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11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11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11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24·山东济宁三模)台风“天鸽”于某年8月23日12:50在珠海市沿海地区登陆,广州附近海域水文气象特征受其影响较大。下图示意台风“天鸽”逐时移动路径及伶仃洋某一观测站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期间,台风移动速度快且风力大的时段是(  )
A.02:00—03:00 B.07:00—08:00
C.12:00—13:00 D.16:00—17:00
2.台风登陆前后,图中观测台附近(  )
A.海水盐度短时上升
B.海水温度短时上升
C.海面气压持续下降
D.海面高度持续下降
(2024·广东深圳二调)菲茨罗伊河流域地处澳大利亚西北部,夏半年常受季风和热带气旋带来的降水云系影响,通常情况下降水云系自西向东移动。2023年初,热带气旋“艾利”自东向西掠过菲茨罗伊河流域,菲茨罗伊河下游受灾严重,河口出现严重海水倒灌。下图示意菲茨罗伊河流域水系及“艾利”移动方向。据此完成3~4题。
3.与相同强度自西向东移的降水云系相比,“艾利”降水云系自东向西掠过菲茨罗伊河流域,导致菲茨罗伊河河口段(  )
A.洪峰时刻提前,峰值加大
B.洪峰时刻提前,峰值减小
C.洪峰时刻推迟,峰值加大
D.洪峰时刻推迟,峰值减小
4.受热带气旋“艾利”影响,菲茨罗伊河河口海水倒灌异常严重,主要是因为(  )
①入海口河床比降大 ②持续受向岸风影响 ③海湾自北向南缩窄 ④河流入海径流量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北京卷)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6日至10月28日举行。图a显示成都部分气象站点2023年4—10月某日的最高气温,图b为北京时间2024年5月15日14时西南地区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5~7题。
a
b
5.据图a可知(  )
A.数据观测日期可能在10月底
B.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C.数据采集时段为11—17时
D.气温从东北向西南呈递增趋势
6.图b中(  )
A.贵州北部受低压控制,天空云量多
B.昆明以西受反气旋影响,气流下沉
C.成都受高压的影响,气温升高明显
D.重庆市区风力大,气流辐合,有雾霾
7.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场内,通过造景手法展现黄河穿城而过大美景象的展园是(  )
A.武汉园 B.兰州园 C.天津园 D.深圳园
(2024·山东青岛二模)尘卷风是近地面大气中产生的直径小、高度低、持续时间短的旋风。1991年6月15日,皮纳图博火山发生爆炸式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导致地球进入了两年的“火山冬天”,抑制了之后两年尘卷风的发生。下图示意尘卷风的结构及景观。据此完成8~9题。
8.尘卷风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A.冷暖气团交汇上升 B.当地盛行风强劲
C.强烈日照加热空气 D.对流性垂直涡旋
9.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抑制尘卷风的发生,其主要是由于(  )
A.大气降水增加 B.火山灰黏重
C.太阳辐射减少 D.火山熔岩广布
(2024·山东潍坊二模)台风遇到山地后,降水强度和范围会发生一定变化。下图示意某次台风在我国福建省登陆后遇武夷山,在爬坡、下坡以及平行于山脉移动时的情景。据此完成10~11题。
10.台风在我国福建省登陆后遇武夷山降水强度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山地(  )
A.气温低,利于水汽凝结
B.空气湿度大,提供水汽
C.抬升气流,上升强度大
D.阻挡台风,滞留时间长
11.台风最大降雨区出现在台风中心的(  )
A.①左侧 B.②后方
C.③前方 D.④右侧
二、综合题(共16分)
12.(2024·山东淄博三模)(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东北西部地区地处过渡带,生态环境较脆弱,冬季易发火灾,冬季局地环流是该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调查研究冬季局地环流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可为当地保护环境提供决策依据。受局地环流影响,该区域冬季气温较高,出现了一条向北显著凸出的暖脊(如下图所示)。下图示意东北西部地区1月海平面平均气温分布;海平面气温是由实测近地面气温按标准的垂直递减率换算而成,可以更好地体现局地环流对气温的影响。
(1)说明东北地区西部冬季气温较高的原因。(6分)
(2)①据上图在下图中补充高程和(1月海平面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及其图例。(2分)
②指出AB、BC两段增温幅度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6分)
(3)从局地环流的角度说明东北西部地区冬季易发火灾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2.1.C 2.A 第1题,图中曲线为台风“天鸽”逐时移动路径,即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1小时,故两点间的距离即为台风移动速度。看图并结合四个选项可知,02:00—03:00、12:00—13:00台风移动速度快。再结合图例,02:00—03:00为台风,风力较小;12:00—13:00为强台风,风力较大。故选C。第2题,台风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北半球向海岸前进的台风风场如下图所示:
