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体积小就可以视为质点B.同一运动过程的路程不可能小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初、末速度的平均值D.力、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运算时都遵从算术法则2.0时刻将小球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后,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的速度为v、位移为x、加速度为a,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小球的运动图像(横轴均为时间t)可能正确的是A. B.C. D.3.伽利略创造性地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可以解释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原因B.图甲中斜面倾角越小,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测量C.图乙实验考虑了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D.图乙可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某棵苹果树上的苹果从离水平地面高5m处由静止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和其他枝叶对苹果的影响,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在空中运动时,相同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不同B.苹果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1.2sC.苹果着地前0.5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为3.75mD.苹果着地前瞬间速度大小为5m/s5.如图所示,轻质气球下方用轻绳悬挂质量为5kg的木箱,木箱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箱的速度大小由2m/s增至6m/s过程中运动的位移大小为8m,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轻绳上的弹力大小为55N B.木箱处于失重状态C.木箱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 D.木箱的速度大小由2m/s增至6m/s的时间为2s6.如图所示,轻杆AC和轻杆BC的一端用光滑铰链连接在C点,另一端分别用光滑铰链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将一质量为m的物块通过细线连接在C点并保持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轻杆AC上的弹力大小为B.轻杆BC上的弹力大小为mgC.若将轻杆BC换成相同长度的细线,物块仍能静止在原来位置D.轻杆AC对C点的弹力与轻杆BC对C点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7.如图所示,质量为2kg、长为2m的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1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静止于木板左端。先用水平向右、大小为4N的恒定拉力F作用于滑块上,一段时间后滑块从木板右端滑离。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在木板上滑行时,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2m/sB.滑块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4m/sC.从木板开始运动到滑块滑离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大小为2mD.滑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为4s二、多选题8.北京时间2024年11月4日0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时24分”是时刻B.返回舱返回过程中,返回舱内的航天员相对于返回舱运动C.返回舱在竖直加速下落阶段受到的合力方向可能竖直向上D.返回舱在竖直减速下落阶段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9.如图所示,斜面为圆弧的斜面体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斜面体和竖直墙面之间放置光滑的小球,小球与斜面体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右的力缓慢向右移动斜面体,小球始终未接触地面。在该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面对小球的弹力逐渐增大 B.墙面对小球的弹力逐渐减小C.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不变 D.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逐渐增大10.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连接着物块A,物块A静止时弹簧的形变量为5cm。在物块A上端再放上物块B,物块A、B静止时如图乙所示。0时刻对物块B施加一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使得物块B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大小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物块A、B的质量均为1kg,取重力加速度大小,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N/m B.0时刻作用力F的大小为4NC.物块A、B分离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10N D.物块A、B分离时物块B的速度大小为0.4m/s三、实验题11.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完成后得到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所示,A、B、C、D、E为相邻的五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出B、D两点的时间间隔t= s,纸带上打出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C=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某同学在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利用图钉、平板、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及铅笔、刻度尺进行有关实验,(1)图1中B测力计的示数为 N。(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2)如图2所示是甲、乙两名同学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得到的结果。若按实验中要求的符号表示各个力,则可判定其中 (填“甲”或“乙”)实验结果是尊重实验事实的。(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在图2丙中作出,请作图 ,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1N,O是橡皮筋的一个端点。按照作图法可得合力的大小为 N。(4)关于本实验的操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方便测量,实验时两细绳OA、OB必须相互垂直B.必须记录橡皮条被拉伸的数值及OA、OB细绳拉力大小C.橡皮筋的反向延长线必须是两条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D.可以同时改变两条细绳的拉力,但是要保持结点O的位置不变四、解答题13.某次足球训练中,足球(视为质点)以大小为v1=4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运动至运动员脚边时被运动员以大小为v2=6m/s的速度反向踢出,足球被踢出后运动x=18m时静止。已知足球被踢出后沿水平地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足球与运动员的脚接触的时间△t=0.05s。求:(1)足球在与运动员的脚接触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a1;(2)足球被踢出后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3)足球被踢出后在t1=2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x1。14.如图所示,轻质细绳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的A点,另一端连接着小球,小球又通过轻质细弹簧与物块连接在一起。当小球位于空中B点、物块位于竖直墙壁C点时,小球、物块均静止。已知在竖直平面内且、,小球、物块(均可视为质点)的质量分别为、,弹簧的劲度系数k=300N/m、原长,弹簧处于弹性限度内。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1)细绳上的弹力大小;(2)A、C两点间的距离d;(3)物块对墙壁的摩擦力大小f。15.如图所示,足够长、倾角的传送带以速率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刻将可视为质点、质量的物块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底端,与此同时,将方向平行于传送带向上、大小的恒力作用在物块上,时撤去恒力。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接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sin37°=0.6,cos37°=0.8。求:(1)恒力作用在物块上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2)物块上滑的最高点到传送带底端的距离x;(3)物块从开始运动至返回传送带底端的时间t。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B C D B C AD BC BD11. 0.20 0.44 0.90【详解】[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所以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纸带上打出B、D两点的时间间隔[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得打出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3]根据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12. 3.60 甲 7/7.0/7.00 D【详解】(1)[1]由图示可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其示数为3.60N;(2)[2]该实验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出的合力,而F'是通过实际实验得出的,故F'应与OA在同一直线上,而F与、组成平行四边形,故甲实验结果是尊重实验事实的;(3)[3][4]已知分力求合力,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如下由图可得,两个分力的合力的长度为7个长度,所以合力的大小为7N。(4)[5]A.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两细绳OA、OB的夹角应适当大一点,没必要一定成90°,故A错误;B.每次实验必须将橡皮条的末端点拉至同一位置,并记录OA、OB细绳拉力大小及方向,故B错误;C.OB、OC细绳拉力大小可以不相等,故橡皮筋的反向延长线不一定是两条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故C错误;D.可以同时改变两条细绳的拉力,但为了使作用效果相同,要保持结点O的位置不变,故D正确。故选D。13.(1)a1=200m/s2(2)a2=1m/s2(3)x1=10m【详解】(1)以足球被踢出后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足球在与运动员的脚接触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大小△v=v2-(-v1)该过程中足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解得a1=200m/s2(2)足球被踢出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解得a2=1m/s2(3)足球被踢出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经过t时间,足球速度减为0,有解得t=6s>t1=2s因此有解得x1=10m14.(1)(2)(3)【详解】(1)对小球受力分析,沿细绳方向上有解得(2)对小球受力分析,沿弹簧方向上有根据胡克定律有根据几何关系有解得(3)对物块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有由牛顿第三定律有解得15.(1)(2)(3)【详解】(1)取沿传送带向上为正方向,恒力作用在物块上时对物块受力分析,垂直于传送带方向上有平行于传送带方向上有其中解得(2)物块在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解得撤去恒力后物块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此时对物块受力分析有物块从撤去恒力到减速为0,有解得物块上滑的最高点到传送带底端的距离解得(3)撤去恒力后物块向上做减速运动的时间物块上滑到最高点后开始下滑物块做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该过程有,解得,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的瞬间,由于,因此物块会继续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物块以加速度继续向下加速运动,则从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到物块返回传送带底端,该过程有解得物块从开始运动至返回传送带底端的时间解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