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读寒带不同纬度出现某种地理现象的天数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为极昼现象,则T地极昼开始的时间大约在( )
A.3月21日 B.4月22日 C.5月23日 D.6月22日
2.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旗的时间与日出同步,下列节日中,升旗最早的是( )
A.国庆节 B.儿童节 C.劳动节 D.植树节
居住在乌鲁木齐(89°E,43°N)的阿古麦提一家打算2024年12月31日乘坐航班去我国舟山市(123°E,30°N)旅游并欣赏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该航班途经我国西安市(109°E,34°N)停留。该日乌鲁木齐的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9:34,舟山的日落时间是北京时间16:48。下图示意航班经停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9:20起飞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1:50到达,经停50分钟 → 舟山普陀山机场15:10到达
3.该日乌鲁木齐和舟山的昼长差大约是( )
A.0.5小时 B.1小时 C.1.5小时 D.2小时
4.阿古麦提座位靠左舷窗,则( )
A.西安—舟山全程不需要拉遮阳板 B.乌鲁木齐—西安全程需拉遮阳板
C.乌鲁木齐—舟山全程需拉遮阳板 D.西安—舟山全程需拉遮阳板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庐江县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 )
A.谷雨与立夏 B.立冬与立秋 C.雨水与处暑 D.小满与大暑
6.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事活动安排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最适宜的地区分布在(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松嫩平原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小明在夏至日这一天外出度假(度假地使用夏令时,即将原区时时间调快一小时)。候机期间,在天文台网站输入度假地经纬度后,得到当日该地的太阳视运动路径图(下图),路径图上每两个圆圈间隔1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度假地可能位于( )
A.西雅图(48°N,122°W) B.汉堡(53°N,11°E)
C.朱诺(54°N,131°W) D.慕尼黑(47°N,12°E)
8.抵达后,小明希望在卧室观看日落地平线景观,最理想的时间(卧室钟表时间)为( )
A.21:24 B.21:40 C.20:24 D.20:40
2024年2月21日江苏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太阳高度与方位角测算活动。方位角是指从正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下图为该小组绘制的当日不同地区太阳高度与方位角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代表该校所在地太阳高度与方位角变化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该日后一月内,该小组成员观察到甲~丁四地( )
A.日出方位角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B.日出方位角变小,白昼时间不断变长
C.日落方位角变小,白昼时间不断变短 D.日落方位角变大,昼夜时长差值变小
6月7日,一位观测者在某条回归线上使用位置、角度固定的普通相机,以相同的时间间隔持续拍摄太阳,再通过叠加获得当日从日出到日落的太阳视运动图(图1),太阳在R位置时树影最短。图2为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图1中,太阳位于R所指位置时,相机朝向和他所在图2中的位置分别是( )
A.朝北d B.朝北a C.朝南a D.朝南d
12.根据图2,判断下列月份中太阳直射点南北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是( )
A.1月 B.3月 C.6月 D.12月
二十四节气对应着太阳黄道上的24个位置(相邻节气之间太阳黄经相差15°),可反映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等。下图为2023年我国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本月与上月平均气温的差值)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节气中,反映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的节气分别是( )
A.清明、立春、小暑 B.雨水、小满、大寒
C.冬至、白露、惊蛰 D.立秋、芒种、小雪
14.该地一年中气温最高时( )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B.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C.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D.午间日照入室最多
下图为地球某一时刻晨昏线局部示意图,L1示意纬线圈。L2示意晨昏线,O为晨昏线纬度最高点,P、Q为晨昏线与纬线的交点,其中P点经度为60°E,N为北极点,O点到N点的距离约为2310km.此时P点由昼入夜,P、Q两点经度差为12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1°S,60°W) B.(21°N,60°W)
C.(21°S,120°E) D.(21°N,120°E)
16.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在此期间( )
A.黄淮海地区“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递增且始终大于海口
C.北印度洋自西向东航行的轮船顺风顺水 D.南美洲阿根廷的拉普拉塔河正处于汛期
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17.观测当日( )
