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1.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革命诗词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错,中国的革命诗歌,狭义上讲就是指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一段时间内产生的反映时代变化,抒发革命激情,表达革命决心的现代诗歌。代表人物很多,如鲁迅、郁达夫等等,可以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大地上几乎所有投身于革命的有志之士都有类似的作品。可见革命诗词的范围并不只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结合材料一开头分析也并没有把革命诗词限定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只是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C.“二者之间没有关联”错,《沁园春·雪》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D.“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于文无据。由原文“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可知,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选B。2.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错,材料二原文是“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其中“商量”表怀疑,并不是肯定的结论。故选C。3.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A.该句出自毛泽东的《西江月 井冈山》,写的是红军已预料到了敌人会乘虚前来围攻,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筑好了防御工事,戒备森严,军民团结一致,众心成城,英勇抗敌的情景,属于现实主义风格。B.该句出自毛泽东《忆秦娥 娄山关》,描写进军的时间、气候、环境和战地的严峻形势,属于现实主义风格。C.该句出自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晚秋所作。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此句追忆往昔不平凡的战斗生活,具有革命现实主义风格。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选自《贺新郎 别友》,又名《贺新郎 赠杨开慧》,用“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喻指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故选D。4.①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②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③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④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本题要求“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答题的语境主要在材料一。结合“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概括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结合“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概括出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结合“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概括出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结合“毛译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概括出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因为对北平知道得太少、言语贫乏,以致无法说、无能力说”,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故选B。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法错误,“我将永远道不出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不是比喻,本体与喻体不能都是“爱”,构成比喻本体、喻体必须不同质不同类。故选C。7.①用“摇篮”比喻北平,表现北平有边际的特点且安全温馨。②用“我”坐看小蝌蚪、嫩蜻蜓的细节,表现环境的幽静,生活的闲适。③以对过去生活的描写,表达我对北平的想念和喜爱之情。(一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未点明手法,但分析了表达效果,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题目中的“赏析”二字,首先要点明手法,并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其次还要注意多角度赏析。划线句短短几句,文字不多,但写景、状物,营造气氛,表现情感,都笔笔到位,如同天成。首先,“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这里属于细节描写,写“我”坐看小蝌蚪、嫩蜻蜓,之所以有“小蝌蚪”“嫩蜻蜓”,说明少有人来,环境幽静,而“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也体现出生活的闲适。其次,“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里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北平比喻成“摇篮”,“摇篮”是孩子安全、温暖的港湾,由此表现出北平安全温馨,有边际的特点。再次,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看“小蝌蚪”“嫩蜻蜓”的描写,描写过去的生活,更能体现出对北平的想念和喜爱之情。意象的选择细索而真切。作者选取苇叶上的嫩蜻蜓、水中的小蝌蚪等,这些意象给了人们亲近自然的直觉形象,尽管作者没怎么进行具体的描绘,但是给读者的想象提供了驰骋的舞台,这些简单而常见意象的组合仿佛给人提供了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之美,在这样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里,难怪作者自己就说“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8.特点:①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②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③人为之中显出自然;④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其中任意三点给4分)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怀念、眷恋、赞美之情。(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特点以及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文本“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可以概括出北平的第一个特点: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根据文本“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可以概括出北平的第二个特点: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根据文本“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可以概括出北平的第三个特点: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根据文本“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可以概括出北平的第四个特点: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根据文本第三段“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以及结尾“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等语言,都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怀念、眷恋、赞美之情。9.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10.①制止;②它,指老虎。11.没有付出刺杀一只老虎的劳力,却有刺死两只老虎的美名。12.做事要把握时机,才能事半功倍。13.B“颈联描写农妇隔着沟渠招呼农夫小憩用餐的情境”错误。“唤渠朝餐歇半霎”,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是农妇招呼农夫休息。“渠”,即“他”。14.①诗的颔联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比喻新鲜,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的战斗写得生动活泼。②“雨从头上湿到胛”是言雨势之猛,朴素自然、明白如话。③这两句描写的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和吃苦耐劳的形象生动新鲜,让人如临其境。15.(1)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重点字:舸)(2)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重点字:遒)(3)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重点字:侯)(4)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重点字:遏)(5)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① xīn ②赋B改正: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D(1)岳飞;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他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2)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的是志向的重要性。或人格的高贵、志向的尊严。与栏目“启心智,品爱国名言”的主题不符。;【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解答时,要紧扣“精忠报国英雄”的主题推荐。推荐理由要言简意赅的概括人物的事迹和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精忠报国”指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精忠报国的英雄有岳飞、文天祥、苏武、秋瑾、林觉民等,还包括为祖国强盛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如钱学森、李四光等人。任选一个人物进行推荐即可。如:我推荐唐雎。理由:唐雎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正义凛然,从容镇定;爱国忠君,重义轻生。晓舌辩之机,怀豪侠之气!只求伏尸两具,血流五步,真乃实实在在的铁血之士!(2)本题考查名言理解与分析。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论语》,意思是: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这句话强调的是个人坚定的意志和志向,即使面对困境也不会轻易改变。这可以看作是对个人精神品质的赞美,但与直接的爱国情感联系不大。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意思是:国家天下的兴盛与衰败,是每一个老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句话直接表达了每个人都对国家的兴亡负有责任,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公民责任感。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句话表明了为了国家的利益,个人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同样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感。D.“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这句话是陈毅将军说的,意思是:当国家有难时,我们应前仆后继,勇敢的踏入战场保卫自己的家国。表达了甘愿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比可以看出,A项主要强调的是个人意志的坚定,而B、C、D项则直接表达了爱国情感和责任。故选:A。