè) ③13:00 画画(huà huà) ④15:00 运动(yùn dòng) ⑤17:00 阅读(yuè dú) ⑥21:00 睡觉(shùi jiào)
19.小明同学的周末计划表不小心写错了两个音节,请你帮忙圈出来。
20.请你帮小明同学把正确的音节写在四线格上。

21.请你找出计划表中的三拼音节写下来。
22.小明想打卡“劳动章”,适合增加哪些活动?在适合的音节后打“√”。
(1)10:00 kàn diàn shì( ) (2)11:00 cā zhuō zi( )
(3)14:00 dā jī mù ( ) (4)18:00 xǐ wà zi( )
(24-25一年级上·江西九江·期中)读儿歌完成练习。
一二三四五,五只小白兔。
长耳朵,红眼睛,一蹦一跳学跑步。
比比看,谁跑第一,奖它一根胡萝卜。
23.用“ ”圈出儿歌中的四个整体认读音节。(重复的只圈一次)
24.儿歌中,有几只小白兔在学跑步?( )(填序号)
①四 ②五 ③六
25.跑第一的小白兔会获得什么奖励?( )(填序号)。
①一根胡萝卜 ②一个苹果 ③一颗青菜
(24-25一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阅读儿歌,完成问题。
白鹅下河
东边一条河,西边一群鹅。
鹅儿鹅儿唱着歌,一只狐狸跑过去,鹅儿飞快跳下河。
26.从儿歌中找到三拼音节,并抄写下来【重复的只写一个】
27.河在 边,鹅在 边。
28.鹅儿为什么要跳进河里( )。
①因为他们想游泳。
②因为狐狸跑过来了。
(24-25一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趣味图书角]读儿歌,完成练习。
白鹅下河
东边一条河,
西边一群鹅。
鹅儿鹅儿唱着歌,
一只狐狸跑过去,
鹅儿飞快跳下河。
29.用“□”圈出儿歌中所有三拼音节的字。
30.河在 边,鹅在 边。
31.鹅儿为什么要跳进河里?(填序号)( )
①因为鹅儿想游泳。
②因为狐狸跑过来了。
(24-25一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我会读一读。
秋天的树叶
枫树的叶子像一个个小手掌, 秋风一吹,
火红火红的。 梧桐树的叶子像一只只花蝴蝶
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自由地漫天飞舞。
金黄金黄的。 秋天的树叶美极了!
32.划线字“火”共 笔。请给它的笔画笔顺排排序 。
33.加点字“花”的部首是 ,是 结构。
34.文中“一”读什么音,对的音节打“√”
一(yī yí)个个 一(yí yì)把把 一(yí yì)只只 秋风一(yī yì)吹
35.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画面,写了几种不同的树叶。( )
A.春天 三 B.夏天 两 C.秋天 三 D.冬天 两
36.根据短文连一连。
枫树的叶子 像小扇子
银杏树的叶子 像花蝴蝶
梧桐树的叶子 像小手掌
37.如果你拥有一枚秋天的树叶,你会做什么?(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24-25一年级上·全国·期中)读儿歌,完成练习。
一只小鸟叫喳喳,
两只青蛙叫呱呱;
三只小猪哼呀呀,
四匹小马呱嗒嗒;
五个娃娃笑哈哈,
分吃一个大西瓜。
38.用“○”圈出表示数字的字。
39.连一连。
小鸟 青蛙 小猪 小马 娃娃
叫呱呱 哼呀呀 叫喳喳 笑哈哈 呱嗒嗒
40.五个娃娃在做什么?用“______”在儿歌中画出来。
(24-25一年级上·湖南岳阳·期中)阅读短文。
①大象长什么样子的呢?
②一群盲(máng)人眼睛虽然看不见,但非常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有一天,有人送来一头大象。盲人们一听,高兴极了,都赶着来摸一摸。
③第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耳朵,说:“大象像一把软软的扇子。”
④第二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肚子,说:“大象像一堵大大的墙。”
⑤第三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腿,说:“大象像一根圆圆的柱子。“
⑥大家争个不停,到最后都还是不知道,大象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
41.给下列汉字写上拼音。
见( ) 人( ) 天( )
42.照原文填空。
( )的扇子 ( )的墙 ( )的柱子
43.这里一共有 个盲人在摸象,第 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肚子,觉得大象像一根圆圆的柱子的是第 个盲人。
44.按序号把词组连起来,变成句。
①什么 ②大象 ③的呢 ④长 ⑤样子

(24-25一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小小儿歌读一读。
小蝌蚪
小蝌蚪,一身黑,尾巴细,脑袋大。
水里生,水里长,长着长着就变啦!
