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bang1.了解传记的文体特点,把握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结构方式。2.通过梳理南仁东的人生经历,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品味文章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学习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4.学习南仁东的品格与精神,领悟人物传记的文化内涵。南仁东:打造中国天眼看完这段视频,说说你的感受。含义 :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分类 :人物传记、自传、评传等,人物传记表现手法接近小说但需符合真实性原则,自传是第一人称叙述的自述性文学作品,评传则是记叙与评论相结合的文体。写作特点 :开头一般写人物基本简介,采用叙述、说明等表达方式,适当议论抒情,可按时间或人物为序,以事实为根据。1953年-王宏甲作者简介当代著名作家、报告文学作家、学者。擅长创作纪实文学和人物传记,关注科技、教育、历史等领域,作品以深入调研和情感真挚著称,注重挖掘人物精神内核。代表作品有《中国天眼:南仁东传》《智慧风暴》《长征》等。写作背景“中国天眼”自建成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南仁东及其事迹的文学创作应运而生。王宏甲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王宏甲为了创作这部作品,深入南仁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进行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使得该作品翔实生动、细节丰富。吉林辽源人,满族,天文学家。曾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称号。(1945-2017)潜质 尴尬 筛选 篝火严丝合缝 瞠目结舌 热泪盈眶 朝气蓬勃qiángān' gàshāigōufèngchēngkuàngpéng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圈点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南仁东经历的重大事件。1.请默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1~4段)南仁东少年求学的往事。第二部分(第5~7段)南仁东青年工作学习的经历。第三部分(第8~20段)南仁东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第四部分(第21~39段)南仁东主持开展的“中国天眼”落成并启用。第五部分(第40~42段)南仁东逝世,但“南仁东星”永远闪耀。2.作者从“看星星”的往事写起,有什么用意 介绍南仁东从小对看星星感兴趣,为他后来研究“中国天眼”,取得成就做铺垫;以看星星串起全文,使文章思路清晰。1.请结合课文中的批注“多处提到年份和传主的年龄,形成一条自然的线索”,按年份完成关于南仁东的人物档案表。姓名:南仁东生卒年月:1945年2月~2017年9月籍贯:吉林辽源经 历 1963年(18岁) 南仁东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68年 南仁东被分配到吉林省通化市无线电厂做“小金工”1978年(33岁) 南仁东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生1993年9月 南仁东向中国科学院提出报告,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1994年春夏之交 南仁东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经 历 2007年7月10日 (62岁) 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正式立项2011年3月25日 工程正式开工,南仁东担任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2015年11月21日 南仁东目睹最核心部件馈源舱成功地在大窝凼的上空升起2016年9月25日 (71岁) “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2.根据文章第一、二部分的内容,分析南仁东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1)少年南仁东对星星的追问,体现他主动探索的精神;(2)初三受老师启发后努力学习,展现出他善于反思、积极进取的品质;(3)在通化无线电厂面对挫折,他深刻认识到做事要“一丝不苟”;(4)成功研制十千瓦电视发射机,表现出他具有坚韧不拔、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3.结合第一、二部分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南仁东形象的。①通过对南仁东少年时期和通化无线电厂经历中的典型事例进行细致描写,如对星星的追问、受老师启发后的努力、在无线电厂面对挫折时的坚持等事件。②在叙述中穿插语言描写,如“怎么不可能”,生动地展现了南仁东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为下文写他取得的成就做铺垫。1.默读文章第三、四部分,南仁东决定自主建造“中国天眼”面临哪些困难 他是如何应对的 ①国际上,其他国家已有先进射电望远镜,中国在该领域基础薄弱,且有力量阻止中国争取国际项目;②国内,选址工作艰难,贵州山区地形复杂,条件艰苦;③技术方面,缺乏经验,面临外界质疑。困难①面对国际竞争,南仁东积极争取,毫不退缩;②选址时,他亲自考察贵州深山的一百多个地点,不畏艰难险阻;③面对技术难题和外界质疑,他坚定信念,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动力,带领团队勇往直前;④手术后,他不顾身体状况,坚持返回工地继续工作。应对2.