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第1课《做事过程可描述》课件+素材【黔教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单元第1课《做事过程可描述》课件+素材【黔教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单元 第1课
做事过程可描述
(黔教版)五年级

1
核心素养目标
3
新知讲解
5
拓展延伸
7
板书设计
2
新知导入
4
课堂练习
6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8
01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理解准确描述算法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避免因表述模糊导致他人误解或任务失误,培养严谨的信息沟通责任。
借助数字化工具绘制流程图,对比传统文字与数字化图形的效率差异,探索算法描述的数字化应用。
通过分解算法步骤、梳理逻辑关系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可执行的有序步骤。学会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的方式描述算法。
能主动识别 “算法描述” 的需求场景,从资料中筛选自然语言的规范表述方法,明确不同描述方式的适用条件。
02
新知导入
活动背景
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为了完成劳动任务,我们需要预先制订好劳动方案,并形成具体的算法。经过分析和思考而产生的算法,还必须能描述出来,以便分享和交流。
02
新知导入
活动背景
如何准确、规范地描述算法呢?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描述方式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参与家庭劳动来学习算法吧!
02
新知导入
单元目标
1、学会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的方式描述算法,解释两种描述方式的特点,理解准确描述算法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
2、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自然语言、流程图的方式对算法进行描述;
3、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利用计算思维改善日常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02
新知导入
02
新知导入
你知道吗?很多流程和过程都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家务劳动的过程也不例外。
03
新知讲解
当你学会制作一道菜肴后,怎样让其他同学也学会制作这道菜呢
算法可用自然语言描述
活动一:描述凉拌折耳根的算法
凉拌折耳根是一道常见的贵州凉拌菜,请把它的制作过程描述出来。
(1)与同学交流制作凉拌折耳根的过程。
(2)尝试分解制作凉拌折耳根的过程,要求每个步骤都能够独立完成。
03
新知讲解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第四步: 。
当把凉拌折耳根的制作过程从脑海中换成以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描述出来。这种算法描述方式就是自然语言描述。
去除老根和杂质,清洗后切成小段
焯水 10-15 秒后捞出,沥干水分
放入蒜末、小米辣段、生抽等,搅拌均匀调味
充分拌匀后即可食用
03
新知讲解
生活中算法描述随处可见,核心是用有序步骤解决问题。
比如手机导航的 “路线规划”,通过流程图式的分支,动态输出行驶步骤;
家电说明书的 “操作指南”,像 “长按电源键 3 秒开机→选择模式→调节参数”,是精准的步骤描述;
“快递分拣”,按 “按区域分类→扫描单号→分配运输路线” 的流程,本质也是算法在生活中的落地,让复杂任务变有序。
拓展阅读
03
新知讲解
按照算法执行,一定能成功地解决问题吗
算法描述须准确
活动一:描述扫地机器人清扫房间的算法
观看图 2-1-1所示房间地面,并按“6x6”销设地砖。完成将房间地面清扫干净的任务。
图 2-1-1 房间地面示意图
03
新知讲解
阅读教材15—16页的游戏规则,并回答问题:
(1)若指挥员发出“打扫房间”的命令,机器人能否完成预期任务 为什么
扫地机器人不能完成预期任务。
因为“打扫房间” 的命令过于模糊,未符合算法 “步骤精准明确” 的要求:缺少 “打扫范围” 、“打扫标准” “特殊指令” 等关键步骤。扫地机器人仅能执行预设的、有明确参数的算法无法理解模糊指令,最终可能漏扫或错扫,达不到预期效果。
03
新知讲解
(2)按图2-1-2所示的路线进行往返式清扫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请以机器人可以执行的命令设计算法,并用自然语言描述出来。
图 2-1-2 机器人往返式清扫路线
03
新知讲解
第一步:右转 90度,前进5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第四步: 。
机器人无法执行笼统的命令,只有给出具体而确切的命令,如“右转90度,前进5步”,才能准确地执行打扫任务。
因此当我们创建解决问题的算法时,应精准且明确地描述每个步骤。
沿当前方向移动并清扫每个单元,直至抵达该行边界
垂直移动至相邻行,并调转180度行进方向
重复单行清扫与换行转向步骤,直至所有行清扫完毕
03
新知讲解
小科提示
算法步骤描述如果不精准,会导致算法无法正常执行或出现错误结果。比如描述 “切折耳根” 时未说长度,可能切得过长或过短,影响口感;描述 “判断质数” 时漏 “排除 1” 的步骤,会误将 1 归为质数。还可能让执行者产生歧义、重复操作或遗漏关键环节,最终无法达成解决问题的目标,甚至引发混乱(如程序报错、实验失败)。
03
新知讲解
算法描述需重点突出
一、步骤完整性:覆盖问题解决的全部流程,无遗漏环节;
二、逻辑顺序性:步骤排列符合因果或时间逻辑,不可颠倒;
三、表述精准性:每个步骤清晰明确,无歧义,避免 “大概”“可能” 等模糊表述,确保他人按描述能重复执行并得到预期结果。
拓展阅读
04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是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特点?