A.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B.乙地昼短夜长
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地昼长夜短
18.乙地位于甲地(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日晷是我国古代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晷针平行于地轴,图中晷针指向北极星方向(图1)。地平日晷的晷面平行于地面,晷针与晷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图2)。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某智能制造工厂考察日晷的制造过程,并就一些问题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同学们发现不同地区订制的赤道日晷晷面的时间刻度范围不同,主要是因为( )
①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不同②不同纬度地区的日出日落方向不同
③不同经度地区的昼夜长短不同④不同经度地区的日出日落方向不同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20.同学们希望通过地平日晷的晷针和晷针日影的长度来计算学校所在地(36.5°N,114.5°E)的正午太阳高度,晷针长度和晷面半径的关系合理的是( )
A.2:1 B.1:1 C.1:2 D.1:4
浙江某中学天文观测小组在校园内开展太阳方位观察的实践活动。每天日出后半小时,同学们利用简易太阳观测仪器记录此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下图是同学们记录的甲、乙二日太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甲、乙二日的日落方向分别最有可能的是( )
A.西北、西南 B.正西、正西 C.西北、西北 D.东北、西南
22.这两天相同时刻观察到的太阳空间位置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A.存在观测误差 B.存在黄赤交角 C.地球自转的结果 D.地球公转的结果
一年内日出的方向并不固定,而是呈现有序变化。下图为天文爱好者在同一位置拍摄的2023年不同月份日出照片拼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引起一年内日出方位变化的原因是( )
①地球绕日公转②黄赤交角存在③地球斜身自转④观测者所处纬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拍摄a~c图的时间段内,拍摄地( )
A.昼先变长,再变短 B.会出现昼夜等长
C.始终日落西北方位 D.正午日影可达最短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D C B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B B C A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A B A B
1.C 2.B
【解析】1.读图可知,T地极昼持续时间为60天,没有南、北半球信息,极昼应在夏至日或冬至日前后一个月开始;结合选项中的时间没有北半球冬半年的时间,所以只需要考虑夏至日前一个月就可以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北京位于北半球,越接近夏至日,昼越长,日出越早,儿童节距离6月22日最近,日出最早,B正确;国庆节在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较晚,升旗时间不会最早,A错误;劳动节在5月1日,虽然接近夏至,但日出时间仍然不如儿童节早,因此升旗时间也不会最早,C错误;植树节在3月1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较晚,升旗时间不会最早,D错误。故选B。
【点睛】日出时间季节变化。春分和秋分:在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9月23日左右),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日出时间大约在早上6点。夏至:在夏至(6月21日左右),北半球白昼最长,日出时间最早;南半球则相反。冬至:在冬至(12月22日左右),北半球白昼最短,日出时间最晚;南半球则相反。
3.B 4.A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日,乌鲁木齐的日出时间为北京(120°E)时间9:34,此时,对应乌鲁木齐(89°E)的地方时为7:30,结合昼长计算公式:昼长=(12-日出)×2可知,乌鲁木齐的昼长为9小时。舟山(123°E)的日落时间是北京时间为16:48,对应舟山的地方时为17:00,结合昼长计算公式:昼长=(日落时间-12)×2可知,舟山的昼长为10小时。因此,该日乌鲁木齐和舟山的昼长差大约为1小时,B正确。故选B。第12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为2024年12月31日,太阳方位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因此,从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9:20出发,当地地方时为7:16,此时,太阳在东南方位,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11:50,此时当地地方时约为11:06,因此从乌鲁木齐到西安太阳一直位于东南方位,阿古麦提座位靠左舷窗,因此,从乌鲁木齐到西安不需要拉遮阳板;在西安地区经停50分钟,出发时为当地地方时11:56,到达舟山机场为15:10,对应当地地方时为15:22,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位,此时,阿古麦提座位靠左舷窗,在该时段不需要拉遮阳板。故选A。
5.D 6.C
庐江县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两个节气应是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节气。读图,谷雨与立夏、立冬与立秋、雨水与处暑都不符合对称条件,A、B、C错误;小满与大暑关于夏至对称,D正确。故选D。第16题,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事活动安排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最适宜的地区应是季节变化分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C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热带,松嫩平原地区纬度高,属于亚寒带,青藏高原地区是高寒气候区,四季变化不明显,指导意义较小,A、B、D错误。故选C。
