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私立蓝天中学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私立蓝天中学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蓝天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52分)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貌属于(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漫滩平原 D.河口三角洲
2.图中沿A→B→C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B.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C.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4.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构造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6.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渭河谷地的形成B.福岛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长江下荆江河段河曲发育,凹岸深槽河床以粗沙、卵石为主,凸岸边滩河床以细沙为主。三峡工程运行后,观音洲急弯段主流常年偏靠凸岸。下图为下荆江观音洲急弯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三峡工程运行前,观音洲两岸的横向环流为( )
A.B.C.D.
8.三峡工程运行后,观音洲急弯段( )
A.凸岸淤积,河床变窄 B.凹岸淤积,河床展宽
C.凹岸冲刷,河床变窄 D.凸岸冲刷,河床展宽
2024年梅雨季长达41天,平均降水量469.6毫米,较常年偏多24%。长江中下游共89站日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湖北咸宁,安徽屯溪等5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下图是2024年梅雨期全国降水量分布图和期间杭州市及部分下辖的县区天气预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024年长江中下游“暴力梅”期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4%,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势力较弱,雨带停留时间短 B.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水汽难以到达
C.冷暖空气交汇频繁,锋面活动强烈 D.受地形阻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
10.“暴力梅”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 )
①农作物生长受到抑制,易发生病虫害②利于水稻等喜湿作物生长,产量增加
③农田积水严重,导致农作物烂根死亡④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墙情,利于春播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从阶地形成的时间顺序推断,地壳运动最稳定的时期是( )
A.T1形成阶段 B.T2形成阶段 C.T3形成阶段 D.T4形成阶段
12.研究发现,T2阶地的沉积物中夹杂大量粗粒砾石层,而其他阶地以细砂为主,那么T2沉积物粒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形成时流域降水强度骤增 B.形成时河流搬运能力增强
C.形成后经历强烈构造抬升 D.形成后遭遇长期风力堆积
下图中等高线(单位:m)示意一种地貌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地貌的成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海浪堆积 C.冰川堆积 D.风力堆积
14.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煤炭的形成是植物残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化的结果,其演化过程为:泥炭(未完全煤化)→褐煤(低煤化程度)→烟煤(中等煤化程度)→无烟煤(高煤化程度),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是全球重要的成煤期,占全球总储量的50%以上,形成的煤种以烟煤和无烟煤为主。下图是成煤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形成烟煤、无烟煤过程中的地质条件是( )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
16.无烟煤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二、综合题
17.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判断A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2)指出B岩石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6分)。
(3)石灰岩可通过上图哪个环节形成大理岩,并说明该环节表示的地质作用(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冷空气南下势力减弱并受到地形的阻挡,使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呈静止状态时,会形成准静止锋。如图为我国主要准静止锋分布区域示意图。
(1)比较天山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的异同(8分)。
(2)简析江淮准静止锋主要形成原因并描述受其影响形成的天气特征(6分)。
(3)昆明冬春季降水较贵阳少,分析其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景观独特,种类多样,深刻影响了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部。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湿热气候,对喀斯特发育转向强烈。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随之迅速发育,类型复杂多样,地表水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由溶蚀、侵蚀形成的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叫石芽。石林是一种高大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喀斯特地区地表异常缺水和多洪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地下水蕴藏丰富。中国喀斯特发育的多轮回和地带性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巧夺天工的洞穴奇景,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1)我国云贵高原等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且分布范围广的主要自然条件(6分)。
(2)请解释云南石林地质形成过程(6分)。
(3)简述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8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2页蓝天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月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A D D B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B C C
1.A 2.C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图中地貌形状为扇形,且位于出山口的位置,可判断该地貌为冲积扇,A正确;河流沿岸平原通常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或入海口地区,B错误;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C错误;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D错误。故选A。
2.结合所学知识,河流在流出出山口后,流速快速降低,颗粒大的物质因重力作用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从山口向外依次是砾石、粉砂、黏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解析】3.读图可知,该水库附近的岩层是向上拱起的,库区是一个背斜构造,而背斜谷是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岩石变得破碎从而被侵蚀形成。ABD错误,选择B。
