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26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2025·山东邹城联考)下图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地形剖面,甲、乙、丙、丁代表典型植被类型。完成1~2题。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 )A.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C.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草原D.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2.甲到丁植被的演替反映了( )A.纬度地带性分异B.经度地带性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地方性分异(2024·江苏徐州三模)某河流域最低处海拔1 800 m,相对高度大于4 000 m。下图为该流域植被景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甲植被为(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山地针叶林 D.常绿硬叶林4.导致M、N两地冰川伸入高山灌丛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多且坡度大,冰川移动快B.光照弱且气温低,冰川消融慢C.降水少且光照强,灌丛分布广D.气温高且蒸发强,草甸难发育5.该流域①—④地中最宜居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4·河南郑州高三联考)我国天山南坡某山地坡地与谷地植被存在着较大差异。山坡风化作用强烈,森林带以上有常年积雪带,山地表层以砂岩层为主,受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谷地较少有人类活动干扰。下图示意该山地地形剖面,Ⅰ、Ⅱ、Ⅲ为该山地的三个草甸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山地的植被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6.影响谷地北坡1 500米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局地环流 B.土壤肥力C.地形起伏 D.水分条件7.图示中的三个草甸区( )A.Ⅰ区植被类型、数量较多B.Ⅱ区范围受地表径流影响C.Ⅲ区植被稳定性较差D.Ⅲ区水分条件最为优越8.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推测该地植被带的变化特点是 ( )A.山地森林带下限持续降低B.山谷草甸带范围可能变大C.山地森林带上限先升高后降低D.谷地生物数量先减少后增多(2024·湖南岳阳二模)树线是指在它以上没有任何树木的树高超过2 m的海拔,树线以上称为无树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最高峰海拔2 468 m,有冰川覆盖,西坡陡峻,直逼海岸,东坡平缓。近几十年来,受气温、积雪、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树线变化明显。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植被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9.图中Ⅲ代表的自然带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针阔混交林带D.寒带苔原带10.导致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坡树线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度 B.洋流C.降水 D.地形(2024·浙江嘉兴测试)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①自然带是( )A.苔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2.图中②③④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二、综合题(共18分)13.(2024·陕西质量检测)(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新西兰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境内多山,有不少山峰海拔为2 000—4 000米,且呈东北—西南走向连绵分布在新西兰南岛。独特的自然环境使新西兰植物种类丰富,形成多样的自然植被景观。下图为新西兰北岛、南岛自然植被分布图。(1)指出新西兰大陆地带性的植被类型及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8分)(2)比较北岛和南岛大陆地带性植被的景观差异。(4分)(3)推测南岛山脉海拔不同的山峰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6分)参考答案1~2.1.D 2.A 第1题,据图可知,该剖面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则甲地位于昆明西南,植被是热带季雨林,A、B错误;乙区域主要在云贵地区,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我国没有地带性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错误;丙和丁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D正确。第2题,从甲到丁的典型植被都是森林,演替主要是由热量变化引起的,反映了纬度地带性分异,A正确;经度地带性分异主要是由水分变化引起的,B错误;垂直地域分异主要是水热组合变化引起的,C错误;地方性分异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D错误。3~5.3.C 4.A 5.B 第3题,由图可知,甲位于高山灌丛和针阔混交林之间,说明甲的海拔在高山灌丛之下、针阔混交林之上,气候上偏向于寒冷,但水热满足植物基本生长需求,对应山地针叶林,C正确。而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的分布海拔在针阔混交林之下,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内陆,不符合地中海气候区分布范围,A、B、D错误。第4题,结合植被类型的分布特征判断,M、N之间的植被类型分布面积较小,植被变化明显,说明M、N之间坡度较陡,在较小范围内就实现了冰川—高寒灌丛—山地针叶林的变换。而M、N之间却缺失了高寒荒漠、高山草甸和高寒草原,直接过渡到高寒灌丛,说明该区域降水较多,冰川移动速度快,覆盖了原本的高寒荒漠和高山草甸及高寒草原,冰川移动到高山灌丛前融化,停止了移动,A正确;降水少不易形成冰川,C错误;M为阳坡,光照不弱,气温较高,B错误;M、N两地若气温高且蒸发强,则不利于形成,D错误。