7.B 8.B
读图可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即是地方时12:00时,北京时间大致是19:20,时间相差7:20,经度相差110°,北京是120°E,故当地大约是10°E。当天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是60°,根据H=90°-纬度差,可求出纬度差=30°,跟北回归线相差30°且位于北半球的应该是53.5°N。故选B。第16题,读图可知,路径图上每两个圆圈间隔1小时。该日太阳高度大于0°,大约是17个小时,根据日落=12+昼长/2,求出当地日落时间为20:30,度假地使用夏令时,即将原区时时间调快一小时,即是当地时钟时间为21:30,最适合欣赏日落地平线景观的是21:40,此时最漂亮,其余时间尚未开始。故选B。
9.B 10.D
【解析】9.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苏的坐标位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依据图文材料可知,2月21日,时间为冬季,接近春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推测太阳直射点约接近8°S(通过计算:23.5°/3≈8°)附近,所以该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范围为:90°-纬度差,即在46°~51°附近;2月21日,为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而方位角是指从正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所以,方位角应该在90°~270°,看图中较为符合的是乙。综上所述,B符合条件,排除A、C、D。故选B。
10.该日后一月内,为2月21日至3月21日期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逐渐接近于赤道,所以四地日出、日落方位更接近于正东、正西方向,所以日出的方位角应该会变小,日落的方位角应该会变大,由此排除A、C;此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于赤道,所以昼夜时长差值会变小,D正确,白昼时间会变短,B错误。故选D。
【点睛】某日太阳直射某纬线,则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离该纬线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简记为“近大远小”)。由此可以推知:一日内,同一纬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1.B 12.B
6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靠近北回归线。太阳在R位置时树影最短,说明此时为正午。若观测者所在纬度为23.5°N,则正午太阳大致位于观测者的头顶位置,树影几乎消失,结合图中树影和太阳位置可知观测者位于南回归线上,相机朝向北方。由图中南回归线为b点。故选B。第10题,3月份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接近春分日,因此3月份太阳直射点南北方向移动速度最快,B正确;1月份为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A错误;6月、12月太阳直射点长时间位于同半球,因此南北方向移动速度较慢,C、D错误。故选B。
13.D 14.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季节的有:二分、二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热量状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温度下降);反映物候现象:小满、芒种(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由此可知,立秋反映季节变化,芒种反映物候现象,小雪反映气候变化,D正确;清明反映物候现象,立春反映季节变化,A错误;雨水反映气候变化,B错误;白露反映气候变化,惊蛰反映物候现象,C错误。故选D。第8题,读图可知,从立春到小暑平均气温变量均大于0℃,说明气温是逐渐上升的,而小暑以后平均气温变量小于0℃,说明气温下降了,由此可以判断小暑时平均气温最高,此时为7月份,直射点在北半球,我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正确;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A错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是在夏至,C错误;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午间日照入室最多是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冬至,D错误。所以选B。
15.B 16.C
N为北极点,则PQ所在的L1纬线圈逆时针方向为正东,P点由昼入夜(位于昏线上),说明过P点向东至Q点(位于晨线上)为黑夜,此时PQ组成的劣弧段为夜弧,此时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A、C错误。已知O点到N点的距离约为2310km,可以计算出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与极点之间的纬度差约为:2310/111≈21°,即正好出现极昼的纬线为69°N,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正好出现极昼的纬线互余关系,故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21°N;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当地正午12时所在经线,即白天的中央经线,刚好与黑夜所在经线相对,由于P点经度为60°E,P、Q两点经度差为120°,加上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所以Q点的经度为:60°E+120°=180°,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以求出,黑夜所在中间经线(即NO经线)的经度就是位于60°E和180°的中点的经度,即:(180°-60°)/2+60°=120°E,由此求出白天的中央经线的度数为60°W。