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藤野先生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藤野先生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7 藤野先生
课后·知能演练
一、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阳光如烈火般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燥热感。小镇边缘的战场上,敌军步伐凌乱,个个脸上显露出胆怯的神色,他们士气低落,显然锐不可当的攻势已成为过去式。此时,镇上的居民一起翘首而望、屏息敛声,虽然战场上的烟尘和炮火让人窒息,但他们心中的希望如灯塔那般明亮。镇中心的石碑上,镌刻着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不容许任何人篡改历史。我们深恶痛疾那些扭曲事实的行径,并倡导大家,人人争做证人君子。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炙烤(zhì)   B.锐不可当(dāng)
C.翘首(qiáo) D.深恶痛疾(wū)
2.文中画线的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燥热 B.屏息敛声
C.篡改 D.证人君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老师。②当父母想让孩子培养某种良好习惯时,自己必须以身作则。③比如,当孩子需要看书学习时,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放下手机,选择一本书,坐在一旁陪着孩子一起读书。④在一种安静认真的氛围中,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形成主动读书学习,完成自己的任务。⑤相反,一味地批评教育,__________能对孩子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__________其效果只是暂时的。
3.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4.请在第⑤句中的横线处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二、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5.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6.“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这样”指代什么 这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7.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作者写这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请简要分析。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片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谁吗 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
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走了进去,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拿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作文中的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 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
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 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美。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选自《读者》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9.文中作者深情回忆了自己的语文老师,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1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11.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2.你认为《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语文老师》两文中作者对老师的情感是否相同 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综合运用
13.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链接】 请结合《藤野先生》一文,概述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60字以内)
(2)【材料筛选】 假如你所在小组的专题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你认为下面哪一则材料不能选用 为什么
材料一 鲁迅先生认为学医只能救人的身体,不能拯救国家。“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鲁迅《<呐喊>自序》)
材料二 鲁迅先生深深地知道,要想拯救中国,必须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决定用笔作为武器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呐喊>自序》)
材料三 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鲁迅在小说创作领域不断探索,创造“日记体”小说新形式,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表现出强烈的开创精神。
参考答案
1.D 解析:“深恶痛疾”的“恶”应读“wù”。
2.D 解析:“证人君子”应为“正人君子”。
3.在“读书学习”后加上“的习惯”。
4.虽然 但是
5.“我”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6.“这样”指代的是后文提到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等事件的丑态。这句话在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对“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具体介绍。
7.运用了比喻、夸张和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之情。
8.作者正是因为对东京失望,才会离开东京去仙台,从而遇到了藤野先生。这部分内容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的原因,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埋下伏笔。
9.①老师给“我们”讲什么叫“语文”;②老师告诉“我们”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③老师当众说“我”的作文写得不好,事后又具体指出“我”作文的缺点。
10.“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知识渊博、教学方法独特,对学生要求严格、关心学生成长的老师。
11.“踢”表现出当时“我”愤怒的情绪和对老师粗鲁的态度,衬托出语文老师的大气与宽容,写出了语文老师在“我”心目中高贵与美丽的形象。
12.相同,都对自己的老师无比感激。《藤野先生》一文中,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各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鲁迅极大的关心、鼓舞和真诚的帮助,所以鲁迅内心无比感激藤野先生。本文中的语文老师不仅教会作者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万物,用心体悟平凡的事物;更用严厉的批评点醒作者,让作者终身受益,所以作者内心也无比感激语文老师。
13.(1)鲁迅留学日本时,有一次看影片,看到中国人被杀时,旁边看热闹的中国人漠然以对。鲁迅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精神。
(2)材料三不能选用。材料三讲的是鲁迅在小说创作上具有开创精神,不符合“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这一主题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