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气候 两课时 课件(共65张PPT) 2025~2026学年度粤教·粤人版八上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气候 两课时 课件(共65张PPT) 2025~2026学年度粤教·粤人版八上地理

资源简介

(共65张PPT)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即夏季风。这里四周被群山环绕,分别从不同方向阻挡了来自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导致气候干燥,降水稀少,不适宜杨柳树生长。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第二节 气候
第1课时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课前|知识梳理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27~32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我国的气温分布
(1)时空分布特征。
①冬季,我国气温总体上由南向北逐渐[1]降低,南北气温差异显著。1月0℃等温线大致沿[2]秦岭—[3]淮河分布。
②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4]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降低
秦岭
淮河
青藏高原
(2)中国温度带划分。
①划分标准:气温的[5]南北差异、农业生产实际,以积温为主要指标。
②自南向北分别为[6]热带、[7]亚热带、[8]暖温带、[9]中温带、[10]寒温带五个温度带。另外,还有一个海拔高、面积大、气候寒冷的高原气候区。
南北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2.我国的降水分布
(1)时空分布特征。
①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我国年降水量从[11]东南沿海向[12]西北内陆递减。
②时间分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13]4—10月,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14]很大,加剧了我国降水的不稳定性。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4—10
很大
(2)干湿区划分。
①划分标准: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②我国干湿区划分。
干湿区 年降水量/毫米 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
[15]湿润区 >800 年降水量>年蒸发量
[16]半湿润区 400~800
[17]半干旱区 200~400 年降水量<年蒸发量
[18]干旱区 <200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3.我国的气候类型分布
(1)气候分布。
①东部以[19]亚热带季风 气候、[20]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②西北部以[21]温带大陆 性气候为主。
③青藏地区以[22]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④南部小部分地区为[23]热带季风气候。
(2)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高原山地
热带季风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构建空间地图]
(1)读图1,在横线上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我国温度带名称。
①[1]寒温带;②[2]中温带;③[3]暖温带;④[4]亚热带;⑤[5]热带;
⑥[6]高原气 候区。
(2)读图2,在横线上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干湿区名称。
A.[7]湿润区;B.[8]半湿润区;C.[9]半干旱区;D.[10]干旱区。
(3)读图3,在横线上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中国气候类型名称。
A.[11]温带季风气候;B.[12]亚热带季风气候;C.[13]热带季风气候;D.[14]温带大陆性气候;E.[15]高原山地气候。
寒温
中温
暖温
亚热

