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 能力提升1.(2023·重庆中考B卷中考)春节是世界华人共同的节日,以下春节活动涉及的物理知识,辨析合理的是( B )A.糖画师做糖画,糖汁固化成型是凝华现象B.大年夜吃汤圆,碗中冒出的“白气”是液化形成的C.用胶水贴春联,春联紧贴在门楹上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D.燃放烟花爆竹,闻到空气中的火药味说明分子在做规则的运动2.(2022·重庆中考A卷中考)中华美食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D )A.麻花被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熔点高B.开大火能使正在沸腾的火锅汤温度升高C.蒸汤包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汤包的内能D.烤鸭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 (2021·重庆中考)如图所示,是载有“天问一号”的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A.火箭发射时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汽化现象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是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火箭喷出燃气后周围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减缓D.燃气主要通过热传递使周围的空气内能增大4.(2024·陕西中考)“五一”假期,小明乘车回老家看望亲人。一家人在一起摘槐花、吃槐花麦饭……这些都是小明最真切的童年记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刚出锅的槐花麦饭很烫,是因为麦饭含有的热量多B.槐树叶看上去呈绿色,是因为叶子吸收了绿光C.小明在行驶的车上看到槐树向后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D.槐花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5.(2024·山东烟台中考)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奥秘,对以下生活实例解释正确的是( A )A.夏天向地面洒水可以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打扫卫生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气压使液体的沸点降低D.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6. (2024·陕西中考)“芒种”过后,陕西关中等地区夏收进程已过半。如图,是烈日下联合收割机收麦的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夏收时节气温越高,空气中的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阳光炙烤下的金色麦穗温度升高,其所含的热量变多C.利用水冷系统给发动机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阳光曝晒下的驾驶室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其内能7. (2023·江苏苏州中考)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A )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8. (2023·山东泰安中考)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c水>c液。下列说法中( D )①甲物质是水②0~12 min乙温度降低了20 ℃③0~12 min甲放出了8.4×104 J的热量④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1×103 J/(kg·℃)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9.(2023·重庆中考A卷中考)新能源太阳灶是一种烧水做饭的器具,太阳灶烧水时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 内 能,将2 kg的水从20 ℃加热到70 ℃,水吸收的热量为 4.2×105 J。[c水=4.2×103 J/(kg·℃)]10.(2022·重庆中考A卷中考)小铭周末在家做家务,他在水壶中装入质量为2 kg、温度为18 ℃的水后,放在燃气灶上加热,利用 热传递 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直至将水加热到68 ℃,这个过程水吸收的热量为 4.2×105 J。[比热容c水=4.2×103 J/(kg·℃)]11.(2022·重庆中考B卷中考)《三国演义》有“青梅煮酒”的典故,芒种节气正是青梅煮酒季,煮酒可利用水浴法对酒加热。质量为0.5 kg的酒从20 ℃升高到40 ℃吸收的热量是 3.4×104 J;若煮酒位置海拔越高,水面上方的气压越低,则水的沸点会越 低 。[c酒=3.4×103 J/(kg·℃)]12. 如图所示,重庆网红“木桶鱼”是在木桶里放入高温的鹅卵石,再加入调制好的鱼和汤,鹅卵石放热使汤沸腾,则质量为1 kg的鹅卵石从300 ℃降到250 ℃放出的热量是 4×104 J;用锅盖紧密盖住木桶,桶内气压升高,则汤的沸点会 升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鹅卵石=0.8×103 J/(kg·℃)]13.(2024·四川泸州中考)“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将酒盏漂浮在清冽的溪水上随溪流动,会降低酒的温度,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在改变酒的内能;酒盏里质量为100 g的酒在漂流过程中,温度从30 ℃降低至25 ℃,会放出 1.7×103 J的热量。[c酒=3.4×103 J/(kg·℃)]14.(2024·云南中考)“过桥米线”是一种云南特色小吃。食材很多,包括一大碗上面浮着一层油的热汤、一碟鲜肉薄片、一碗熟米线等食材。食用时,应先把肉片放进热汤内,通过 热传递 方式使肉片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至熟透,再加入米线等。要使质量200 g、初温20 ℃的肉升高60 ℃,需要吸收 4.2×104 J热量。[c肉=3.5×103 J/(kg·℃)]15.萌态可掬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由硅胶外壳和毛绒公仔两部分组成,其外壳由广东某公司负责生产。若生产中把200 g硅胶从20 ℃升温到40 ℃,则硅胶的内能增大了 3.68×103 J;同时工厂用水为机械设备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 较大的特点。[c硅胶=0.92×103 J/(kg·℃)]16.(2024·山东烟台中考)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质量是0.3 kg的水和表中等质量的另一种物质进行对比,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图线 b (选填“a”或“b”)对应的物质为水,另一种物质为 煤油 ,这种物质在0~5 min内吸收的热量为 2.52×104 J。