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22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2025·湖北“宜荆荆恩”联考)水系格局是内外营力共同影响下的长时间尺度地貌演化结果,下图示意某河流水系依甲—乙—丙—丁的演化过程。完成1~3题。1.图中干流的发育方向为( )A.由西北向东南发育 B.由北向南发育C.由东南向西北发育 D.由南向北发育2.促使图中水系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下蚀 B.侧蚀C.溯源侵蚀 D.沉积3.丁图中A地可能经历了( )A.地壳抬升 B.地壳下沉C.水平错动 D.火山活动(2024·山东济宁一模)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因形成年代有早晚差异,同一河谷中往往出现不同阶地。清水江发源于贵州省的斗篷山地区,是沅江的上游主源,其干流绝大部分河段的河床切入基岩,形成基岩河道;沿江普遍发育了两级基座阶地,阶地上的沉积物总体较薄(图1)。图2为清水江上游部分河段纵剖面与四个观测点两级阶地位置图。据此完成4~6题。图1图24.翁东观测点河流阶地T1、T2的形成早晚以及该河段经历的地壳运动为( )A.T1早,地壳间歇抬升B.T1早,地壳持续抬升C.T2早,地壳间歇抬升D.T2早,地壳持续抬升5.该河流河床切入基岩、阶地上沉积物总体较薄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水量较小,搬运能力较弱B.区域抬升强烈,流水侵蚀力强C.岩溶地貌发育,地表沉积物少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覆盖较好6.相对图2断层下游地区,上游地区构造活动更为强烈,抬升结束地质年代更晚、幅度更大,这可能会导致( )①上游河流下切速度较快 ②下游河流下切速度较快 ③上游先发育阶地 ④下游先发育阶地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024·山西太原5月模拟)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由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的泥沙沉积而成,其位置经过多次变迁。下图为密西西比河古三角洲叶瓣分布(①—⑦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及目前海岸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密西西比河发育多个三角洲叶瓣的原因是( )A.河口地势低洼B.河流含沙量大C.河流频繁改道D.海域宽阔8.密西西比河每一个三角洲叶瓣的发育过程都经历了 ( )A.以河流作用为主到以海洋作用为主两个过程B.以海洋作用为主到以河流作用为主两个过程C.始终以河流作用为主的过程D.始终以海洋作用为主的过程9.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出现了加速萎缩的状况,下列最可能的原因有( )①上游开垦荒地 ②上游修建水库 ③河流沿岸修建大堤 ④上游植被恢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24·河北沧州二模)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尤其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生产、生活场所深受自然环境制约。表1和表2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与海拔、河流的关系。据此完成10~11题。表1分类 遗址总数/处 遗址数量0—200 m 200—400 m 400—600 m 600—800 m >800 m早期 7 4 2 1 0 0中期 17 6 10 1 0 0晚期 164 54 81 18 9 2表2分类 距离河流/km 高出河面/m样本总数/处 ≤1 >1 样本总数/处 <30 30—60 >60早期 1 1 0 2 1 1 0中期 11 10 1 9 2 5 2晚期 73 49 24 100 42 47 1110.推测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最主要分布在( )A.河流阶地 B.山地丘陵C.岗丘台地 D.平原低地11.旧石器时代不同时期遗址位置特征反映出人类活动场所( )A.由远离河流向临近河流拓展B.由河流下游向河流上游拓展C.由河谷高处向河谷低处拓展D.由较低海拔向较高海拔拓展二、综合题(共18分)12.(2024·湖北三模)(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心滩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河道中部沉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后堆积体出露水面形成的江心小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与湖南省岳阳市交界处的长江段心滩将长江分为左右两个河道(下图),心滩东南侧地势较高,常年位于水面以上,部分土地已开发为耕地,西北侧地势较低,只在枯水期露出水面。