综上可得,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21°N,60°W),B正确,D错误。故选B。第2题,黄淮海地区“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是惊蛰节气,为公历的3月5—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北纬21°,向北移动,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递增,但是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海口,B错误;此时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呈顺时针方向,北印度洋自西向东航行的轮船顺风顺水,C正确;拉普拉塔河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南美洲阿根廷的拉普拉塔河正处于枯水期,D错误。故选C。
17.A 18.D
读图可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太阳直射点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A正确。故选A。第1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5: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125°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为正午12:00,对应北京时间12:20,可知乙地位于115°E,因此乙地位于甲地偏西方。甲乙两地该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而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小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综上所述,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方。D正确。故选D。
19.D 20.C
【解析】19.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赤道日晷是根据太阳视运动形成的投影来计量时刻,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不同、日出日落方向不同。纬度越高,一年中昼长相差的时间越多,日出日落方位相差越大,所以为了节省成本,不同纬度地区的赤道日晷晷面的时间刻度范围不同,①②正确;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与纬度关系较大,与经度无关,③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各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晷针日影最长,计算得出学校所在地(36.5°N,114.5°E)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36.5°+23.5°)=30°。由材料知,地平日晷的晷面平行于地面,晷针与晷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的纬度,故通过三角函数可知:晷针日影长度=晷针长度×cos36.5°+晷针长度×sin36.5°/tan30°,由于36.5°不是特殊值,用30°进行估算的话,晷针长度与晷针日影长度的比例约为1∶1.732,为了确保在一年中所有时间里,晷针的影子都能完全投射在晷面上,以准确显示时间,晷面半径应略大于冬至日正午晷针日影长度,因此1:2最合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日晷的计时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在阳光照射下,晷针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在晷面上移动,人们根据晷面上的刻度,读取影子所对应的位置,就能知道当前的时间,其本质是基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转产生的太阳视运动。
21.A 22.B
浙江省纬度处于30°N附近,因此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在60°左右(轨迹与二分日平行),甲日此时,太阳位于正东天空,说明日出东北,乙日此时,太阳位于东南天空,且偏离正东约45°角,因此乙日日出东南方。得这两日日落方位分别是西北、西南。故选A。第6题,太阳空间位置属于周日视运动的一种表现方式,黄赤交角是根本原因。单纯的公转和自转都不够完整,观测误差会存在,但不是根本原因。故选B。
23.A 24.B
一年内日出方位变化体现了一地不同时期的昼夜长短,例如北半球各地昼越长时日出方位越偏北,昼越短时日出方位越偏南,日出方位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昼夜长短的差异,而昼夜长短的差异与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有直接关系,①②正确;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与地球的自转和所在的纬度无关,③④错误。故选A。第4题,根据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除极昼夜地区都是日出东北,北半球冬半年是全球除极昼夜地区都是日出东南,春秋分日全球日出正东可知,在日照拼图的右上角和右下角两个月份的日出方位是东北或东南,结合日出在偏东方位可知,拼图右上角太阳方位是东北,右下角太阳方位是东南,最左侧日出方位最靠近正东,也就最靠近春分或秋分,拍摄a~c图的时间段内经过春分或秋分,会出现昼夜等长,B正确;当地若为北半球此期间昼一直变短,当地若为南半球昼一直变长,日落方位由西北向西南转变,由于不确定当地地理位置,无法得知此段时间是否有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日期出现,A、C、D错误。故选B。
5.A6.B7.D8.B9.B10.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