多了四条腿,少了细尾巴,
脱下黑衣裳,换上绿裤褂,
变成一只小青蛙。
45.用“○”圈出儿歌里的整体认读音节。
46.小蝌蚪生活在 。
47.小蝌蚪长大后的样子是( )。(填序号)
① ② 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统编版2025秋 一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阅读理解(二) 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
1. 4/四 2/二 2. 喜鹊 猫头鹰 啄木鸟 黄鹂 3. 4. B bao 5.山雀能在树枝间寻找害虫,守护树木健康
【导语】这篇童话以拟人手法展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文章结构清晰,通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不同鸟类的生态功能:猫头鹰的夜行捕鼠、啄木鸟的树木医治、黄鹂的害虫防治,最后以喜鹊的总结收束全篇。语言风格生动活泼,注音设计贴心,既保留了文学性又兼顾低龄读者的识字需求。主题突出“各有所长”的团队协作理念,巧妙将科普知识融入故事情节,符合儿童认知特点,是一篇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生态启蒙读物。
1.本题考查数自然段和文章内容理解。
自然段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它有明显的标志,即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重新起一行,并且空两格。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结合第②自然段“啄木鸟飞来说:‘我为树治病,让树木更加茂盛。’”可知,这句话直接写出了啄木鸟“为树治病”的本领。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第①自然段“热闹的森林里,有许多鸟儿,它们为了保护树木,成立了一支森林护卫队,由喜鹊做队长。”可知,这句话直接点明队长的身份是喜鹊;结合第②自然段“猫头鹰第一个飞来说:‘我可以在夜里捉田鼠,保护森林。’啄木鸟飞来说:‘我为树治病,让树木更加茂盛。’”和第③自然段“黄鹂也急急忙忙飞来了,说:‘要说在森林捉害虫,我是数一数二的。’”可知,队员有猫头鹰、啄木鸟和黄鹂。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猫头鹰第一个飞来说:‘我可以在夜里捉田鼠,保护森林。’”可知,猫头鹰本领是捉田鼠。故“猫头鹰”和“捉田鼠”相连。
结合第②自然段“啄木鸟飞来说:‘我为树治病,让树木更加茂盛。’”可知,啄木鸟本领是为树治病。故“啄木鸟”和“为树治病”相连。
结合第③自然段“黄鹂也急急忙忙飞来了,说:‘要说在森林捉害虫,我是数一数二的。’”可知,黄鹂本领是捉害虫。故“黄鹂”和“捉害虫”相连。
4.本题考查查字典。
音序是汉字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形式。“保”读音是“bǎo”,其拼音首字母是“B”,所以先查音序“B”,再查音节“bao”。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联系生活常识,思考其他鸟类对森林有益的行为,从而确定可加入森林护卫队的鸟儿。要紧扣“保护森林”这个森林护卫队的职责,找有相应本领的鸟类。
示例:燕子能在空中捉害虫,守护森林植被。
6.2/二 7. ② ① ④ ③
【导语】这篇童谣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排比句式,通过自然意象的亲子关系隐喻,传递了爱国主义的朴素情感。结构上采用四组“xx的妈妈是xx”的平行句式,形成韵律美感,最后点明主旨。意象选择贴切(花朵-大地、星星-天空等),由物及人,自然过渡到“祖国母亲”的升华。楷体与宋体的交替使用形成视觉节奏,适合低龄读者认知特点。作为启蒙教材,成功将抽象的国家概念具象化,体现了“家国同构”的传统教育智慧。
6.本题考查数句子。
数句子时,注意一个句号、一个问号、一个叹号、一个省略号都表示一句话,据此结合儿歌内容可知,共有2个句号,因此共有二句话。
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从儿歌中“花朵的妈妈是大地”可知花朵的妈妈是大地,故选②。
从“星星的妈妈是天空”可知星星的妈妈是天空,故选①。
从“浪花的妈妈是大海”可知浪花的妈妈是大海,故选④。
从“我们的妈妈是祖国”可知我们的妈妈是祖国,故选③。
8. 9. 10.
