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30 人口迁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30 人口迁移(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30 人口迁移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随着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人口迁移对一个地区人口总量变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下表显示2023年海南、贵州、辽宁和安徽四省份总人口(常住人口)、人口变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量。据此完成1~2题。
省份 常住人口/万人 与上一年比人口变化/万人 出生人口/万人 死亡人口/万人
海南 1 043 16 9.6 6.7
贵州 3 865 9 41.1 30.0
辽宁 4 182 -15 17.0 40.6
安徽 6 121 -6 39.5 52.4
1.表中各省份人口变化表现为(  )
A.海南省总人口增长,人口净流出
B.贵州省总人口增长,人口净流入
C.辽宁省总人口减少,人口净流入
D.安徽省总人口减少,人口净流出
2.为吸引外来人口,贵州省可采取的对策有(  )
①加快中心城市发展 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③促进中小城镇发展 ④加强生育配套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北京顺义区二模)人口迁移能够反映区域经济活力。下图为天津市常住人口数量与人口净迁入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天津市(  )
A.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约60万人
B.2010—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C.2016—2019年净迁入人口数递减
D.2022年人口迁出量大于迁入量
4.天津市人口迁移(  )
A.反映出该城市城镇化水平降低
B.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C.符合向经济欠发达区迁移规律
D.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
(2024·皖豫名校联盟三模)哈长(哈尔滨、长春)、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的六大城市群,经济活力大,流动人口多。下图示意我国六大城市群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占比,以及在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中城市群内部和外部人口分别所占的比例。沿海城市群对城市群外部流动人口居留吸引力更大,内陆城市群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主要是城市群内部流动人口。据此完成5~7题。
5.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外部流动人口居留意愿较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条件 B.交通条件
C.居住条件 D.医疗条件
6.丁城市群是(  )
A.哈长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珠三角城市群
D.成渝城市群
7.六大城市群中,丁城市群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占比最低,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群规模较小,集聚人口能力差
B.城市群实力较弱,吸引范围小
C.公共资源短缺,户籍政策较严
D.产业升级快,劳动力流动性强
(2024·山西晋中三模)我国超大城市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是具有空间流动性和户籍身份非流动性的暂时性流动人口,而具有跨越空间和户籍身份双重流动性的永久性迁移人口占比较小。按照人口迁移户口的期望和能力的高低,可以将我国城市外来常住人口划分为四种类型(见图)。上海是我国超大城市,现行的落户政策在于拉动城市经济发展,以支持上海实现高水平发展。据此完成8~10题。
8.上海大部分外来低收入常住人口属于(  )
A.自愿流动 B.非自愿不流动
C.顺从不流动 D.自愿不流动
9.上海自愿流动人口最可能从事(  )
A.餐饮娱乐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传统机械制造业
D.广告宣传业
10.为更好地实现高水平发展目标,上海应(  )
A.收紧自愿流动人口的落户政策
B.拓宽非自愿不流动人口的落户渠道
C.加强顺从不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
D.保障自愿不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
二、综合题(共14分)
11.(2024·重庆部分学校联考)(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经济—人口比值(R)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的匹配程度。一般来说,R指数越高,意味着该城市在区域中具有相对更高的经济集聚水平,城市人口扩张潜力就越大。通常当一个城市人口集聚规模基本稳定时,其经济份额与人口份额的比值将保持在1.0左右。美国经历了三百年的人口流动,涉及区域主要是东北部五大湖区域的铁锈八州和西海岸、南海岸的加得佛三州。图1示意铁锈八州与加得佛三州位置,图2示意美国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经济、人口状况,图3为铁锈八州及加得佛三州人口变动统计图。
图1
图2
图3
(1)分析1970年前后美国人口的主要流向。(4分)
(2)分析1970年前后美国人口的主要流向原因。(6分)
(3)根据美国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经济、人口状况,推测美国人口流动趋势。(4分)
参考答案
1~2.1.C 2.A 第1题,辽宁总人口减少,从自然增长来看,人口减少了23.6万人,而实际减少15万人,说明人口机械增长表现为人口净流入,C正确;海南人口自然增长2.9万,实际增长16万,说明人口净流入,A错误;贵州人口自然增长11.1万,实际增长9万,说明人口净流出,B错误;安徽自然增长-12.9万,实际增长-6万,说明是人口净流入,D错误。第2题,贵州人口自然增长11.1万,实际增长9万,说明人口净流出,为吸引外来人口可以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①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吸引人口迁入,②对;贵州中小城镇对贵州省外人口吸引力较小,加强生育配套支持对外来人口吸引力不大,③④错,A正确。
