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第1课时 比热容知识点1 热量1.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作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 说“具有”或“含有”。烧一壶水时,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得越高,它吸收的热量就越 。知识点2 实验: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2.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通过 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2)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液体 名称 液体质 量m/g 初温 t1/℃ 末温 t2/℃ 加热时 间t/min 液体吸热 情况“多” 或“少”甲 10 30 40 6 多乙 30 40 3 少①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方案 (选填“一”或“二”)。②小明所取的乙液体的质量是 g。③由上表中数据可知, 液体的吸热能力强。(3)若将甲、乙两液体都加热6 min,则 液体升高的温度多,它的吸热能力 (选填“强”或“弱”)。(4)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般不同,物理学中用 这一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知识点3 比热容3.(2023·重庆江津区期中)下列有关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热容大的物体吸热多B.吸热多的物体比热容大C.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强D.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升高得多4.下列哪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 )A.炎热的夏天,罐里的猪油熔化了B.大铝锅烧红了C.水从20 ℃冷却到2 ℃D.铁板通过车床加工成零件5.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比热容 /[×103 J·(kg·℃)-1] 4.2 2.1 2.1 0.88 0.39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知识点4 比热容的应用6.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子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A.热量 B.质量C.比热容 D.密度7.在北方冬天常用热水向千家万户供暖,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A.质量大 B.密度小C.比热容大 D.凝固点高8.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例不是主要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A.夏天洒水降温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C.修建人工湖能减缓热岛效应D.傍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9.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水和某种油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不考虑实验中的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的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B.水的吸热能力比油强C.因为这种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它的比热容比水小D.油和水的比热容一样大10.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状态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终三种金属块的温度不同B.最终三种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C.冰熔化时的温度可能高于0 ℃D.丙的比热容一定大于甲、乙的比热容11. 海风形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与海洋相比,陆地的比热容较 (选填“大”或“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升温较 (选填“快”或“慢”),气温较 (选填“高”或“低”)。12.某同学用一种加热器将质量为600 g的冰持续加热,使其熔化直至沸腾,记录并绘制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看出AB段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D段的比热容。13.小明同学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牛奶和豆浆,用相同的酒精灯和温度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得到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 名称 质量/g 温度升高10 ℃ 加热时间/s 温度升高20 ℃ 加热时间/s 温度升高30 ℃ 加热时间/s牛奶 350 260 460 720豆浆 220 330 550Z(1)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 和 。(2)实验时烧杯中应加入 g的豆浆。(3)实验中,小明采用的方法是使牛奶和豆浆都升高 的温度,通过比较 的多少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温度都升高30 ℃时,牛奶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豆浆吸收的热量,这表明 的吸热能力强。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知识点1 利用热量公式Q=cm(t-t0)计算热量1.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乙的比热容是甲的比热容的两倍,若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A.8∶3 B.3∶8C.3∶2 D.2∶32.发动机采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这是利用水的 较大的特性,若水箱中装有10 kg的水,水温上升10 ℃,水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103 J/(kg·℃)]知识点2 利用热量的变形公式求质量、温度、比热容3.用电水壶烧水时,如果将壶内20 ℃的水的温度升高60 ℃,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5 J,那么壶内水的质量是 kg。[c水=4.2×103 J/(kg·℃)]4.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将4 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为 J/(kg· ℃)。初温为30 ℃、质量为2 kg的水吸收2.1×105 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 ℃。5.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砂石的比热容较 。初温为20 ℃、质量为50 kg的砂石吸收3.6×106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100 ℃,则砂石的比热容为 J/(kg·℃)。6.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5,若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5,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7.在标准大气压下,1 kg、20 ℃的水吸收了3.78×105 J的热量后,其温度为( )A.80 ℃ B.90 ℃C.100 ℃ D.110 ℃8.甲、乙两物体吸收相等热量后,甲物体的温度变化量大。如甲物体的比热容为c甲,质量为m甲,乙物体比热容为c乙,质量是m乙,则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若m甲=m乙,则c甲<c乙B.若c甲=c乙,则m甲<m乙C.若m甲>m乙,则c甲>c乙D.若c甲<c乙,则m甲<m乙9.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降低20 ℃,乙物体温度升高15 ℃时,乙物体吸收的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A.3∶8 B.8∶3C.4∶3 D.3∶210.