【分析】这篇文章通过绕口令的形式讲述了一则简单的故事:河边有一棵弯弯的柳树,柳树下有一头小黄牛,小刘用心画下小黄牛,打算送给他的好朋友。文字生动,富有童趣,结合图画有效地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绕口令的格式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和朗读的挑战性,使其既有教育意义,又能锻炼口才和记忆力,同时通过一个小故事传达了友情和赠礼的温馨主题。
8.本题考查对绕口令内容的直接理解。
首先,阅读绕口令内容“河边有棵弯弯柳,柳下有头小黄牛。小刘用心画小牛,送给它的好朋友。”文中明确提到“河边有棵弯弯柳”,说明河边有柳树。
观察图中有两棵树,一棵是树冠为圆形的树,另一棵是垂柳。根据绕口令内容,应在代表柳树(垂柳)的括号里画 “√”。
9.本题考查对绕口令内容的提取。
再次阅读绕口令“河边有棵弯弯柳,柳下有头小黄牛。小刘用心画小牛,送给它的好朋友。”
文中清楚地写着“柳下有头小黄牛”,所以横线处应填 “小黄牛”,即:xiǎo huáng niú。
在书写时要注意拼音在拼音格中的正确书写。
10.本题考查对绕口令的理解。
阅读最后一句绕口令是 “小刘用心画小牛,送给它的好朋友。”
由此可知,小刘画小牛是想送给 “好朋友”,横线处应填 “好朋友”,即:hǎo péng you。
在书写时要注意拼音在拼音格中的正确书写,尤其是“友”应注意是轻声。
11.(1)装 黄 唱
(2) chǒu xiǎo yā xiǎo huáng jī
(3)
【导语】这首儿歌通过简单的词汇和生动的角色扮演,展现了儿童世界的纯真与欢乐。押韵的句子和拟声词,如“嘎嘎嘎”和“叽叽叽”,不仅增强了节奏感,更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每个角色的选择——丑小鸭、小黄鸡和可爱的小猫咪,都是儿童熟悉并喜爱的形象,便于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和亲身体验。整体而言,这首儿歌成功地结合了语言趣味性和教育意义,是引导孩子参与互动、培养语言能力的优秀范例。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辨析及后鼻韵母的识记。
后鼻韵母共有4个,分别是:ang、eng、ing、ong。边拼读边画出相应的汉字即可。
儿歌“他装小黄鸡”中,装(zhuāng):包裹;行囊。是后鼻韵母的音节。
儿歌“他装小黄鸡”中,黄(huáng):像金子的颜色。是后鼻韵母的音节。
儿歌“唱歌、跳舞多有趣”中,唱(chàng):歌唱。是后鼻韵母的音节。
(2)本题考查音节。
阅读儿歌中的“你扮丑小鸭,我装小黄鸡,嘎嘎嘎!叽叽叽!”可知,“嘎嘎嘎”是丑小鸭的叫声,“丑小鸭”读作“chǒu xiǎo yā”;“叽叽叽”是小黄鸡的叫声,“小黄鸡”读作“xiǎo huáng jī”。
(3)本题考查儿歌内容理解。
结合儿歌“你扮丑小鸭,他装小黄鸡,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可知,你是丑小鸭,他是小黄鸡,我是小猫咪;结合所给图片,第一幅图片是小猫咪,故连“我”;第二幅图是丑小鸭,故连“你”,第三幅图是小黄鸡,故连“他”。
12.(1)9/九
(2) ② ③ ①
(3)
【导语】这首《数字歌》通过简单的数字和动物的组合,帮助小朋友记忆从一到十的数字,同时描述了一幅生动活泼的动物场景。儿歌节奏欢快、简单易懂,每句押韵,便于儿童朗朗上口。通过以数字为线索,引导孩子关注不同的动物和它们的动作,与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相结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对儿歌的理解。
结合儿歌中“一头牛,两匹马,三只小羊找妈妈。四只鸡,五只鸭,六只小鸟叫喳喳。七条鱼,八只虾,九条小虫地上爬。”可知,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有:牛、马、小羊、鸡、鸭、小鸟、鱼、虾、小虫,所以一共有9种小动物。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儿歌相关语句,找出正确的数词并进行填空。
从儿歌“一头牛”可知,应为“一”头牛,故选②;
从儿歌“五只鸭”可知,应为“五”只鸭,故选③;
从儿歌“七条鱼”可知,应为“七”条鱼,故选①。
(3)本题考查对儿歌的理解。
结合儿歌中对不同小动物的描述进行连线即可。
由儿歌“六只小鸟叫喳喳”可知,小鸟的叫声是“叽叽喳喳”的,所以“小鸟”对应“叫喳喳”;
由儿歌“三只小羊找妈妈”可知,小羊通常发出“咩咩”的叫声,就像在找妈妈,所以“小羊”对应“找妈妈”;
由儿歌“九条小虫地上爬”可知,小虫喜欢在地上爬动,所以“小虫”对应“地上爬”。
13.③ 14. ② ① 15.
