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24 土壤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2025·河北邢台期中)2024年6月25日14时,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主要是月壤)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嫦娥六号探月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显微镜视角下的月壤样品。完成1~2题。1.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 )A.肥力高,黏结性更好B.较为干燥,不含有机质C.颗粒更细小,不含有机质D.较为湿润,黏结性更好2.图中月壤形成不同颜色的原因是( )A.实验着色不同 B.有机质含量不同C.含水量不同 D.矿物成分不同(2024·安徽芜湖二模)近几十年来,我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实现了对毛乌素沙地生态的恢复。研究小组在毛乌素沙地某样地实测不同植被剖面土壤水分利用的固碳效应。下表为样地基本信息,下图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为凋落物和根系等)随土壤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样地类型 植被覆盖度/% 地表层生物量/(g·m-2) 凋落物生物量/(g·m-2)樟子松 70 111 303沙蒿 30 43 2363.樟子松比沙蒿表层土壤含水量高的原因是( )A.降水较多 B.风力较小C.蒸发较弱 D.坡度较小4.推测樟子松在土壤深度150—180 cm处有机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是( )A.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根系发达凋落物多C.地温适宜残体分解 D.土壤沙质淋溶聚集5.若在干旱区大规模恢复植被会导致土壤( )A.碳汇受限 B.水分增加C.肥力上升 D.盐碱加剧(2024·北京海淀二模)土壤团粒结构是土壤颗粒黏结而成的团聚体,具有一定结构形态和大小。粗团粒间形成直径较大的非毛管孔隙,土壤水受重力可向下移动;微团粒间形成直径较小的毛管孔隙,土壤水可保持在孔隙内。良好的团粒结构利于土壤调节水、肥、气、热的关系,促进植物生长。下图为土壤团粒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6.促进土壤颗粒黏结为团粒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生物C.气候 D.地貌7.在湿润地区,粗团粒直径较大的土壤团粒结构利于植物生长,是由于该结构利于( )A.母岩风化 B.通水透气C.蓄水保肥 D.减轻淋溶8.为观察土壤团粒结构是否良好,合理的实验方法是,取适量土样( )A.放入水瓶,缓慢翻转几次,观察溶液变澄清的速度B.用干纸巾贴在土块表层,稍后观察纸巾的潮湿状况C.放入烧杯与水混合,搅拌后测定液体的酸碱度D.放置于室外阳光下晾晒,观察土壤的颜色变化(2024·河北二模)黑龙江省是我国冬季积雪区之一,积雪期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4月,2月积雪深度达到最大值,3月积雪开始融化,至4月中旬积雪完全融化。随着气温回升,黑龙江省5月进入农作物播种期。读1983—2019年黑龙江省0—30 cm不同深度土层春季土壤湿度年际变化图,完成9~10题。9.1983—2019年,黑龙江省0—30 cm土层春季( )A.土壤由偏湿期进入偏干期B.表层土壤湿度变化最显著C.土壤湿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D.深层土壤湿度几乎无变化10.推测黑龙江省0—30 cm土层土壤湿度最小的月份是( )A.2月 B.3月 C.4月 D.5月(2024·山东济南高考针对性训练)A—CN—K(A—铝元素、C—钙元素、N—钠元素、K—钾元素)风化趋势图(下图)指示土壤所处的化学风化阶段及风化趋势,图中样点分布的集散表示土壤化学风化的稳定程度,化学蚀变指数CIA用于判断土壤的化学风化程度:CIA<50,代表样品未风化,数值越大表示风化程度越高。气候是影响化学风化的重要因子,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大,越有利于风化进行。据此完成11~12题。11.铝元素比重最高的土壤剖面所处区域气候特征最可能为( )A.干冷 B.暖湿 C.干暖 D.冷湿12.观察M4、M5、M6、M7四个土壤剖面在图中样点的分布状况,说明四个剖面( )①土壤发育程度较低 ②土壤发育程度较高 ③成壤环境较为相似 ④成壤环境差异较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综合题(共14分)13.(2024·广东顺德二模)(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细胞内含有的一种生物大分子,沉积物DNA被广泛用于气候变化、农牧活动及人地关系演变等研究。表土DNA浓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且更易被黏土吸附;气候、植被、土地利用方式等影响着表土DNA浓度。地处青海湖盆地的布哈河流域,海拔高达3 000 m以上,各河段土地利用方式差异较大:畜牧主要集中在中游,下游以农耕和畜牧交互利用的方式为主。下图示意2021年布哈河干流表土的颗粒组成及DNA浓度。(1)概括布哈河干流表土颗粒分布及变化的主要特征。(4分)(2)与上游相比,中游表土DNA浓度高,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3)指出下游农耕活动对表土DNA浓度的影响,并说明理由。(4分)参考答案1~2.1.B 2.D 第1题,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土壤不含有机质,肥力低。