物质 比热容c/[J·(kg·℃)-1]水 4.2×103酒精 2.4×103煤油 2.1×103蓖麻油 1.8×103第十三章 内能 能力提升1.(2023·重庆中考B卷中考)春节是世界华人共同的节日,以下春节活动涉及的物理知识,辨析合理的是( )A.糖画师做糖画,糖汁固化成型是凝华现象B.大年夜吃汤圆,碗中冒出的“白气”是液化形成的C.用胶水贴春联,春联紧贴在门楹上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D.燃放烟花爆竹,闻到空气中的火药味说明分子在做规则的运动2.(2022·重庆中考A卷中考)中华美食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麻花被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熔点高B.开大火能使正在沸腾的火锅汤温度升高C.蒸汤包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汤包的内能D.烤鸭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 (2021·重庆中考)如图所示,是载有“天问一号”的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火箭发射时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汽化现象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是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火箭喷出燃气后周围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减缓D.燃气主要通过热传递使周围的空气内能增大4.(2024·陕西中考)“五一”假期,小明乘车回老家看望亲人。一家人在一起摘槐花、吃槐花麦饭……这些都是小明最真切的童年记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刚出锅的槐花麦饭很烫,是因为麦饭含有的热量多B.槐树叶看上去呈绿色,是因为叶子吸收了绿光C.小明在行驶的车上看到槐树向后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D.槐花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5.(2024·山东烟台中考)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奥秘,对以下生活实例解释正确的是( )A.夏天向地面洒水可以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打扫卫生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气压使液体的沸点降低D.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6. (2024·陕西中考)“芒种”过后,陕西关中等地区夏收进程已过半。如图,是烈日下联合收割机收麦的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夏收时节气温越高,空气中的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阳光炙烤下的金色麦穗温度升高,其所含的热量变多C.利用水冷系统给发动机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阳光曝晒下的驾驶室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其内能7. (2023·江苏苏州中考)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8. (2023·山东泰安中考)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c水>c液。下列说法中( )①甲物质是水②0~12 min乙温度降低了20 ℃③0~12 min甲放出了8.4×104 J的热量④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1×103 J/(kg·℃)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9.(2023·重庆中考A卷中考)新能源太阳灶是一种烧水做饭的器具,太阳灶烧水时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 能,将2 kg的水从20 ℃加热到70 ℃,水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103 J/(kg·℃)]10.(2022·重庆中考A卷中考)小铭周末在家做家务,他在水壶中装入质量为2 kg、温度为18 ℃的水后,放在燃气灶上加热,利用 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直至将水加热到68 ℃,这个过程水吸收的热量为 J。[比热容c水=4.2×103 J/(kg·℃)]11.(2022·重庆中考B卷中考)《三国演义》有“青梅煮酒”的典故,芒种节气正是青梅煮酒季,煮酒可利用水浴法对酒加热。质量为0.5 kg的酒从20 ℃升高到40 ℃吸收的热量是 J;若煮酒位置海拔越高,水面上方的气压越低,则水的沸点会越 。[c酒=3.4×103 J/(kg·℃)]12. 如图所示,重庆网红“木桶鱼”是在木桶里放入高温的鹅卵石,再加入调制好的鱼和汤,鹅卵石放热使汤沸腾,则质量为1 kg的鹅卵石从300 ℃降到250 ℃放出的热量是 J;用锅盖紧密盖住木桶,桶内气压升高,则汤的沸点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鹅卵石=0.8×103 J/(kg·℃)]13.(2024·四川泸州中考)“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将酒盏漂浮在清冽的溪水上随溪流动,会降低酒的温度,这是通过 的方式在改变酒的内能;酒盏里质量为100 g的酒在漂流过程中,温度从30 ℃降低至25 ℃,会放出 J的热量。[c酒=3.4×103 J/(kg·℃)]14.(2024·云南中考)“过桥米线”是一种云南特色小吃。食材很多,包括一大碗上面浮着一层油的热汤、一碟鲜肉薄片、一碗熟米线等食材。食用时,应先把肉片放进热汤内,通过 方式使肉片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至熟透,再加入米线等。要使质量200 g、初温20 ℃的肉升高60 ℃,需要吸收 J热量。[c肉=3.5×103 J/(kg·℃)]15.萌态可掬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由硅胶外壳和毛绒公仔两部分组成,其外壳由广东某公司负责生产。若生产中把200 g硅胶从20 ℃升温到40 ℃,则硅胶的内能增大了 J;同时工厂用水为机械设备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特点。[c硅胶=0.92×103 J/(kg·℃)]16.(2024·山东烟台中考)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质量是0.3 kg的水和表中等质量的另一种物质进行对比,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图线 (选填“a”或“b”)对应的物质为水,另一种物质为 ,这种物质在0~5 min内吸收的热量为 J。物质 比热容c/[J·(kg·℃)-1]水 4.2×103酒精 2.4×103煤油 2.1×103蓖麻油 1.8×10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三章内能 能力提升 - 学生版.docx 第十三章内能 能力提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