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4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2025·江西上饶联合检测)石煤是早古生代浅海环境中形成的高硫分、高灰分、低热值的劣质煤,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志留系等地层中。我国石煤资源丰富,但十余年来,全国石煤资源勘查工作呈现停滞状态,下图为2012—2014年我国主要石煤产地累计查明资源量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1.推测石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 )A.藻类、海绵等动植物遗体B.蕨类植物遗体C.鱼类等海洋脊椎动物遗体D.裸子植物遗体2.关于石煤资源分布及勘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安徽与江西石煤储量一样多B.2012—2014年湖南石煤资源开采量保持稳定C.煤炭资源储量南方多于北方D.2013—2014年我国石煤资源查明量几乎为零3.石煤资源具有广阔的工业综合开发利用前景,我国石煤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程度较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石煤燃烧产生热值低,开采价值较低 ②石煤燃烧易形成酸雨,大气污染严重 ③石煤只能用于燃烧,勘察开采程度低 ④石煤燃烧易产生粉尘,需要综合利用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2024·河北保定一模)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地处湘赣交界处,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周边其他县级行政区,是区域发展中的“洼地”,但也相应保留了较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下图示意铜鼓县位置及周边概况。据此完成4~5题。4.铜鼓县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于周边县根源在于( )A.资源禀赋 B.行政管理C.生态环境 D.相对位置5.为摆脱“洼地”状态,铜鼓县应首先( )A.做好产业定位 B.培育科技人才C.加大政策支持 D.优化人居环境(2024·河南濮阳一模)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在吐蕃王朝时期是王室大臣会盟、征战、兼并的活动中心,在吐蕃王朝之后的西藏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央企在藏最大投资项目,项目采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方式,经多年开采,形成大量水土流失严重的边坡。其中,大量弃土、弃渣集中堆置形成的边坡为堆垫类裸露边坡。据此完成6~8题。6.甲玛铜多金属矿投产对甲玛乡的意义是( )A.促进文化遗产保护B.推动矿山机械产业快速发展C.加快运输服务业发展D.改善大型野生动物生存环境7.与江西的铜矿山相比,甲玛铜多金属矿开发的优势是( )A.矿区含水率低,岩石较稳定B.对机械自动化要求较低C.电机等设备工作效率较高D.生态环保压力相对较小8.甲玛铜多金属矿堆垫类裸露边坡进行生态修复的最适宜措施是( )A.构建多层挡土墙,阻断水土流失路径B.覆土后播撒灌草种C.将边坡弃土、弃渣转运至新的排土场D.大量栽植攀缘植物(2024·河北定州质量检测)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资源诅咒”理论——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非祝福,即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并不是有利条件,反而会成为一种限制。读1990—2010年云南省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图,完成9~10题。9.下列年份云南省“资源诅咒”现象表现得较明显的是 ( )A.1990年 B.1996年C.2001年 D.2009年10.云南省为摆脱“资源诅咒”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二、综合题(共16分)11.(2024·山东济宁二模)(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滇池湖水较浅,海口河是滇池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明代中期确定了岁修制度(每年定期开挖海口、疏浚河道),岁修制度确定后可种植水稻的滨湖低田面积大增,但每年仅能种植一次早稻。后来当地农民培育出一种特殊稻种“水涨谷”,“水涨谷”属深水稻,耐水淹,能随水位上升快速生长,稻高可达2米。3月下旬播种,在播种前施以有机肥(淤泥和水草)。(1)描述滇池周围滨湖低田的分布特征。(4分)(2)分析明代中期海口不断岁修的主要原因。(6分)(3)培育和种植“水涨谷”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智慧应对。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参考答案1~3.1.A 2.D 3.C 第1题,石煤是在早古生代浅海环境中形成的,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志留系等地层中,有机质主要来自藻类、海绵等动植物遗体,A正确;鱼类等海洋脊椎动物遗体主要出现在晚古生代,C错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为陆地植被,B、D错误。