【导语】这首儿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大自然的变化与动物行为紧密结合,赋予秋季特有的生命动感。秋风好似邮递员,传递落叶这一“信件”,告知动物们秋天来临的信息。青蛙要冬眠,蚂蚁忙储粮,大雁南迁,孩子们也要增添衣物,这些生动的描绘都反映了秋天独特的生态习性与即将到来的冬季准备。篇章不仅展示了秋天的特点,也启发读者感受自然界的节律和生命的适应能力。
1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落叶是一封信,秋风是邮递员。秋风一吹,信儿送遍。”可知,这首儿歌写的是秋天,故选③。
14.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
从“落叶是一封信,秋风是邮递员”可知,落叶是信,秋风是邮递员,故依次选②和①。
15.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青蛙收到信,准备去冬眠。蚂蚁收到信,快把食物搬。大雁收到信,排队飞往南。娃娃收到信,秋衣身上添。”可知,青蛙准备冬眠,蚂蚁搬运食物,大雁飞往南方,娃娃添上秋衣。
16.小山羊 白鹅 花猫 鸭姥姥 17. zi shì 18.②
【导语】这首儿歌通过描述小山羊乘坐公交车的经历,蕴含了礼让和自立的教育意义。文中小动物拟人化,分别是小山羊、白鹅和花猫,生动地展示了公共交通中的文明礼让行为。其中小山羊拒绝了白鹅和花猫的好意,让座给鸭姥姥,体现了懂得谦让和关心长者的美德。儿歌语言简洁、押韵,易于儿童朗读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孩子文明礼让的意识。
16.本题考查的是找关键词。
在儿歌第一句“小山羊,乘公交”,很明显直接提到了“小山羊”这个动物主体。
接着“花白胡子胸前飘。白鹅见了忙让座”,这里又出现了“白鹅”这一动物,描述了白鹅看到小山羊后的让座行为。
然后“花猫连忙扶他腰”,这句里出现了“花猫”,说明了花猫对小山羊的搀扶举动。
最后“座位请给鸭姥姥”,这句中出现了“鸭姥姥”,表明还有这样一位需要座位的鸭类长辈形象。
故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有“小山羊”“白鹅”“花猫”“鸭姥姥”。
17.本题考查整体认读音节。
在汉语拼音中,整体认读音节有16个,分别是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在句子“花白胡子胸前飘。”中,“子”音节为zi,是整体认读音节。
在“我呀是个壮小伙”中,“是”音节为shì,是整体认读音节。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儿歌中写小山羊脸红了之后说道“我呀是个壮小伙,座位请给鸭姥姥”,由此可知小山羊脸红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身体强壮,不需要别人给自己让座、搀扶,座位应该留给更需要的鸭姥姥。
故选②。
19.chuán shùi 20. 21. 22.(2)(√)(4)(√)
【导语】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周末计划表,通过具体的时间安排和活动内容,展示了一个合理的日常计划。各项活动涵盖了学习、休闲和运动,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作者同时设置了任务,要求识别音节错误并分析活动的合理性,进一步锻炼读者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总体而言,文章结构清晰,内容实用,适合用于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
19.本题考查音节认读。
阅读计划表可知,其中“①8:00 起床(qǐ chuán)”中有错误。“起床”应读为“qǐ chuáng”。故“chuán”错误。
阅读计划表可知,其中“⑥21:00 睡觉(shùi jiào)”中有错误。拼写规则中如果“i”和“u”同时出现,谁在最后,声调应该给谁。“睡觉”应读为“shuì jiào”。故“shùi”错误。
20.本题考查拼音规则和音节认读。
“①8:00 起床(qǐ chuán)”,中的“起床”应读为“qǐ chuáng”,所以“chuán”应改为“chuáng”。
“⑥21:00 睡觉(shùi jiào)”中“睡觉”应读为“shuì jiào”,所以“shùi”应改为“shuì”。
21.本题考查三拼音节。
三拼音节是指在声母和韵母之间还有一个介母,形成一个音节有三个拼音成分,这样的音节就是三拼音节。