答案:(1)示例:岳飞 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他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2)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的是志向的重要性。或人格的高贵、志向的尊严。与栏目“启心智,品爱国名言”的主题不符。2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彩等。A.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形容年轻有为、才华横溢。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的故事”。B.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语境是品评自然风景。C.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不能用来称呼“小伙子”。D.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正确。故选:D。2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识记情况。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A.“你好呵,欢乐的精灵!”是雪莱《致云雀》中的句子;B.《致云雀》应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应为“《峨日朵雪峰之侧》”;D.正确。故选:D。23.略蓝天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I(33分)(一)(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毛译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材料二: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革命诗词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念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B.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C.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前后的长沙与1936年2月写于陕北的《沁园春·雪》内容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没有关联。D.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3分)A.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C.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写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了部分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如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3分)A.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4.请结合材料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想北平老舍①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拣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⑤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⑥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莱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⑦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⑧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选自《老舍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题为“想北平”而非“写北平”,一个“想”字,不仅点明了作者与北平的距离,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北平无尽的、深沉的爱。B.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是因为对北平知道得太少、言语贫乏,以致无法说、无能力说。C.第六段作者写北平时选择的材料十分典型,并且富有日常生活的特点,表现了老舍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近似平民的审美情趣。D.第七段中作者化用陶渊明的诗句表现北平的田园风味,同时借助陶渊明对自然风光的喜爱,表达自己对北平的眷恋之情。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语言通俗质朴,自然亲切。“不急的慌”“可是到底可爱呀”等口语化表达、“差点儿事儿”“处处有空儿”等典型京味儿的语言,既亲切平易又富有感情。B.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以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等城市和北平对比,突出北平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北平的喜爱、思念之情。C.本文善用比喻、拟人、类比等多种手法。“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出作者对北平的爱之无形、爱之深切。D.本文的结尾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动人心弦;“不再说了吧”又戛然而止,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7.请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8.描写北平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很多,老舍笔下的北平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从中可以感受到老舍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6分)二、古诗文阅读(31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管庄子刺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选自《战国策 秦策》)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断开.(2分)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管与止之曰_____②子待伤虎而刺之_____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12.你从本文中获得什么启示?(4分)(二)诗歌阅读(共2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1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诗的首联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B.颈联描写农妇隔着沟渠招呼农夫小憩用餐的情境,农夫却置若罔闻,手脚不停地忙着,仿佛连抬起头来望一眼的功夫也没有。C.本诗的颈联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样,都表现了农民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D.诗的尾联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14.杨万里自开户牖,创立了“诚斋体”,“诚斋体”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生动自然、新鲜活泼,请结合颔联对这一特点进行赏析。(6分)(三)默写(10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_ ____,____ _。(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__ ___,___ __。(3)指点江山, ,____ _。(2)《芣苢》一诗出自《诗经 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___ __,_ ____。(3)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古诗文中富含对劳动场景的描写,如___ __,___ __。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l(1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新时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懂得爱国的内涵。爱国的内涵是什么?_____________这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灵魂。爱国的内涵是什么?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fù,从明清小说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 ),博大精深。爱国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16.补全下列字音或字形。(2分)①薪火相传( ) ②六朝歌fù( )17.填入文中第三段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源源不绝 B.源远流长 C.源源不断 D.滔滔而至18.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一处语病,请进行修改。(2分)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fù,从明清小说到唐诗宋词元曲。19.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②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荡气回肠。③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④西汉名将甘延寿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最有力的回答。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语言文字运用ll(10分)20.为弘扬“崇尚英雄,精忠报国”这一光荣传统,高一1班拟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1)(5分)班会活动设计中,有一个人人参与的分享环节——“推荐精忠报国英雄”。你最崇敬的英雄是谁?请向同学推荐。要求:概述英雄事迹,语言简洁准确。我最崇敬的英雄是 _____,推荐理由是:_____(2)(5分)班会设计了“启心智,品爱国名言”栏目,有同学列举出了下列四则名言。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D.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与此栏目主题不符,需删除的是 _____项,其强调的是 ____ _2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B.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C.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D.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兼诗人赫塔 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22.下列诗句与作品、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你好呵,欢乐的精灵!--《红烛》--闻一多B.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致云雀》--郭沫若C.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昌耀D.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四.作文(60分)刚刚踏入高中校园的你,一定正经历着许多“第一次”:第一次走进陌生的教室,第一次面对难度升级的课程,第一次和新同学结伴同行,第一次在晚自习后感受校园的夜色……这段全新的旅程里,总有一个词语能触动你当下的心情、记录你此刻的成长,它可能是“新鲜”“期待”“挑战”,也可能是“同桌的微笑”“课间的闲聊”“错题本上的红笔”。请以“我的高一关键词”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 确定一个属于你的“高一关键词”,用1-2件入学以来的真实小事,说说这个关键词为什么能代表你现在的高中生活;2. 写出细节和真实感受,比如课堂上的紧张、和同学相处的温暖,让读者感受到你作为高一新生的真切体验;3.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docx 高一语文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