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鹏
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
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围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后,跑到营长面前说:“发我一枝枪!”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
“我一定要一枝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
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纯洁恬静,自由舒畅。
我越发想起了枪。“我要一枝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伏的思潮。
小鲁是战友的儿子。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跳进来报告,“妈妈,小鲁大哥哥来了!”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檐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
孩子趴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问道:“你怎么没有枪?”
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枝枪,他们说还要慢一慢。”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枝枪,已经不是问题了,从第一批工农拿起系着红缨的梭镖起我们就知道,没有枪,要付出什么代价!
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说是要和解放军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间,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小鲁眉毛乌黑,舒展两臂,像要展翅奋飞。小义那毛茸茸的头,略仰着脸,似乎在问:“叔叔,你有枪吗?”……
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同年的秋末。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那一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没有男人,房东是位大嫂。
“大嫂,你家大哥呢?”
她没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
“牺牲了,一起七个。”大嫂的脸呆呆的,好像总结似的说,“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
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一个翻身,把小义抱在怀里。年轻的战士,你梦见了什么?梦见自己还没有一枝枪吗?……我给他们关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洁白的月光,一只纺织娘时断时续地在唱。生活在行进,时而严峻、鲜明,时而又温和、含蓄,絮絮地向我们披心沥胆。
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我对营长说:“让我上去缴一枝枪。”营长轻轻说道:“这次战斗下来,给你想办法。”
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果然给我送来一枝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
“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
一枝左轮,六颗子弹,用一块大红绸子裹着,这就是我拿到武器时的情景。小鲁,年轻的战士,不用我说,你能懂得我当时的心情……
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过去又远一天了,但是,历史是不会消亡的,也决不重复。小鲁,现在你不会等自己同志牺牲以后再有一枝枪的。
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一直到我转业的时候,交给组织,一把左轮,五颗子弹。还有一颗,我用了。
虽则是轻风徐来,但凉气更重了。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他们盖得很好,睡得也很好。我拉直小鲁挂在椅背上的军衣,轻轻地给他们关上了电灯,掩上了门。回到床上,我却无法入睡。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侧着身子俯冲扫机枪。我伏在一片开阔地上,还带了一个妇女会的姑娘。敌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飞越低,毫无顾忌地在我们头上削过去,搅起地上的灰土。姑娘脸色有点苍白,伏着一动不动。我愤怒但没有屈辱的感觉,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枝枪,我到底有了枪。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战斗,在保卫自己,保卫解放了的土地。敌机尾巴一沉,朝上飞去,小心地在上空盘旋扫机枪。他怕了,他胆怯了。
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真是该睡了,天明还有工作呢!我们的夜,纯洁恬静,自由舒畅,她守护我,我也守护她。
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花是普通的纸做的,每一个花瓣都涂了不同的颜色。他踮起脚,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解放军叔叔!”
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见到“我”后显得很拘束,面对小义的询问,他的脸“慢慢地红了”,说明小鲁还是有些委屈的。
B.“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中“仍是”“唯一”等词语,表达了“我”作为文工团的兵不受重视的不满和抱怨。
C.小义一开始称呼小鲁为“大哥哥”,后来又突然改称他为“叔叔”,称呼的改变,表现小鲁因没有枪而受到小义的质疑。
D.“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鲁西南地区的这种荒凉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现实与回忆、梦境交织穿插的叙事方式,强调了过去与现实的对比,形成了时空交错的艺术效果,增强了感染力。
B.小说淡化情节,通过简洁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塑造出一系列特征鲜明且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C.小说的语言带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对“我”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刻画细致,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
D.本文选取女性视角,描写了宁静的夜色和孩子们安睡的场景,烘托出温暖恬静的气氛,笔触细腻。