阅读计划表可知,其中符合三拼音节的有“chuáng(声母ch、介母u、韵母ang)”“zuò(声母z、介母u、韵母o)”“huà(声母h、介母u、韵母a)”“jiào(声母j、介母i、韵母ao)”。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音节认读。
阅读题干可知,需要找出与劳动有关的实践活动。
(1)10:00 kàn diàn shì(看电视) → 不适合,因为这与劳动无关。
(2)11:00 cā zhuō zi(擦桌子) → 适合,因为擦桌子是一项家务劳动。故打√。
(3)14:00 dā jī mù(搭积木) → 不太适合,虽然搭积木可以锻炼动手能力,但通常不被视为家务劳动或正式的劳动活动。
(4)18:00 xǐ wà zi(洗袜子) → 适合,因为洗袜子也是一项家务劳动。故打√。
23.一 四 五 只 24.② 25.①
【导语】这首儿歌富有儿童韵味和动感,通过简单直接的语言描绘出小白兔活泼可爱的形象。五只小白兔的嬉戏场面吸引小朋友专注于观察和想象。语言自然流畅,易记易诵。同时,儿歌还带有竞赛元素,“比比看,谁跑第一”激发孩子的参与感,并通过胡萝卜奖励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这种将学习与娱乐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3.本题考查对整体认读音节的掌握。
16个整体认读音节分别是: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一”的读音:yī
“四”的读音:sì
“五”的读音:wǔ
“只”的读音:zhī
故儿歌中的四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字有:一、四、五、只。
2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一二三四五,五只小白兔。”可知,儿歌中有五只小白兔在学跑步。
故选②。
2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比看,谁跑第一,奖它一根胡萝卜。”可知,跑第一的小白兔会获得一根胡萝卜。
故选①。
26. 27. 东 西 28.②
【导语】这首儿歌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动物之间互动的画面。东边的河流和西边的鹅群形成了一种和谐美景,而狐狸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宁静,引发鹅儿快速跳入河中,体现了动物的本能反应。这首儿歌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动态和生机,同时也赋予小动物拟人的特性,使其具有童趣和吸引力。整首儿歌简明易懂,富有节奏感,适合幼儿启蒙。
26.本题考查音节。
三拼音节是指在声母和韵母之间还有一个介母,形成一个音节有三个拼音成分的音节。所以该篇文章中三拼音节的有:条:tiáo;边:biān;过:guò;下:xià;快:kuài;跳:tiào。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东边一条河”可知,河在东边;结合“西边一群鹅”可知,鹅在西边。
2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一只狐狸跑过去,鹅儿飞快跳下河。”可知,鹅下河的原因是因为一只狐狸跑过来了。
故选②。
29.下 边 条 边 过 快 跳 下 30. 东 西 31.②
【导语】这是一首有趣且简单的儿歌,通过描述自然界中鹅和狐狸的小故事,引发了儿童对动物行为的想象和思考。儿歌利用了简单的方位词(东、西)和情景描述(河、鹅、狐狸)来刻画场景,且运用了简单的叙述结构,适合早期儿童阅读。同时,儿歌以拟人的手法描绘鹅“唱歌”、“飞快跳下河”等动作,使之生动有趣。狐狸的出现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趣味性,引出了“鹅儿为什么跳进河”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因果关系并作出判断。整体而言,这首儿歌通过简明的语言勾勒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又寓教于乐。
29.本题考查汉字音节。
三拼音节是指在声母和韵母之间还有一个介母,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
题目“白鹅下河”中“下”xià,声母是“x”,介母是“i”,韵母是“à”。
“东边一条河”中“边”biān,声母是“b”,介母是“i”,韵母是“ān”;“条”tiáo,声母是“t”,介母是“i”,韵母是“áo”。
“西边一群鹅”中“边”biān,声母是“b”,介母是“i”,韵母是“ān”。