从这些波澜壮阔的事件中,我们感受到南仁东的精神品质。我们感受到南仁东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国际视野,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以及自力更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品感彩1.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彩的语言。①“南半球看到的星星,跟我们看到的一样吗 ”他对天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②“怎么不可能!半导体收音机,我们不是也干下来了吗 ”"!"“ ”看出他对成功研制十千瓦电视发射机的自信,表现出他永不服输的精神。|品感彩③“这是个必须抓住的机会。”“要争取把这个大望远镜建到中国来。”展现出南仁东敏锐的洞察力,认识到“大射电望远镜”对中国天文学发展的关键价值;他将争取此机会视作自身不可推卸的重任, 一心为国家在该领域谋发展;表现出其强大的自信心和远大志向。④“正因为落后,才要奋起。”体现出南仁东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积极态度、战胜困难的坚定决心(坚持理想、永不服输)和他的爱国情怀。|品感彩⑤“我们只是刚刚出发,但是,我们正向宇宙的深处进军。”表现了他对科学事业的探索精神和远大理想。⑥“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一定要冲出去!”他在回北京救治前对工程放心不下,“ 一定”“!”是对学生的殷殷嘱托,是对科学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也表现了南仁东勇往直前、坚定执着的精神。|品手法2.学生默读课文第22~39段,探究下面问题。(1)”南老师的头发,每一根都是竖着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体现了南仁东怎样的精神状态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南老师头发状态的夸张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南仁东当时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紧绷的状态。(2)“当他举起右手遮在安全帽前,仿佛是在向银光闪闪的馈源舱敬礼。阳光照在他仰起的脸上,他那从青年时就蓄起的胡子已经花白了,而耗费了他无数心血的观天巨眼也终于快要‘开眼’了。”[注]动作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动作定格在南仁东“举起右手遮在安全帽前”,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南仁东为中国天眼耗费无数心血的奉献精神,表现其对馈源舱成功升空,观天巨眼也终于快要“开眼”的无限喜悦与激动。|品手法(3)文章中的南仁东为什么一定要“自己过去看” “让我自己过去看”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出“中国天眼”在南仁东心里的分量,南仁东对“中国天眼”的执着,体现出他对天文事业的爱,对祖国的爱。|品手法下面句子中,三个“滴下来”要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浪漫而悲壮的情怀呢 泪珠飞向世界最大的望远镜,滴下来,滴下来,滴下来……三个“滴下来”,情感深沉,表现了南仁东的无限喜悦与激动。第一个“滴下来”语速正常,第二个“滴下来” 语速放缓,最后一个“滴下来”要一字一顿地读。|品手法|品标点:省略号的作用“他的同事和学生看到他双手扶在‘天眼’圈梁的栏杆上,俯身朝下 …… ”“他的串串泪珠滴下来,从高高的圈梁上落向那金光闪闪的望远镜 …… ”“应该有电影镜头来追踪那下落的泪珠,泪珠飞向世界最大的望远镜,滴下来,滴下来,滴下来 …… ”前两个省略号省略了南仁东具体的动作、神态以及一些细节,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滴下来……”中省略号则表示泪珠下落这一动作的持续,强调了泪珠不断落下的画面,增强了画面感和情感的渲染力。这三个省略号表现了南仁东对“天眼”建成的深情与欣慰,对“天眼”未来能够在天文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期待,还有对自己可能无法再长久地陪伴“天眼”的不舍与眷恋。|品标点:感叹号的情感“晚霞浸染的群山看见了!高远的天穹看见了! 广袤的宇宙听见了! ”这三个感叹号构成排比句式,把读者的视线由“中国天眼”周围晚霞浸染的群山,引向高远的天穹、广袤的宇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赋予群山、天穹、宇宙以人的感情,强调南仁东为“中国天眼”建成付出的巨大努力被世间万物看见了,营造出一幅恢弘的画卷,浪漫而悲壮。你觉得作为中学生应该在什么方面践行南仁东的精神?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限时3分钟,小组代表交流结果。要求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谈一谈你的做法。提示文章讲述了“中国天眼”(FAST)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的感人事迹。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扎根贵州深山,22年如一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最终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使中国在天文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南仁东的故事,展现了科学家矢志报国、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他不仅实现了个人科学理想,更推动了中国科技实力的飞跃,诠释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