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43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2025·陕西教育联盟联考)某县县志对该地区某时期的描述:斥卤之地,东屏舟山群岛,北濒杭州湾,西连宁绍平原,南接北仑港,与上海浦东一衣带水,有江海之利,农业不丰。明清时期该地区外出经商的人很多,并以商帮的力量繁荣当地经济。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区曾经农业不丰的原因是( )A.生长期短 B.盐碱地多C.光热缺乏 D.水源不足2.明清时期该地区经济的繁荣主要依赖于( )A.潮州商帮 B.安徽商帮C.福建商帮 D.宁波商帮3.现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侧重( )A.现代农业 B.石化工业C.第三产业 D.服装加工(2024·福建厦门二模)2005年起,青海省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而发展碳纤维、光伏发电等绿色低碳产业。这一举措对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青海省承接部分高能耗新兴产业。据此完成4~5题。4.和西部其他省级行政区相比,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对保障国家安全意义重大,是因为该省( )A.生态环境脆弱B.珍稀濒危物种多C.拥有中华水塔D.战略性资源丰富5.2023年青海省重新承接部分高能耗产业,主要是基于当地( )A.新能源开发力度大B.土地价格低廉C.化石燃料蕴藏量大D.节能技术发展(2024·安徽蚌埠三模)我国中部某省会城市发展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资源、能源、交通优势。近年来,该城市通过独特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形成一大批产业集群。在该模式中,国有资产参与招商引资,引入并发展新兴产业,在新产业成功后撤出并继续参与创建新的企业。下图示意该城市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6~7题。阶段甲 阶段乙 阶段丙 2021年至今产业集群: 传统制造 (家电、汽车) 产业集群: 战略新兴(集成电路、城市应急安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 产业集群: 先进制造(新型显示屏、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 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智能、量子、太空信息)6.该城市2021年以前产业发展的顺序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甲—丙 D.乙—丙—甲7.该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政策大力支持 B.基础设施完善C.东部产业转移 D.科研力量雄厚(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就业人口的集聚与分散是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日本东京都市圈是全球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1980年东京都市圈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为61.64%,至2020年已达80.48%,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各圈层呈明显梯度分布态势。下图示意1980—2020年东京都市圈各圈层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变化率。据此完成8~10题。8.1980—2020年东京都市圈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整体变化趋势是( )A.持续上升 B.上升—下降—上升 C.持续下降 D.下降—上升—下降9.2010—2020年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主要承载地为 ( )A.核心区 B.过渡区C.外围区 D.边缘区10.1980—2020年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主要承载地的变化,反映出近40年来( )A.高技能行业向外扩散B.一般技能行业向心集聚C.高技能行业向心集聚D.一般技能行业均衡分布(2024·湖北七市二模)德国造船业在困境中实现了从造船向发展海上风电的转型。风电零部件的生产、储存和装配都需要大型厂房和生产基地,德国北部沿海地区的大型专用码头、港口和重型起重码头等基础设施满足了海上风电公司的需求。目前,德国已经在波罗的海建设多座海上风电站,且成为生物群落的新栖息地。下图为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海上风电分布图。据此完成11~13题。11.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海上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有 ( )①常年受西北风控制 ②海陆温差较大 ③地形平坦,阻力小 ④狭管效应显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德国北部沿海地区成功实现此次产业转型的突出优势是( )A.风电市场广阔 B.产业基础雄厚C.风力资源丰富 D.企业战略推进13.德国北部沿海地区从造船转向发展风电遇到的主要挑战是( )A.技术要求高,产业转型困难B.海水具有腐蚀性,破坏设备C.冬季海冰厚度大,破坏风电塔D.风电设备破坏海域生物群落二、综合题(共14分)14.(2024·广东广州二模)(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第一大城市,曾是以采矿、炼钢为主的重工业区。20世纪90年代,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吸引了多家高科技公司在此投资。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德累斯顿及其周边的萨克森地区拥有德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员,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被誉为“萨克森硅谷”。下图示意德累斯顿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1)分析德累斯顿地区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的原因。(4分)(2)据图描述德累斯顿区域的微电子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6分)(3)阐述德累斯顿地区的产业转型对我国传统工业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4分)参考答案1~3.1.B 2.D 3.C 第1题,该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期长;但曾经因沿海低地土壤中盐碱含量较高,盐碱地多,因此“农业不丰”,B正确。第2题,该地区北临杭州湾,东屏舟山群岛,西连宁绍平原,南接北仑港,与上海浦东一衣带水,最可能是宁波地区的某县,因此其经济的繁荣主要依赖于宁波商帮。该地相比于宁波更远离潮州、安徽、福建,受这三个地区的商帮影响很小。D正确。第3题,该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上海浦东相邻,现在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减小传统工业(如石化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加工业)和农业的比重,加大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C正确。