“一只狐狸跑过去”中“过”guò,声母是“g”,介母是“u”,韵母是“ò”。
“鹅儿飞快跳下河”中“快”kuài,声母是“k”,介母是“u”,韵母是“ài”;“跳”tiào,声母是“t”,介母是“i”,韵母是“ào”;“下”xià,声母是“x”,介母是“i”,韵母是“à”。
儿歌中所有的三拼音节的字有“下、边、条、边、过、快、跳、下”。
30.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取。
结合儿歌中句子“东边一条河,西边一群鹅。”可知河在东边,鹅在西边。
3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儿歌中句子“一只狐狸跑过去,鹅儿飞快跳下河。”可知鹅儿跳进河里是因为狐狸来了。
故选②。
32. 四/4 ④③②① 33. 艹/草字头 上下 34.yí yì yì yì 35.C 36. 37.我会把它做成书签,夹进书里。
【导语】这首短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秋天的树叶之美,展现了秋天特有的色彩和动态。枫树、梧桐树和银杏树的叶子被分别比作“小手掌”、“花蝴蝶”和“小扇子”,把静态的自然景象变得形象而活泼。此外,通过“火红火红”、“金黄金黄”等词语,诗人让读者感受到秋天浓烈的色彩魅力。这些描绘使得秋天的景象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活力,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文章语言简洁易懂,极富画面感。
32.本题考查汉字笔顺和笔画。
观察“火”字可知,这是一个独体字,共有4笔。它的笔顺是。因此它的笔顺顺序是④③②①。
33.本题考查汉字部首和结构。
观察“花”字可知,这是上下结构的字,“花”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是“艹”(草字头),下部是“化”。它的部首是“艹”(草字头),它通常与植物、花草等相关的事物有关。
34.本题考查“一”的读音。
“一”不是一个多音字,但是在不同的搭配过程中,会有不同读音。关于“一”的变调儿歌如下“作为数字或结尾,不用变调读一声。四声前面苏读二声。其他情况读四声。词语中间读轻声。”
文本中“一个个”中“个”是第四声,当“一”与第四声相遇时,读第二声“ yí”;“一把把”中的“一”不用变调读“yì”;在“一只只”中的“一”不用变调,读“yì”;在这个句子中,“一”用于表示动作“吹”的瞬时性,即“秋风一吹”表示秋风突然吹来。故读作“yì”。
3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文中“枫树的叶子像一个个小手掌, 秋风一吹,火红火红的。”可知,描述的季节是秋天;结合文本中“枫树的叶子像一个个小手掌”“梧桐树的叶子像一只只花蝴蝶”“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可知,描绘了枫树、梧桐树和银杏树三种叶子。
故选C。
3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枫树的叶子像一个个小手掌”可知,枫树的叶子像小手掌;
结合“梧桐树的叶子像一只只花蝴蝶”可知,梧桐树的叶子像花蝴蝶;
结合“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可知,银杏树的叶子像小扇子。
37.本题考查想象能力。
通读文本可知,文中描述了枫叶、梧桐树以及银杏树叶子的不同形状和颜色。作答时,可以结合树叶的形状进行个人的想象、偏好或创意。例如银杏树的叶子可以做成扇子;梧桐树的叶子可以做成蝴蝶画等。
例:我会尝试用颜料在树叶上画画,制作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38.一 两 三 四 五 39. 40.分吃一个大西瓜。
【导语】这首儿歌通过生动且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和场景,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每一节短小精悍的句子中不但有动物的数量,还有拟声词,呈现出五种不同的画面感,既朗朗上口又便于记忆。最后,五个娃娃共享西瓜的场景不仅温馨、有趣,同时也传达了分享的美好意义。
38.本题考查对数字概念的识别和提炼能力。
需要仔细阅读儿歌的每一句话,从中找出能够表示数量的汉字。按照儿歌的顺序依次来看:
第一句“一只小鸟叫喳喳”中,可以找到数字“一”。
第二句“两只青蛙叫呱呱”里,能找到数字“两”。
第三句“三只小猪哼呀呀”中,呈现的是数字“三”。
第四句“四匹小马呱嗒嗒”中,有数字“四”。
最后一句“五个娃娃笑哈哈”里,则可以找到数字“五”。
故圈出的字为:一、两、三、四、五。