看图可知,在台风前进方向的右侧,为东南风,受其影响,外海高盐、低温海水涌入伶仃洋,观测站表层盐度会出现较大幅度的短暂上升,表层温度会出现短时下降,A正确、B错误;海面气压随台风临近显著下降,但随后气压值会逐渐回升,C错误;受外海海水涌入影响,观测站海面水位上升,D错误。
3~4.3. C 4. C 第3题,根据图示可知,菲茨罗伊河河口段位于西部,上游位于东部;相同强度自西向东移的降水云系直接影响菲茨罗伊河河口段,河口水位上升迅速,洪峰时刻来临早;而艾利降水云系自东向西掠过,首先上游水量增加,然后河口段来水量增加,当艾利降水云系来到河口段时,河口段既受艾利降水云系影响,又受到上游来水补给,洪峰时刻推迟且峰值加大,C正确,故选C。第4题,根据图可知,艾利位于河口南部,河口此时吹偏北风,为向岸风,将海水往河口方向吹,导致海水倒灌,②正确;海湾自北向南缩窄,海水涌入流速加快,倒灌严重,③正确;入海口河床比降小,①错误;河流入海径流量大不利于海水倒灌,④错误;C正确。故选C。
5~7.5.C 6.C 7.B 第5题,读材料可知,图示气温为某日的最高气温,通常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前后,因此数据采集时间应为11—17时,C正确;图示气象站点气温均在32 ℃以上,应该是夏季,而10月底已是秋季,A错误;图示气温并非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B错误;图示气温从东北向西南大致是递减趋势,D错误。故选C。第6题,读图可知,贵州北部、成都和重庆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天空云量少,太阳辐射强,气温升高明显,重庆附近地区等压线稀疏,风力小,C正确,A、D错误;图示昆明以西受气旋影响,气流上升,B错误。故选C。第7题,结合选项和所学知识可知,有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是兰州,B正确;武汉是长江穿城而过,A错误;黄河不流经深圳、天津,C、D错误。故选B。
8~9.8.C 9.C 第8题,由材料可知,“尘卷风是近地面大气中产生的直径小、高度低、持续时间短的旋风”,所以尘卷风实际就是一个气旋,在强烈日照情况下,空气会被加热旋转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一个热低压,C正确;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是锋面,并非空气旋转上升的低压中心,A错误;气旋的形成与盛行风强劲无关,B错误;对流性垂直涡旋是尘卷风的表现,不是产生尘卷风形成的有利条件,D错误。故选C。第9题,由材料“皮纳图博火山发生爆炸式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导致地球进入了两年的‘火山冬天’,抑制了之后两年尘卷风的发生”可知,火山爆发产生了大量的灰使该地气温降低,抑制了之后两年的尘卷风,所以是由于火山灰抑制了太阳辐射,使尘卷风的发生失去了能量来源,抑制尘卷风的发生,而与大气降水增加、火山灰黏重、火山熔岩广布无关,C正确,故选C。
10~11.10.C 11.C 第10题,台风登陆后,气温低确实有利于水汽凝结,但是台风本身带来的暖湿气流已经具有较高的水汽饱和度,因此气温不是造成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A错误;台风登陆后带来的空气湿度已经很大,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所以空气湿度大不是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B错误;台风登陆后遇到武夷山,武夷山作为高大的地形障碍,会抬升气流,导致气流上升强度增大,绝热膨胀,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更多的降水,因此降水强度会增加,C正确;台风本身具有强大的动力和能量,武夷山虽然会对台风路径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会完全阻挡台风,台风也不会因此滞留太长时间,因此阻挡台风和滞留时间长不是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第11题,台风爬坡时,台风右侧的风向山上吹,左侧的风向山下吹,所以台风右侧气流的上升运动加强,降水强度加大,范围变广,A错误;台风下坡时,台风右侧的风向山下吹,左侧的风向山上吹,所以台风左侧气流的上升运动加强,降水强度加大,范围变广,B错误;台风平行于山脉移动,山脉在台风左侧时,台风前方的风向山上吹,后方的风向山下吹,前方气流的上升运动加强,所以暴雨区集中在台风的前方,C正确;台风平行于山脉移动,山脉在台风右侧时,台风前方的风向山下吹,后方的风向山上吹,后方气流的上升运动加强,所以暴雨区集中在台风的后方,D错误。故选C。
12.答案 (1)冬季盛行偏西风(或西北风);该区域地处山地东坡(或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导致增温。
(2)①
②差异:AB段增温幅度大(BC段增温幅度小)。
原因:AB段坡面陡(或坡度大),气流下沉运动显著(焚风效应显著/增温显著)或BC段地形和缓(或坡度小),气流下沉运动弱(或焚风效应弱/增温弱)。
(3)焚风产生减湿、大风(多风)效应。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冬季盛行偏西风(或西北风);据图中等高线可知东北地区西部受山脉的影响,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焚风效应,导致增温。第(2)题,海平面气温是由实测近地面气温按标准的垂直递减率换算而成,AB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高程下降速度快,受焚风效应影响大,气温升高;BC段地形缓和,焚风效应影响小,气温下降。如答案图所示。第(3)题,焚风效应,盛行下沉气流,气温较高,产生减湿,风力较大,多大风(多风)效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