第2题,图示探明量应小于储量,无法判断江西和湖南石煤储量的多少,A错误;题中未说明石煤开采量,B错误;我国煤炭资源北方多于南方,C错误;2013—2014年中,我国石煤资源查明量没有发生变化,说明2013—2014年我国石煤资源查明量几乎为零,D正确。第3题,石煤资源具有高硫分、高灰分、低热值的特点,属于劣质煤,开采价值较低,燃烧后易形成酸雨,带来大气污染,①②对;我国石煤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工业综合开发利用前景,需要综合开发利用,③错,④对。C正确。4~5.4.D 5.A 第4题,由材料“但也相应保留了较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可知,该地生态环境、资源禀赋较好,A、C错误;社会经济是地方发展重心,行政管理方面主要是出台各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B错误;由于处于两省交界,相对位置较为偏僻,受大城市的辐射少,经济落后,D正确。第5题,为摆脱“洼地”状态,铜鼓县应首先结合自身的优势,做好产业定位,确定发展的方向和主要产业,A正确;培育科技人才、加大政策支持、优化人居环境,这是后期的主要工作,B、C、D错误。6~8.6.C 7.A 8.B 第6题,矿产开发破坏环境,会直接或间接破坏文化遗产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A、D错误;西藏经济相对落后,甲玛乡作为乡镇,没有发展矿山机械产业的能力,B错误;开发矿产对运输需求大,可以促进当地车辆参与其中,发展运输服务业,C正确。第7题,江西省降水丰富,地势较低,矿区含水量高,甲玛铜多金属矿位于高原地区,降水少,含水量低,比较稳定,A正确;采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方式,对机械自动化要求较高,B错误;气候较寒冷,输电线路长,电力供应不足,电机等设备工作效率较低,C错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环保压力更大,D错误。第8题,堆垫类裸露边坡主要构成为弃土、弃渣,比较松散,构建土墙成本高,且能控制范围有限,不能限制其继续发展,A错误;在弃土、弃渣上覆土后播撒灌草种,绿化同时防止水土流失,实现生态修复,B正确;转运弃土耗费资金,还会造成其他地区的环境问题,C错误;攀缘植物多生长在水热资源丰富地区,不适合青藏高原环境,D错误。9~10.9.D 10.B 第9题,2009年云南能源开发增长率超过1990年、1996年和2001年,但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却低于这三个年份,由此可知,2009年云南省“资源诅咒”现象较其他三个年份表现得更明显,D正确。第10题,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减轻经济对资源的依赖,有利于摆脱“资源诅咒”,②③正确。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只能改善环境质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并不能摆脱“资源诅咒”,①④错误。故选B。11.答案 (1)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滇池东岸沿湖地区;盘龙江、柴河三角洲地区及呈贡附近分布面积最大。(2)人口增加,粮食需求量大,对土地需求增加;湖区周围山地多、耕地少,开挖海口河降低滇池水位,营造更多的滨湖低田;每年定期开挖,可保证滇池水位的多年基本稳定,进而使营造出来的低田保持面积基本稳定。(3)夏季降水集中且湖水较浅,湖水上涨快,滨湖低田易被水淹没,“水涨谷”耐水淹、植株高,能在水淹环境下生长,且能随水位上升快速生长;播种前增施水草、淤泥等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水涨谷”的培育,实现了农作物一年两季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解析 第(1)题,材料提供了滇池流域图,图中包括了滇池周围滨海低田的位置和范围、河流、城镇等信息,通过对该图的判读可以发现,滨海低田是沿湖分布的低地,但湖区东西地形的差异导致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滇池东部较为平坦的沿湖地区;同时注意图例中河流和城镇的信息,进而可以得出盘龙江、柴河三角洲地区及呈贡附近分布面积最大。第(2)题,由文字材料“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可知,明代中期岁修制度实施的背景为人口的增多导致对粮食的需求增加,进而产生了对土地的大量需求;根据文字材料“海口河是滇池唯一出口”和“每年定期开挖海口、疏浚河道”可以推断出,开挖河口、疏浚河道可以降低滇池水位,营造更多的滨湖低田,而“每年定期开挖”可保证每年滇池水的定期排泄,达到水位多年基本稳定的目的,进而营造出面积稳定的低田进行粮食生产来满足人口增多对粮食的需求。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湖水快速上涨,会淹没沿湖低田,由材料可以推断出培育的“水涨谷”可以在水淹的环境下生长,以此来适应当地的地形、气候和水文特征;根据文字材料“播种前施以有机肥(淤泥和水草)”可知,当地人们充分利用该地的绿肥来提高土壤肥力,能够让“水涨谷”随着水位的快速上升而快速生长;由文字材料“每年仅能种植一次早稻”可以推断,夏季水位的快速上升淹没了滨湖低田,导致水稻无法种植,而培育的“水涨谷”解决了夏季种植的问题,实现了一年两季种植,满足了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智慧应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