39.本题考查的是对儿歌内容的观察和信息提取能力。
做题时需要从儿歌的每一句描述中找到对应动物或人物所发出的声音,然后进行连线匹配。
我们看儿歌的第一句“一只小鸟叫喳喳”,明确小鸟发出的声音是“叫喳喳”,所以小鸟要和“叫喳喳”相连。
从第二句“两只青蛙叫呱呱”可以得知青蛙发出的声音是“叫呱呱”,因此青蛙与“叫呱呱”相连。
在第三句“三只小猪哼呀呀”里能找到小猪发出的声音是“哼呀呀”,那么小猪应和“哼呀呀”相连。
依据第四句“四匹小马呱嗒嗒”可知小马发出的声音是“呱嗒嗒”,所以小马和“呱嗒嗒”相连。
从“五个娃娃笑哈哈”可以知道娃娃发出的声音是“笑哈哈”,故娃娃要与“笑哈哈”相连。
40.本题考查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从儿歌中“五个娃娃”所在的这一句“五个娃娃笑哈哈,分吃一个大西瓜”里,通过“笑哈哈”“分吃”这些字词能看出五个娃娃在笑并且一起分吃西瓜,所以把“分吃一个大西瓜。”这句话用横线画出来即可。
41. jiàn rén tiān 42. 软软 大大 圆圆 43. 三/3 二/2 三/3 44.②④①⑤③
【导语】这篇短文讲述了一群盲人通过触摸来理解大象的样子,每个人因为触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而产生了不同的想象。短文通过盲人们的讨论,说明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可能会因为不同的角度而不完全,强调了全面了解事物的重要性。
41.本题考查字音。
见:jiàn,看到。
“xiàn”古同“现”,出现,显露。
结合文中“看不见”指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到某人或某物,或者是形容词,指无法看见的。可知其中“见”读音“jiàn”。
人:rén,人类。
结合文中“盲人”指视觉有障碍的人。其中“人”读音“rén”。
天:tiān,天空。
4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信息的提取。
结合阅读短文第③段中“大象像一把软软的扇子。”第④段中“大象像一堵大大的墙”第⑤段中“大象像一根圆圆的柱子。”可知是软软的扇子、大大的墙、圆圆的柱子。
43.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阅读短文第③段中“第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耳朵”第④段中“第二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肚子”和第⑤段中“第三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腿,说:‘大象像一根圆圆的柱子。’”可知这里一共有三个盲人在摸象,第二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肚子,觉得大象像一根圆圆的柱子的是第三个盲人。
44.本题考查连词成句。
分析题干中给出的词语,其中主语“大象”放在开头,“长”是动词,表示存在的状态或特征,“什么样子”具体询问大象的特点。句末是问号,所以“的呢”疑问词放在句末。
句子可连为:大象长什么样子的呢?
故为②④①⑤③。
45.一 是 只 衣 46.水里 47.②
【导语】这首儿歌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简单易懂,适合儿童阅读。儿歌通过“黑衣裳”与“绿裤褂”的形象对比,体现了蝌蚪从幼小到成熟的生长变化,深刻地展示了生命的变化与成长主题。文字韵律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此外,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小读者传递了自然知识,寓教于乐。
45.本题考查整体认读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共有16个,分别是: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在这首儿歌中,整体认读音节有“一(yì)、只(zhī)、是(shì)、衣(yī)”,对应的汉字分别是 “一”“只”“是”“衣”,将这些字圈出来即可。
46.本题考查找关键词。
儿歌中提到“水里生,水里长”,所以小蝌蚪生活在水里。
47.本题考查儿歌内容理解。
儿歌中“多了四条腿,少了细尾巴,脱下黑衣裳,换上绿裤褂,变成一只小青蛙”,所以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绿色的小青蛙,故选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