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秋德化一中霞田校区八年级质量监测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3 分)1. ①. 山山唯落晖 ②.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4)浅草才能没马蹄 ⑤.经纶世务者 (6)窥谷忘反(7)素湍绿潭 (8)回清倒影2. (1) 瀚 镌 窥(2)C(3)讲好甲骨文今天的故事,越来越多人就会从这本“天书”中读取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绘就更加灿烂的文明画卷。3.(6分)示例一:朱德认真好学,善于总结。他仔细制订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书籍;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的特殊战术。他的精神鼓励着我在学习中勤奋努力,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总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示例二:毛泽东生活俭朴,吃苦耐劳。虽然是红军的领袖,毛泽东的生活却非常俭朴。他和夫人在延安的住所是两间窑洞,窑洞内四壁简陋,只挂了一些地图。他的这种精神鼓励我在生活中要懂得勤俭节约,不忘传统美德。(人物精神1 分,相关经历3分,获得的精神力量2分)二、阅读(65 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7分)4.(3分)B5.(4分)《使至塞上》:意境雄浑壮阔(苍茫辽阔、亲切温暖),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奇美壮丽景观的赞叹。《黄鹤楼》:意境凄凉,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小题。(17分)6.(4分(1)歇:消散 (2)颓:④ (3)入:耸入(插入)(4)径:小路7.(3 分)C8.(6分)(每小题3分)(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里的奇丽景色了。(2)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暗得像黑夜一样,鸡也不停地鸣叫。9.(4分)内容上,都是以描绘高峰、溪流、猿鸟为主的写景文章;写作手法上,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比如【甲】文中“高峰入云”与【乙】文中“绝壁干天”都写出了山之高峻(两文都是以骈句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自然景物);思想感情方面,两文都表达热爱自然,娱情山水之情。(评分建议:选每点2分,除了参考答案外,言之有理皆可)【参考译文】以前郫县以东三十五里外,有一座青翠的山峰,绝壁耸入天际,直插霄汉,重峦叠峰郁郁葱葱,清澈河流盘折回环。大群的鸟儿比翼齐飞,远翔归来;成群结队猿猴手臂相碰,在河边饮水。秋日的寒露因天寒而结成霜华,春天的藤萝茂盛生长覆盖了山路。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暗得像黑夜一样,鸡也不停地鸣叫。确实足以使人清除烦闷、娱情于景物,内心有所感悟而自由自在地欣赏。(三)阅读作品,完成10-12题。(12分)【答案】10、C11、元代文人画中的“笔墨”强调的是绘画中线条的运用及其所传达的美感。这些线条不仅用于描绘自然,更重要的是它们自身的流动转折能够传达出 情感、力量、意兴、气势和时空感,从而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12、这幅画注重意境营造,是山水画上品:画作描绘了初秋时节富春江一带的山川景色,抒发出画家宁静淡泊的情怀,营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它的文学趣味浓厚,是文人画精品:画作不注重对山水实景的“形模”而是强调画家的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意在表达笔墨运用精美,是水墨画妙品:借线条的流动转折、墨色的浓淡位置绘山川美景,并传达情感意兴,笔墨苍健清润,雅洁淡逸,极具审美意义。画上题字作文,是中国画珍品:文和画直接配合,成为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画的线条美相得益彰,也加重了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因此《富春山居图》是元代文人画的巅峰之作。(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13. A 14. ①老师布置《树》的作文②充满渴望③胡杨树被移植到校园15. “孤独”一词写出了胡杨树的形单影只(拟人修辞),表现矿区环境荒凉贫瘠,使后文移植胡杨树的情节显得合情合理。暗示了极端的生活环境中人的孤独,需要精神信念和力量的状态。16. ①我是线索人物。“我”是小说中的“兵二代”,跟随父母来到这里开矿,全文通过“我”的见闻感受来写,第一人称增添了本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②推进情节。“我”是故事的参与者,由于“我”和同学们移树的提议,使得情节得以发展变化;17. ①在荒山野岭寸草不生的地方,树能带给人们绿荫,带来生机,带来希望。②在远离故乡的父辈眼中,树是故乡的代表,是终身难舍的乡愁的寄托。③在孩子们及所有人的眼中,树是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精神导向的坐标。(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10分)18、 D (3分)19、(4分) 共同报道事件: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材料一的标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30战30捷20、(4分)①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②你们有什么想对青年朋友们说的?③身体、心理恢复,同步开展学习训练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答案】例文:寻找青春的答案当星星还在夜幕中跳舞,黎明已悄然而至;当乌云还在飘飘然,阳光已洒下金黄;当我们还在无止境地嬉笑玩闹,年龄已悄然增长。就这样,还没来得及和童年说再见,我们已经踏上了青春的列车,开始在青春的旅程中追寻青春的答案。刚踏入初中校园时,我怀揣着懵懂与憧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和老师,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新奇。那时的我,青春的答案似乎是努力适应,结交更多的朋友,融入这个新的集体。于是,我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主动与同学们交流,很快便在这个新集体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收获了珍贵的友谊。随着学业压力的逐渐增大,我陷入了迷茫。看着那堆积如山的作业和试卷,成绩的起伏不定让我心生焦虑。我开始怀疑自己,青春难道就是在这无尽的题海中苦苦挣扎吗?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学校的科技社团。在社团活动中,我接触到了机器人编程和模型制作,那些复杂的代码和零件在我手中逐渐组合成一个个奇妙的作品。那一刻,我找到了新的方向,青春的答案似乎也变得清晰起来 —— 是探索未知,是挑战自我。为了准备学校的科技节,我和社团成员们一起日夜奋战。