4~5.4.A 5.A 第4题,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这里生态环境脆弱,珍稀濒危物种多,拥有中华水塔,战略性资源丰富,但其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调整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安全。故选A。第5题,2023年青海省重新承接部分高能耗产业,主要是基于当地新能源开发力度大。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青海省在光伏发电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使得青海省有能力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A正确。6~7.6.B 7.A 第6题,在该模式中,国有资产参与引资,引入并发展新兴产业,在新产业成功后撤出并继续参与创建新的产业,故先发展传统制造业,并引入先进制造业,在先进制造业成功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该城市2021年以前产业发展的顺序为甲—丙—乙。故选B。第7题,由题意可知,在该模式中,国有资产参与招商引资,引入并发展新兴产业,在新产业成功后撤出并继续参与创建新的企业,所以该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政策大力支持,A正确;基础设施的完善不是直接原因,B错误;东部产业转移需要承接,承接也是因为政策,C错误;该地位于我国中部,科研力量并不雄厚,D错误。8~10.8.B 9.A 10.C 第8题,由图可知,1980—200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变化率在东京都市圈各区域均为正值,说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此期间整体上升;2000—2010年核心区、边缘区为负值,过渡区和外围区为正值,负值总和大于正值总和,说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此期间整体下降;2010—2020年核心区、过渡区、外围区为正值,边缘区为负值,正值总和大于负值,说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此期间整体上升,因此1980—2020年东京都市圈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整体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上升,B正确。第9题,2010—2020年,核心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变化率为正值且数值最大,因此,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主要承载地为核心区,A正确。第10题,1980—2020年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主要承载地的变化由过渡区和外围区转向核心区,说明出现了第三产业人口向都市圈内集聚的现象,A、D错误;最可能的是技术型服务业,技术型服务业向都市圈中心集聚,有利于促进圈内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辐射功能,C正确;而城市中心地价较高,一般的技能行业受限于成本核算,不可能向城市中心集聚,B错误。11~13.11.D 12.B 13.B 第11题,德国北部沿海地区地处盛行西风带,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①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海陆温差小,②错误;德国北部属于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对西南风阻挡作用小,③正确;由图可知,该地海域南北狭窄,地形狭管效应显著,④正确。第12题,由材料信息可得德国造船业成功转型到海上风电业依靠的是德国造船业的雄厚基础设施,B正确。第13题,在转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是需要面对海水对设备腐蚀性的问题,B正确;德国制造业技术发达,转型到海上风电产业容易,A错误;德国北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无厚度大的海冰,C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风电场有利于生物群落栖息,D错误。14.答案 (1)工业基础雄厚,曾是德国重要的重工业区;技术水平较高,研究人员的比例较高;政府政策支持,制定了经济促进计划;产业协作条件较好,研究机构、企业与大学密切协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地带。(2)2000年以前,研究机构、企业、大学集聚,但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较少;2000年至2012年,“萨克森硅谷”集群组织成立,机构间联系与合作加强,形成紧密协作的整体;2012年至今,“欧洲硅谷”联盟成立,建立了跨区域的集群间协作关系。(3)发挥本地区的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创新导向的产业集群;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积极开展相关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解析 第(1)题,德累斯顿地区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的原因,结合材料“德累斯顿……曾是以采矿、炼钢为主的重工业区”,可知德累斯顿曾是德国重要的重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可知德国制定了经济促进计划,完善基础设施,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可知德累斯顿产业协作条件较好,研究机构、企业与大学密切协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地带,“德累斯顿……拥有德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员”,可知研究人员的比例较高,劳动力技术水平较高。第(2)题,由德累斯顿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图可知,德累斯顿区域的微电子产业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以前,图中显示研究机构、企业、大学虽然集聚在一起,但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较少;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至2012年,“萨克森硅谷”集群组织成立,研究机构、企业、大学相互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形成紧密联系协作的整体;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至今,“欧洲硅谷”联盟成立,建立了跨区域的集群间协作关系。第(3)题,德累斯顿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为我国传统工业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经验措施,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发挥本地区的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吸引了多家高科技公司在此投资”,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借鉴,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借鉴,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积极开展相关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发展创新导向的产业集群。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