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18 海水的运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18 海水的运动(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18 海水的运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当海水密度上下分布不均匀,在外力扰动下,就会在两层海水界面上产生波动,通常称为海洋内波。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因压力变化会受到较大影响,随海洋内波漂流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漏水事故。格陵兰岛近岸海域海洋内波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是海洋表层波浪和海洋内波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海洋表层波浪相比,海洋内波(  )
A.容易观测 B.波动明显
C.受风力影响大 D.破坏力弱
2.仅考虑海水密度上下层差异,格陵兰岛近岸海域发生海洋内波最显著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3.潜艇随海洋内波漂流时,最容易漏水的漂流路线是 (  )
A.快速从a到b B.缓慢从a到b
C.快速从b到c D.缓慢从b到c
(2024·山东卷)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海水性质、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远岸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受陆地影响较小。下图示意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月份中,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的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5.与7—8月相比,12月至次年1月N区域海水盐度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蒸发 B.降水 C.径流 D.洋流
(2024·广东揭阳二模)灯塔曾是全球海上航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引导船舶航行、标识危险区域等作用,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保障。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东部大西洋海域是重要的海运通道,由于海况恶劣,暗礁、水下沙洲遍布,过去经常发生船只遇险事件。为了保证航运安全,沿岸及岛屿上灯塔众多。如今灯塔的传统作用逐渐弱化,甚至被废弃。下图示意北卡罗来纳州位置。据此完成6~7题。
6.海况恶劣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东部大西洋沿岸曾经设立众多灯塔的重要原因,该海域海况恶劣主要表现在(  )
①冬季多浓雾 ②冬季有冰山出没 ③夏季多飓风
④沿岸海啸频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随着时间推移,北卡罗来纳州东部大西洋沿岸灯塔已逐渐被废弃的原因是(  )
A.海域自然条件改善 B.海域航行船舶减少
C.沿岸经济发展缓慢 D.船舶航行技术进步
(2024·陕西商洛部分学校联考)我国东部海域洋流系统较为复杂,下图为其中典型洋流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黄海沿岸流势力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与台湾暖流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有(  )
①海陆轮廓 ②地转偏向力 ③日月引潮力 ④盛行西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浙闽沿岸流对流经海域的影响有(  )
A.增加渔业资源量
B.加快所有轮船的航速
C.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D.增大海水垂直温差
二、综合题(共20分)
11.(2024·广东汕头二模)(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绕极深层水是位于南极近岸海域海面以下几百米到3 000—4 000 m的水团,它由北大西洋深层水向南输送,水温相对较高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海水垂直混合与绕极深层水近岸上涌是南大洋营养盐的主要来源。在阿蒙森海,绕极深层水可以继续向南侵入陆架区,与陆架水混合再下沉到深海成为南极底层水,形成垂直海洋环流。研究表明,温暖时期,西风带加强并向高纬移动,寒冷时期,则减弱并向赤道移动,从而改变绕极深层水的运动。末次间冰期以来,阿蒙森海表层营养盐与冰盖厚度有显著波动变化。图1示意阿蒙森海绕极深层水平面,图2示意阿蒙森海绕极深层水立体剖面。
(1)指出驱使阿蒙森海沿海形成垂直海洋环流的自然因素。(6分)
(2)推断末次间冰期阿蒙森海表层海水营养盐的变化并分析其形成机制。(6分)
(3)绕极深层水会加速南极冰盖退缩,请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8分)
参考答案
