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3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3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3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22·湖南卷)某地(图1)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图2),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2.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在我国古代,计划将甲湖泊的水引到乙城市,适宜的调水线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25年之后,甲地建成休闲娱乐为主的风景区,吸引大量来自乙城市的游客,政府计划在甲、乙之间建设公路,其选线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受天气影响,图中东阳河河水时清时黄,当该河流量偏大、水色泛黄时,图中所示区域可观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独特景象。某中学地理社团成员9月23日来到图示区域开展研学活动,并选择好观测点进行观测。据此完成5~6题。
5.该社团有四名成员分别位于甲、乙、丙、丁四处,受地形影响,在观测点只能看到其中一处的成员。该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在图中观测点观测到“白日依山尽”时,落日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江苏南京期末)2023年暑假,重庆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来到芙蓉江边进行研学考察。下图为芙蓉江及周边地区地形图。据此完成7~8题。
7.研学小组发现(  )
A.考察点①坡度小于考察点②
B.溶洞大多位于山脊地带
C.考察点①坡度小于考察点③
D.溶洞大多位于山谷地带
8.②观察点与③观察点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  )
A.590 B.790
C.890 D.1 090
二、综合题(共26分)
9.(2024·重庆南开中学期中)(16分)读某地区地形等高点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已画有一条500 m等高线,请按照图中等高点的大小,补画出图中所有等高线,并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宏观地形类型。(6分)
(2)在此基础上,请按相同水平比例尺,在下面图框中,画出AB线段之间的地形剖面图。(4分)
(3)如果你站在AB连线的最高点,你更容易看到的是A点还是B点 请说明理由。(6分)
10.(10分)读我国某地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为休闲游游客从①②中选择一条路线,说明理由并绘制该路线剖面图。(6分)
(2)说明图示区域不同地形条件下交通与聚落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2.1.A 2.C 第1题,该地地处太行山南段东麓,是夏季东南季风迎风坡,短时间内降水量大,上游河流流速快,水流汇集快,易发山洪,A正确;该地地处太行山区,夏季多暴雨,暴雨是短时间内降水集中,而不是年降水量丰富,B错误;图示地区比例尺较大,是小尺度的区域,显示河道弯曲不明显,C错误;地质条件复杂不是该地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D错误。第2题,山坡上种植人工林,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雨水下渗,保证生产生活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②正确;山洪发生时人工林可以截留雨水,促进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且村落在山腰,具有一定的防洪功能,可以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④正确;暴雨的发生不受该空间格局影响,应受该区域整体较大尺度空间格局的影响,①错误;该地排水条件好,不易发生土壤盐碱化,③错误。故选C。
3~4.3.B 4.B 第3题,适宜调水的线路应满足线路较短、能够自流引水这两个条件。①④线路较长,③线路经过多条等高线且多次穿过山脊,无法自流引水。故选B。第4题,③线路直线距离短,但是坡度大,施工难度大、运行难度大;①④线路坡度较小,但是绕行距离太远;②线路坡度较小、距离较短,最合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6.5.C 6.D 第5题,图示丙与观测点分别位于山谷两侧,中间没有地形阻挡而能相互看到,故C正确。甲与观测点之间有山脊阻挡而不能相互看到;乙与观测点间有一凸坡阻挡而不能相互看到;丁与观测点位于同一等高线上,但丁处左侧有一凸坡,视线受阻而相互看不到。第6题,9月23日是秋分日前后,太阳从地平面落下时应位于正西方;而“白日依山尽”是因山地阻挡而看到太阳落山,则此时看到的太阳应位于西南方;结合观测点位置,可判断落日应位于④位置,D正确。
7~8.7.D 8.B 第7题,读图可知,考察点①的等高线比②③更密集,坡度较大,A、C错误。图中溶洞所处的位置等高线大多向高处凸出,位于山谷地带,B错误,D正确。第8题,观察点②的海拔为200—300米,观察点③的海拔为900—1 0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为600—800米,B正确。
9.答案 (1)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
(2)
(3)更容易看到B点。因为最高点大致位于AB之间的中点,向A点瞭望,中间有一凸起的山峰阻挡视线;向B点瞭望,中间是一凹地,不易阻挡视线。
解析 第(1)题,图中500 m等高线已经画出,将符号相同的地形等高点连接起来。500 m等高线之内的图例符号显示500 m内部海拔大于等于500 m,结合等高线判断,图中地形以山地为主。第(2)题,图中比例尺是1∶200 000,按相同水平比例尺,画出AB线段之间的地形剖面图,第一步,找出AB线与等高线的交点;第二步,找出交点在坐标中的对应点;第三步,把对应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第(3)题,AB连线的最高点海拔大于650 m,据上题中的剖面图分析,最高点到A点中间有一凸起的山峰阻挡视线,最高点到B点之间是凹地,B点位于对面的山坡上,不易阻挡视线。
10.答案 (1)选择①路线。理由:①路线整体坡度较缓,体力消耗较少。剖面图示如下:
(2)平原地区交通线路数量多、密度大,聚落规模大;山区交通线路数量少,聚落规模小,分布较分散。
解析 第(1)题,题中要求为休闲游客选择旅游路线,则要注重旅行途中的强度。②线路在接近山顶附近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大,在攀爬过程中消耗体力多,不符合休闲原则。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主要遵循以下步骤:①定比例尺,即横坐标宽度与等高线地形图一致,纵坐标高度在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②定点,将剖面线和等高线的交点按照相关高度垂直落在剖面图上;③连线,过所有选定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第(2)题,结合图中等高线可判断出,图示区域的西北部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为平原地形。图示区域的东南部等高线密集弯曲,海拔在200米以上,为低山丘陵。再结合图例可读出,山区交通线路数量少,聚落规模小,且较为分散;平原地区交通线路数量多、密度大,聚落规模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