(1)描述图示长江河段在心滩形成前的水流速度变化。(4分)(2)说明该心滩的形成过程。(8分)(3)推测该心滩未来的变化趋势。(6分)参考答案1~3.1.C 2.C 3.A 第1题,注意题目不是问的河流流向,而是干流的发育方向。通过观察四幅图中干流的发育特征,可得出干流不断向西北源头方向延长,因此干流发育方向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发育,C正确。第2题,图中干流不断向源头方向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应是溯源侵蚀使得河流不断变长,C正确;下蚀使河床加深,侧蚀使河床展宽,均不会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A、B错误;沉积作用会导致河道淤积,不会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D错误。第3题,丁图中A处原先河流干流流经,但后来成为分水岭,可能是由于地壳抬升,形成新的分水岭,河流水系发生改变,A正确。4~6.4.C 5.B 6.D 第4题,河流阶地主要是地壳抬升,河水下切形成,位置越高,形成年代越早,由图可知,T2位置更高,形成更早,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所致,C正确。第5题,基岩相对较坚硬,河流切穿基岩,且沉积物较薄,说明流水速度较快,河流的侵蚀能力较强,而流速快主要与区域的抬升强烈有关,B正确;河流水量较小,搬运能力较弱,难以切穿基岩,A错误;图中没有岩溶地貌信息,C错误;植被覆盖较好与阶地形成和沉积物薄关系不大,D错误。第6题,上游抬升幅度更大,使上游的河流落差加大,河流流速加快,侵蚀增强,会导致上游河流下切速度较快,上游地区抬升结束地质年代更晚,也即下游抬升结束更早,形成的阶地早于上游,①④正确。7~9.7.C 8.A 9.D 第7题,密西西比河发育多个三角洲,是河流改道,河流入海口变动所导致的,C正确。而河口地势、河流含沙量、海域大小等均不是造成密西西比河发育多个三角洲的原因,A、B、D错误。第8题,对比古三角洲范围和现代海岸线可知,密西西比河的古三角洲叶瓣目前都发生了萎缩的情况,可以判断其发育过程首先应是流水沉积,当河流改道后失去泥沙来源,受海水侵蚀萎缩,A正确,B、C、D错误。第9题,上游开垦荒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促进三角洲的发育,①错误;上游修建水库会拦截泥沙,不利于三角洲的发育,②正确;河流沿岸修建大堤导致河道泥沙不再进入周边湿地,有利于泥沙向下游输送,促进三角洲的发育,③错误;上游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下游泥沙含量减少,不利于三角洲的发育,④正确。故选D。10~11.10.A 11.D 第10题,结合表格数据可知,中晚期遗址主要分布在200—400米处,距离河流较近(≤1千米),距离水面30—60米,最可能分布在河流阶地,A正确;山地丘陵、岗丘台地海拔较高,B、C错误;平原低地与河流远近、距离水面高度不符合,D错误。第11题,早期遗址集中在海拔0—200米处,晚期遗址集中在海拔200—400米处,说明遗址由较低海拔向较高海拔拓展,C错误,D正确;对比中晚期距离河流远近数据可知,遗址位置有向外拓展的趋势,A错误;河流上游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建立聚落条件相较中下游较差,B错误。12.答案 (1)河流由窄变宽,水流速度减慢;在山丘处河流流速加快;河道变宽,河流流速减慢。(2)河流上游侵蚀产生的泥沙,被河流搬运到下游;河流在山丘处河道突然收窄,流速加快,出山丘后河道变宽,流速迅速减慢,泥沙在此沉积;(水流受阻)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在此沉积;水下堆积体的出现,导致河道变窄,堆积体两侧水流速度加快;河道下蚀使河道加深,水面下降。堆积体出露水面成为心滩。(3)心滩出现后,两侧河道水量与流速存在差异;西北侧流速慢,泥沙不断堆积,导致西北侧河道不断变窄;西北侧堆积物不断延伸,最终与荆州市一侧河岸连接,心滩变成边滩。解析 第(1)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图示长江河段没有心滩时河段的宽度大,结合河流流向,河流先从河道较窄处流向宽处,流速逐渐减慢;河流流向山丘处河道收窄,河流流速加快;出山丘后,河道由窄变宽,水流速度减慢。第(2)题,心滩是泥沙沉积形成,是河流上游被侵蚀搬运到此处逐渐沉积形成的。河流在山丘处河道突然收窄,流速加快,出山丘后河道变宽,流速迅速减慢,泥沙在此沉积;水下堆积体开始出现,导致山丘出口处的泥沙堆积进一步增多,水下堆积体进一步导致河道变窄,河水从堆积体两侧分流,速度加快;水下堆积体两侧河道流水下蚀加剧,河道变深,水面下降,水下堆积体泥沙沉积增多,堆积体逐渐出露水面形成心滩。第(3)题,心滩出现后,流水向下流动过程中遇到心滩向两侧分流,两侧河道水量与流速存在差异,因该地位于湖北,属于北半球,河水在运动过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西北侧流速慢,泥沙堆积,导致西北侧河道变窄;西北侧堆积体不断延伸,最终与荆州市一侧河岸相连,心滩与陆地相连形成边滩。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