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短文二篇课后·知能演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 歇:休息。B.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C.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D.五色交晖 交晖:交相辉映。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项是 ( )A.两岸石壁,五色交晖B.自康乐以来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D.念无与为乐者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B.实是/欲界之仙都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代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宋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D.《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5.根据提示填空。(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委婉表达自己高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为乐者( )(4)相与步于中庭(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8.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光的“空明”的 9.如何理解“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含义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 上危壁而下澄潭,潭尽,竹树扶疏①,掩映一壑,两崖飞瀑交注,如玉龙乱舞,皆雨师②山灵③合而竞幻者也。既入,忽见南崖最高处,一窍通明,若耳之附颅,疑为白云所凝,最近④而知其为石隙。及抵方丈,则庭中人立而起者不一为云气氤氲隐现不定。心知众峰之奇,不能拨云驱雾矣。(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注①扶疏:形容枝叶茂盛、疏密有致的样子。②雨师:司雨之神。③山灵:山神。④最近:靠近。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夕日欲颓(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两崖飞瀑交注( )(4)若耳之附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疑为白云所凝,最近而知其为石隙。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则庭中人立而起者不一为云气氤氲隐现不定13.甲、乙两文所写景物不同,却表达出相似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A 解析:“歇”,消散。2.D 解析: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念头;读。3.D 解析:正确的停顿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B 解析:“南宋思想家”有误,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5.(1)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2)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4)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1)门(2)高兴的样子(3)考虑,想到(4)共同,一起7.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8.①把月光比作积水,写出月光澄澈的美;②用竹柏的影子来衬托。9.表面上是作者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实际上颇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作者在逆境中的旷达和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坚守。10.(1)坠落(2)参与,欣赏、领悟(3)相互、交相(4)像11.(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2)怀疑它是一片白云凝聚而成的,靠近了才知道是一条石缝。12.则庭中人立而起者不一/为云气氤氲/隐现不定13.甲文写山水的色彩斑斓、晨昏变化,如“五色交晖”“晓雾将歇”“夕日欲颓”等;乙文写山崖险峻和云雾缭绕,如“上危壁而下澄潭”“云气氤氲”等。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乙】 参考译文 上面是高险的崖壁,下面是清澈的水潭,潭的尽头,竹子树木枝叶茂盛,疏密有致,掩映着整个山谷,两边崖壁上飞流的瀑布交相奔泻,如同玉龙乱舞,这些都是雨师山神相互配合竞相显示的奇幻景象。进入山谷,忽然看见南边山崖的最高处,有个透着光亮的洞穴,就像耳朵依附在头颅上的样子,(我先)怀疑它是一片白云凝聚而成的,靠近了才知道是一条石缝。等抵达寺中方丈处时,见庭院中有人站立,有人起身,不止一个人,因为云气氤氲,人影忽隐忽现。我深知这里众峰的奇异,然而不能拨开乌云驱散雾气看个究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