3~4.3.D 4.B 第3题,读图可知,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约1 450万人,A错误;2010—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在增加,B错误;2016—2019年中,2018—2019年迁入人口数由负值转为正值,说明2018—2019年净迁入人口数递增,C错误;2022年净迁入人口为负值,迁出量大于迁入量,D正确。第4题,城镇化水平通常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定,A错误;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近些年天津市常住人口在减少,B正确;人口迁移是否符合向经济欠发达区迁移的规律,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生活成本、政策导向等,一般来说,人口往往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C错误;遥感技术本身并不能直接监测人口迁移,而是通过分析地表特征的变化来推断人口迁移情况,D错误。故选B。
5~7.5.A 6.C 7.D 第5题,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外部流动人口居留意愿较强,A正确;交通条件、居住条件、医疗条件其他城市群也都较为优越,不是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突出优势,B、C、D错误。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丁城市群与其他三个城市群的明显差异是,外部人口占比远高于内部人口占比,说明外来人口大量流入,“沿海城市群对城市群外部流动人口居留吸引力更大,内陆城市群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主要是城市群内部流动人口”,丁城市群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远高于内部人口比例,说明是沿海城市群,珠三角是沿海城市群,外来人口多,哈长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都是内陆城市群,人口以流出为主,C正确,A、B、D错误。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丁城市群为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发达,城市规模大,人口集聚能力强,吸引全国人口流入,公共资源丰富,A、B、C错误;珠三角城市群从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经历了多次升级,对劳动力数量、质量需求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劳动力流动性强,导致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占比低,D正确。
8~10.8.C 9.B 10.D 第8题,外来低收入常住人口由于经济收入较低,一般迁移户口的期望不高,落户的能力不强,主要属于顺从不流动类型,C正确。第9题,上海自愿流动人口具有较强的迁移期望和迁移落户能力,属于永久性迁移人口,应主要从事金融、软件、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高端产业,B正确。第10题,上海要想实现高水平发展必须发展高端产业,应该留下迁移户口能力较强的高端人才,重点是留住自愿不流动人口,因此应保障这部分人群的福利待遇,使其愿意长期留在上海,D正确;自愿流动人口迁移户口的能力和愿望都很高,收紧自愿流动人口的落户政策,会使其更不愿意长期留在上海,A错误;非自愿不流动人口迁移户口的能力较低,说明收入水平较低,不属于高端人才,B错误;顺从不流动人口收入水平最低,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也很难依托他们实现高水平发展,C错误。
11.答案 (1)流向:1970年前,美国人口主要向东北部五大湖区域的铁锈八州流动;1970年后,美国人口主要流向西海岸、南海岸(或西部和南部)。
(2)原因:1970年前,铁锈八州由于钢铁、煤炭、汽车等传统工业的发展,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居民生活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迁移;1970年后,铁锈八州经济增长缓慢,环境污染严重,而西海岸、南海岸(或西部和南部)以能源、航天、现代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快速发展,加上这些地方气候温暖,吸引人口流入。
(3)5万—25万、25万—100万、100万—500万、500万人以上城市,经济人口比值分别为0.8、0.8、1.1、1.2,城市规模越大,经济人口比值越大,说明大城市依然对人口有较大吸引力,人口将流向大城市。
解析 第(1)题,1970年前,东北部五大湖区域的铁锈八州工业发达,是美国人口的主要流入区;1970年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美国人口的流向是从东北部五大湖区的铁锈八州流向西海岸和南海岸的加得佛三州。第(2)题,1970年前后美国人口的主要流向原因是铁锈八州是美国的传统工业区,1970年之前,该地钢铁、煤炭、汽车等传统重工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较高,居民生活水平高,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1970年之后,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严重,且传统重工业经济增长减缓;加得佛三州是新兴的工业区,以能源、航天、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收入水平较高,且加得佛三州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吸引了大量人口的流入。第(3)题,根据美国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经济、人口状况可以看出,5万—25万人的城市经济人口比值为0.8,25万—100万人的城市经济人口比值为0.8,100万—500万人的城市经济人口比值为1.1,500万人以上城市经济人口比值为1.2,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经济份额与人口份额的比值较高,说明这些城市具有相对更高的经济集聚水平,城市人口扩张潜力较大。因此,美国人口的流动趋势是从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流向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以寻求更好的经济发展机会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