月壤主要由物理风化作用形成,土壤发育差,颗粒较粗。月球上没有水,土壤较为干燥,黏结性较差,B正确。第2题,图中月壤形成不同颜色的原因是成土母质中的矿物成分不同,D正确;图中月壤为显微镜视角下的月壤样品,没有进行人工实验着色,A错误;月壤不含有机质,B错误;月壤不含水分,C错误。3~5.3.C 4.D 5.A 第3题,读图可知,樟子松为乔木,且比沙蒿植被覆盖度高,荫蔽性更好,土壤接受的太阳辐射更少,蒸发较弱,因此土壤水分含量更高,C正确;樟子松和沙蒿均位于毛乌素沙地,降水、风力和坡度差异不大,A、B、D错误。第4题,樟子松为乔木,凋落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不会直接导致深度150—180 cm处有机碳含量增加,B错误;表层凋落物中的有机碳在地表水下渗过程中淋溶向下运移至深度150—180 cm处聚集,导致有机碳含量增加,D正确;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和地温适宜残体分解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A、C错误。第5题,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土壤水分条件差,植被生长需要消耗水分,若在干旱区大规模恢复植被会导致土壤水分急剧减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反而导致荒漠化加剧,碳汇受限,A正确,B错误;大规模恢复植被会加大对地力的消耗,造成肥力下降,C错误;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盐碱化不会加剧,D错误。6~8.6.B 7.B 8.A 第6题,结合土壤团粒结构示意图及团粒形成过程可知,团粒受腐殖质、植物根、细菌菌丝等影响,组合在一块成为组团粒,所以促进土壤颗粒黏结为团粒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生物,B正确,A、C、D错误。第7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粗团粒间形成直径较大的非毛管孔隙,土壤水受重力可向下移动,粗团粒直径较大的土壤团粒结构利于植物生长,是由于该结构利于通水透气,B正确;粗团粒不会促进母岩风化,减轻淋溶,A、D错误;粗团粒水分易下渗,不利于蓄水保肥,C错误。第8题,土壤团粒结构相对稳定,放入水瓶,缓慢翻转几次,观察溶液变澄清的速度,能够反映土壤团粒结构是否良好,A正确;用干纸巾贴在土块表层,稍后观察纸巾的潮湿状况反映土壤湿度情况,不能反映团粒结构,B错误;放入烧杯与水混合,搅拌后测定液体的酸碱度反映土壤酸碱度,不能反映团粒结构,C错误;放置于室外阳光下晾晒,观察土壤的颜色变化主要反映观察土壤颜色,不能反映团粒结构,D错误。9~10.9.A 10.D 第9题,读图可知,1983—2019年,黑龙江省0—30 cm土层春季土壤总体由相对偏湿期进入相对偏干期,A正确;土壤湿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C错误;深层土壤湿度变化最显著,B、D错误。第10题,受气温回升影响,黑龙江省积雪在3—4月逐渐融化,积雪覆盖的保墒作用逐渐消失,且气温升高加剧土壤水分蒸发,雨季还未到来,故5月份土壤湿度最小,D正确,A、B、C错误。11~12.11.B 12.A 第11题,首先通过判读三角坐标图,得出铝元素比重最高的土壤剖面为M1。通过纵坐标得出M1的CIA指数最大,结合文字材料得知CIA指数越大表示风化程度越高,所以土壤剖面M1的风化程度最高。气候是影响化学风化的重要因子,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大,越有利于化学风化。B正确,A、C、D错误。第12题,观察M4、M5、M6、M7四个土壤剖面在三角图中样点投影分布,CIA指数较小,表示风化程度较低,说明土壤发育程度较低,①正确,②错误;四个土壤剖面样点分布相对集聚,说明成壤环境较为相似,③正确,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13.答案 (1)表土颗粒粒径整体偏粗;以粉砂和砂为主;从上游到下游先变细后变粗;上游、下游以砂为主,中游以粉砂为主。(2)中游海拔较上游低,气候相对温和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中游畜牧动物更多,表土DNA来源广;中游黏土比重较高,土壤质地较细,能够吸附表土DNA。(3)影响:农耕活动减少了表土DNA。原因:农作物生长消耗土壤肥力;翻耕等增加了土壤孔隙,使表土DNA进一步降解和淋溶。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颗粒物粒径砂>粉砂>黏土。读图可知,布哈河干流表土颗粒粒径整体偏粗,以粉砂和砂为主,黏土的含量较少;上游砂的比重最大,中游粉砂的比重较大,而下游又以砂为主,因此从上游到下游表土颗粒先变细后变粗,上游、下游以砂为主,中游以粉砂为主。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气候、植被、土地利用方式等影响着表土DNA浓度。DNA是细胞内含有的一种生物大分子,中游海拔较上游低,气候相对温和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植物的枯枝落叶中挟带了大量的DNA;畜牧主要集中在中游,中游畜牧动物更多,表土DNA来源广;DNA浓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且更易被黏土吸附。与上游相比,中游黏土比重较高,土壤质地较细,能够吸附表土DNA。第(3)题,农耕活动中种的农作物生长需要消耗土壤肥力,会吸收掉部分土壤中的DNA;农耕活动会将土层进行翻耕,这些活动增加了土壤孔隙,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加,使表土DNA进一步降解和淋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