1~3.1.B 2.C 3.A 第1题,由图可知,海洋表层波浪波长更短,波高更小,另外海洋表层直接接触空气,受风力影响较大,海洋内波处于海洋内部,不易被观测,且波高更高,波动明显,破坏力大。故选B。第2题,海洋内波的产生条件是海水密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海水的密度受温度影响大,深海的海水温度受气温变化影响小,处于较为稳定的低温,表层水温受气温变化影响大,夏季高温,冬季低温。所以上下两层温差较大的是夏季。故选C。第3题,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因压力变化会受到较大影响,从a到b时,海水深度变大,压力增加,且沿着内波下降,速度快,海水压力急剧增加,潜艇容易发生漏水现象,从b到c时,沿着内波爬升,速度较慢,海水压力随着深度的变小缓慢变小,不易漏水。故选A。
4~5.4.C 5.D 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区域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夏季该地盛行西南季风,该海域为离岸风,形成离岸流,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浮游生物密度较高,7月为北半球夏季,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C正确;1月、4月、10月该海域上升流不强,营养物质较少,浮游生物密度较小,A、B、D错误。故选C。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N区域纬度位置较低,附近陆地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气温和降水季节差异不大,蒸发量季节差异也不大,不是影响盐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A、B错误;N区域附近岛屿较小,且N海域离陆地较远,径流补给量较小且季节变化不大,C错误;7—8月孟加拉湾沿岸降水多,入海径流量大,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将孟加拉湾北部盐度较低的海水带到N海域,而12月至次年1月,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N海域受孟加拉湾北部低盐度海水的影响小,故N海域12月至次年1月盐度较高,D正确。故选D。
6~7.6.A 7.D 第6题,结合北卡罗来纳州位置可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沿岸有暖流流经,冬季近陆海域水温较低,暖湿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海雾,冬季多浓雾,①正确;冰山多由寒流挟带,北卡罗来纳州受冰山影响较小,②错误;夏季形成洋面的飓风会影响北卡罗来纳州,夏季多飓风,③正确;海啸多由海底地震等形成,北卡罗来纳州距离板块边界较远,海啸并不会频发,④错误。故选A。第7题,灯塔已逐渐被废弃说明灯塔的引导作用减弱,主要是船舶航行技术进步,航行安全性提高,D正确。该处自然条件变化不大,A错误;一般来说,随着沿海地区贸易发展,船舶航行数量不会减少,B错误;北卡罗来纳州东部大西洋海域是重要的海运通道,经济发展较快,C错误。故选D。
8~10.8.D 9.A 10.A 第8题,读图可知,黄海沿岸流总体自北向南流,洋流流向与风向一致,因此黄海沿岸流主要受冬季盛行风(西北风)的影响,在冬季势力最强,故选D。第9题,台湾暖流是北赤道暖流向西流动过程中遇到亚欧大陆阻挡后向北流动,并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的,故与其形成关系密切的因素是海陆轮廓和地转偏向力,①②正确;日月引潮力与潮汐有关,与洋流关系不大,③错误;盛行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对台湾暖流影响小,④错误。故选A。第10题,读图可知,浙闽沿岸流与台湾暖流交汇,底层海水上泛,鱼类饵料丰富,渔业资源量增加,故选A。
11.答案 (1)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海水密度差异、海底(陆架)地形。
(2)表层海水营养盐增加。末次间冰期气候温暖(气温上升),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南移,导致绕极深层水的上涌程度增强,使表层海水营养盐增加。
(3)西风增强了上升流,绕极深层水上涌侵蚀冰盖底部;底部破碎,促进冰盖融化、崩塌;温暖的绕极深层水上涌,冰盖获得更多热量,加剧消融,冰盖退缩;表层海冰融化,冰面破碎,反射率降低,洋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更多,冰盖进一步融化。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阿蒙森海沿海形成的垂直海洋环流由西风漂流、南极环流、绕极深层水等构成。西风漂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盛行西风,南极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极地东风,绕极深层水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水密度差异、海底(陆架)地形。第(2)题,末次间冰期气候较温暖,据材料“温暖时期,西风带加强并向高纬移动”可知,北大西洋深层水向南输送增强,导致绕极深层水的上涌程度增强,使表层海水营养盐增加。第(3)题,由上题可知,西风增强了上升流,上升流是由北大西洋深层水向南输送,水温较高,绕极深层水上涌侵蚀冰盖底部;由于侵蚀作用加强,底部破碎,促进冰盖融化、崩塌;绕极深层水水温较高,温暖的绕极深层水上涌,冰盖获得更多热量,热量加剧冰盖消融,冰盖退缩;表层海冰融化,冰面破碎,洋面反射率降低,洋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更多,水温进一步上升,冰盖进一步融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