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3 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 课件 (共29张PPT) 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4.3 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 课件 (共29张PPT) 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时 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领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合情推理的能力;
2.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判定方法解答相关问题.
新课导入
我们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反过来还成立吗?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新课探究
A
B
C
前面已经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已知:在△ABC 中,∠B =∠C.
求证:AB = AC.
A
B
C
证明:作 AD⊥BC 于点 D,
∴∠ADB =∠ADC = 90°,
又∵∠B =∠C,AD = AD,
∴△ADB ≌ △ADC(AAS),
∴AB = AC.
D
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这一定理可以简述为:等角对等边.
A
B
C
几何语言:
∵∠B =∠C (已知)
∴ AB = AC(等角对等边)
∵∠1 =∠2,
∴ DC = BC
A
B
C
D
2
1
(等角对等边).
错,因为两角都不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判断:
等边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呢?又如何判别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是等边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是等边三角形?请证明自己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
思考
A
B
C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B =∠A = 60° ,
∴AC = BC(等角对等边).
∵∠B =∠C = 60°,
∴AC = AB ,
∴AC = AB = BC .
(2)有一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 ①若 AB =AC,∠A =60°,
则∠B = ∠C = 60°,
∴∠A =∠B =∠C = 60°,
∴AB=AC=BC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
B
C
证明: ②若AB=AC,∠B=∠C = 60°,
则∠A = 180°– ∠B –∠C = 60°,
∴∠A =∠B =∠C = 60°,
∴AB=AC=BC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
B
C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判断下列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不确定
(1)
5
5
4
(2)
5
5
5
(3)
60°
60°
(4)
60°
(5)
5
5
60°
(6)
5
5
60°
定义 性质 判断
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对等角 等角对等边
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等于60° (另也有三线合一性质)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的边、角有这么多特点,那直角三角形可能还有什么特点呢?
如图,在Rt△ABC中,∠BCA =90°,如果∠A=30°,那么直角边BC与斜边AB有什么关系呢
C
B
A
30°
小组活动:
1.量一量、
拼一拼、
折一折
2.大胆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
在Rt△ABC中,若∠A=30°,则BC= AB.
已知:如图,在 Rt△ABC 中,∠C = 90°,
∠A = 30°. 求证:BC = AB.
证明:延长 BC 到 D,使 CD = BC,连接AD,
易得△ACB≌ △ACD.
∴AD=AB,∠BAC= ∠DAC =30°
∴∠BAD =60°. ∴△ABD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D=AB.
A
B
C
D
= AB.  
∴ BC = BD   
30°
证明:如图,取线段AB的中点D,连接CD.
∵CD是Rt△ABC斜边AB上的中线,
∴CD= AB=BD.
∵∠BCA =90°,且∠A =30°,
∴∠B= 60°.
∴△CBD为等边三角形,
∴BC=BD= AB.
C
B
A
30°
D
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
B
C
30°
例4 一艘船上午 8:00 从 A 处出发,以 10 n mile/h的速度向正北航行,从 A 处测得一礁石 C 在北偏西 30°方向上.这艘船上午 10:00 到达 B 处,并测得礁石 C 在北偏西 60° 的方向上.
(1)画出礁石 C 的位置;
(2)求出 B 处到礁石 C 的距离;
(3) 这艘船继续向正北方向航行多少海里
与礁石C的距离最小?
A


.B
.C
30°
60°
.F
解:(2)∵ ∠FBC =∠BAC +∠ACB,
∠BAC = 30°, ∠FBC = 60°,
∴ ∠ACB = 30°,即∠BAC =∠ACB,
∴ BC = AB ( 等角对等边),
即 BC = AB = 10×(10 - 8) = 20 (n mile).
答:B 处到礁石 C 的距离为 20 n mile.
A


.B
.C
30°
60°
.F
A


.B
.C
30°
60°
.F
(3)如图,过点C作CF⊥AB,垂足为点F.
∠CBF =60°,∠CFB =90°,
∴∠ BCF=30°.
∴BF= BC =10(n mile).
答:这艘船继续向正北方向航行10n mile与礁石C的距离最小.
课后习题
1.如图,∠A=36°,∠DBC=36°,∠C=72°,分别计算∠1,∠2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答:∠1=72°,∠2=36°;
等腰三角形△ABC,△ABD,△BCD.
2.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AB//DC,OA=OB.
求证:OC=OD.
证明:OA=OB,∴∠A=∠B,
又AB//DC,
∴∠A=∠C,∠B=∠D,
∴∠C=∠D,
∴OC=OD.
1.已知:如图,AB与CD交于点P,CP=PD,∠A=42°,∠CPB=138°,∠B = 69°.求证:AC=PB.
解:由题意可知,
∠APC=∠BPD=180°-138°=42°=∠A,
∴AC=CP,
∠D=180°- 42°- 69°=69°,
∴PD=PB ,
又CP=PD, ∴AC=PB.
2.在△ABC中,AB=AC,AD平分∠BAC交BC于点D,若∠B=45°,BC=10 cm.求AD的长.
A
B
C
D
解:由题意可知AD是等腰△ABC底边的高和中线,
∴BD=CD,∠ADB=90°,
∴∠1=180 ° - 45 ° - 90 ° =45°= ∠B
∴AD=BD= BC=5cm.
证明:取AB中点E,连接CE.
由题意可知BC= AB=BE,
又∠B=180 ° - 90 ° - 30 °=60°.
∴△BCE是等边三角形.
∴CD是△BCE的中线.
∴BD=DE= BE= AB.
3.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高,∠A=30°.求证:BD= AB.
E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在应用方面你有什么看法?
2.你能将等腰三角形的知识体系简单地说一说吗?
3.本节课中,你与同伴交流,学到了同伴的哪些优点?
课堂小结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完成练习;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