高原气候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高原山地
[点拨重点难点]
1.分析影响我国气候主要因素的方法
(1)气温方面。
①第一步:先看纬度位置,两地纬度差异较大(一南一北)→气温差异大→受纬度因素影响。
②第二步:纬度相近,看地形。海拔差异大(一高一低)→气温差异大→受地形因素影响。
(2)降水方面。
①第一步:先看海陆位置,海陆位置差异大(距海远近)→降水差异大→海陆位置影响。
②第二步:海陆位置相近,看地形→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3.我国降水时空差异大的原因
(1)空间差异:东南沿海地区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或无夏季风影响,降水少。
(2)时间差异: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风不稳定,夏季风强的年份,降水多,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少。
4.我国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分布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西北内陆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夏季高温多雨 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云南、广东、台湾三省南部和海南省
高原山地气候 四季低温,有的地区甚至终年冰雪覆盖 青藏高原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我国的气温分布
  (2025年河南驻马店期末)北京和郑州的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平均气温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图是某年北京和郑州各月平均气温折线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对两地气温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各月均温均在0 ℃以上
B.郑州各月均温均在0 ℃以上
C.北京气温年较差小于郑州
D.郑州最低气温值出现在12月份
B
2.郑州各月平均气温均高于北京,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海拔高低
C.地形类型 D.纬度高低
D
知识点二 我国的降水分布
(2024年陕西西安期末)读下图我国四个城市降水季节分配状况,完成第3~4题。
3.从四个城市降水季节分配状况看,我国降水的主要特点有( )
①降水冬春多,夏秋少 
②降水空间、时间分布都不均匀
③南方雨季长于北方 
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4.影响四个城市降水产生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夏季风 B.海陆位置
C.地势地形 D.河流、湖泊
A
知识点三 我国的气候类型分布
  (2025年重庆丰都期末)图甲为我国五个城市气候资料图,图乙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第5~7题。
5.五个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和年降水量最大的分别是( )
A.乌鲁木齐和南宁 B.南宁和银川
C.拉萨和呼和浩特 D.拉萨和南宁
A
6.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和银川在图乙中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均为
( )
A.①—全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③—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④—全年降雨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大
D
7.各大城市相继推出“共享雨伞”。如果只考虑降雨的影响,图甲城市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城市是( )
A.乌鲁木齐 B.银川
C.拉萨 D.南宁
D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基础练]
  (2025年河北保定模拟)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不同的温度带。下图为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热量因素影响了农作物的熟制,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温度带,农作物熟制中一年最多熟的是( )
A.③ B.④
C.⑤ D.⑥
C
2.气温与农作物的品种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④区域最适宜种植( )
A.青稞 B.油菜
C.天然橡胶 D.甜菜
B
3.气温影响居民的生活,⑥区域居民的传统服饰是便于脱卸袖子的藏袍,主要是为了适应所在地区( )
A.年降水量较小的特点
B.畜牧业比重大的特点
C.太阳辐射较弱的特点
D.昼夜温差较大的特点
D
  (2024年四川成都模拟)李白曾在《关山月》中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下图为该古诗描述地区自东向西的植被、牲畜变化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最主要的特征是( )
A.高寒 B.冷湿
C.干旱 D.湿热
C
5.造成该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逐渐减少
B.海拔逐渐升高
C.热量逐渐减少
D.人类活动逐渐减少
A
[培优练]
  [区域认知](2025年海南海口模拟)2024—2025年冰雪季,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9 035.7万人次。在此期间,哈尔滨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冰雪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活动,创新冰雪旅游产业业态,优化冰雪旅游场景,满足市民和游客新期待。如图为黑龙江和广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8题。
6.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符合哈尔滨气候特征的是( )
C
7.黑龙江与广西冬季气温相差悬殊,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大 B.地形差异大
C.植被差异大  D.距海远近差异大
A
8.黑龙江发展冰雪旅游的优势条件有( )
①独特的冰雪文化 ②热情的服务态度 ③丰富的石油资源 ④当地旅游政策的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9.(2025年福建泉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本草,是中药的古称,最初中国人把用来治病的植物称为本草。图甲为我国气候类型和部分本草分布图,图乙为三七主要分布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四种本草中,冬虫夏草喜凉耐寒,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地区;怀地黄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华北平原,属于我国温度带中的暖温带。
(2)读图乙,三七主要分布区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简要分析我国本草种类丰富的气候原因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冬虫夏草
华北
暖温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第二节 气候
第2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
课前|知识梳理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32~35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形成原因: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1]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2]太平洋,海陆差异巨大,季风气候显著。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1)一般把受[3]夏季风影响比较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其他地区称为
[4]非季风区。我国季风气候类型齐全,既有热带季风气候、[5]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有温带季风气候。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夏季风
非季风区
亚热带季风
(2)界线: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习惯上以[6]大兴安岭—阴山山脉—[7]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为界,此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该线大致与[8]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
(3)我国东西跨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9]越来越少。
大兴安岭
贺兰山
400
越来越少
3.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征
类型 夏季风 冬季风
图示
源地 [10]太平洋和[11]印度洋 亚欧大陆内部
风向 [12]东南风和[13]西南风 [14]西北风和[15]东北风
性质 [16]温暖湿润 [17]寒冷干燥
对气候 的影响 带来了丰沛的降水,[18]雨同期 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同时也使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冬季降水偏少
太平
印度
东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雨热同期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构建空间地图]
读图,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地理要素。
(1)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1]冈底 斯山脉—巴颜喀拉山脉—B.[2]贺兰山—阴山山脉—C.[3]大兴安岭(如下页图)。
冈底斯
贺兰山
大兴安岭
(2)影响我国的季风。
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风向 a.[4]东南季风 b.[5]西南季风 c.[6]西北季风 d.[7]东北季风
发源地 [8]太平洋 [9]印度洋 [10]亚欧大陆内部
东南
西南
西北
东北
太平洋
印度洋
亚欧大陆
[点拨重点难点]
1.夏季风的进退对我国东部雨带的影响
(1)我国大陆东部雨带,随着夏季风的推进,从4、5月份开始,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份雨带南撤,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
(2)受夏季风进退规律的影响,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2.季风气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
(1)有利影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不利影响。
①夏季降水多,洪涝灾害易发;其他季节降水少,易造成干旱。
②在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会导致降水和热量条件不稳定,从而带来旱涝灾害和夏季低温、冬春季寒潮,常使工农业生产乃至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
③受冬季风影响,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增加了供暖支出。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 季风气候显著
  (2024年河北廊坊月考)下图为我国夏季风来源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①和②,其中①是( )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B
2.夏季风②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B
3.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炎热干燥 D.温和多雨
A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基础练]
  (2025年陕西延安月考)读亚洲部分地区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该图示意的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C
2.图示季风无法到达的区域形成了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C
3.图中①季风来自(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B
  (2024年四川泸州期末)“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如图为“胡天”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诗中的“北风”,一般指我国的( )
A.冬季风 B.春季风
C.夏季风 D.秋季风
A
5.诗中所描述的“八月飞雪”,主要是受( )
A.盆地地形的影响 B.海拔的影响
C.纬度位置的影响 D.夏季风的影响
B
[培优练]
  (2025年山东临沂模拟)雨带是指有明显降雨的范围,由云和降水所构成。图甲为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图乙为我国东部四个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第6~8题。
6.受夏季风影响,我国( )
A.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大
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夏季南北温差加大
D.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
A
7.若夏季风弱,雨带推进慢且在南方滞留,易导致( )
A.南涝北旱 B.全国皆涝
C.北涝南旱 D.西涝东旱
A
8.下列关于四个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四个城市皆终年高温多雨
B.四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是雨热同期
C.①城市气温年较差小
D.②城市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
9.[地理实践力](2024年江西宜春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寒潮是我国冬春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主要由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南侵所引起,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右图为某次寒潮我国雨雪分界线移动示意图,图中的雨雪分界线是指降雨与降雪(含雨夹雪)的界线。受此次寒潮影响,内蒙古呼伦贝尔创下了—47.5 ℃的极端低温,海南岛也跌破了5 ℃,寒潮对海南岛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要比内蒙古严重。
材料二 寒潮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某实验中学开展了与寒潮相关的实地调查,通过拍摄记录寒潮前后植物生长状态,发现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尤为显著。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市此次创下极端低温的原因。
(2)推测此次强寒潮可能给我国各地带来的影响。
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②靠近冬季风(冷空气)源地,受其影响大。
①短时间急剧降温,对我国冬季田间越冬作物造成低温冻害,海南岛等地作物生长受阻;②草原牧区出现大雪,覆盖草地,牲畜无法获得食物;③强雨雪天气,路面湿滑,影响交通出行;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