3.小说中的“枪”在不同的场景中具有不同内涵,请找出三处加以分析。
4.茅盾先生曾评价茹志鹃战争题材小说具有独特风格,请从事件选材、人物形象选取、主题呈现三个方面,就本文的“独特性”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妹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8.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9.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 , ”这两句化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2)《沁园春·长沙》中,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 ”;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 ”。
(3)“鸟”在古典诗词之中,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如“ , ”。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说起“碳水化合物”,许多人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不好的结果——容易胖、升血糖。为了保持身材、减肥、控制血糖,人们经常会选择少吃甚至不吃碳水。
近日,一篇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指出,与全谷物、豆类等高质量碳水化合物相比,那些经过加工,去掉了麸皮、胚芽和膳食纤维的精致碳水化合物,吃多了会让人的血糖快速上升。研究人员分析了32年的追综数据发现:人的血糖负荷和疾病风险是挂勾的,如果吃的东西血糖指数过高,那么患上疾病的风险就会随之上升。
另外,有些碳水吃得越多,效果可能会截然相反。《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甲 ),那些每天吃够了高质量碳水化合物的人,看起来比同龄人平均年轻1.2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应摄入约300克的谷类食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约150克。因此,我们平时可以将精米替换为杂粮米,将白粥替换为八宝粥……①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豆,②含有50%~6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③及20%左右的蛋白质,④均衡膳食营养的好帮手。⑤在日常生活中,⑥我们可以将它们与米、面搭配食用。
多吃蔬菜和水果,对我们的健康也非常有利。一般来说,叶菜类的叶子颜色越深,营养成分含量越高,因此我们在平常饮食中应多安排深色蔬菜。当然,( 乙 ),而要看可食用部分的颜色是不是深色的,像茄子、黄瓜、冬瓜……其实是披着深色外衣的浅色蔬菜。与深色的蔬菜一样,水果也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要注意的是,水果摄入要适量,尤其是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相对适合樱桃、李子、苹果、桃子等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中的冒号起到了提示下文的作用。
B.“截然相反”和“严格控制”两个短语结构相同。
C.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深色的蔬菜和水果含有营养成分”。
D.第五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说明披着深色外衣的浅色蔬菜还有很多。
11.下列选项中的“相对”,与文中加点的“相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相较南方,北方的冬天会相对冷一些。
B.无论什么事,她们的意见都是相对的。
C.长江两岸的山峰遥遥相对,仿佛在比试高低。
D.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1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3.文章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
(2)
14.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
(1)
(3)
15.邻居王奶奶患有糖尿病,医生嘱咐她要严格控制饮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在饮食方面给王奶奶提两点具体建议。
五、作文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花样年华。青春是毛泽东等革命青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是偏僻小山村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热切向往,是香雪毅然踏上火车换铅笔盒的纯真质朴。却也不乏一些年轻人将青春异化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或是一味躺平,自怨自艾……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关于青春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明确文体;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1.D 2.C 3.①小鲁为没有枪而脸红,枪是军人身份的象征;
②“我”拿着枪朝敌机开枪,枪是抵抗敌人、保卫群众的武器;
③在“我”接过牺牲的营长的枪时,枪是一种斗争精神的传承。 4.①事件选材独特:作为战争题材小说,主要讲述“我”、小鲁对枪的渴望,最终在营长牺牲后“我”得到枪支,以战争背景作烘托,避开写战场的正面交锋,另辟蹊径。
②人物形象选取独特: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我”、小鲁、小义,均为普通人,未选取英雄式人物,在战争小说中显得独特。
③主题呈现方式独特:本文通过写“我”关于枪对战士意义的思考、对枪的渴望和在梦中与敌军战斗,来呈现革命时期保家卫国、勇于战斗的主题,避开了战争残酷的宏大叙事,切口独特。
【导语】本文以“枪”为线索,结合“我”的回忆与小鲁的现实,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武器的渴望。文中“枪”象征着力量和自卫的能力,贯穿始终,反映了战争年代人们对武器的迫切需求。小说采用现实与回忆交织的叙事方式,语言抒情细腻,情感真挚,表现了对和平的珍视和对逝去战友的怀念。通过小鲁的形象,传递出新一代战士的成长与责任感,主题深刻而富有感染力。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见到‘我’后显得很拘束”错误,结合原文“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檐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可知,小鲁的拘束是性格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枪。
