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走进“新闻”
默读课本P2关于新闻要素和P20关于消息特点的文字,标记出需要积累的新闻相关知识。
思考以下问题:
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媒体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新闻是什么?
①定义:
②特点:
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③六要素: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背景: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
结语:是新闻的结尾。
新闻的结构
标题:引题、主题、副题。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
背景和结语常暗含在主体里,不是每一篇新闻都有。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消息指的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基本新闻体裁。它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用事实说话;第二,短小精悍,概括性强;第三,时效性最强;第四,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第五,大多数消息有电头或“本报讯”作为外在标志。
消息是一种怎样的新闻体裁?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背景链接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1949年初
4月20日
4月21日
4月22日2时
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午夜打响。
新华社全文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首日的情况。
字词清单
芜湖 溃退 荻港

kuì

【摧枯拉朽】
【风平浪静】
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催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没有风浪,水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课题解读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人物及数量
结果
事件、地点
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气势,传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整体感知
阅读这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六要素,完成表格。
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人民解放军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何时
长江(在芜湖、安庆之间)
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黑体字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这一部分是消息的电头,它交待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发电时间,表明消息真实可信、报道及时。
通读全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分析导语的作用。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文中并未单独阐述相关背景信息。
导语作用:将“何时”“何人”“何事”交代得清清楚楚,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开始阶段的总体情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语
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倒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细读感悟
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写出了国民党反动派准备之充分,与后面国民党反动派溃退之快形成极大的反差,暗含讽刺意味;“摧枯拉朽”和“溃退”写出了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反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流露出一种胜利的喜悦与自豪感。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
这既是客观描写,也带有抒情笔调,表现了作者胜券在握的兴奋与喜悦。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展现出我军的进展神速,充分表现了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暗含了作者激动的心情及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在当时严峻的历史背景下,为何毛泽东主席要亲自撰写这篇新闻稿呢?
这篇新闻不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工具,更是在特殊历史时期鼓舞民心、宣告胜利的有力工具。它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实力和坚定决心,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主旨归纳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表露出敌军必败、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