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与朱元思书课后·知能演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泉水激石 激:冲击,撞击。B.经纶世务者 经纶:筹划、治理。C.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D.互相轩邈 邈:高。2.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富春江水的湍急。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的动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留恋不已。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4.根据提示填空。(1)《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水的流势湍急,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4)《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含蓄地否定世俗社会和官场生活,表达自己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 )(3)互相轩邈( )(4)横柯上蔽(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7.本文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有什么表达效果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 林逋①喜为诗,多奇句。既就稿,随辄②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 ”逋曰:“吾方晦迹③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摘编自《宋史·林逋传》《梦溪笔谈》)注①林逋:字君复,北宋诗人。②辄:就。③晦迹:隐居。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从流飘荡( )(2)鸢飞戾天者( )(3)既就稿( )(4)常畜两鹤(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12.假如吴均与林逋跨越时空相遇,你认为他们能成为志趣相投的好友吗 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D 解析:“邈”,远,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2.B 解析:正确的停顿是“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B 解析:“表现富春江水的湍急”错误,应为“表现富春江水的清澈”。4.(1)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2)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3)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4)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5.(1)飞奔的马(2)凭借(3)高,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4)在上面6.(1)(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2)那些筹划人世间的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7.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富春江的美景,进一步加深了阅读体验。8.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9.(1)跟、随(2)至、到达(3)完成(4)养10.(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相高耸,笔直地指向云天,(由此)形成千百座山峰。(2)我本来隐居山林沟壑,尚且不想凭诗闻名一时,何况后世呢!11.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12.示例 我认为他们能成为好友。吴均在奇山异水中随江流漂荡,婉劝追逐名利的人平息名利之心;林逋不欲凭诗闻名一时,隐居孤山,养鹤游湖。两人都有热爱自然、避世退隐、不慕荣利的高洁志趣,所以能成为志趣相投的好友。【乙】 参考译文 林逋喜好作诗,他的诗多有奇句。(常常)已经完成诗稿,随即就丢弃。有人说:“为什么不记录下来给后世看 ”林逋说:“我本来隐居山林沟壑,尚且不想凭诗闻名一时,何况后世呢!”然而好事的人往往私下记录下来,现今流传的诗还有三百多篇。林逋隐居在杭州孤山,常养着两只鹤,放出笼子就会飞入云霄,盘旋很长时间后,再回到笼中。林逋常常划着小船,游览西湖各寺院。有客人到林逋的住处,就有一个童子出来开门,接待客人坐下,为客人打开笼子把鹤放出去。过一段时间,林逋一定会划着小船回来。大概他是以鹤飞在空中作为(有客人来的)验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