B.“表达了‘我’作为文工团的兵不受重视的不满和抱怨”错误,原文表达的是“我”对枪的渴望,而不是不满和抱怨,且文中只是介绍了“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这一事实,没有体现“文工团的兵不受重视”。
C.“表现小鲁因没有枪而受到小义的质疑”错误,小义对小鲁称呼的改变,表现出解放军战士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重,不能体现小义对小鲁的质疑。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错误,文章对“我”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刻画细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不是浪漫主义风格特点。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①“‘你怎么没有枪?’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儿子认为军人都应该有枪,小鲁虽然是一名军人了,可他还没有枪,因而脸红,这里的枪是军人身份的象征。
②“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这里的枪是实指,指一枝用来射击的枪,是抵抗敌人、保家卫国的武器。
③“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果然给我送来一枝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营长的那只枪,既实指具体的枪,也寄寓着革命斗争的精神,“我”接过营长的那只枪,也就意味着革命斗争精神的一种传承,这里的枪是斗争精神的传承。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事件选材角度。小说选取了“我”在战争中渴望拥有一枝枪的经历,并以梦境的形式进行呈现,同时描述小鲁即将参军的真实情景,全文交错叙写梦境与现实,回避残酷战争场面的宏达叙事,只将战争作为背景烘托,通过个人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武器的渴求,具有独特的个人化叙事风格。
②人物形象选取角度。小说中刻画出的“我”、小鲁、小义等人物形象,都不是传统的高大英雄人物,而是较为普通的“小人物”,但是细致地表现了“我”从无枪到有枪的转变,小鲁对枪的渴望,突出了人物的内心冲突和强烈的责任感,展现了战争环境下个体的勇敢与坚韧。
③主题呈现角度。小说回避对残酷的战争场面和战斗细节的描述,而是选取“枪”这一独特而典型的物象,通过对“枪”的多重象征意义的描绘,尤其是集中叙写“我”对枪的执着追求,反映了战争中武器的重要性,揭示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念,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主题深刻。
5.D 6.B
【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D.“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错误,应是着意描写刈禾女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错误。这句诗是说金黄的穗子的生长过程,是动态描写,而且是从时间上来描写的。
故选B。
7.B 8.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
“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
结尾“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视线,可见遥望时间之长久,以杳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景象中融入了诗人万般情结,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寥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
9.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看万山红遍 万类霜天竞自由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0.C 11.A 12. 甲:多吃高质量碳水能延缓衰老 乙:挑选深色蔬菜不能只看表皮 13. ②句,删去“左右”。 ④句,在“均衡”前加“是”。 14. ①“精致”改为“精制” ②“追综”改为“追踪”(“挂勾”改为“挂钩”) 15.①多吃全谷物、豆类等高质量碳水化合物(或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将精米替换为杂粮米等)。
②多吃深色蔬菜,适量摄入水果(或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樱桃、李子、苹果等)。
16.例文:
莫让青春付水流
青春是人生中扬帆的起点,是美好未来的基石。莎士比亚说“青春是不耐久藏的宝藏”。它是宝贵的,也是有限的,正值青春的我们,有责任和担当让它焕发绚丽的光彩。
战争年代的小战士为保护担架员,无私奉献自己年轻的生命,青春在硝烟和烈火中熠熠闪光;贫困地区的香雪为追求一个自动铅笔盒夜行30里夜路,渴望追求知识和改变家乡面貌的她,也因为责任和担当,呈现出动人的青春追求。而身处和平时代,小康社会的我们,又该怎样谱写自己的青春篇章呢?
正青春,读好手中书。高尔基说:“青春是有限的,而智慧是无限的。”我们要以短暂的青春,学习无穷的智慧。
青春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时期,把握当下,努力奋斗是我们每个人应达成的共识。读书、学习并不是简单充满乐趣的事,也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心只读“圣贤书”,很多时候,读书需要付出努力和艰辛,古人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勤奋努力,奋斗进取才是青春最亮丽的风采。
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少年时被老师提问因何而读书,他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答案不仅令老师欣喜,直至今天,也令我们不禁为他击节称赞。当今世界局势复杂,新冠疫情将中国小康计划打乱,让我们飞奔的脚步缓迈,我们也不能置身事外,将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使命,更加努力地学习。
趁青春年少,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有学无止境的意识,就会等来学有所成的一天。
正青春,追逐心中梦。理想是人生的航标,是生活的动力,缺乏理想的人往往少了对青春的激情,2016年,奥运会在里约举行,第一局塞尔维亚用暴力的发球,大力的扣杀,打得中国队喘不过气,给球迷一种绝望的感觉,对手怎么这么强?赛场上第一场失利,女排的姐姐们情绪压抑低落,但是这群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女排队员,凭借着青春的激情,靠一腔热血克服困难,夺得冠军。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青春易逝,好好珍惜,莫付时光于虚无,莫付青春于流水。拼搏进取,一生无悔,让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谱写出自己最动人的青春之歌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