我们反复调试程序,不断改进模型设计,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有一次,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故障,之前的努力似乎都要付诸东流,我几乎要放弃了。但是,当我看到队友们坚定的眼神和那还未完成的作品,我又重新振作起来。我们一起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并成功解决。在科技节上,当我们的机器人顺利完成任务,赢得阵阵掌声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那一刻,我明白了青春的答案不仅仅是在学业上的拼搏,更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姿态。它是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是在团队合作中的相互支持,是在追逐梦想道路上的勇往直前。如今,我依然在青春的道路上奔跑着,虽然还未找到最终的答案,但我知道,每一次的经历、每一次的成长,都让我离那个答案更近一步。我相信,在这充满活力与激情的青春旅程中,我会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找到那独一无二的青春答案。【解析】二、思路点拨。本题适合写记叙文。文章开篇可以以抒情的方式引入青春的话题,描述青春的美好与迷茫,提出“寻找青春的答案”这一主题,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好奇。接着,中间部分详细叙述自己寻找青春答案的经历。例如,讲述自己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一开始因为害怕失败而犹豫不决,但内心又渴望挑战自我,在这个矛盾挣扎的过程中,青春的迷茫尽显。而后,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决定参赛,开始了艰苦的准备过程,无数次的练习、反复修改演讲稿,甚至在比赛前还紧张得手心冒汗。当站在舞台上,看到台下的目光,鼓起勇气开始演讲,那一刻感受到了突破自我的力量。这次经历让自己明白,青春的答案或许就是在面对恐惧时的勇敢尝试和不懈坚持,这是成长的关键一步。还可以写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帮助孤寡老人打扫房间、陪他们聊天,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内心充满温暖,意识到青春的意义也在于奉献和关爱他人,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结尾部分,总结自己在这些经历中的感悟,明确青春答案的具体内涵,如勇敢、奉献、成长等,表达自己将带着这份对青春的理解继续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个答案,让青春更加绚丽多彩,升华主题,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启示和鼓鼓舞。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一中霞田校区2025秋初二年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班级 号数 姓名一、积累与运用(23分)1. 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树树皆秋色,①___________,”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②___________。”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奇山幽谷,吴均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 ”; 郦道元在《三峡》中面对三峡的春冬之景“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从色彩、情态方面描写三峡江水的清澈与山石的倒影之美,表达欣赏江水的愉悦。2.阅读语段,按要求作答。(9分)1899年,一片带有刻痕的“龙骨”,起笔“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恢宏篇章。在浩hàn ( )的历史长河中,甲骨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记忆,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诉说着三千多年前的故事。文字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守护者,也是文明的传播者。今天,我们仍 研究甲骨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它了解汉字的起源,了解我们文明的源头。甲骨文就像一本“商朝日记”,从占卜、祭祀到狩猎、农耕,记录的是烟火人间, juān( )刻的是文脉悠长,它让后人得以kuī( )见先民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为人们提供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字一句、一笔一画, 、生生不息。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讲好甲骨文今天的故事,越来越多人就会从这本“天书”中读取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谱写出更加灿烂的文明画卷。(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浩hàn( ) juān( ) 刻 kuī( ) 见(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不遗余力;一脉相承 B,千方百计;薪火相传C.不遗余力;薪火相传 D.千方百计;一脉相承(3)文中划线句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修改,不改变句子原意。 (3分)3.名著阅读交流。(6分)请你结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选取《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某一人物的经历,谈谈你从中获得的精神力量。伟人和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的精神气质一直感染着我们。——温儒敏二、阅读(67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7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5.请分析《使至塞上》中的“长河落日圆”和《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分别借助“落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心情?(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小题。(17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故郫(Pí)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①,孤峰入汉②;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③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④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⑤,悟衷散赏⑥。(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注释】①干天:直插云霄。