A. 通俗易懂 B. 易有歧义 C. 符号标准化 D. 门槛低
2、用自然语言描述 “计算 2+3×4” 的算法,正确的步骤是?
A. 先算 2+3,再乘 4 B. 先算 3×4,再加 2
C. 直接算 2+3×4 D. 随意计算顺序
3、描述算法时,“步骤无遗漏、逻辑不颠倒” 体现了算法的什么要求?
A. 精准性 B. 完整性 C. 简洁性 D. 创新性
C
B
B
04
课堂练习
二、完成判断
1、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时,用 “大概煮 5 分钟” 这种表述是精准的。
2、流程图中的箭头仅表示步骤顺序,不表示逻辑关系。
3、精准描述算法的每个步骤,是确保问题能被正确解决的关键。
4、同一算法只能用一种方式描述(如只能用自然语言,不能用流程图)。
5、流程图中的菱形框用于表示 “处理数据或执行操作”。
X

X
X
X
05
拓展延伸
描述算法的多种方式
除教材提及的自然语言外,算法描述语言还包括:
流程图描述:用图形符号(如起止框、处理框、判断框)和箭头表示步骤及逻辑关系,直观展示流程走向。
伪代码描述:结合自然语言和编程语言语法,简化代码结构,兼具可读性与规范性,便于向代码转化。
程序代码描述:用具体编程语言(如 Python、C++)编写可执行代码,是算法的最终实现形式,能直接运行验证。
05
拓展延伸
自然语言与流程图描述算法对比表
对比维度 自然语言描述 流程图描述
表述形式 文字叙述(口语或书面语) 图形符号 + 箭头(标准化符号)
直观性 较抽象,需逐句理解逻辑关系 直观清晰,流程走向一目了然
歧义性 易因表述模糊产生歧义 无歧义,符号含义固定
适用场景 初步梳理思路、简单算法描述 复杂算法逻辑展示、跨场景沟通
修改难度 需修改文字内容,整体调整繁琐 可直接增删图形,调整箭头,更灵活
05
拓展延伸
伪代码描述与程序代码描述算法对比表
对比维度 伪代码描述 程序代码描述
语法规范 无严格语法,结合自然语言与编程逻辑 遵循特定编程语言(如 Python、C++)的语法规则,格式严谨
可读性 接近日常表达 具备编程基础才能读懂,非专业人士难理解
可执行性 仅用于梳理思路,无法直接运行 可直接在对应编程环境中运行能输出实际结果
核心用途 算法设计初期的逻辑草稿 算法的最终实现形式,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06
课堂总结
1
引入新知内容
做事过程可描述
2
算法可用自然语言描述
3
算法描述须准确
4
完成课题练习
5
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1
2
3
4
5
07
板书设计
做事过程可描述
1、进行新知引入
2、算法可用自然语言描述
3、算法描述须准确
4、完成课堂练习
5、进行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1、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实践练习。
08
课后作业
针对 “判断一个学生成绩是否及格(60 分及以上为及格)”,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重点体现 “输入成绩 - 判断 - 输出结果” 的逻辑。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