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有0.4 kg和0.5 kg的纯净水,并用不同加热器同时对其加热,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分别得到图丙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A和B(不计热量损失)[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杯中的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4.2×104 JB.加热时间相同,甲、乙两杯水升温之比为2∶3C.甲、乙两杯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热之比为6∶5D.将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从20 ℃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之比是4∶511.实验测量可知,质量是100 g、初温是24 ℃的实心金属球吸收2.3×103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74 ℃,则该小球的比热容是 J/(kg·℃)。查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J·(kg·℃)-1]钢、铁 0.46×103 铝 0.88×103铅 0.13×103 水银 0.14×103沙石 约0.92×103 铜 0.39×10312.质量为5 kg的冰由-10 ℃升高到0 ℃,吸收的热量为1.05×105 J,则冰的比热容为 J/(kg· ℃)。若冰吸收的热量由水降低温度时放出的热量所提供,则需要 kg的水由25 ℃降低到0 ℃。[c水=4.2×103 J/(kg· ℃)]13. 为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小欢在绝热容器内装入1 kg某固体物质,其温度为-15 ℃。把一个每分钟放出相同热量的电加热器放入容器内的固体物质中,外接电源闭合开关,开始加热并计时。加热器在5 min内放出的热量为1.1×104 J,由实验数据得到的图像如图所示。该物质在20~30 min内吸收的热量是 J;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是 J/(kg· ℃)。14.一块质量为800 g、初始温度为-10 ℃的冰块,若想将该冰块变成温度为10 ℃的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04×104 J。[c冰=2.1×103 J/(kg· ℃),c水=4.2×103 J/(kg· ℃)]15. 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1 kg的水和某种液体(该液体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进行对比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实验过程中,水和该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 (选填“甲”或“乙”)物质是该液体,该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c水=4.2×103 J/(kg· ℃)]16.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冬天来临,小周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奶奶购买了一个暖手袋。根据使用说明,他将质量为0.5 kg、温度为75 ℃的水装入暖手袋,使用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降低到35 ℃。(1)暖手袋里面装热水取暖,是利用了水的 (选填“比热容”或“密度”)大的性质;(2)求这段时间水放出了多少热量?[c水=4.2×103 J/(kg·℃)]17.吃早饭的时候,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袋装牛奶,包装袋上标有“250 mL”的字样,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4 ℃升高到35 ℃,妈妈至少要用60 ℃的热水多少千克?[c牛奶=2.5×103 J/(kg ℃),c水=4.2×103 J/(kg ℃),ρ牛奶=1 g/cm3,不计热量损失]第1节 热量 比热容第1课时 比热容知识点1 热量1.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作 热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 不能 说“具有”或“含有”。烧一壶水时,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得越高,它吸收的热量就越 多 。知识点2 实验: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2.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通过 加热时间 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2)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液体 名称 液体质 量m/g 初温 t1/℃ 末温 t2/℃ 加热时 间t/min 液体吸热 情况“多” 或“少”甲 10 30 40 6 多乙 30 40 3 少①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方案 二 (选填“一”或“二”)。②小明所取的乙液体的质量是 10 g。③由上表中数据可知, 甲 液体的吸热能力强。(3)若将甲、乙两液体都加热6 min,则 乙 液体升高的温度多,它的吸热能力 弱 (选填“强”或“弱”)。(4)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般不同,物理学中用 比热容 这一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知识点3 比热容3.(2023·重庆江津区期中)下列有关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比热容大的物体吸热多B.吸热多的物体比热容大C.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强D.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升高得多4.下列哪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 A )A.炎热的夏天,罐里的猪油熔化了B.大铝锅烧红了C.水从20 ℃冷却到2 ℃D.铁板通过车床加工成零件5.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比热容 /[×103 J·(kg·℃)-1] 4.2 2.1 2.1 0.88 0.39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知识点4 比热容的应用6.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子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C )A.热量 B.质量C.比热容 D.密度7.在北方冬天常用热水向千家万户供暖,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C )A.质量大 B.密度小C.比热容大 D.凝固点高8.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例不是主要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A )A.夏天洒水降温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C.修建人工湖能减缓热岛效应D.傍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9.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水和某种油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不考虑实验中的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油的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B.水的吸热能力比油强C.因为这种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它的比热容比水小D.油和水的比热容一样大10.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状态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最终三种金属块的温度不同B.最终三种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C.冰熔化时的温度可能高于0 ℃D.丙的比热容一定大于甲、乙的比热容11. 海风形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与海洋相比,陆地的比热容较 小(选填“大”或“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升温较 快 (选填“快”或“慢”),气温较 高 (选填“高”或“低”)。12.某同学用一种加热器将质量为600 g的冰持续加热,使其熔化直至沸腾,记录并绘制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看出AB段的比热容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D段的比热容。13.