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42 城市的辐射功能(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42 城市的辐射功能(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42 城市的辐射功能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25·安徽六安阶段检测)这是一个与地区生产总值不一样的排名——《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23》,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重庆位列前10名。江苏有两个城市入选,南京排名高于苏州,居全国第七。南京、苏州分别是江苏省规划的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南京还是我国唯一获批的跨省都市圈。据此完成1~2题。
1.南京城市发展潜力排名高于苏州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民营经济发达
B.强省会政策
C.经济腹地宽广
D.人才优势明显
2.苏州号称“地球上的最强地级市”,被称为“世界工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越上海,原因最可能是 (  )
A.交通枢纽地位突出
B.江苏政策大力支持
C.上海溢出效应明显
D.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2024·广东广州二模)城市职能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具有阶段性、等级性、地域性等特征。下图分别示意英国伦敦城市群和我国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空间结构。据此完成3~4题。
3.与伦敦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  )
A.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更加突出
B.外围城市之间分工更加明确
C.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联系更加紧密
D.城市群的工业职能更为突出
4.导致伦敦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外围城市职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规模 B.城市发展水平
C.资源禀赋 D.交通条件
(2024·河北石家庄质量检测)深圳作为中国沿海发达城市,对广东省其他城市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图示意深圳与广东省其他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箭头粗细代表联系强度差异)。据此完成5~7题。
5.深圳与广东省其他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表现为 (  )
A.均匀分布 B.区域聚集
C.北强南弱 D.东强西弱
6.与广州相比,东莞与深圳经济联系更密切,主要因为东莞(  )
A.距深圳近 B.产业发达
C.劳动力丰富 D.地价较低
7.西南方向与深圳经济联系的突出优势是(  )
A.气候优越 B.文化趋同
C.交通便利 D.政策支持
(2024·福建三明一模)“虹吸效应”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周边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1964年,日本高铁新干线开通,首都东京注重金融、产业研发中心等建设,形成“东京一小时都市圈”,面对特大城市“虹吸效应”,名古屋市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汽车制造、电子、纺织、商贸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由小城市跻身为日本第四大城市。读图,完成8~10题。
8.关于“虹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带动中小城市经济迅速发展
B.吸引人才到中小城市交流
C.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改善
D.推动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
9.“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
A.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B.制约中心城市发展
C.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化
D.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
10.面对“虹吸效应”,我国中小城市学习日本经验,正确的措施是(  )
A.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C.产业错位发展,与中心城市形成优势互补
D.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防止人才外流
二、综合题(共12分)
11.(2024·山东枣庄一模)(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南京市是江苏省省会、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2年,城区人口699万人,GDP 16 908亿元。徐州市是江苏省地级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截至2022年,城区人口212万人,GDP 8 458亿元。下图为江苏省城镇空间格局规划图。
(1)说明南京市与徐州市城市辐射功能差异的原因。(6分)
(2)请为南京市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参考答案
1~2.1.C 2.C 第1题,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还是我国唯一获批的跨省都市圈,经济腹地广阔,发展潜力较大,C正确;两者民营经济差距材料中未有体现,A错误;南京和苏州政策扶持力度相差较小,B错误;南京和苏州经济都较为发达,人才优势相差较小,D错误。第2题,苏州号称“地球上的最强地级市”,被称为“世界工厂”,主要原因在于苏州距离上海较近,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受上海溢出效应影响明显;在交通、政策以及第三产业方面,上海地区更具有优势,C正确。
3~4.3.D 4.B 第3题,伦敦城市群核心城市服务和协调外围城市,且与外围城市联系更加紧密,京津冀城市群相对要弱,C错误;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单向性服务外围城市,但对外围城市之间协调不足,A错误;京津冀城市群外围城市大部分以工业职能为主,分工比伦敦城市集群差,B错误,D正确。第4题,区域发展阶段经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伦敦城市群早已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处在工业化到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过渡阶段。城市职能受城市或区域发展水平影响,B正确。
5~7.5.B 6.A 7.C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圳与广东省其他各城市的联系强度分布不均衡,A错误;深圳与珠三角地区的联系强度远超出非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表现为区域集聚,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圳与广东省其他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并没有表现为北强南弱和东强西弱,C、D错误。第6题,与广州相比,东莞到深圳的距离更近,使得深圳与东莞的经济联系强度处于较高位置,A正确;与广州相比东莞产业较不发达,劳动力不丰富,B、C错误;东莞与深圳经济联系更密切与地价较低无关,D错误。第7题,西南方向临海,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区与深圳经济联系的突出优势,C正确;气候优越、文化趋同、政策支持均不是西南方向区域的明显优势,A、B、D错误。故选C。
8~10.8.D 9.A 10.C 第8题,“虹吸效应”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可以推动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但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机会减小,与中心城市经济差距扩大,人才流向区域中心城市,D正确,A、B错误;“虹吸效应”使大量人口流入区域中心城市,会使区域中心城市的环境遭到破坏,C错误。第9题,“外溢效应”指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周边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周边的中小城市受到“外溢效应”影响,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城市群,A正确;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迁移一部分人口、转移一部分产业,较为低级的产业转移出去后,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化升级,B错误;中心城市郊区化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期,不出现在“外溢效应”阶段,C错误;“外溢效应”使得中心城市产业优化升级,高素质人才被留下,但并不会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D错误。第10题,面对“虹吸效应”,我国中小城市学习日本经验,正确的措施是产业错位发展,与中心城市形成优势互补,促进自身经济发展,C正确。
11.答案 (1)(与徐州市相比,)南京市的城市规模大,经济发展水平高,腹地范围广,交通运输完善,城市联系模式多、效率高、强度大,城市辐射功能更强。
(2)积极发展教育,培育、引进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交通运输和通信网络建设,增强区域间联系,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解析 第(1)题,城市辐射功能强弱主要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腹地范围、交通便利程度等方面分析。第(2)题,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能够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增强南京的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交通运输对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从产业联系发展、要素联系与流动等角度分析。通过便利完善的交通网加强城市群内部要素联系,促进产业合作与分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