②汉:银河 ③企水:口渴求饮。 ④罗:女萝,地衣类植物 ⑤信足,的确。荡累,消除烦恼。颐物,流连物态以怡情养性。⑥ 悟衷,内心有所感悟。散赏,自由欣赏。6.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字的意思。(4分)加点字词 方法提示 释义晓雾将歇 根据语境推测 根据前面句意“早晨的雾气将要 ”推测 (1)歇:_______夕日欲颓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①跌倒 ②水向下流 ③衰败 ④下坠,落下 颓:_______孤峰入汉 关联课内 高峰入云 入:_______春罗被径 联系成语解释 曲径通幽 (4)径: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B.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C.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D.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9.【甲】【乙】这两封书信有很多相同之处。请从内容、 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三个方面,自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4分)(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元代文人画①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元代的在野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②“文人画”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元文人画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中国绘画中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本是作为表达人的精神面貌的人物画的标准,反而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艺苑卮言》说,“人物以形模为先;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是宋画主流所没有的。③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在人物画中有所谓“铁线描”“莼菜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都是说的线条的美,正是这种高度发达了的线条美。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成为一大特色;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任何逼真的摄影所以不能替代绘画。④与此相辅而行,从元画大兴的另一中国画的独有现象,是画上题字作诗,相互补充和结合。这是唐宋和外国都少有和不可能有的。宋人开始了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了很大画面,更重要的一面,是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述的含义。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元代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了在野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B. 元代的文人画不注重所绘画面的形似与写实,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C. 宋人开始在画上题字作诗,有意识地使文字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D. 元代文人画通过文字明确表述的含义,能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11.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谈谈对元代文人画“笔墨”的理解。(4分)12.《富春山居图》是元代文人画的巅峰之作。请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富春山居图》被誉为元代文人画代表作品的原因。(5分)链接材料: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有意识地以意造境,表现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象。几十个峰峦,数十棵树木,雅洁淡逸。(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山前该有一棵树 (张者)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②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③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④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⑤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还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⑥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⑦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⑧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⑨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⑩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我们多么渴望山上能有一棵树,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沙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 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人都来看栽树,因为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崇高精神的共同追求。 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13. 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用成人的视角叙述故事,在平缓的叙述中穿插了多处议论与抒情,引发读者的思考。B. 小说开头先以口语化的问句起笔,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表现了矿区的环境特点。C. 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避免平铺直叙。D. 小说通过描写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的情节,由开山的炮声自然引出了孩子们的课堂。14. 文章在叙述孩子们与“树”的故事时环环相扣,因事见情,请结合文本填写下表。(3分)与“树”有关情节 ① 描写父母记忆中的树 提出要移植胡杨树 ③“我们”心理 心有抗拒 有所触动 ② 满心欢喜15. 