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抚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西省抚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最亮的一个天体,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金星”,日出前出现在东方天空时被称为“启明星”,日落后出现在西方天空时被称为“长庚星”。金星大气层比地球浓密,只有少量的太阳辐射能到达金星表面。下图为太阳系部分行星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金星亮度大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身能发光 B.自转周期长 C.有生命存在 D.大气反射强
2.图中金星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据天文观测,金星上没有极光现象,其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距太阳近 B.体积小 C.没有磁场 D.没有大气
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十堰市勋西县西北部开展重要化石调查,发现了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虫化石,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证据。下图为勋西珊瑚虫化石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
B.同时代的地层可能含有相同的化石
C.含化石多的地层一定形成时间较早
D.一般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5.推测泥盆纪时期秦岭地区曾经是( )
A.温暖的浅海 B.干冷的山地 C.湿热的森林 D.干旱的沙漠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下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序号与水循环环节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蒸发 B.②地下径流 C.⑤降水 D.⑥水汽输送
7.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下渗
8.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了全球水资源的总量 B.缓解了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不平衡
C.各环节都可以塑造地表形态 D.实现地球所有圈层间的相互联系
黑土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其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自然土壤变为耕作土壤,黑土肥力下降明显。下图示意东北平原某耕地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土壤剖面图中甲代表的是( )
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耕作层 D.犁底层
10.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自然原因是( )
A.人口密集,开发历史较早 B.农业生产,有机质生成多
C.气候干旱,有机质淋溶少 D.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
11.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最适宜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 B.秸秆还田、少耕深松、休耕
C.开垦新耕地全部退耕还林 D.挖排水沟、掺砂、洒熟石灰
2024年11月初,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校园内举行观察植物的活动。甲、乙两小组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树种作为观察对象,并制作了观察记录表(见下表),教师对此给予了肯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甲组 乙组
植物图示
基本特征 树干高十余米,树上叶子较为稀疏、呈黄色或红色;树下有很多呈红黄色的落叶,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树干高7米以上,树叶对生、革质、长5-14cm、宽3.5-6cm、叶端尖、基部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树下没有黄色的落叶。
12.根据观察结果,判断甲、乙两小组观察的植物属于( )
A.都是落叶林 B.都是常绿林 C.都是阔叶林 D.都是针叶林
13.造成同一校园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工引种其他植被 B.土壤条件的差异
C.光照条件的差异 D.水分条件的差异
山洪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多发生在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的地区。山洪灾害的链生性是指暴雨型山洪诱发的,灾害固液物质运动过程中出现多灾种传递转化、链式演进的特性。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山洪灾害及其链生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示意图中的山洪灾害最可能发生在( )
A.横断山区 B.柴达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5.在示意图的山洪灾害链生过程中,甲表示( )
A.冲毁城镇 B.破坏耕地 C.淤堵河道 D.侵蚀下切
16.在山洪灾害多发区,地震灾害发生后( )
A.边坡土壤侵蚀强度显著升高 B.诱发山洪的最小降雨量上升
C.泥石流侵蚀下切的能力减弱 D.山洪链生灾害发生频率降低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登上“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踏上为期5个月的科考征程。本次考察将建设罗斯海新站,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5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
材料二 下图为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及考察船航行线路。
(1)指出我国选择11月至次年3月进行南极科学考察的原因。
(2)比较上海附近海域与罗斯海海域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分析科考船从上海至新西兰吃水深度的变化情况。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四川省某高山峡谷中设计建造的传统民居,当地“穿堂风”的强度深受山谷风的影响。

(1)根据图中穿堂风的风向判断此时是白天还是夜晚,并简述判断的依据。
(2)民居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3)试分析山谷风对图示传统民居“穿堂风”强度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省开特米里克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海拔一般在2742-3200m,地表主要为以泥土为主的湖相沉积物,雅丹地貌分布广泛,开特米里克矿区的地质基础以及风力作用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必要因素,且气候、构造、岩性等条件更有利于雅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下图示意该地区雅丹体形态及雅丹地貌景观。
(1)图示雅丹体甲处坡度较缓,乙处坡度较陡,试分析原因。
(2)分析开特米里克矿区雅丹地貌发育的气候条件。
(3)简述开特米里克矿区雅丹地貌经历形成一发育—衰亡的过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A D C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A A C A
17.(1)11月至次年3月,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
(2)上海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高,南极罗斯海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低;上海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南极罗斯海海域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3)从上海至新西兰,船只吃水深度先变深再变浅;北段上海至赤道附近,海水密度不断减小,船只吃水深度变深;南段赤道附近至新西兰,海水密度不断增大,船只吃水深度变浅。
18.(1)夜晚。夜晚屋前石质地面降温快,气温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屋后林木地面降温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从屋前流向屋后。
(2)石质地面增温、降温速度较快,林木地面增温、降温速度较慢;屋前石质地面,屋后林木地面,增强了屋前屋后的温差;从而增强了屋前屋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所以穿堂风明显增强。
(3)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正好与穿堂风风向相反;受其影响,穿堂风昼夜强度均减弱。
19.(1)甲处为背风坡,风力侵蚀作用弱,坡度缓;乙处为迎风坡,风力侵蚀作用明显;岩石下部受磨蚀、擦蚀等风蚀作用更明显,使岩石下部呈凹槽化,坡度陡。
(2)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大风天数多,风力强劲,风蚀作用强。
(3)地壳抬升使湖床出露地表,出现裂隙;持续的风蚀作用使裂隙加深、展宽,逐渐形成相间分布的长条形垄槽;纵向切割沟槽,雅丹发生破碎,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地势趋向平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