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上学期高三年级9月份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上学期高三年级9月份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上学期高三年级9月份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示意图,到达大气上界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赤道地区大约是极地地区的( )
A.2倍多 B.1/2 C.相当 D.10%
2.如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与上海相比,拉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
①纬度低,太阳辐射量大②晴天更多,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好
③地势高,距离太阳近,大气辐射强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中D地地方时是2021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
A.等于1/2 B.大于1/2 C.小于1/2 D.等于1
4.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
A.2022年1月6日16时B.2022年1月5日8时C.2022年1月5日16时 D.2022年1月6日8时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①②③④四地中,地方时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由②地到④地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的是( )
A.A B.B C.C D.D
2024年5月3日,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点火,成功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5月8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精准执行近月制动操作,平稳进入月球轨道开展飞行任务(下图)。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背面采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嫦娥六号”探测器进入月球轨道后,其所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为(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河外星系
8.“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采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地形复杂,着陆难度大②没有大气层,设备易受微陨石撞击③没有太阳辐射,能源供应不足④与地球通信较困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年8月23日迎来处暑节气,“三伏”将尽,凉爽愈加明显,我国华北地区民间有“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的说法。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025年处暑节气到来后的一周内,我国大部分地区( )
A.昼夜时长差值逐渐增大 B.日出方位逐渐偏南 C.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日落时间逐渐推迟
10.导致我国华北地区“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的主要原因是( )
A.白昼时间达全年最长B.日地距离达全年最小C.正午太阳高度仍较大 D.太阳辐射在不断增强
11.下列各组节气中,贵州兴义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 C.立春、立冬 D.雨水、处暑
澳大利亚堪培拉某中学(36°S,150°E)地理学习小组于6月21日采用“立笔测影”的方法测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下图为该学习小组在2小时内每隔一定时间测量影子长度,找出正午影长),并根据测算结果绘制了当地冬至日正午时刻笔影顶部位置及太阳光线。图中a点位于冬至日、夏至日两点间线段的中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学习小组进行“立笔测影”的时间段对应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7:00~9:00 B.9:00~11:00 C.11:00~13:00 D.13:00~17:00
13.能正确表示当地春秋分日正午时刻太阳光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为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测量时应( )
A.将铅笔立于坡面上B.缩短测量时间间隔C.选用长度大的铅笔 D.在教室课桌上测量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张掖市境内,其景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艳丽,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丹霞地貌”。景观区地层形成于侏罗纪和白垩纪。下图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生物化石可能在张掖丹霞地层中被找到的是( )
A.哺乳动物 B.原始鱼类 C.裸子植物 D.古老两栖类
16.上图中彩色丘陵区是由哪种地质构造形成的( )
A.向斜山 B.地垒 C.褶皱 D.背斜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2分,请考生要求作答)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柴达木盆地中侏罗世晚期,气候从湿润转为干旱,沉积了连续湖相油页岩。油页岩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充足的有机质来源、稳定的沉积环境和利于有机质保存的条件。地质研究显示,气候显著影响油页岩成矿,不同气候阶段形成的油页岩在品质、有机质来源与保存环境上差异明显。藻类有机质含量高、生油潜力强,是干旱期油页岩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柴达木盆地中侏罗世晚期气候转折期油页岩成矿模式示意图。
(1)阐释中侏罗世晚期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化对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
(2)分析图a油页岩成矿的有利条件。
(3)与气候湿润时期比,说出干旱时期油页岩品质的差异及其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是太阳系众多行星中唯一一个既有水又有大陆地壳的行星。大陆地壳记录了地球的演化历史,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演化历史。大陆地壳等厚度线表示地球陆地不同区域地壳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等值线形式呈现,其数值变化反映地壳厚度的空间差异,常用于地质研究。下图分别为我国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分布示意图和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

(1)描述图示地壳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2)写出图示①、②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3)简述图示地壳厚度分布与我国地势的关联性。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6月10日至7月10日,北京市某学校的学生到我国新疆A、B两地(如下图)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地理考察活动。
(1)
某日,同学们在A地与家乡亲友视频时发现北京已经天亮,而A地仍然处于黑夜,此时挂钟显示北京时间6点。试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2)简述考察期间B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3)同学们考察发现新疆此时太阳辐射较强,请从天气状况和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C C C C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C B C C
17.(1)降水量减少,入湖径流减少,湖泊水量减小;蒸发加剧使淡水湖变成咸水湖,盐度升高、水质变差;水体分层明显,底层与表层交换减弱,缺氧加剧。
(2)湖泊地势低洼,有利于有机质的沉积;构造沉降运动,导致持续的沉积作用;湿润气候促进陆地植被繁盛,提供丰富的陆源有机质;贫氧环境抑制有机质氧化分解,促进有机质保存。
(3)差异:干旱期油页岩品质更高,含油率更高。
原因:干旱时期藻类勃发,藻类有机质的氢含量高,更有利于生油;干旱致湖水咸化形成盐跃层,底层水体缺氧环境更能抑制有机质氧化分解,有机质保存更加稳定;低陆源碎屑输入,减少杂质混入,提升油页岩纯度。
18.(1)从西向东逐渐变薄(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2)①为地壳、②为岩石圈;②岩石圈包含了①地壳(②>①)。
(3)地壳厚度越厚、地势越高;地壳厚度与地势总体上呈正相关。
19.(1)考察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北京时间6点时北京已经日出。而A地在北京以西,约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地方时应为凌晨3点左右,所以A地仍然处于黑夜。
(2)6月10日到6月21日,B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6月21日达一年中最大;6月21日到7月10日,B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3)此时新疆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