结合语境,赏析第⑨段划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火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16. “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7. 本文结尾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五)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11分)材料一:①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2023年度发射任务完美收官,这也预示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这一刻,举国上下都因中国航天创造的非凡成就而振奋、自豪。(《人民日报》2023年10月27日)材料二:飞天梦想再次从这里启航——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出征记①东风航天城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弱水河畔,载人航天发射塔巍然矗立,仿佛一尊钢铁巨人,环抱着神舟十七号船箭组合体。问天阁前,“再次出征、再夺胜利、再创辉煌”12个大字分外醒目。圆梦园广场上,旌旗招展,人们早早在此等候,为即将出征太空的3名航天员送行。②10月26日8时2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举行。军乐队奏响《歌唱祖国》的乐曲,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迈着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南门走出,他们身着乳白色的航天服,挥手向大家问好。③【A】翘首企盼的人群瞬间欢悦起来,他们呼喊着航天员的名字,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如潮般的掌声接连不断,“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的呼声一遍又一遍地响彻整个广场。④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七号,从首次太空飞行到长期驻守空间站,20年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⑤出征前面对媒体记者,汤洪波表示无论是全社会的“航天热”,还是青少年的“航天梦”,都是国家富强、科技进步的重要象征。“想向上生长就要向下扎根,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你的每一分努力和付出,都会让你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青年朋友们,为了梦想,为了祖国,加油吧!”他饱含深情的话语,让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也如鼓点一样激励着每一位有志青年的心。⑥时隔2年多,第二次出征太空的汤洪波已经成为神舟十七号任务的指令长。他坚定地走到话筒面前,行举手礼,铿锵有力地报告:“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汤洪波。”“航天员唐胜杰。”“航天员江新林。”⑦“出发!”总指挥长下达了出征命令。⑧现场送行的人们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和鲜花,高举着给航天员加油鼓劲的标语条幅,目送3名航天员登车、向发射场驶进。3名航天员坐在车窗旁,不停地向人们招手致意。⑨随后,出征车队抵达发射场。各个参试点位,科技人员严阵以待。⑩【B】发射塔架缓缓张开环抱的“双臂”,神舟十七号船箭组合体的身姿雄壮挺拔,倚天而立。浩瀚宇宙正敞开怀抱,准备迎接3名航天员的到来。 “倒计时30分钟准备!”“15分钟准备!” “5,4,3,2,1,点火!”11时14分,随着零号指挥员点火指令的下达,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和3名航天员直入苍穹!(《人民日报》2023年10月27日,有改动)材料三:满怀信心 再次出发——神舟十七航天员故事①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驾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这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汤洪波的首次太空飞行,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为了那一刻,他足足准备了11年。②仅仅过了两年多,汤洪波将首次作为指令长,带领2名新航天驾驶员执行任务。见面会上记者问他为重返太空家园克服了哪些困难?汤洪波说:“为重返太空家园,我先后完成了身体、心理恢复,同步开展学习训练。我常常提醒自己,身体可以失重但心灵永远不能失重,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负时代、不负梦想。”(《光明日报》2023年10月26日,有改动)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和材料一消息通俗朴实的语言风格不同,材料二中通讯的语言更生动活泼,富有文采。B. 材料二中【A】句通过动作、语言,写出三名航天员出现时人们激动欢跃的心情和热闹的场景。C. 材料二中【B】句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点火发射前神舟十七剑指苍穹的雄姿,给人神圣庄严感受。D.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驾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19.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报道了什么事件?请给材料一拟个标题。(4分)20.《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家媒体都采访了神舟十七号飞船指令长,请联系两则新闻内容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4分)材料二 材料三采访对象 ①采访问题 ② 为重返太空家园,你克服了哪些困难?采用内容 想向上生长就要向下扎根,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你的每一分努力和付出,都会让你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青年朋友们,为了梦想,为了祖国,加油吧! ③三、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青春是什么?是人生的一段旅程,是拼搏的一种姿态,是奋发的一股力量。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上下求索的精神,寻找着青春的答案。勤学苦读是宋濂找到的答案,弃医从文是鲁迅找到的答案,你找到了什么样的答案?请以“寻找青春的答案”为题,写一篇文章,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书写工整,不少于700字;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一中霞田校区2025秋初二年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docx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一中霞田校区2025秋初二年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