小明同学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牛奶和豆浆,用相同的酒精灯和温度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得到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 名称 质量/g 温度升高10 ℃ 加热时间/s 温度升高20 ℃ 加热时间/s 温度升高30 ℃ 加热时间/s牛奶 350 260 460 720豆浆 220 330 550Z(1)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 秒表 和 天平 。(2)实验时烧杯中应加入 350 g的豆浆。(3)实验中,小明采用的方法是使牛奶和豆浆都升高 相同 的温度,通过比较 加热时间 的多少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温度都升高30 ℃时,牛奶吸收的热量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豆浆吸收的热量,这表明 牛奶 的吸热能力强。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知识点1 利用热量公式Q=cm(t-t0)计算热量1.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乙的比热容是甲的比热容的两倍,若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B )A.8∶3 B.3∶8C.3∶2 D.2∶32.发动机采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这是利用水的 比热容 较大的特性,若水箱中装有10 kg的水,水温上升10 ℃,水吸收的热量为 4.2×105 J。[c水=4.2×103 J/(kg·℃)]知识点2 利用热量的变形公式求质量、温度、比热容3.用电水壶烧水时,如果将壶内20 ℃的水的温度升高60 ℃,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5 J,那么壶内水的质量是 2 kg。[c水=4.2×103 J/(kg·℃)]4.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将4 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为 4.2×103 J/(kg· ℃)。初温为30 ℃、质量为2 kg的水吸收2.1×105 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 55 ℃。5.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砂石的比热容较 小 。初温为20 ℃、质量为50 kg的砂石吸收3.6×106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100 ℃,则砂石的比热容为 0.9×103 J/(kg·℃)。6.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5,若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5,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3∶2 。7.在标准大气压下,1 kg、20 ℃的水吸收了3.78×105 J的热量后,其温度为( C )A.80 ℃ B.90 ℃C.100 ℃ D.110 ℃8.甲、乙两物体吸收相等热量后,甲物体的温度变化量大。如甲物体的比热容为c甲,质量为m甲,乙物体比热容为c乙,质量是m乙,则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C )A.若m甲=m乙,则c甲<c乙B.若c甲=c乙,则m甲<m乙C.若m甲>m乙,则c甲>c乙D.若c甲<c乙,则m甲<m乙9.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降低20 ℃,乙物体温度升高15 ℃时,乙物体吸收的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A )A.3∶8 B.8∶3C.4∶3 D.3∶210.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有0.4 kg和0.5 kg的纯净水,并用不同加热器同时对其加热,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分别得到图丙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A和B(不计热量损失)[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乙杯中的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4.2×104 JB.加热时间相同,甲、乙两杯水升温之比为2∶3C.甲、乙两杯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热之比为6∶5D.将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从20 ℃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之比是4∶511.实验测量可知,质量是100 g、初温是24 ℃的实心金属球吸收2.3×103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74 ℃,则该小球的比热容是 0.46×103 J/(kg·℃)。查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 钢、铁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J·(kg·℃)-1]钢、铁 0.46×103 铝 0.88×103铅 0.13×103 水银 0.14×103沙石 约0.92×103 铜 0.39×10312.质量为5 kg的冰由-10 ℃升高到0 ℃,吸收的热量为1.05×105 J,则冰的比热容为 2.1×103 J/(kg· ℃)。若冰吸收的热量由水降低温度时放出的热量所提供,则需要 1 kg的水由25 ℃降低到0 ℃。[c水=4.2×103 J/(kg· ℃)]13. 为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小欢在绝热容器内装入1 kg某固体物质,其温度为-15 ℃。把一个每分钟放出相同热量的电加热器放入容器内的固体物质中,外接电源闭合开关,开始加热并计时。加热器在5 min内放出的热量为1.1×104 J,由实验数据得到的图像如图所示。该物质在20~30 min内吸收的热量是 2.2×104 J;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是 2.2×103 J/(kg· ℃)。14.一块质量为800 g、初始温度为-10 ℃的冰块,若想将该冰块变成温度为10 ℃的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04×104 J。[c冰=2.1×103 J/(kg· ℃),c水=4.2×103 J/(kg· ℃)]15. 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1 kg的水和某种液体(该液体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进行对比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实验过程中,水和该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 乙 (选填“甲”或“乙”)物质是该液体,该液体的比热容为 2.1×103 J/(kg· ℃)。[c水=4.2×103 J/(kg· ℃)]16.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冬天来临,小周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奶奶购买了一个暖手袋。根据使用说明,他将质量为0.5 kg、温度为75 ℃的水装入暖手袋,使用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降低到35 ℃。(1)暖手袋里面装热水取暖,是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 (选填“比热容”或“密度”)大的性质;(2)求这段时间水放出了多少热量?[c水=4.2×103 J/(kg·℃)]Q放=c水mΔt=4.2×103 J/(kg·℃)×0.5 kg×(75 ℃-35 ℃)=8.4×104 J。17.吃早饭的时候,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袋装牛奶,包装袋上标有“250 mL”的字样,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4 ℃升高到35 ℃,妈妈至少要用60 ℃的热水多少千克?[c牛奶=2.5×103 J/(kg ℃),c水=4.2×103 J/(kg ℃),ρ牛奶=1 g/cm3,不计热量损失]牛奶的体积V=250 mL=250 cm3,由ρ=得,牛奶的质量m1=ρ牛奶V=1 g/cm3×250 cm3=250 g=0.25 kg,牛奶升温时吸收的热量Q吸=c牛奶m1(t-t1)=2.5×103 J(kg·℃)×0.25 kg×(35 ℃-14 ℃)=1.312 5×104 J,不计热量损失时,热水由60 ℃降低到35 ℃放出的热量Q放=Q吸=1.312 5×104 J,由Q放=c水m2(t2-t)得,需要热水的质量m2===0.125 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1热量 比热容 -学生版.docx 13.1热量 比热容.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