4.由图可知,该地区地质构造是褶皱和断层,所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构造运动。BCD错误,选择A。
【点睛】背斜和向斜的特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老翼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新翼老。
5.D 6.D
【解析】5.海绵向两侧运动说明是张裂运动,为生长边界,碰撞挤压是消亡边界,②③正确。ABC错误,故选D。
6.东非裂谷带是由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的,与实验相符,D正确;渭河谷地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A错误;福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B错误;青藏高原是由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C错误。故选D。
7.B 8.D
【解析】7.据图示信息可知观音洲地处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对应的河岸应较陡,AC错误;凹岸处河水受较强的离心力作用,使上层河水加速流向凹岸,使凹岸水面变高,产生向下水流,凹岸下降水流沿河床底部向凸岸推移,即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B正确,D错误。故选B。
8.三峡工程后,荆江洪水期水位降低,枯水期水位上升。加上主流偏靠凸岸,形成“凸冲凹淤”的现象,AC错误;在凸岸边滩冲刷过程中,床沙中的细沙被侵蚀、搬运,床沙粗化显著,粗化后的河床抗侵蚀能力增强,凸岸边滩冲刷变缓,河床展宽,D正确;由于主流偏靠凸岸,凹岸发生淤积,淤积河床展宽的可能性不大,排除B。故选D。
9.C 10.D
【解析】9.题目要求分析2024年长江中下游“暴力梅”期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4%的主要原因。首先需回忆梅雨形成的原理——梅雨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交汇)导致雨带长期滞留形成的。夏季风势力弱时,雨带会停留在长江中下游较长时间,造成该地多雨,但“停留时间短”与“降水偏多”矛盾,与梅雨形成的典型机制不符,A错误;副热带高压(副高)位置偏南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供应减少,可能导致降水偏少,与题干“降水偏多”矛盾,B错误;梅雨的本质是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交汇形成准静止锋,若交汇频繁、锋面活动强烈,会导致雨带长时间滞留,降水偏多,C正确;地形抬升可能局部增加降水(如山区),但题干讨论的是长江中下游大范围降水偏多,主要原因应为天气系统(锋面)而非地形,且该地处于平原地区,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D错误。故选C。
10. 题目要求分析“暴力梅”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需结合农业生产常识(如作物生长周期、水分需求等)。题干提到“暴力梅”降水多,降水过多导致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农作物生长受抑;高湿环境利于病虫害滋生,①正确。虽然水稻喜湿,但“暴力梅”伴随的长时间积水等状况会导致根系缺氧(烂根)、倒伏等问题,且病虫害加剧会减产,而非“产量增加”,②错误③正确。梅雨发生在6-7月,此时春播已结束,此时为夏播或作物生长期,“春播”时间与梅雨期不符,且此时过量降水易引发涝灾而非“改善墒情”,④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1.C 12.B
【解析】11.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越稳定,河流侧蚀和堆积的时间越长,形成的阶地沉积物越厚,图中沉积物最厚的是T3,所以地壳运动最稳定的时期是T3形成阶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粗粒砾石层反映河流搬运能力较强,可能构造抬升导致河流下切加剧、流速加快,或气候变湿导致流量增大,B正确;降水强度、构造抬升都不是导致沉积物粒度差异的主要直接因素,AC错误;该地沉积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D错误。故选B。
13.D 14.B
【解析】13.据图可知,图中地貌为沙丘地貌,其成因是风力堆积作用,D正确;而流水侵蚀、海浪堆积和冰川堆积都不能形成沙丘地貌,ABC错误。故选D。
14.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等高线稀疏为缓坡,等高线密集为陡坡,故风向应该为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C 16.C
【解析】15.读图可知,从泥炭到褐煤主要是成岩作用,而从褐煤到烟煤、无烟煤是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中,通常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得煤炭的煤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中等煤化程度的烟煤和高煤化程度的无烟煤,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6.读图联系已学可知,无烟煤是在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下,由褐煤等进一步变质形成的,属于变质岩,C正确;喷出岩和侵入岩都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无烟煤不是岩浆岩,AB错误;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形成的,无烟煤不是沉积岩,D错误。故选C。
17.(1)地理事物:(2分)岩浆。依据:三大类岩石可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高温高压条件下熔化成为岩浆(2分)。
(2)岩浆岩(2分)。形成过程: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2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2分)。
(3)④(2分)。地质作用:变质作用(2分)。
18.(1)同:都主要是冷空气南下受地形阻挡形成(2分);都出现在冬春季(2分);都能形成潮湿阴冷的天气(2分)。
异:前者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多形成降雪天气(2分),后者出现在较低纬度地区,多形成降雨天气(2分);前者大致呈东西走向,后者呈西北-东南走向(2分)。
(2)形成原因:夏初,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冷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2分),冷、暖气流势力相当,锋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形成江淮准静止锋(2分)。
天气特征:连续阴雨天气(2分)。
(3)昆明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暖气团一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多晴朗天气(2分);昆明北部高大山系更多,对冬季风南下阻挡作用更强,冷、暖气团交汇少(2分)。
19.(1)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广(2分);地壳运动活跃,岩石裂隙发育好(2分);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2分);暖湿气候植被茂盛,腐烂发酵有机酸多,水的溶蚀力强(2分);地表起伏较大,水的流动性强(2分)。
(2)地质历史时期,该地为温暖的浅海环境,形成石灰岩层(2分);地壳抬升,岩层隆起为石灰岩高原(2分);外力风化和流水侵蚀石灰岩高原,形成锋利的石林(2分)。
(3)有利影响:喀斯特地貌多奇峰异洞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分);溶洞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藏提供便利(2分)。
不利影响:喀斯特地形区地表崎岖,交通不便(2分);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岩层保水性能差,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2分);地面塌陷给城市建设及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不利(2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