第5题,①为高山灌丛,②为针阔混交林,③为山地针叶林,④为高寒荒漠,其中针阔混交林的水热条件最好,且生物量最充足,容易获取生存资料,而①③④海拔较高,气候较为寒冷,生存条件较为恶劣,相较于针阔混交林,不太适合居住,B符合题意。6~8.6.D 7.B 8.C 第6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山地位于天山南坡,气候干旱,降水少,山地自然带的分布主要受山谷北坡天山冰川融水的影响。冰川融水形成地表径流向下游逐渐减少,到达1 500米左右的山地坡地的水量少,且1 500米左右的坡地,表层砂岩层厚,地下水深,水分条件较差,导致无植被分布,D正确;与局地环流、土壤肥力、地形起伏关系不大,A、B、C错误。第7题,Ⅰ草甸区海拔较高,位于冰川季节性消融区,热量条件较差,且多砾石分布,植被的类型、数量较少,A错误;Ⅱ草甸区水分主要来自冰川融水,Ⅱ区下限范围受冰川融水地表径流长度影响,B正确;Ⅲ草甸区主要受冰川融水地下径流量影响,补给水量少,但较为稳定,故Ⅲ草甸区植被稳定性较好,C错误;Ⅰ草甸区临近冰川融水带,且蒸发弱,水分条件最好,D错误。第8题,该山地位于天山南坡,气候干旱,降水少,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南坡山地冰川将持续融化,最终消失,因此,山地森林带的下限应先降低后上升,最后随着冰川消失,森林带可能消失,A错误;同理,山地森林带上限也应先升高后降低,C正确;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冰川融水增多,地下径流量增加,谷地中水分条件改善,山谷草甸带面积变大,但最终随着冰川消失,面积萎缩,B错误;谷地中部水分条件改善,生物数量应先增多,冰川融水减少,谷地生物量最终会减少,D错误。9~10.9.B 10.D 第9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Ⅰ植被分布纬度最低,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此向高纬度地区,热量条件逐渐变差,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逐渐演变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因此位于较高纬度的Ⅲ代表的自然带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带,B正确,排除A、C;该地所处纬度未到70°,不属于寒带苔原带,排除D。第10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西坡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分条件较好,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强,因此东、西两坡水热条件不同,树线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D正确;经度对东、西两坡树线分布差异影响较小,排除A;洋流和降水也会影响树线分布差异,但不是影响该地东、西坡树线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B、C。11~12.11.B 12.C 第11题,读图可知,图中①自然带处于60°N附近,该区域热量条件较差,但比较湿润,适合亚寒带针叶林植被生长,从而形成亚寒带针叶林带,B符合题意;图中①自然带与苔原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位置不同,排除A、C、D。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别为温带落叶阔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均处于温带,水分条件差异是导致这三个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又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符合题意。13.答案 (1)新西兰北岛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新西兰南岛东部以温带草甸草原为主,新西兰南岛西部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新西兰北岛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新西兰南岛西部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新西兰南岛东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温带草甸草原。(2)北岛景观相对单一;南岛景观较为复杂,东西差异较大。(3)西部海拔较低的山地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东部海拔较低的山地以温带草甸草原为主;海拔较高的山地以温带草原为主;海拔最高的山地以冰川为主。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新西兰大陆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温带草甸草原,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岛,南岛西部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岛东部以温带草甸草原为主。新西兰北岛纬度位置较低,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多,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新西兰南岛主要受盛行西风控制,其中南岛西部为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岛东部为盛行西风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较少,植被类型以温带草甸草原为主。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和上题分析可知,北岛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景观相对单一;南岛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甸草原为主,且南岛山地较多,垂直分异规律显著,南岛植被景观较为复杂,东西差异较大。第(3)题,西部海拔较低的山地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较好,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东部海拔较低的山地热量条件较好,水分条件较差,以温带草甸草原为主;海拔较高的山地,热量条件变差,植被类型以温带草原为主;海拔最高的山地,平均气温较低,以冰川为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